1. 简单百科
  2. 中资银行

中资银行

中资银行,在中国香港注册,中资占股逾50%或全资拥有的银行。

报告

2020年12月,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浙大AIF)、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浙大ZIBS)、剑桥大学大学嘉治商学院中国管理研究中心(剑桥CCCM)联合发布了《2020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Chinese Bank Internationalization Report 2020)》。

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占据BII中资银行排名前10。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资源聚集效应明显,前10家银行均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据了40多个样本银行98%的境外资产与营收规模。其中,中行和工行BII均值达22.74,是第3—10名银行BII均值(5.20)的4倍余,国际化表现更为突出,两家银行境外资产与营收占比也均达到了20%,远高于前10家银行平均占比水平(8%和7%)。

报告显示,中资银行境外营收规模前5名也被大型商业银行占据,6—10名仍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且兴业银行以6.9亿美元的境外营收水平进入前10名。与境外资产规模差距鲜明的特征不同,中资银行境外营收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状态。首先,表现最佳的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2019年境外营收规模分别为188.8和187.7亿美元,仅相差0.6个百分点;其次,第3—10名的中资银行间,境外营收规模的平均差距不足10亿美元,各银行的境外经营均颇有成效。

报告显示,中资银行的全球布局排名仍然以中国银行为首。2019年,中国银行已布局全球62个国家,境外机构数达557家,分别是TOP10银行均值的3和4倍。从布局的广度(即银行布局的国家/地区数)来看,大型商业银行均布局超过10个国家/地区。除中国银行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也表现突出,分别布局49和31个国家/地区。从布局的深度(即银行境外机构数)来看,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以上百家境外机构的规模成为中资银行境外发展的代表。此外,中信银行以50家境外机构的规模排名境外布局深度第4名。

报告认为,中资银行的国际化水平在近10年飞速提升。从2010年至今,中资银行境外资产规模与营收均已增长3倍;全球布局国家/地区数已超60个,相比2010年翻了一番。报告对2010至2019年数据可得的8家中资银行与44家全球银行的BII进行了测算,发现两者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2010年,全球银行BII均值是中资银行BII均值的3.9倍,2019年,这一比值已经下降到2.4倍,降幅接近40%,反映了中资银行国际化迅速发展的趋势。

报告指出,从国内格局来看,中资银行“走出去”的“三梯队”逐渐成型。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是“国际化先行者”,两者无论是在BII总排名中,还是在资产、营收、布局的分排名中,均长期位列中资银行的前两名,国际化规模与占比遥遥领先于其他中资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8家银行则是“国际化探索者”,这几家银行在规模上已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均进入了《银行家》TOP50银行),但其境外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广发银行平安银行为代表的其他股份制银行和以北京银行上海银行为代表的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则是“国际化初行者”,资产规模与国际化水平均待发展。

报告指出,从全球格局来看,中资银行的国际化仍然具有规模愈盛而深度尚浅的不足。将中资银行国际化“第一梯队”(即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全球银行国际化“第一梯队”(即全球银行BII排名的TOP20)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境外资产规模均值为7347亿美元,已经超过全球银行国际化前20名的均值水平(6075亿美元),但其境外资产占比均值仅为20.4%,不足后者一半(47.3%),表明境外发展的深度不足。境外营收情况与之类似,中资银行国际化第一梯队境外营收规模均值为188亿美元,与全球银行国际化第一梯队的平均水平(197亿美元)相仿,但前者境外营收占比水平(19.6%)却远低于后者的平均水平(58.9%)。因此,报告认为,如何深化境外发展,由大转强或许是中资银行国际化领军者们应当着重关注的问题。

参考资料

2020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显示:中资银行国际化水平飞速提升.今日头条.202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