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囊苔草
扁囊草(学名:薹草属 coriophora Fisch. \u0026 C. A. Mey. ex Kunth)为莎草科薹草属下的一个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河北省、甘肃省、新疆;在国外,蒙古,西伯利亚地区也有。生长于海拔700米至3,500米的地区,常生于河岸旁湿草地、沼泽地踏头上及山坡。
形态特征
根状茎短,具匍匐茎。秆高50-70厘米,三棱形,粗2毫米,平滑,基部具淡褐色的叶鞘,分裂成纤维状。叶短于秆,长约为秆的1/3,宽3-5毫米,平张,淡绿色顶端渐尖,质硬,顶端边缘粗糙。苞片叶状,短于花序,基部具鞘。
小穗3-5个,顶生1-2个雄性,长圆形,长1-1.5厘米,宽3-4毫米;其余小穗雌性,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1.7厘米,宽5-10毫米,密花;小穗柄纤细,长2-3厘米,弯曲或下垂,平滑。
雄花鳞片长圆状倒卵形,长5毫米;雌花鳞片长圆形或披针形,长4-4.2毫米,宽约2毫米,下部淡锈色,上部紫褐色,背面中间黄绿色,具窄的白色膜质边缘,顶端尖。
果囊长于鳞片,宽椭圆形,极压扁,黑三棱形,长4.8-5.2毫米,宽3毫米,褐色,具淡绿色边缘,无毛,无脉或有时具不明显的细脉,有时上部两侧边缘具疏生小刺状粗糙,基部近圆形,具短柄,上部急缩成短喙,喙圆柱形,喙口白色膜质,具2微齿。小坚果疏松地包于果囊中,长1.5毫米,淡黄色,基部具长柄,柄长1毫米;花柱细,直立,基部不膨大,柱头3个。
栖息环境
扁囊苔草为温生一中生沼泽草甸植物,多生长于森林草甸、林缘沼泽化草甸及沼泽化灌丛中。在海拔3200–4000m沼泽、半沼泽地区分布较多。其分布区的土壤多为沼泽土和亚高山草甸土及沙质土,为该地区的伴生种,盖度可达10%左右,草丛低矮,约15–30cm,伴生植物有小白花地榆,马光蒿(拟鼻花马先蒿)、发草、珠芽拳参等。
生长繁殖
扁囊苔草可行根茎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条件适宜时会很快形成草丛。早春萌发较早,生长快,花果期8–9月。每公顷产鲜草2100-4600kg,干草率40%左右。
用途
扁囊苔草繁殖快,耐践踏,萌发早。茎叶柔软,适口性好,含蛋白质和脂肪均较高,马,牛、羊均喜食。抽穗开花后,虽纤维素含量增加,牧畜仍采食。秋季干枯后也喜食。是高寒地区早春和晚秋牧畜采食的主要牧草之一,特别是早春,饲草缺乏,是牲畜渡过“春乏”的重要牧草之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