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白庙回族乡

白庙回族乡

素有“牛乡”之称的崆峒区白庙回族乡,位于峒区北部区,境内惠宝公路横穿而过,是北部塬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辖区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66平方公里。全乡辖9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2905户,13032人,其中回族人口625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8%,区域总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358亩,人均耕地面积3.1亩。

基本介绍

白庙回族乡党委下设11个党支部,有党员361名,乡政府干部编制总人数32名,其中:科级干部编制8名,一般干部编制29名,职工编制3名。各村以支部为核心的村委会、民调、治保、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协会等各类配套组织健全,村设支部书记、村主任、文书、计生专干等职位32名,村干部实行交叉任职。全乡有中小学10所,有专职教职工128名,在校学生2238名。畜牧产业是全乡的支柱产业。全乡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饲草累计种植面积1.2万亩,全乡畜牧业总收入达到1513万元,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810元,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

特色产业

牛产业

红牛维他命饮料经济已逐渐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该乡充分发挥回族群众喜好养牛、贩牛、宰牛、经销牛产品的传统优势,积极引导使该乡的牛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白庙双星肉牛育肥场自2002年实施改扩建工程以来,充分发挥了外连市场、内连农户的功能,不断提升红牛品质和档次,育肥出栏的架子牛深受外商青睐,其牛肉运销青海省陕西省广州市等地。乡上先后投资200万元建成了集试验、示范、育肥、贩运、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白庙双星牛育肥场,建成了4个红牛维他命饮料养殖专业村,2个百头红牛养殖场,发展10头以上规模养牛大户781户,年红牛产业总收入达1300万元,人均红牛产业收入达到620元。

从2002年开始在巩固现有红牛养殖水平的基础上,每年新种植紫苜蓿1500亩,新发现规模养牛大户100户,改良红牛500头,使年红牛饲养量达到1.8万头以上,同时扩大规模、增强功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进一步健全“公司+农户+基地”有机结合的利益共同体以销代产、逆向开发,使农户从基地中获利,基地和公司从销售环节获利。红牛维他命饮料产业已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在红牛产业的带动下,全乡猪饲养量达到5350口,出栏2820口,羊饲养量达到8640只,出栏2750只,肉类总产量750吨,完成畜牧业总收入1460万元,人均畜牧业收入760元,占人均纯收入1891元的40%。

林果业

建成了贾洼村500亩红富士苹果基地建设和罗湾村1000亩山地果园示范点,全乡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188亩,累计完成荒山造林700亩,完成以平高公路为主的三北四期工程1100亩。

镇村建设

根据区委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白庙乡党委、政府按照“提升城镇品位,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快速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要求,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区中心城镇建设的机遇,结合白庙区域优势和白庙小城镇“三纵五横”建设总体规划,重点实施了以旧街道改造为主的商贸流通区和行政办公区南移两大主体工程,预计总投资500多万元。一是旧街道改造已完成投资36万元,整治规范了畜产品交易市场和百货市场。拉垫土方5400立方米,修建市场交易平台50个,铺整道路400前进米,沿街修建花园3个,刷新街道门面房35间。二是行政办公区南移工程完成投资450多万元,其中: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投入资金142万元,修建三层带帽单面机关办公楼一幢1592平方米;修建计划生育服务所、司法所等其它用房16间480平方米;修建大门一座,围墙300前进米;完成院内水、电、路等附属工程建设。彻底改变了白庙乡办公条件。白庙农村信用社、白庙中心土地所完成投资210万元,100多万元的小康住宅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也全面拉开,2008年10月底前2007年小城镇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白庙乡有平高、白西、白栾三条进村主干道,平高公路于2005年进行了铺油,对白西、白栾公路进行了全面整修和铺砂,同时,完成了栾塬、小秦、柴寺、贾洼、白庙五村的村镇规划,村内所有建筑有序进行。

社会事业

1、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各类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了教育质量上台节制度,连续五年向平凉市第一中学、二中等重点高中输送新生200多名。全乡通过大中专院校委培和举办各类科普培训班等方式向农民传授果树栽植、养殖、种植等方面的农业新技术,全乡有各类乡土人才185名。

2、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乡9村都建起了党员活动室,栾塬等村建起了科技培训室。全乡基本实现了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乡党委、政府每年在“国际劳动节”、“七一”、“十一”也要组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市、区每年至少也要组织一次文化下乡活动和民族政策法规宣传。

3、加大卫生硬件投入,改善医疗条件,提升医疗人员水平。新建白庙卫生院一所,在5名医务人员中有4名已取得了助理医师资格证书,乡政府每年每年都要从财政挤出部分资金用于改善医疗条件。全乡共有村卫生所9所,个体诊所4所,乡村医生25名,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4、积极鼓励群众参加新型合作医疗项目,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乡参加合作医疗保险总人数2635户11477人,分别占全乡总户数、总人口2635户和13142人的90.7%和87.33%,参合率87.33%。其中:缴款人数10929人,免缴人数548人(90岁以上高龄老人9人,五保户22人,二女户517人)。按照区合管局的统一要求,及时把全乡参合人员花名册录入微机,实行了统一管理,并按时将《农村合作医疗证》发放到农户手中,项目运行良好。

发展规划

乡党委、政府在认真分析乡情、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2008年工作要点:

1、在继续巩固白庙整乡养牛示范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双星和罗湾两个百头肉牛养殖小区建设,力争建设成为即:育肥、贩运、屠宰、销售、疫病防治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同时再建一个百头养牛厂。到2008年底,使牛饲养量达到1.8万头,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

2、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重点抓好贾洼村500亩塬地果园改造和新建罗湾、双庙500亩山地果园示范点。

3、新农村建设项目。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年内完成文邓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

4、建成白郑兴50户小康示范点建设。

5、完成白庙中心乡镇建设工作任务,重点抓好办公区域环境整治和小康户建设。

6、完成双庙“三清五改”示范村建设。

7、积极争取项目,完成白西路(白庙至西阳)乡村道路铺油或两条村级道路的铺整硬化。

8、按时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项目建设

2007年以来,该乡重点组织实施了柴寺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中心小城镇建设项目、白庙双星面粉加工厂建设项目和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总投资822万元,截至2008年6月底,共完成投资444.9万元,占计划投资的的65.5%,有力的推动了全乡经济的社会的快速发展。

1、柴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计划投资251万元,在白西公路南侧修建前宅后棚式的新型住宅50处,搬迁贫困户50户240人;在白西公路北侧改造农户50户;采取投牛还犊,滚动发展的模式,投放基础母牛150头,扶持发展规模养牛大户150户。同时,完成自来水入户、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程。已完成投资165万元,占总投资的65%。一是搬迁新建户已全面动工,12户主体工程基本建成。二是23户改造户完成了“五改三建”配套工程。三是完成了养牛户的调查摸底工作,已建成暖棚牛舍27座85间。四是建成村部、科技文化室4间90平方米,现已交付使用。卫生医疗室、人畜饮水等项目正在组织实施阶段,整体工程在2008年10月低全面竣工。

2、中心小城镇建设项目。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区中心小城镇建设的机遇,实施行政办公区和商贸流通区分离,行政办公区年内完成规划设计,重点抓好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商贸流通区年内重点抓好旧街道改造和市场改扩建工程。截至2008年6月底,旧街道改造工程已完成,整修街道400前进米,拉垫土方5400立方米,修建花园3个,刷新街道门面房35间。完成院内水、电、路、等附属工程建设。已完成投资86万元,机关办公大楼主体工程基本建成,修建司法所6间240平方米,预计整体工程在10月底交付使用。

3、白庙双星面粉加工厂建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当年计划投资300万元,购置面粉加工设备一台(套),定购优质小麦1000吨,完成厂区通水、道路等附属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6月底,已完成投资200万元,占计划投资的66.7%,购置了日产汽车公司120吨的面粉加工设备一台套,正在安装试营阶段,完成了厂区围墙的改造、道路硬化等附工程建设。

4、罗湾星可侨心小学建设项目。规划占地总面积666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06.46平方米,总投资4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修建教室7个(21间),教师办公室及宿舍7个(7间),图书、阅览室1个(1间),实验、仪器室1个(1间),电教室1个(1间),灶房1个(1间),仓库1个(1间),厕所3个(7间),围墙320前进米,其中铁艺围墙64前进米,砖围墙266前进米,大门1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