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无形财产

无形财产

无形财产是指企业为了生产和提供服务、租赁给他人或者为了管理目的而持有的一系列非货币性长期资产,这些资产没有具体的物理形态。

历史与发展

起源

无形财产的概念起源于古罗马法。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他的著作《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将物体区分为有体物和无体物。有体物指的是能够触摸的实体物品,如土地、衣物、贵金属等;无体物则是无法直接接触的权益,如继承权、债权和用益权等。在罗马法中,除了所有权之外的其他权利经常被视为无体物,归属于物和客体的范畴。

近代发展

近代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的分类,将建立在不动产基础上的权利视为不动产,而将债权和股权等视为动产。随后,意大利奥地利荷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做出了类似的划分。然而,《德国民法典》并未采用有关无体物的规定,而是将物限定为有形物,使得权利与物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日本泰国等国的民法典也遵循了这一立法惯例。

当代演变

随着知识产权、有价证券等无形权利的出现和流通,人们对无形财产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在美国经济学家麦克劳德看来,财产的本质在于对某一事物的绝对权利而非物质实体。因此,他反对将权利等同于物或将物等同于权利的做法。在实践中,无形财产的概念变得多样化,涵盖了诸如电、热、声、光等现代技术带来的新型资源,以及知识产权等领域。

定义与特征

内涵与外延

无形财产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不同的含义。第一种是指那些不具备固定形状,但在空间上可被人类支配的物。第二种特指知识产权,这是因为知识产品的非物质特性。第三种则是沿用了罗马法的传统定义,即将所有有形物之外的权利称为无形财产,其中包括知识产权。

特征

无形财产具有客体性,其起源和评价反映了法学理论中所有权和物的关系。尽管在法律上赋予了无形财产一定的独立地位,但实际上,它们在法律体系中并没有自己独特的法律地位和理论体系。

法律地位

观点分歧

无形财产的法律地位在学界存在着争议。有些学者主张将无形财产视为物的一部分,而另一些学者则强调无形财产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认为它们应该享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大陆法系

在大陆法系中,无形财产的地位经历了从“无形物”到独立权利的变化过程。尽管《德国民法典》将物限定为有形物,但《德国民事诉讼法》仍然将权利纳入了物的范畴。此外,日本瑞士等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将无形财产视为物的一部分。然而,这些国家的法律实践表明,无形财产在法律上仍然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

功能

利益界定

无形财产的功能之一是对财产利益的界定。在罗马法时期,财产的价值主要通过有形物的占有量来衡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无形的利益,如地役权等人役权,这些利益难以通过所有权来衡量,因此被纳入无形物的范畴。

扩张功能

无形财产还具有扩张功能,即扩大了财产的范围。在近代,无形财产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知识产权等多种财产权利,使得财产的概念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制度调整功能

无形财产的第三个功能是制度调整功能。传统欧陆法系将财产权利分为对人权和对物权两类。罗马法时代,这两者的区分并不明显。到了近代,尤其是《德国民法典》的颁布,物权和债权的概念得以明确区分,这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立法模式

古罗马法

在古罗马法体系中,无形物属于物法的调整范围。《法国民法典》延续了这一体系,将无形财产(包括股权和债权)视为“无形物”。

德国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首次明确了物权和债权的概念,将债权提升为主要的民事权利,这是无形财产立法的重要进展。然而,除了债权外,其他无形财产如股权、债券等并未获得独立的法律地位。

中国立法

中国的民事立法模式受到了欧陆法系的影响,形成了物权法和债权法的二元立法模式。在中国,无形财产常被纳入物权或债权范畴进行讨论,尚未建立起独立的理论和立法地位。

参考资料

请关闭浏览器的调试窗口再访问页面!.请关闭浏览器的调试窗口再访问页面!.2024-11-04

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2024-11-04

有体物与无体物.找法网.2024-11-04

尹田:物权与债权的区分价值:批判与思考.尹田:物权与债权的区分价值:批判与思考.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