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胆囊收缩素

胆囊收缩素

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多肽激素。由33个氨基酸组成。全部生物活性存在于c端的八肽片段。最初从动物的上段肠中提取,以后发现大脑皮层、海马、杏仁核、下丘脑等部位均存在。其外周作用已比较清楚,可刺激胃分泌胃酸,肝脏分泌胆汁,抑制回肠吸收钠和水,刺激胰岛释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其中枢作用还不很明确,有资料显示,它与摄食行为有关,与肥胖症也有关。还参与痛觉调节。

概述

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PZ)

于1928年、1943年被证明并提纯。天然CCK化学结构有多种,有CCK-33,CCK-39,CCK-58,以及从山羊和人小脑中分离出一种8肽CCK等。含CCK的细胞存在于哺乳纲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其细胞与人肠I细胞同。1978年有人发现,CCK还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且含量大于小肠内含量,存在于皮层额叶、皮层梨状区、尾核、海马、丘脑、下丘脑、小脑和间脑。CCK在血中很快降解,其半衰期约3分钟。具多种生物作用,主要为刺激胰酶分泌与合成,增强胰碳酸氢盐分泌,刺激胆囊收缩与奥狄氏括约肌松弛,还可兴奋肝胆汁分泌,调节小肠、结肠运动,也可作为饱感因素调节摄食。

背景介绍

发表在2004年1月号美国《AJP -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Physiology》(美国胃肠与肝生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胆囊收缩素在调节协调胃肠活动方面起作用,是进食量控制的重要介质。

约翰霍普金斯学医学院的Moran TH博士指出,在进餐时,摄入的营养物质在胃内聚集,并逐渐进入小肠。摄入的营养物质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从而促进总的消化过程进行。

研究人员指出,在进食过程中,会释放各种神经肽和神经递质,进一步协调胃肠道分泌和运动,最终导致饱腹感和停止进食。其中胆囊收缩素是一种脑/肠激素,食物摄入促进其分泌。

Moran博士认为,胆囊收缩素在调节协调胃肠活动方面起多种作用,是进食量控制的重要介质。

名词解释

胆囊收缩素(CCK)是由小肠粘膜I细胞释放的一种肽类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胰腺腺泡分泌各种消化酶,促胆囊收缩,排出胆汁,对水和HCO3-的促分泌作用较弱。CCK还可作用于迷走神经传入纤维,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刺激胰酶分泌。CCK通过激活磷脂基醇系统,在ca(clo)2+介导下对胰腺起作用。CCK与促胰腺素具有协同作用。

进食后,蛋白质水解产物可刺激小肠粘膜释放一种胆囊收缩素释放肽,刺激小肠粘膜I细胞分泌CCK。引起CCK分泌的因子由强到弱为: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HCl、脂肪,糖没有作用。此外,胰岛素能够增强胆囊收缩素的促淀粉酶分泌效应。

小肠粘膜分泌胆囊收缩素释放肽对胰蛋白酶十分敏感,胰蛋白酶可使CCK释放肽失活,因此在CCK释放肽引起CCK释放和胰酶分泌增加之后,胰蛋白酶又会使其失去活性,从而反馈性的抑制了CCK和胰酶的进一步分泌。胰酶分泌的反馈性调节的生理意义在于能够防止胰酶分泌过量。我把胃泌素、促胰腺素、胆囊收缩素的相互作用及在消化中的作用总结成下表:

减少胰蛋白酶的分泌,也就是说在饮食上减少吃,由牛、羊、猪的内脏和部分干果和蔬菜。这也是为什么喜欢吃动物内脏和干果的人越吃越想吃。

原理

通过特效食物和身体内的各种酶的复合作用,帮助分解出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HCl等刺激CCK(胆囊收缩素)分泌的分解因子,刺激下丘脑内侧,产生大量的饱腹信号。

CCK在血中很容易被降解,以失去活性,其半衰期约3分钟。这时需要抑制胰蛋白酶的分泌,并持续的分解CCK分解因子刺激CCK的分泌,让饱腹信号持续刺激小丘脑。并作用于 摄食中枢(Feeding Center)神经抑制食欲的产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