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天论
《儒家的天论》是现代向世陵、冯禹编著的一部哲学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儒家天论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作者以先秦、汉代、唐朝、宋明儒家的天论为线索,全方位地论述了儒家天论的特点。具体内容及天论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
作者认为,“天”范畴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思想范畴,而且,更重要的是,自提出起,天一直是思想家们集中探讨的对象。进一步说,有关“天”与“天人关系”的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宗教学上说,祭天是中国古代各种祭祀仪式中最重要者之一,举世闻名的天坛,便是这种观念的生动反映;从自然科学上论,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几门学科都与“天”论密切相关;从民俗学上看,在旧时婚礼中,“拜天地”是不可少的程序,这反映着“敬天”的思想观念;从文学艺术上看,“天”论,特别是与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相结合的天人感应理论,贯穿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几乎每一部大型文艺作品之中。
在儒家天论与儒家哲学体系的关系中,作者认为就天为自然之天而论,天作为实体的自然界,其意义主要在于为人们准备认识世界的前提和条件,提供认识的对象与源泉;另一方面,天作为属性的存在,则表现为自然的客观必然性,对人的意义更为直接;就天作为本体之天而论,它是儒家全部哲学理论的基础和根据,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就天为至善的理想境界而论,天主要是为人们的道德修养提供终极目标和典范。
作者认为,在论及儒家天论的问题上,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天”是什么?是人格化至上神还是自然之体,抑或是某种精神性的实在;二是“天”在宇宙结构中的位置,即有没有比“天”更早产生出来的东西,这主要是一种宇宙论或本原论的问题;三是“天”与“人”的关系(天人之际),这一问题又可以分成许多小问题,如“天命”与。人力”的关系、“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等等。此外,作者按年代分述了儒家矢论的各主要发展阶段及特点,认为先秦时期是儒家天论的提出与初步发展时期;两汉时期是儒家天论的第一个高潮,此时的儒家学说,明显地以天人关系作为核心理论;魏——唐时期是儒家天论的相对低潮时期;宋明时期,新儒学——理学的兴起,尤其是工夫之关于“天”和天人关系的深刻思辨,是中国儒家天论和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天论的最高峰。尽管随着西方科学和各种新思想的传入,天论的这种儒家的传统理论渐渐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然而,深入地研究中国儒家天论,将有助于我们揭示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这对于批判地继承我们祖先的文化遗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行文流畅,观点新颖,材料详实,是一本难得的学术佳作。
出版信息
齐鲁书社1991年12月出版,19.9万字,责任编辑:严茜子。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