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
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7月的内蒙政治学校,当时学校内设政治部、工商部、宗教部和五个班,编制50人(事业),任课教师以外聘为主。在此期间举办了培训班四期。
历史沿革
1960年3月政治学校改名为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为副厅级事业单位。
1990年1月,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决定,成立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筹备小组。
1991年6月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复办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受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领导,相当于副厅级事业单位。
1992年4月,复办后首期培训班——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开学。
2009年,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正式升格为受自治区党委领导的正厅级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由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常务副院长、副书记、副院长等组成。
办学条件
学院概况
1960年3月政治学校改名为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副厅级事业单位。学院编制为36人,下辖行政处、教研室和总务处,共招收5期学员,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办。期间培训干部1091人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书记处于1982年决定,尽快恢复各省、市、自治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或政治学校,1990年1月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决定成立社会主义学院筹备小组。1991年6月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复办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属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二级事业单位。1992年4月,复办后的首期培训班━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开学,标志着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开始走上新的发展之路。
新时期的省级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高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担负着统一战线党内和党外两支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任务。其主要任务是:组织民主党派各级领导骨干的无党派代表人士,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他们的政治水平和参政议政,实行民主监督的能力;对统战系统的干部进行岗位培训,提高统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根据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对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和统战史党派史的研究工作。复办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社院在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服务,为巩固爱国统一战线、振兴中华、统一祖国服务的方针,勇于开拓,勤于实践。从1992年至2000年,学院先后举办统一战线"两支干部"队伍各类培训班、读书班、研讨班等共50期,培训学员2000多人次。
科学研究
科研成就
学院具有政治素质较好、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其他系列:副高职称3人,中级5人,初级2人。近三年来,社院积极从事教学科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编著或参编著作9部。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有5篇获国家、自治区奖,6篇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各届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和优秀奖。《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杂志克服重重困难,在刊物质量、征订数量上都较以前有很大提高。成为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论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为源期刊。发行累计4000份。学院组织编著出版了《新时期内蒙古统战工作》、《统战理论与实践问题解答》、《个体私营经济实用政策法规300问》、《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内蒙古历史与文化》等著作。内蒙古社院现占地4660平方米,建筑面积7577平方米,其中办公培训设施5206.73平方米。2001年财政拨款105万元,其中人员经费70万元,公用经费35万元。没有拨过培训费用和业务建设费用。
师资队伍
学院编制49人,实有46人,其中副厅级2人,处级16人(其中正处6人含双肩挑1人,副处6人含双肩挑3人、助调4人),主任科员2人,副主任科员1人,工人(包括以工代干人员)12人。专业人员: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副编审、副主任医师、副研究馆员各1人;馆员、主治医师、翻译各1人;工程师2人。离退休14人(其中离休4人)。党员阿德莱德36人。民族构成:汉族30人,蒙古族13人,达斡尔族2人,朝鲜族1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8人,其平均年龄45岁。下设办公室、教务处、教研室、总务处,学报编辑部五个处室。
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经历了创建、停办、复办、发展几个阶段。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将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在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领导下,为把社院建设成为更富有社院特色的名副其实的党外代表人士和统战干部的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