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寺
开化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湖公园内,原是明代谢廷柱私宅。寺前身不过是宅旁一小庵。
历史
明嘉靖三年(1524年)知府汪文盛捐资建寺标“开化县”之名。清康熙四十四年(1707年)总督金世荣疏浚西湖重修开化寺。
寺大门三楹,中为正殿,后为禅堂;两翼钟鼓楼,禅堂左为客,右为方丈所居。
乾隆十三年(1748年)巡抚潘思渠浚湖时又重新修,二十六年郡守李拔在寺内建云中堂,后历代名人常为寺重修。原寺内有数十株荔枝,与西禅寺的荔枝一样闻名。
相传寺内荔枝由王氏之女十八娘手植,故有“十八娘”之称。《西湖志》云:荔枝“雪霜肌肉丁香骨,瘦腰细核”,清芬甜美。古时寺外环湖遍植桃柳,春回大地,桃红柳绿,翠竹掩映,寺内钟声,湖面渔歌,黄昏红霞,北极鸥掠影,好一派湖光秀色。清代诗人郭雍曾赞美开化寺:“金碧湖心寺,澹烟朝夕横。我来芳树暖,钟动晚波平。欲结鸥边侣,空题竹上名。寂寥听偈后,孤月向人生。”民国三年,巡按使许世英辟开化寺前为公园,重修开化寺古迹,在寺前建矩节亭、完素亭、赏雨亭、海棠亭等。民国九年,在寺前建李铁拐喷水池。抗战时寺荒芜,解放战争时期,为伤兵医院和军械仓库。后寺遭损坏,慢慢荒废。1954年重新修建开化寺,在寺旁建金鱼园,展出邹鼎家捐献饲养的金鱼,其中“五新鹅冠”品种曾名噪一时。后在寺左后方建一礼堂,七十年代后期常作为菊花及名花展览之所。文革期间西湖惨遭破坏,金鱼园不复存在,李铁拐喷水池被改为如今这个样子的猴山喷水池。根据西湖的重建规划,李铁拐喷水池又将获得恢复。1986年整治西湖时,开化寺进行全面整修,原金鱼园复建为盆景园并与开化寺连为一体,庭院内种植珍稀花木,根艺盆景。1998年,开化寺又重修一新,形成今天的格局。寺门口置一对青石雕狮,两侧门墙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代提供有益的参考。门上悬挂着福建省书法名家陈奋武先生手书的“开化寺”题匾,两旁题联“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中吞”、“鸟识天机衔得春来苍上弄”。寺内是以中国古典园林形式建造的庭院,栗红色的曲廊将方台和小楼相连,四周花草宜人,幽静清新,院内的金木犀、八月桂散发着泌人心脾的花香。几株珍贵的波斯皂荚树郁郁葱葱,绿洒满院;夏秋季节,树上金黄色的串串花絮,灿烂夺目,十分壮观。开化寺内常作为公园花展之所,花展时期,繁花似锦,绿荫满园,花香四溢,美不胜收。景观如今,开化寺大门上悬挂着陈奋武先生手书的“开化寺”题匾,两旁题联是“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中吞”,“鸟识天机衔得春来苍上弄”,即景寓意,妙不可言。步入寺内,只见数株福州市珍贵的波斯皂荚树郁郁葱葱,绿洒满院;幸存的两株古荔古朴苍劲。新修的钟、鼓楼粉饰一新,飞檐上彩雕绘刻,引人注目,人们可登楼观赏庭园景色。栗红色的曲廊将云中堂和小楼相连。院内金桂飘香,花草宜人,幽静清新,这是个用中国古典造园手法营造的庭院。庭院南侧原来的盆景园改建成一精美的小园。园内灰瓦白墙,如意花窗,小桥流水,假山盆景,珍稀花木,更显得古朴典雅。一池碧水将亭台楼连成一气,假山叠石上流水潺潺,丁冬作响,在静谧的小园中回荡,自然山石或巧卧池边或立于园中,使花木山水相映成趣,诗情画意,组成一幅优美的画卷。小园还将新修建具有民居特色的福寿堂和古色古香的宛在堂连为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古典园林。置身其中,可听泉、赏翠、闻香、观景,让人领略自然山水的美妙意境和古典园林的空间艺术。开化寺不愧为福州西湖公园著名景点之一。
参考资料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