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唐秀玲

唐秀玲

唐秀玲,女,1956年生于山东省。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工作室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彩画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工笔画学会会长,教授。

作品曾连续入选由文化部、中国文艺网、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获“第十一、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五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曾先后多次由国务院新闻办、文化部外联局等选送世界各国展出,曾展出于中国美术馆、联合国总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美国、英国瑞士日本俄罗斯奥地利韩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埃及等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

人物评价

唐秀玲专长工笔重彩画创作,作品在国内工笔画界具有广泛影响。作品曾入选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及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金沙滩》、《走过四季》、《君子之交》、《茗香》、《高原之花》等五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其重彩人物代表作《金沙滩》在世纪之交,从中国美术馆1900至1999年期间收藏的10,0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载入了仅包含158幅中国画作品的中国美术馆百年藏品精选——《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历史性的成为了中国美术世纪历程的重要标志之一,记录了中国现代重彩画在上世纪未的崛起和一个高峰。

在此基础上,唐秀玲坚持创作,在全国各项大展上屡获殊荣,作品也先后发表于《人民日报》、《美术》、《美术研究》、《中国书画》、《中国画研究》、《国画家》、《江苏画刊》等期刊,被选入《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中南海珍藏书画集》等历史性画册,逐步成为中国工笔重彩画坛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唐秀玲作品曾先后多次由国务院新闻办、文化部外联局、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等机构选送赴世界各国展出。作品曾展出于中国美术馆、联合国总部(纽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美国、英国俄罗斯瑞士奥地利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埃及等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深受多国民众喜爱。

在个人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唐秀玲对中国画的创作规律和画面语言进行了独到而深入的研究,对审美的本质有着深刻的理解。自1999年起,唐秀玲多次应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重彩画高研班、中央美术学院重彩画高研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蒋采萍工作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讲授中国画创作的构图、造形、黑白灰、图形、色彩、技法等核心课程,并于2007年被教育部选入我国高等学校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1年,中国国家画院唐秀玲工作室设立。基于自己一生的创作经验和教学实践,唐秀玲总结并完善了一套完整的基于审美本质规律的中国画创作体系,涵盖了中国画创作中的构图、造形、黑白灰、图形、色彩、及技法等方方面面的本质规律和审美法则。这套创作体系的建立,改变了过去中国画教学以导师经验为主的模式。这套体系带给学生的不是经验,而是方法;不是模式,而是规律;不是现象,而是本质。这套体系,使得不同学生的个性和感觉得以充分发挥,他们不再受导师绘画风格的影响,而是通过学习,得以用更加符合审美规律的方式和语言,呈现各自内心不同的感动、感慨和感受。符合审美的情感表达,打动了各项大展的评委,也感动了全国无数的观众。2009-2019十年间,唐秀玲工作室师生共有2172件作品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得入会资格与入选(1556件入选/616件入会资格)。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唐秀玲工作室师生共有62件作品进京与入选(13件进京/49件入选),涵盖了7个画种。

在中国国家画院的平台上,唐秀玲更加忘我地投身于其毕生眷恋的美术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端美术人才。2019年,唐秀玲被聘任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唐秀玲出版有学术专著《中国画创作与构图研究》、《重彩技法语言解析》、《名家重彩画技法》、《工笔人物技法新编》等,多次脱销、加印,内容切中创作本质,深受绘画学习者喜爱。

艺术履历

届展经历

公共收藏

其他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经历

主要国际展览

个人展览

名家点评

评论文章

林凡(时任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著名画家)

在工笔画学会活动这么多年,到现在我才真正感到你是稀有动物,是特别有灵性的稀有动物。您在这个领域中高标独竖,诗意盈篇,占据了一个特殊的高地。回望四野,你的作品在众多的名篇中显示了独特的境界。你强调孤独、强调静处、强调无语的深沉,表述着一种安祥自道的深。你的金沙滩可供给你个人卧处后的所表述得深沉。可供给你在这斑驳迷人的阳光下深深地呼吸。我认识你太迟了。但愿你能在自己的金沙滩上与阳光、月色、涛声、浪花一并化作新的艺术境界!

我写这封信给你,并没有任何意图,只是表示我对你的才华的赏识。我已经八十三岁了!不希冀什么,不追求什么,但我希望在我们绘画领域中有更多的朋友,可以引为同调。

好好画吧!你的丁香属会永远开放的。

祝安好!

老头林凡(2012年)六月十七日清晨

刘曦林(原中国美术馆理论研究部主任、著名美术理论家)

摘自中国美术馆“第十届美展获奖作品展”导览词

《走过四季》是十届美展银奖作品之一。作者唐秀玲以线描为骨法,运用矿物质颜料薄涂,以灰青色调精心描绘了一瓶盛开的丁香花,营造出一派静谧和谐又春意盎然的画境。更为巧妙的是,她在画面的左下角散落的丁香花瓣周围安置了一杯清茶,仿佛把读者引入了作者的精神家园,和她一起品味着人生,作者有意在画面的边角进行了几何形的处理,为这传统的工笔绘画赋予了我们可以感知到的现代气息。

感谢这位女画家,以女性特有的细致与温醇送来的这杯清茶,让我们也静下心来品味这岁岁年年四季轮换的人生。

蒋萍(原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唐秀玲近20年来对中原地区现代重彩画的事业多方位、多学科的开拓与发展尽心尽力。我亲耳听到她在讲课时说到“真诚”二字,真诚与执著是她艺术生命的体现。她自己主持的中国重彩画工作室也在2011年北京中国国家画院开办。

2004年,唐秀玲为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起稿了一幅丁香属的草图,当时已经定稿,她请我看此稿,我认为她画了一种极平凡常见的、又因其花朵太小大多数画家所畏难而不画的,这就是不平凡不平常。她将丁香花很大一枝插在室内小案上,很像学者书房一角,已有境界。但我看到她此画完成后,画中案上又加了一个玻璃杯,内有清茶,而画题为《走过四季》。我发现此画有新的升华,似乎此画面外的学者并非一般学者,而是一位历经学术上的苦修和生命的坎坷的学者。学者又重见芳华浮想翩跹。也许这正是唐秀玲灵魂的写照。一幅花卉画的深邃的意境是难寻觅的,这不是苦思冥想就能得来的,而是一位画家在她的艺术生命之中,一点一滴的在人格上、艺术理解和实践中不断充实、不断升华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真情”与“执著”四个字正是这种升华的动力。

摘录于蒋釆萍先生的文章                           

夏硕琦(原《美术》杂志主编)

现代工笔重彩画的新发展是在中西文化对话的大环境中进行的。时代必不可免地对工笔重彩画提出了当下性、现代性的要求。现代工笔重彩画的创作不可能是传统的原封不动的。为了适应时代而发生变异,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怎样变化确实是一个未知的答案。艺术家的才华恰恰表现在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应新时代的新艺术,表现什以什麽样的方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相交融。探索充满不确定性的未知领域是富有魅力的,这是人类的本性。

唐秀玲的重创作也创作也在摸索中前行。她的创作有时新颖出色,有时又难免不够理想。但是,在曲折前进的探索之路上却体现出她新的创作意识、新的审美观念、新的技法手段。从她的创作可以看出,主体意识很强,她既不背传统的包袱,也不为赶浪潮而去勉强造新。在创作中,她把自己对时代生活的感受放在主导地位,一切从感受出发,为了抒发真情实感,可以突破前人的一切清规戒律。在创作构思中她以生活所引发、激荡起来的内心审美感兴为轴心,在方法上采取拿来主义,需要传统时把手伸向传统,需要外来艺术的营养时把手伸向西洋或东洋。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最富灵性表现力的毛笔,她作为主要工具,同时也兼用排笔、板刷、丝瓜草、喷嘴、筛子、子。她用传统的矿物颜料,也用现代技术生产的高温结晶颜料,还用炳烯、水彩、水粉及其他需要的颜料。她写、绘、做兼施,在技法上决不画地为牢,相反,她是十八般武艺齐上阵。一切围绕如何充分到到性感性兴这个艺术轴心来转。这就是唐秀玲的创作理念、创作心态。

正因为有这样的创作理念,才产生了她一系列新的艺术创作。《金沙滩》、《丽日》、《高原夕语》等,是她的代表作。从其作品的文化气质、内涵、情调、意绪、品格诸方面来看,这批创作既不同于传统,又堪称是传统的嫡生后裔,既富于现代性,又和民族的文化精神相一致。她既从西洋和东洋的绘画中汲取了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又不因吃了牛奶、面包、寿司而浑身散发出洋人气息。

唐秀玲的绘画富于抒情性,具有一种女性绘画特有的敏感与细腻。她善于从人物的神情动态中发现美,更敏于扑捉细微的既区别于他人、又足以揭示个人性格和气质的体态特征,她把这种特征描绘得自然、熨贴、美妙,而且,把握准确、传达到位。她笔下塑造得比较成功的女性形象,有内涵、有味道,可以这样说,她的绘画中的诗情画意皆由她的观察入微,体验亲切,特别是善于感觉人物的微妙“意态”中产生。她的作品追求脉脉含蓄、力避外在夸张,她喜欢娓娓叙说,不见风火张扬。《金沙滩》中的三个渔家女,最充分地表现了她艺术上的这些特点。

唐秀玲教授曾多次出任蒋采苹教授主持的重彩画高研班的辅导教师,为培养学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她的作品也为探索现代重彩画的创作积累了实践经验。

摘录于夏硕琦先生的文章《未知与希望结伴而行》

叶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重彩颜料研究的系统开发什么影响什么影响么?笔者认为重彩画家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他们最有话语权,他们的心路历程是最直接、最有力、最形象的佐证。笔者曾与唐秀玲进行了一次长谈。从蒋彩萍主办的1998年文化部高研班第一届学员,到现在的主讲教师,她从始至终经历了这个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在她看来,这十年来重彩画的发展与变化,是重彩画史上前所未有过的。重彩画所产生的影响、风格的变化以及画家个性的张扬,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相比的。她大学毕业15年以后,第一次亲密接触重彩时,就感觉到这种东西的亲切,仿佛正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沉浸沉浸就沉浸于重彩颜料的丰富性所带来的制语得表现得多样性的喜悦中。她生性喜欢折腾,化学制的十二色中国画颜料狭小的选择空间,并不能满足她细腻的、感性的作品表达,这也是她其时学习重彩的动机之一:就是想给自己的绘画找一条新的路,把自己丰富的情感借助一种更具变现力手段去表现出来,由此证明“抒情”并不是传统水墨的专利,重彩画也是可以“抒情”的。

刚开始唐秀玲对于自己重彩画的发展方向并不清楚,但她当时一直抱有一种信念,那就是必须熟悉了解每一种材料的属性,以及它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然后用重彩这种操作手段体现中国画的内涵与精神层面的东西,或者说是寻找更具中国味道的语言表达。经历了长达半年的迷茫阶段,终于创作出了《丽日》,唐秀玲在绘画材料的使用上做了大胆的尝试,据她自己描述,她把所有的能见到的材料都用上了。由此开了头,逐渐进入了重彩创作的广阔天地。

《金沙滩》是唐秀玲日渐成熟的作品。这幅作品创作于九十年代后期,正值色彩的强化和材料的改革成为新趋向的时期。作者比较熟悉天然矿物色、高温结晶色、金银箔等材料的成功地运用各种材料与技法,及各种语言的合理表现,结合其多年的传统绘画的底蕴,没有陷入因材料而材料、因技法而技法的泥潭。丰富变化又协调统一的底色;巧妙利用底色制作完成的脸及手的刻画;促成两个色块间的肌理对比与材质对比的衣服花纹的地理地巧妙地以箔代白的黑白处理,都充分发挥了材料语汇的精髓-----“气韵生动”。材料技法的使用从画面的整体出发,顺应感悟的引领,打破陈旧的语言模式,建立起新的材料语汇秩序。

《金沙滩》对唐秀玲来讲是极有意义的一幅作品,是由颜料引发的转型之作。                                      

----摘录于叶健先生的专著《中国重彩画的当代文化转向》                         

叶梦(湖南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我不太喜欢传统工笔画,那些富贵雍容的牡丹、毛光发亮的鸳鸯,还有衣着规整的仕女……工笔画中的一切传统的表现手法都使我感觉像假的,仿佛生命的活力和个性难于在工笔画中间得到体现。但看了唐秀玲的工笔画以后,我不得不叹服。她的工笔画所宣泄的色彩,画面所表达的意境,把我这个对传统工笔画有偏见的人制服了。

我看到的《家•午后》是一幅蓝紫色的调子,整个画面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缱绻意绪,画中的花卉和植物在梦里摇荡,重影叠叠、幻彩熠,作者所营造的幻觉是那么摇曳多姿,我曾经在寻找只有梦里才有的这样的图景,因为这样的调子、这样的场景能够引起我内心的莫名的感动。没有想到,我与唐秀玲的《家•午后》的画就这么不期而遇。它就那么突然地跳到了我的眼前,一下子就走入了我的心里。

唐秀玲的重彩对于传统的超越使我感觉很惊讶。我们权且把她的这一类重彩叫做现代重彩画。唐秀玲笔下的重彩在材料的创新、意境的营造方面给我们开辟了一种全新的审美图式,也改变了我对于工笔重彩画的偏见。

唐秀玲的墨与彩就这样走进了我的心里。作为中国工笔画界的一位杰出的画家,唐秀玲开始显示她的厚实的功夫和实力。她的代表作《金沙滩》、《走过四季》等作品是当代工笔重彩画界的颇具时代影响的作品。她的勤奋也奠定了她的作品的地位。

唐秀玲是山东人,她的作品也显示了山东人的那种实在的精神。除了要功力和才气,还要有一种实干的精神。这次在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奖的作品《走过四季》画的是一幅静物,是一幅1570cmx1700cm的大幅作品,画的是丁香属,你知道有多少朵吗?有两千多朵呀!这一群繁茂的丁香和一杯碧绿的茶,营造了一首无言的诗。这样的作品,一下子就牵动了人心,撞击了评委们的眼熬。这幅作品能够在全国美术展览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也是大势所趋。

作为蒋彩萍先生的高足的唐秀玲,对中国画的色彩颜料的研究和应用有独到的心得。她把自己的经验和体会通过授课的形式传达给她的同行和学生。在蒋彩萍先生主持的工笔重彩研修班,作为得意弟子的唐秀玲被邀请参加授课。蒋彩萍先生的这个研修班培养了不少人才,是中国的工笔重彩的"黄埔军校"。

作为工笔画家的唐秀玲,她的写意画也很不错的;我偶尔在网上浏览了她的写意画《故乡情》、《小妹》,感觉很惊讶,不论是人物还是山水,唐秀玲都有自己的视角和表达的语言,经过变形和装饰后的画面显得一切都是天成的,没有做作的装饰的语言,甚至看不出是出自于一个工笔画家之手。即使作为一个写意画家,唐秀玲也表现了不错的功底和创作实力。

我读了唐秀玲的一组随笔之后,感觉熟悉了唐秀玲。她经历的时代我是熟悉的,她所遭遇的和我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她因为偶然的因素走上绘画的道路,没有想到竟然成就了一位当代优秀工笔画家。唐秀玲是智慧的,我读了她的《捉迷藏》,感觉她的机智。《捉迷藏》里的勇敢和机智一直伴随着唐秀玲。她的《白菜》和《翠》里面的人生经历在我看来也特别感到亲切,因为有了这样不一样的经历,作为艺术家的唐秀玲有了和同时代的人不一样。

摘录于叶梦先生的文章《走进重彩》

朱留心(中国文化学者、诗人、美术评论家)

《走过四季》是唐秀玲继《金沙滩》之后艺术创作的又一大突破,也是她在艺术道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她在重彩画研究创作领域的这一重要成果,检验了自己的理论,回答了对现代重彩持犹疑态度者的诸多提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画能不能在使用材料、审美领域、书写手法上有新的突破,能不能在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以原有的表现内容为基础,实现一次质和量的飞跃,《走过四季》作了肯定的回答。本是是通过对《走过四季》的解读,探究其在现代重彩领域的贡献与意义,而非仅将其作为画家本人的一项成就来进行推介。任何一项实验的成功,其意义在于对历史的突破和推动一个领域研究的进步,而非仅对成功者予以褒扬和赞许,因为相对于实验成功的社会意义而言,成功者因其成功而得到的任何物质或精神收获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同时,实验成功的背后,实验者的智力投入和执着探求又是值得充分尊重的。

唐秀玲发现了丁香美,画出了丁香魂,正是她别具审美慧眼和高于时流、不同凡响之处。丁香之美正未穷尽,《走过四季》虽为艺术表现丁香美之滥觞,相信终非绝响。

人生如茶,丁香为伴,无人知道,无人打扰,也不需赞美与针砭,追求、钦羡、得失、光环、头衔……都在四季轮回中淡出。人生一杯茶,一瓶花,足矣!

《走过四季》将制作引入绘画语言,丰富了现代化彩的表现手段。这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个新的成功,标志着单一笔墨书写与多元表现形式并存的时代的来临。在这幅画中,既有骨法的线描,又有肌理的制作,二者结合别开生面,意趣横生。

但是,完全拘泥于写亦不足取,相对于写,制作另有神奇,写与制作本无天壤之别。使画面更加绚丽丰富,使意境愈发扑朔幽深,制作别有妙用。张彦远曾经指出:画的一大作用就是“穷神变,探幽微”。写可通幽,亦可神变,而以制作去写,可谓另辟蹊径。比如,用传统手法就难以写出《走过四季》的独特肌理,而以制作去写,则妙趣立现。有人担心制作出来的东西会浅薄流俗,现实说明这不无道理,因为就制作而制作,如同就写而写一样,画作匠气在所难免。但如果以意境驾驭制作,以神韵引领手法,制作便有了写作的功能,画家的心灵体验和个性特点就能充分张扬发挥,《走过四季》以不争的事实验证了此点。故曰,制作与写意特点不同而神意相通,相羡相非皆不足取。一幅画完全制作可以达到一种效果,完全写意也可达到另一种境界,而《走过四季》不即不离,既继承了传统的书写,又大胆采取了肌理制作、材料使用等手法,当写则写,当制作则制作,以写去制作,以制作去写,二者以其不同特质区别表现不同物象,实现了多种手法的兼容并蓄和完美结合,这就不能不令我们刮目相看了。           

在《走过四季》中,如果依照传统手法对几千朵丁香属进行勾线和随类赋彩,效果如何我们难以想象,可以明确的是,单凭使用化学染料为基制作的颜色,难以达到现在的效果。因此,天然矿物色的巧妙使用,作者变随类为随心随性随意赋彩,以及匠心独运的主观设计,规避了可能出现的弊端,把“意外”效果升华为抒情达意、传神感人的灵性展现,开创了现代重彩新的样式。

《走过四季》创造了一全新的新图式。它不同于古人,不同于今人,无论是从徐黄异体中搜寻,还是从齐白石吴昌硕林风眠的画中去觅踪,都找不到它的风格出处,这是唐秀玲自己的图式。她在艺术的殿堂里摆上了一瓶独特的花,是她按照自己的审美旨趣、自己的栽培方法、自己的摆放风格为观众奉献的礼物。这瓶花的出现,既吸引了专家的视线,又赢得了群众的青睐。正是有了这瓶花的摆放,我们才有了这么一种感觉:风景这边独好。在《走过四季》中,图式美使我深有感慨。

感慨一,静止之中有韵律。这是一幅静物画,却很有节奏。叶片之间有韵律,花叶之间有秩序。

感慨二、构图对称达成视觉均衡。中华民族有一种泛化的审美意识,尤其是在形式美领域,由人肢体器官对称均衡而引发对对称美的特殊偏爱,对称为美也就往往成为评价画作优劣的基本标准。

感慨三、色调走向与结构形式和谐统一。赫拉克利特说:“美在于和谐,和谐在于对立的统一。”在《走过四季》中,花叶排列有序,清雅而不孤僻,质朴而不流俗;色彩布局讲究,高雅而不矜持,大方而不浮躁。物象结构与色彩设置自然和谐。

感慨四、整体力量迸发出气韵。关于花鸟画,古人在画论中有许多对技法的阐述,细读之后,油然折服于前人的精辟论述。如何画花瓣,如何画枝干,如何画叶片,如何陈势布局,前代宗师都有一套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但美中不足的是,三二朵花如何绘制有着成型理论,怎样在一幅画面上绘制三千多朵花,却从未有人涉及。

感慨五、在平面上营造出遥远与贴近的层次。唐秀玲在这幅画中,别具匠心地在丁香属的周围设计了一个边框,又在左下角散落的丁香花旁放置了一杯清茶。这样做首先是营造了空间感。花鸟画似乎无人关注空间感,唐秀玲的画法突破了传统,但却十分符合传统的审美心理。

感慨六、巧妙地处理了虚实和简繁。在这幅画中,丁香、边角以及茶杯的表现是实,边角与丁香的空间表现是虚,实为入世,虚为出世,虚实转换间将画的层次和意境拓展至深远。

综上所述,唐秀玲在《走过四季》中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创造了富有个性的重彩语言和属于自己的审美图式,表现的是寻常的丁香与清茶,表达的是人文情怀和深刻思考。我读此画有如是感,仅为一得之见!

摘录于朱留心先生的文章《走过四季读后》

尚莹辉(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美术学博士)

中国历史上曾有不少出色的女画家,只是大多在男权封建时期被忽略。新时期以来,女性画家作为审美主体回到女性自然的特点,女画家用独属于女性的视角观察世界,感悟生活,用女性的情感去表现美,唐秀玲就是自20世纪末至今一直活跃在画坛的一位优秀的女性画家。她的作品曾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中国画)、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中国画)、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漆画),自1995年至今,她共有五件工笔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总体来看,其作品从上世纪末的灿烂华美,到近些年的静谧空灵,始终凸显出女性画家的智慧和鲜明特征。她创作的重彩画作品《金沙滩》、《丽日》、《吉日》、《走过四季》、《君子之交》等,以对重彩材料技法的研究、对重彩语言的创新,以及画面中对当代绘画图式的探索等特点,均在当代工笔画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对象。

近十年来,唐秀玲遵循自己内心的感受,一直延续了静物画题材和画风,人得画得较少。她的一批静物花卉和玻璃器皿作品,以丁香、百合等花卉与造型高矮方圆不同的器皿,加上桌椅、布幔,组合成室内一角,构图现代别致,色彩丰富中透着雅致,营造出或静谧空灵、或温馨典雅的气息。这些作品和《走过四季》一样,在取材和构图大量融入西方绘画元素的同时,保持了东方古国的人文情怀和审美心理,作品凸显出浓郁的中国精神,但又拉开了与传统工笔画的距离,构成的运用使画面更现代也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

在全国第九届工笔画大展中,以学术提名应邀参展的唐秀玲展出了一组静物画吸引着人们在画前长久驻足。这组静物画《语境.2013.一》、《语境.2013.二》、《语静.2013.一》等作品,代表了唐秀玲在静物画方面探索的品格和高度。作品中空灵舒适的构图和淡雅的色彩,迥异于传统文人的逸笔草草和折枝小品,画面中静谧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画家对生活中细节的生动表现,凸显出充满活力的生命意识和人文情怀。形而上的静物绘画观念在她的心灵之中酝酿着物我同化的澄净作用。它们和终生以器物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乔治·莫兰迪作品取材如此相像,情怀和画面感受却如此不同——莫兰迪的器物作品以卓越的造型对比关系呈现出静穆凝重的气息,表现出刹那间的实有,流逝中的永恒。而唐秀玲的器物,清晰明确的几何造型错落有致,色调含蓄淡雅,它们是如此透明清澈,空灵见性,玻璃器皿也似乎也有了温度、生命和灵气,以完全纯净的方式吸引我们的注意。在宁静、雅致的画面上,呈现出清明节、澄澈的光辉与魅力。

唐秀玲的作品已远非一般女画家所表现出来的纤细、婉约风格,在她的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与传统审美意识一脉相承的联系,又有充满构成和设计感的现代意识,既有充满诗意的抒情,又有现代绘画的观念。她对重彩材料技法的研究和语言的创新,尤其是静物花卉方面的积极探索,拓展了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表现领域,赢得了当下画坛的普遍认可,我们有理由相信,唐秀玲的艺术道路将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摘录于尚莹辉先生的文章《慢慢地走,静静地画——唐秀玲的工笔重彩画》

王晓静(福建省画院专业画家)

在蒋彩萍重彩高研班的教室里,有着浓浓地学习和创作的激情。坐在这里的学生怀里都揣着这样那样或是品种齐全的压力,所以在激情的张力中能明显地感到暗流涌动,那是一股股焦虑情绪。大家都在等待,寄希望于一位传说中的女性,据说是有着“点线面”,“黑白灰”,“色彩、肌理、黄金分割比”等各式各样的招牌菜。她终于登场了,高挑而黑瘦,但很快震撼了小伙伴们,几年之后我才知道这种情形叫气场。这是一个挟带了正能量的女人。

她是简单。没有通常妇人的小心眼小情绪小手段小算计,她简单地活在当下做她该做能做的事。在一个叫淄博市的连省会都不是的地方,先是照顾生病的母亲、然后是做贤妻、接着是做良母,当然一路走来她也兼顾了自己的绘画,她只是简单地坚持着自己的专业和喜欢,并没有想过要一路画到京城。

她是快乐。为自己的想象力而喜悦,于是想象力吸引了想象力、喜悦吸引了更多人的喜悦,她隐约地以宗教之外的方式懂得了,自己是想象力的源头,她惊喜于自己的发现,并小心呵护和发掘这一源头,当一切源源而出,她为此喜悦惊讶也为此感恩和敬畏。

她是智慧。她虽为女性却很少恐惧,像呼吸,每一天她一下接一下、一件接一件做着没完没了的事,这其中当然包括绘画。她很少空想却热爱思考。思考把她的知识、经历、体会都发酵成智慧。转识成智的过程是缓慢地、也是随时随地的,她早已谙熟这个过程,也因此喜悦满足并对未来有着满满的信心。

她是灵气。灵气这东西可能透明,也可能不太透明,有时像水,有时像雾,有时飘渺渺,有时很确定,她常常会冒出灵性的语言和令人拍案的思路,有着很强的觉知力,对人和事有着模糊的精准判断。冥冥中知晓一些和潜意识沟通的仪式和契机,于是常常在瞬间得到提升,而这一切就只是在脑中就得以完成。

她愿意分享。因为相信世界的丰盛,她尤其愿意分享。因为相信自己和源头的链接,她从不担心会匮乏。她送出自己的灵感,祝福别人同时拥有成功和丰盛。而她自己也因为分享而丰富,因此得到了一些成功,也将因此得到更加成功。

我就是这样认识唐秀玲老师的。最后我想把电影《超异能部队》里的一句话送给她:你就是创世的源头,没有人能挡得了你爆炸式的生命烟火,继续,让自己的小宇宙演化出无限可能的美。

选自王晓静文章《因为分享所以丰盛》

作品赏析

代表作品《高原之花》

静物作品《丁香》

参考资料

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2022-01-20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2022-01-24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2022-01-24

《高原之花》_重彩作品在线展_唐秀玲作品展_唐秀玲在线作品_唐秀玲官方网站-雅昌艺术家网.《高原之花》_重彩作品在线展_唐秀玲作品展_唐秀玲在线作品_唐秀玲官方网站-雅昌艺术家网.202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