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永新县志

永新县志

《永新县志》,记载江西省永新县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

基本介绍

编撰历史

明朝时期

《永新县志》最早的是明宣德、成化2志,至嘉靖时已无存书。第三部《永新县志》是明万历知县龚锡爵修,尹台主。万历四年(1576)秋设局草创,万历六年(1578)春成书、刊行,世称“史”,有“信史”之誉。清代续志,总以“耄史”为准。书共8卷,首1卷。

清朝时期

康熙帝二十年(1681),王运祯到县知事,适逢诏下修志,乃延邑绅20余人订辑成县志lO卷,成书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中秋节,世称“康熙王志”。该志书基本上“率由旧章”,然比较“耄史”间有删削,虽已刊行,逐渐散失,今无存书,但同治2志有引文。乾隆知县王翰有感于康熙志“率沿故明遗册,其间失纪殊多”,乃请准上宪,延邑绅开局重修,成书10卷,于乾隆十一年(1746)六月刊行。王瀚自序曰:“不敢以恕取之,惧责实之匪易”。但是,由于在事者多私见,有“秽史”之。

因乾隆志谬误丛生,有邑人潭尚书作《禾川书》以正之。《禾川书》20卷,撰于乾隆十二年(1747)十月,成书于乾隆四十年(1775)十月。禾川即永新县,故以为书名。后世认为“虽一家之言,而搜罗备极苦心,尚多可采”。这是私撰《永新县志》的首创。

爱新觉罗·旻宁二年(1882),知县徐作偕曾事复修,初聘尹襟三主纂。道光四年(1824),襟三弃世,道光六年(1826)稿成,未刊行,卷数无考。同治九年(1870),省奏准续修通志,檄所属各修郡县志。永新知县谌筱门聘尹襟三之子尹继隆总纂。有邑绅上控谌令,尹乃引嫌而退,伏处乡里,先成《禾川旧志纠谬》3卷,复独撰一志于同治十年(1871)六月成书,共l0卷,同治十一年(1872)呈学使李若农批准刊行,这是第二部私撰《永新县志》。谌筱门卸任后,署县事陈恩浩接修,未及脱稿,卸任而去。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知县肖玉春续修,延邑绅20余人合纂,同治十三年(1874)刊竣,还是同治志公修本,全书26卷,首1卷。综上所述,明清两朝共有9部《永新县志》,其中公修7部,私撰2部,散失4部,现存5部。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永新文献委员会于1946年成立,仅着手收集资料,没有修成志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后,l958年,中共永新县委组织人员编纂《永新县志》,1960年底成初稿,l974年6月由永新县档案馆打印成l册。体例不全,资料甚少。l984年10月29日,中共永新县委下发文件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抽调专职和兼职人员着手县志编纂,经过组织准备、宣传发动、征集资料、整理编纂、评审修改、定稿付印,历时6年,于1992年l0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共3000册。

新编《永新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力求正确反映永新的历史与现状,上限追溯所载事物在县内的发端,下限为l986年;为求记述的完整性,个别事物作适当的上推或下延。全书重点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史实,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新编《永新县志》除概述、大事记、附录外,共设33卷,138章,463节,计150万字。新编《永新县志》出版发行后,受到社会好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学校纷纷购买,将其作为资料书和工具书,民间购之馈赠海内外亲友,国内不少图书馆、大专院校和社科研究单位来函购买,供收藏和研究。一些专家学者发表评论文章,《江西方志》1993年第3期刊登江西教育学院王炯尧的文章《以内容取胜——评新编〈永新县志〉》;《海南史志》1995年第3期刊登黑龙江省肇东市华夏方志馆刘有才的文章《宏文巨著,多有创见——简评〈永新县志〉》。复旦大学黄苇评论:志稿指导思想正确,结构严谨,安排妥贴,行文流畅,认为是他阅读众多志稿中较好的一部,尤其满意的是布局、行文更谓上乘。l995年吉安地区在深圳举办招商经济洽谈会,永新县委、县人民政府带《永新县志》作为礼品赠送有关客人,为招商引资起到牵线搭桥作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