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凤蝶
燕凤蝶是昆虫纲、鳞翅目动物。是我国最小的凤蝶科,双翅平展开只有2cm,有两条修长的尾突,很像小燕子尾巴。平时飞行很快,难以捕捉。分布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等地。
形态 成虫:翅展40—45 mm。触角黑色。体背黑色,头宽,腹短。身体腹面苍白色。翅黑色;前翅中内区有1条灰白色带,端半部透明,脉纹十分清晰。后翅狭长,尾突特长,在凤蝶中是绝无仅有的,从前缘中部斜向尾突有1条灰白色带,但不到尾突时即终止,并与内缘中部发出的1条淡灰白色带汇合;外缘微波状,镶有白边直到尾突末端。雄蝶后翅臀褶内有白色长毛。翅反面前、后翅基部灰白色,其余与正面相似。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消失,颚形突小,叶状;抱器瓣长,端部稍窄而末端突出;内突宽,近端腹侧深凹陷后又突出,形成1个大弯钩。阳茎端基环尾部分三叉;阳茎短宽,基部窄,端部2分叉。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半圆形;后表皮突短,末端钝;后阴片宽大,两侧各为1大1小且相连的双叶状;囊导管宽而短,交配囊较小,无囊突。
形态
成虫:翅展40—45 mm。触角黑色。体背黑色,头宽,腹短。身体腹面苍白色。翅黑色;前翅中内区有1条灰白色带,端半部透明,脉纹十分清晰。后翅狭长,尾突特长,在凤蝶科中是绝无仅有的,从前缘中部斜向尾突有1条灰白色带,但不到尾突时即终止,并与内缘中部发出的1条淡灰白色带汇合;外缘微波状,镶有白边直到尾突末端。雄蝶后翅臀褶内有白色长毛。翅反面前、后翅基部灰白色,其余与正面相似。
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消失,颚形突小,叶状;抱器瓣长,端部稍窄而末端突出;内突宽,近端腹侧深凹陷后又突出,形成1个大弯钩。阳茎端基环尾部分三叉;阳茎短宽,基部窄,端部2分叉。
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半圆形;后表皮突短,末端钝;后阴片宽大,两侧各为1大1小且相连的双叶状;囊导管宽而短,交配囊较小,无囊突。卵:略呈球形,底面浅凹。淡黄绿色有光泽。
美国白灯蛾:末龄幼虫(5龄)头宽约2.82 mm。头部淡绿色有光泽,沿后缘有4个暗褐色大斑,单眼群周围暗褐色。臭角黄色透明。前胸背板绿色,前缘部分黄色,两侧有1对钝角状的突起,但不太显著。体色深绿色,侧下方黄色加浓。气门线以上的部分有黑色小点。肛上板黄绿色,左右有1对不太醒目的钝角状突起。胸足、腹足及臀足都呈淡绿色。
蛹:似青凤蝶Graphium Sarpedon的蛹。头部的突起小,向左右两侧伸展。中胸背面中央的突起长而伸向身体的上前方。突起前端有发达的黄色隆线,前方的1条伸达头顶,后方的1条终止于中胸的后缘。在背线两侧有2条发达的黄色隆线从第1腹节的前缘到达腹末。体色鲜绿色,在气门线以上的部分有规则的暗绿色斑纹。有褐色型的蛹。体长约27 mm。
寄主
莲叶桐科(Hernandiaceae)的大花青藤 Illigera platyandra、心叶青藤 I. cordata等植物。。
分布
四川省、云南省、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印度、不丹、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本种在马来西亚列为保护对象。
生物学
成虫前翅激烈振动,后翅水平伸向后方,一般沿林中小径和离地面不高的地方飞行,常常向前冲或向后退。它们是贪婪的吸水者,在水面上飞舞摆动时颇似差翅亚目,所以有人称蜻蜓蝶。奇怪的是常从腹末有节奏地射出水液。两性均爱访花吸蜜,在吸蜜前双翅不停振动,尾部亦摆动不停,停在花上时腹部高高翘起。平时飞行很快,难以捕捉。卵单产在寄主植物嫩叶的背面。美国白灯蛾栖息在叶的背面。幼龄幼虫有在叶中侧部开1圆孔取食的习性。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附近的其他植物的叶背面化蛹。本种为亚热带及热带种。
人工养殖方法
成虫饲养
成虫按雌雄数量比1:2饲养于成虫繁殖园,繁殖园可为燕凤蝶提供交配产卵、飞翔、取食等活动的优良环境。成虫繁殖园为100 m2、高5 m的网室。繁殖园采用钢架结构,四周和顶棚覆盖30目的尼龙网,以防止燕凤蝶逃逸以及鸟类、阆中九香虫等捕食性天敌危害燕凤蝶。成虫繁殖园内种植婆婆针、马缨丹作为燕凤蝶的蜜源植物。由于蜜源植物有限,每日配制新鲜的V(乙醇):V(蜂蜜):V(水)=1:3:100的混合溶液,加至规格为20 cm x15 cm×1 cm的平底铁盘内,将铁盘放置在园内1 m高的饲喂架上,园内安置2个饲喂架,为燕凤蝶提供补充食物。在繁殖园内分散放置2盆高约1 m的青风藤幼苗,以便雌蝶产卵。园内安装喷雾装置,保持园内相对湿度在60%以上。
卵的收集孵化
凤蝶科产卵时间一般为15:00一17:00,于每天18:00将着卵植株取出,并用70目尼龙袋套袋,以防止寄蝇科、蚂蚁等天敌危害卵。将套袋植株移至孵化室,孵化室约10 m2,内置温湿度调控装置,保证室内温度在25℃以上,相对湿度在60%以上。
幼虫养殖
孵化后,待1龄幼虫食光着卵植株后,将幼虫分装到70目尼龙袋中,每袋放置30头幼虫。将装好幼虫的尼龙袋套在寄主植物园内的青风藤上,根据养殖量确定寄主植物园的面积,每50 m2的寄主植物能养殖500~600头幼虫。在套袋前,需喷洒少量抗菌素消毒,以降低幼虫发病率。幼虫吃光套袋植株后,取下尼龙袋,将幼虫取出,由于幼虫生长速度不同,幼虫大小各异,按照幼虫大小分装至干净的尼龙袋,每袋仍放30头幼虫,然后将尼龙袋套至消毒后的青藤上。如此反复,直至美国白灯蛾长成4龄,4—5龄幼虫取回幼虫饲养室饲养。幼虫饲养室面积约20 m2,通风透气,内置温湿度调控装置,保持室内温度20℃以上,相对湿度60%以上。室内饲养的幼虫放至直径为30 cm的圆盆内,每盆放养幼虫不超过20头,圆盆四周有孔通风透气,在圆盆上覆盖1个相同圆盆,防止幼虫逃逸,也为5龄幼虫挂蛹提供环境。每天于寄主植物园内采集新鲜叶片放置圆盆内,直至挂蛹。
蛹的管理
凤蝶科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蛹需要羽化留为种蛹,另一部分蛹需包装、运输,供给市场。选择个体大、色泽好的蛹,留着作为羽化的蛹,放进羽化室。羽化室约10 m2,内置温湿度调节装置和羽化架。羽化架为模仿蝶蛹羽化自然条件、能悬挂蝶蛹并提高羽化率的装置。根据活体燕凤蝶的需要,调节室内温度,控制羽化速度。在气温为25—30℃、相对湿度60%一80%的情况下,燕风蝶蛹期约为1周。如果需要蛹提前羽化,则需提高温度,反之则降低温度。要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否则羽化出来的燕凤蝶畸形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