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明
张友明,1964年1月出生于桃源县神仙桥村,是一位微生物技术研究专家。在人才培养方面,张友明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他认为要给学生充足的科研自由,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老师负责提供足够的经费,良好的实验室平台,以及基础知识的指导,剩下的就由学生们自主探索、实验。他的学生在科研领域也有着显著的成就,如在《Nature Protocols》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人物经历
1981年9月—1985年7月,在厦门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学习,毕业获学士。
1985年9月—1988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现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生化室)学习,毕业获硕士学位。
1990年5月—1994年12月,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分子及细胞生物学专业学习,毕业获博士学位。
1988年9月—1990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
1995年1月—1996年12月,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7年1月—1998年6月,在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8年7月—2000年6月,任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o (EMBO)的长期研究员。
2000年7月—2013年3月,任德国基因桥公司(Gene Bridges GmbH)首席科技官,同时也是公司首创者。
2013年4月,回国,任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同年入选国家“国家重点人才工程A类”。
2017年,任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
2019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2020年,当选为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21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合成生物学学院工程生物学系主任、教授。
科研成就
他发展和改良了脱氧核糖核酸重组工程技术体系,开创了Red/ET重组工程(Red/ET Recombineering);开发了DNA直接克隆技术,在微生物新药物的开发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建立了位点特异性重组技术(例如优化的Cre诱导表达系统等),在世界上多个实验室和生物制药公司得到广泛应用。他利用改良的DNA重组工程技术开展天然活性产物和靶向药物的研究;利用改良的DNA重组工程技术构建人源化动物模型,开展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应用脱氧核糖核酸重组工程技术研究肿瘤靶向送药。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多个国际期刊上,累计发表SCI论文15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040,总引用次数超过12760,H-index 54。他还获得了26项授权专利和11项国际发明专利。
人物评价
张友明带领团队勇于创新,在时代赋予的机遇面前,不负使命,迎难而上,展示了他心怀民生的家国担当。(《科技创新与品牌》评)
张友明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他情系家国、济世为民,在科研道路上不懈求索。他对家人、学生的关怀以及对天下苍生的担当,展现了现代儒者的风范。(山东大学评)
张友明在微生物基因组编辑及改造技术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学术贡献。(欧洲科学院评)
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
在人才培养方面,张友明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张友明认为,要给学生充足的科研自由,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老师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经费,良好的实验室平台,以及基础知识的指导,剩下的就由学生们自主探索、实验。张友明还非常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他认为,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是打牢基础的学习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一定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之后再认真思考自身的发展路径,结合自身的专业和特长做出就业或者继续科研的选择。张友明并不建议学生在没有综合权衡的情况下,执拗地“一条道走到黑”。
培养成果
张友明指导的博士生李振在《Nature Protocols》(影响因子超过34)上发表论文,报道了以Red/ET DNA重组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生物合成途径克隆、修饰及异源表达技术平台的建立。张友明指导的博士生王雪通过基因组扫描发现了一对新型的同源重组酶,并将其应用到启动子改造工程激活未知基因簇中,这一系列工作发表在了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2018年,在张友明的指导下,他所在团队在各类顶级刊物中发表文章10余篇,其中在哺乳动物肠道菌群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方面取得新突破,该文章在《Cell》旗下刊物《Trends in Biotechnology》上在线发表。
参考资料
张友明.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研究院).2023-12-27
张友明:家国赤子心,枝叶最关情.山东大学研究生之家.2024-07-06
山东大学张友明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百家号.2024-07-06
【预选简介】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张友明.山东大学研究生之家.202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