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奎
张恒奎,1971年7月12日出生于辽宁大连,是一位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他曾任辽宁美术馆副馆长,现任经济日报出版社《中国书画》杂志副主编和恩济美术馆馆长。张恒奎是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领域
张恒奎之研究领域,就断代书法史而言,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着力颇多之处。就专题而言,书家和书体是研究的重点。此外,对于书法技巧的研究亦有兴趣。现阶段研究重点集中于北朝书法家和草书体两方面。就前者而言,作为一种变态,北朝书法楷模和范本之间关系值得深入探讨,它对于中国书法的走向、对于唐代楷书的来源、对于清代碑学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为以往研究者所忽略。比如,彭城丛亭里刘氏与南北朝书法形势关系重大,体现了此一时期特殊的书法世家形态,自宋代《宣和书谱》之后即成待发之覆,迄今为止,无人涉及。就后者而言,近代以来,有关草书之研究不可尽述,然有关草书体的形成、形态、书法的研究却少见深入。即偶有涉及,亦只从实用一端立论,完全忽略草书的艺术特征,以及此种艺术特征对于中国书法观念之影响,顾此失彼,支离破碎,如米芾所言,“是何等语”。比如,近代以来,简帛文字大量出土,基本可分书籍与文书两类,草书研究可由此取得突破。尤其文书类简牍,是当时普通人之文字书写,对解决草书的形成、形体、艺术问题均可提供直接的证据。
创作风格
张恒奎之创作,自欧柳入手,上追魏晋,下及碑学,于钟张羲献、欧柳颜赵、苏黄米蔡、祝文董王、何赵康吴无所不临,最为得力于王羲之、赵之谦两家。近代因社会变革而导致工具之废弃,书法传统不免中断,加之求新求异的时代风气,书法形体结构、笔墨技巧的发展为以往时代所不敢想见,然而古今之间显然有一段距离。唐宋人刻帖所保留的魏晋书法作品,既有笔墨技巧,又自有一种风流韵致,即使今日此一时代书法作品大量出土,其风格、水平仍不可替代,如何重新审视此一书法遗产,借鉴发挥,推陈出新,是当代书法创作应该考虑之问题。
主要成绩
2014年
《朝元仙仗图》考释,《中国书画》,2014年第1期。
2013年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赋》三题,《中国书画》,2013年第12期。吉博本张渥《九歌图》考,《中国书画》,2013年第11期。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考释,《中国书画》,2013年第10期。
《唐寅\u003c溪山渔隐图\u003e考析》,《中国书画》,2013年第9期。
2012年《正史书家纪传的体例》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之全国第九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
2010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康有为奖”书法理论奖。
《“兰亭论辨”的碑学因素》获第三届“岭南书法论坛”优秀论文,《第三届岭南书法论坛文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书法导报》2010年10月13日第41期、10月20日第42期连载。
获选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王铎临古帖研究》获专项经费资助。《论草书的连带》,《中国书法》2010年1期。参加第十一回全国七十年代书家提名展。《水墨玉峰第十一回全国七十年代书家提名展作品集》出版。
2009年《草书体的形成及其相关问题》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之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
2007年《七十年代书家墨迹册》出版。《北齐书家刘考》,《书法研究》,总第130期。《沟通南北的书法世家——彭城从亭里刘氏》,《书法研究》总第135期。
2006年《“魏初工书者崔卢二门”考释》,《书法》2006年第7期。
2005年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七十年代书家》(第三辑)出版。《北朝书法楷模的缺失及其影响》,《书法研究》总第126期。
2004年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家提名展。
2003年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家提名展。《七十年代书家》(第二辑)出版。
《走出书学小道—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读后》,《书法报》。《里耶秦简的文字与书法》,《中国书画》2003年第5期。
2002年书法作品参加全国首届青年书法家提名展,为全国十八名青年书家之一。
出版《七十年代书家》(第一辑)
2001年书法作品参加中国文艺网主办之中国近现代书画展。
2000年《再论八法》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之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
1999年《历届全国展、中青展获奖作者书法集》出版,西苑出版社。
1998年书法作品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之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展三等奖并参加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大展。
《八法寻义》,《吉林大学古籍所建所十五周年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