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棘鳞蛇鲭

棘鳞蛇鲭

棘鳞蛇鲭(学名:Ruvettus pretiosus),又名蔷薇带,俗称油鱼、黑皮牛,是棘鳞蛇鲭属的唯一品种,常见于地中海安塔利亚湾、以及各地的热带温带海洋。根据纪录,棘鳞蛇鲭活跃于100至800米的深层海域。体长约80至200厘米之间,最重纪录是63.5公斤。一些西方国家、日本已把它列为禁止食用或限量食用的鱼种。

形态特征

棘鳞蛇鲭体形长而略侧扁,背腹成弧形,外型像似索氏短蛇鲭,但嘴和眼都较小,且有较低和棱状的第一背鳍。瞳孔能发出明亮的磷光,鱼身光滑颜色暗褐,鳞片细小呈针状,而且每行都有一行小气孔相间。鱼肉则呈黄白色,质感类似禽肉。棘鳞蛇鲭内含蜡,一种近似蜡油的成分,是人体无法吸收的,如果吃太多的话可能会导致腹泻

生活环境

棘鳞蛇鲭活跃于100至800米的深层海域,主要栖息于大陆斜坡。

生活习性

游泳力强,性凶猛,属肉食性,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头足纲甲壳亚门及其他小鱼为食。

分布

棘鳞蛇鲭广泛分布于全球亚热带海域,包括地中海安塔利亚湾。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台湾南部、北部、东北部及西部海域。

经济利用

棘鳞蛇鲭是一种低价鱼类,其肉质油脂含量丰富,可做为生鱼片的食材,也可用于提炼工业用润滑剂。然而,由于其肉质含有大量蜡酯,食用过量容易引发腹泻。因此,许多地区都有相关的食用规范,如日本意大利被列为禁止食用与贩售的鱼种。美国FDA已经警告消费者注意棘鳞蛇鲭的标签和可能的泻肚和呕吐等不适症状,但这些症状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棘鳞蛇鲭的肉质常被误标为其他高价鱼类,如鳕鱼,导致消费者食用过量而引发腹泻。在200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的ParknShop超市因销售误标为其他鱼类的棘鳞蛇鲭而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导致600多人患病。此事件后,香港的食品监管机构发布了关于棘鳞蛇鲭和Escolar的正确标签指南,以防止误标。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刺鳞蛇鲭.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2024-08-10

进食油鱼与排油腹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食物安全中心.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