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星
王红星,男,1957年8月出生,考古学家,鉴定专家。曾任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湖北省艺术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武汉大学科技考古中心学术委员,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职。早年参与发掘了随州曾侯乙墓,主持发掘了荆门包山楚墓、枣阳九连墩楚墓等重要遗址。在担任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期间,主持了湖北省多项考古项目,主编出版了多部考古及鉴赏类专著图录。
个人经历
工作经历
198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考古专业,被分配到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部工作。
1982年任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
1983年任馆员。
1989年馆所分家,调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
1991年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
1992年任业务副所长,
1995年任研究馆员,
2001年任所长。
2002年兼任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保中心主任。
2002年—2008年,担任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担任湖北省文物考古所所长期间,负责湖北省境内的三峡和南水北调库区的考古发掘,兼任三峡重庆库区考古总监理。
2007年,湖北省博物馆率先对公众免费开放,开地方博物馆之先河。在担任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期间,支持主办了湖北省博物馆十一个基本陈列展览,引进展出了《浑厚华滋——黄宾虹山水精品》、《敝帚自珍——丰子恺晚年漫画精品》、《雄肆朴茂——吴昌硕书画精品》、《心游目想——鸿禧美术馆藏中国书画》等专题展览。独著或主编公开出版了二十余部学术专著以及多篇学术论文。
考古经历
1978年参与随州曾侯乙墓发掘。
曾侯乙墓发掘现场,最上者为王红星。
1986年,主持发掘了荆门包山楚墓,包山大冢出土文物震惊世界。
2002年,主持发掘枣阳九连墩楚墓,发现墓基、封墙、祭祀坑、大型车马坑等遗迹,确认1、2号墓为夫妻异穴合葬,发现虎座鸟架鼓等重要文物。
个人作品
文博类
1.《包山楚墓》,主编、第一执笔,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
2.《包山楚简·序言》,执笔,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
3.《博物馆免费开放研究——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主编、第一执笔,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11月。
4.《尘封的瑰宝》,主编并作序,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年6月。
5.《长江中游文明之旅丛书》,11册图录主编并作序,文物出版社,2007年9月。
6.《中国出土瓷器全集》,顾问、编委,并执笔湖北瓷器概述,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
7.《湖北出土文物精粹》,主编并作序,文物出版社,2006年11月。
8.《郑和时代的瑰宝——梁庄王墓出土文物精品》,主编,2005年9月。
9.《湖北考古报告集》,主编并作序,《江汉考古》编辑部编,2008年6月。
10.《江汉考古100期总目索引及摘要》,主编,《江汉考古》增刊,2007年9月。
11.《七彩霓裳——云贵高原民族服饰》,主编并作序,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6月。
12.《保卫大武汉——纪念保卫大武汉70周年》,主编并作序,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7月。
13.《心与音——文化视野下的世界民族乐器》,主编并作序,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12月。
14.《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研究》,长江出版社,2015年9月。
15.《荆州大遗址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年3月。
16.《枣阳九连墩楚墓》,文物出版社,2022年12月。
书画鉴赏类
《浑厚华滋——黄宾虹山水精品》,主编并作序,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6月。
《敝帚自珍——丰子恺晚年漫画精品》,主编并作序,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6月。
《雄肆朴茂——吴昌硕书画精品》,主编并作序,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9月。
《心游目想——鸿禧美术馆藏中国书画》,主编并作序,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12月。
《物我观照——鸿禧美术馆藏雅趣品录》,主编并作序,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3月。
考古学论文简报
1.《包山楚墓墓地试析》,独著,《文物》1988年5期。
2.《包山二号墓的年代与墓主》,独著,《楚文化研究论集》第二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
3.《楚国高级贵族墓用鼎制度分析》,独著,提交国际楚国历史与文化讨论会(1988年)。
4.《由包山二号墓看楚系高级贵族墓的用鼎制度》,独著,《包山楚墓·附录一五》,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
5.《包山简所反映的楚国历法问题》,独著,《包山楚墓·附录二〇》,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
6.《包山二号墓漆器群研究》,独著,《楚文艺论集》第二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1年12月。
7.《楚国贵族家庭墓地》,独著,《中国》1988年6期。
8.《略论包山墓地发掘的考古学价值》,独著,《江汉考古》,1988年2期。
9.《江汉地区龙山时代遗存的命名问题》,第一执笔,《江汉考古》,1985年2期。
10.《长江中游地区早期城址管窥》,独著,《长江中游史前文化暨第二届亚洲文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岳麓书社1996年12月。
11.《九连墩1、2号楚墓的年代与墓主身份》,四省楚文化论文集第六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12.《包山楚简研究评述》,独著,《江汉论坛》1993年9期。
13.《包山楚墓研究述评》,独著,《华夏考古》1994年2期。
14.《归官庄坪周代遗址初析》,第二执笔,《江汉考古》,1984年4期。
15.《江汉地区龙山时代遗存的命名问题》,第一执笔,《江汉考古》,1985年2期。
16.《石家河文化初论》,独著,《文物考古论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
17.《石家河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外力作用问题》,独著,《中国考古学会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7年12月。
18.《长江中游地区早期城址管窥》,独著,《长江中游史前文化暨第二届亚洲文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岳麓书社,1996年12月。
19.《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规律、文化中心的转移与环境变迁的关系》,独著,《江汉考古》,1998年2期。
20.《驯化水稻和稻作农业源地研究》,独著,《湖北大学学报》,1998年3期。
21.《谈实物史料的鉴别和运用》,独著,《江汉考古》,1997年2期。
22.《荆门市包山楚墓发掘简报》,第一执笔,《文物》,1988年5期。
23.《荆门胡家岗遗址发掘简报》,第二执笔,《江汉考古》,1988年2期。
24.《荆门铁匠湾遗址发掘简报》,第一执笔,《江汉考古》,1988年2期。
25.《沮漳河中游考古调查》,第一执笔,《江汉考古》,1982年2期。
26.《当阳冯山、杨木岗遗址试掘简报》,独著,《江汉考古》,1983年1期。
27.《秭归官庄坪遗址试掘简报》,第一执笔,《江汉考古》,1984年3期。
28.《长江中游考古研究三题》,独著,《荆州楚文化暨先秦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9.《关于楚郢都探索如何深化的思考》,独著,《四省楚文化论文集笫五集》。
30.《应城门板湾遗址发掘的启示》,独著,《文物报》,2002年10月
31.《长江中游地区城部落的源起与功用》,独著,《文物报》,2002年10月。
32.《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城濠部落源起与功用之我见》,独著,《文明通讯》, 2003年6期。
33.《三峡考古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利用问题》,《2003三峡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独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
34.《神秘的九连墩》,独著,《国家地理》,2003年3期。
35.《九连墩楚墓发掘现场直播的经验与教训》,独著,《文物报》,2003年1月。
36.《枣阳九连墩楚墓发掘的主要收获》,独著,《考古》,2003年7期。
37.《九连墩1、2号楚墓的年代与墓主身份》,独著,《四省楚文化论文集》第六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2]
38.《九连墩楚墓发掘纪实》,《九连墩——长江中游的楚国贵族大墓》,独著,《文物出版社》,2007年9月。
39.《枣阳九连墩楚墓的主要收获与荆州楚墓的异同》(日语),独著,《早稻田大学长江流域文化研究所年报》第五号,2007年3月。
40.《注目荆州—大遗址保护的新视野》,独著,《中国文化遗产》,2010年第6期。
获得荣誉
2006年,获国务院特殊人才津贴。
参考资料
王红星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