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杨廷理

杨廷理

杨廷理(1747年4月18日—1813年10月22日),字清和,一字圆泉,号双梧,又号水覃、半缘、苏斋、更生。广西柳州马平县人,乾隆十二年生于广西左江镇署,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拔贡。曾多次担任台湾省清治时期的台湾知府、台湾道道台。一生三进台湾,三任台湾知府,五入噶玛兰,为噶玛兰厅成功设治的最大推手,后世尊称其为“开兰名宦”。

人物生平

杨廷理生于乾隆十二年三月初九(1747年4月18日),为家中第三子,父亲杨刚是广西南宁府左江镇总兵。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娶妻欧阳姓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以拔贡生入京,七月朝考一等一名,以知县见用,签发福建省。冬季到闽,初任明溪县县令,先后调署宁化县侯官县、兼护福防同知。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任龙岩州知州兼通判衔。

乾隆五十年被奏升为台湾府南路理番同知,是其一生三渡台湾的开始。

乾隆五十一年八月二十(1786年10月11日)到台湾担任台防同知,不久即面临林爽文事件,募义勇协助平定。此为其首次抵台。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二月兼理台湾府知府,五十二年八月署,十月实授知府一职。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春护任台湾道,十月回任知府。捐俸接续乡宾黄世景重修府城上帝庙之事。

乾隆五十六年五月署台湾道,六月实升。五十九年正月加按察使衔。林爽文事件后,有感于台湾省府城原有的植竹、木栅城墙防御能力低,于是以土石重修台湾府城城垣,是台湾土石城墙的首例。

乾隆六十年(1795年)三月十日陈周全事件发生,杨廷理带兵解救斗六市,并收复彰化与鹿港镇两地,俘陈周全,事件于十九日平定。同年,遭福州府知府控昔日侯官县知县任内仓谷亏空,遭押解入京审讯,因私刻年谱而获罪。爱新觉罗·颙琰元年判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六年。

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杨廷理从伊犁赦还回籍。因尚积欠官饷,而无法复职。嘉庆八年冬至十年秋,寓居广州市柳州市。后来在台湾省仕绅资助及亲友借资下,成功降捐知府。

嘉庆十一年(1806年)九月补授台湾府知府,派任前嘉庆皇帝召见,杨廷理直言应当开兰,上谕:“禀商督抚”。十二月十一日,抵台南府城就任知府,此为其二次抵台。

嘉庆十二年九月九日自艋舺出发从山路入噶玛兰,与北洋水师总兵王得禄合击驱走占领基隆市、噶玛兰、苏澳的海贼朱𣸣,此为其首次抵兰。任务完成,于十月十日返抵台南府城,却接到圣旨要其内渡返回。

于嘉庆十三年四月内渡。爱新觉罗·颙琰十四年(1809)八月,以“候补知府”身份渡台处理漳泉械斗,此为其第三次抵台。

嘉庆十五年,与来台查办漳泉械斗案后续事宜的闽浙总督方维甸随行,在艋遇到噶玛兰头目请求收治版图,方维甸授与杨廷理18条创始事宜准则,派其入兰办理。四月五日,杨廷理再次入兰悉心勘查,筹划兰事,在这段时间首次划定兰城规模方位并“植竹为城,环以南紫薇树木”,待至十月返。

嘉庆十六年元宵节,杨廷理陪同台湾道张志绪勘查噶玛兰,此为其第三次入兰,于三月返府城。同年三月-五月署淡水厅同知。九月,噶玛兰水灾冲毁田园,杨廷理赶往勘灾,同时继续规划噶玛兰各项事宜进度,这是他第四次入兰。十二月回府城,任“台湾知府”。

爱新觉罗·颙琰十七年(1812)初,朝廷核准设立噶玛兰厅。六月初八,杨廷理卸任台湾知府,待令内渡后补建宁府知府。八月,噶玛兰厅正式设治,首任通判为翟淦。设治初期,噶玛兰居民突发漳粤纠纷,杨廷理于八月底再次入兰,协助翟淦平争,并稍停辅佐开兰事宜。九月初,奉檄暂摄通判一职,至十二月十日卸委,此次入兰期间建成仰山书院。这是他第五度入兰。

嘉庆十八年(1813)初,因左臂风恙向上级请假调理三个月,暂不赴任建宁府知府。然而假单批回来,指示其身为噶玛兰创始章程执行人,在兰地未稳之前不宜内渡赴任。遂于府城待命、养病。养病期间,《东游草》完稿付刊,《劳生节略》《议开后山噶玛兰节略》定稿。

爱新觉罗·颙琰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1813年10月22日)卒于台南府城。灵柩由家属运回中国广西柳州,于嘉庆二十一年五月二十三日安葬。杨廷理六子杨立旭后来举孝廉方正,爱新觉罗·旻宁己酉(1849年)举人,立有功绩官拜高位。同治十年(1871年),其六子兹请孙衣言撰写其父墓志铭、请王拯撰写其父墓表。

相关事件

相传杨廷理把陈周全的祖坟风水败坏,是为“杨双梧奉敕败地理”的台湾省民间传奇。另外民间也流传有杨桂森的“杨本县败地理”、以及嘉庆君游台湾的泉州市地理师杨桂参故事。这几个传说在民间口耳相传之下已经纠缠不清。“三杨开泰”史事: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事件正烈,12月台湾知府孙景燧率兵北上殉难,于是由同知杨廷理暂代知府,坚守府城。翌年一月,改派福州市海防同知杨绍裘暂署知府;三月,清廷正式派杨廷桦为台湾知府,杨绍裘协理军需局。知府杨廷桦、军需局杨绍裘、同知杨廷理,三位杨姓知府级人物同在府城。百姓们认为是好兆头,争相走报:“三阳(杨)开泰,贼不足畏也!”于是民心士气大振,府城之危解。

家族情况

杨廷理的祖父是杨标,祖居江西南昌瓦子阁。自从征自南昌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遂占籍马平县,隶籍广西提督标营。康熙帝四十一年(1702年)从征八排,卒于军中,赠武信骑尉。祖母刘氏。父,杨刚,字体干,官至广西左江镇总兵。大母孟氏,封夫人。生母张姓乾隆十年(1745年)嫁杨刚,“以贤淑名”,诰封夫人。继母王氏,封恭人。廷理兄弟三人。长兄杨廷培,次兄杨廷美。姊妹杨略贾。妻,欧阳姓,柳州人,广东省布政使欧阳永裿之女,生次子立元、四子立冠,诰封恭人。妾黄氏,生长子立先,以子得赠孺人。妾程氏,生第三子立允。杜氏,生第五子立亮。苏氏,生第六子立旭,以子得赠孺人。生6子。杨立先,附贡生。杨立元,增广生。杨立允,膳生。杨立冠,爱新觉罗·颙琰十四年进士,诗人,官至庶吉士,嘉庆十六年夏病逝。杨立亮,贡生,整理其父诗集为《知还书屋诗钞》、重刊《东瀛纪事》《创噶玛兰纪略》。杨立旭,爱新觉罗·旻宁己酉举人,练勇捍贼立功于乡,得官阳高县知县,光绪二年任山西霍州刺史,廉洁自持,任内主编《直隶霍州志》二卷,光绪十六年退休后回柳州市主持柳江书院。孙可考其名者14人。列名于杨廷理墓碑文者12人:庆宗、庆安、庆宇、庆寅、庆采、庆宁、庆富、庆宽、庆宁、庆宓、庆定、庆宏。庆宜、庆宣2人见于杨廷理〈将抵都门〉一诗。

主要作品

著有《议开哈仔难节略》《东游草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