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乐坛
华语乐坛是指主要流行于中国内地(大陆)及港澳台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其他通用华语的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和韩国也有较大影响,是一种具有现实客观性的跨国、跨地区的文化网络。华裔音乐人超越了文化制度、国家法律政策和市场运作模式的差异,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虚拟可靠的共同体——大中华娱乐文化圈,拓展了产业的整体边界。华语乐坛的流行乐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是一个总体性的社会事实,体现了全球语境下的文化多样性。
由于不同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台湾在20世纪50年代后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脉络。后两者都在经历了60年代的崛起、70年代的蜕变后,自80年代进入全盛时期,又在20世纪末逐渐式微。内地则起步较晚,却后来居上。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现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以及摇滚)在内地开始萌发。在经济高速腾飞与文化多元繁荣的推进下,中国流行音乐在20世纪90年代迅猛发展,并在21世纪全面步入世界流行音乐全球化进程。音乐媒介载体方面,华语乐坛经历了黑胶唱片时代、卡带时代、CD时代、数字音乐时代和彩铃单曲时代。
主要代表人物有:聂耳、赵元任、贺绿汀、黎锦晖、周璇、罗大佑、李宗盛、邓丽君、许冠杰、谭咏麟、刘德华、张学友、崔健、王菲、那英、刘欢、汪峰、郭峰、谢霆锋、任贤齐、周杰伦、MC Hot Dog、张惠妹、黄伟麟、陈奕迅、林俊杰、蔡健雅、梁静茹、阿牛、王心凌、刀郎等等。
主要代表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嘉陵江上》《毛毛雨》《天涯歌女》《之乎者也》《给自己的歌》《月亮代表我的心》《鬼马双星》《中国人》《吻别》《一无所有》《相约一九九八》《我和你》《飞得更高》《让世界充满爱》《谢谢你的爱1999》《心太软》《双截棍》《Wake Up》《站在高岗上》《澳门我带你回家》《十年》《孤勇者》《勇气》《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爱你》《罗刹海市》等等。
当代华语流行音乐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和全球化的风格。反传统的现代音乐创作手法,将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相融合,将西方的流行乐和中国元素结合,走商业化和大众化的道路,是以后华语乐坛的发展趋势。但华语乐坛音乐人新生力量和原创作品不足,导致华语乐坛在一定程度上质量滑坡,也是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历史发展
由于不同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台湾在20世纪50年代后分别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脉络。后两者都在经历了60年代的崛起、70年代的蜕变后,自80年代进入全盛时期,又在20世纪末逐渐式微。内地则起步较晚,却后来居上。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打破思想文化的藩篱,现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以及摇滚)在内地开始萌发。在经济高速腾飞与文化多元繁荣的推进下,中国流行音乐在20世纪90年代迅猛发展,并在21世纪全面步入世界流行音乐全球化进程。具体发展时间线如下表:
参考资料:
发展阶段
中原地区流行音乐于20世纪20年代发源于上海市,是在中国传统民间小调和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吸收了美国爵士乐、百老汇歌舞剧等西方流行音乐元素而发展起来的。
早期流行乐(1927年-1937年)
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是黎锦晖与1972年创作的,它是一首由民间旋律和西洋节奏相结合的作品。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实际上大多都是流行歌曲,纯器乐作品相对较少。从音乐风格看,这个时期的歌曲主要有两大倾向性:“流行歌曲”和“进步歌曲”。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许如辉(创作歌曲《香草美人》《桃李争艳》等)、黎锦晖(演唱歌曲《毛毛雨》《月明之夜》等)、王人美(演唱歌曲《渔光曲》《梅娘曲》等)。
“上海时期”流行乐(1937年-1949年)
1937年一1949年,中国社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流行音乐却呈现出了繁荣的局面,进入了它的第一个黄金时期。由于该时期中国流行音乐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因此将其称为“上海时期”。
从音乐风格上看,该时期的流行音乐主要出现了三大倾向:第一类是西洋风格,主要以爵士乐为代表;第二类是民族风格,主要以民间小调和戏曲为代表;第三类是艺术风格,以艺术歌曲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创作代表人物主要有黎锦光《夜来香》《假正经》,陈歌辛《玫瑰玫瑰我爱你》《夜上海》,严华《月圆花好》,姚敏《恨不相逢未嫁时》,贺绿汀《天涯歌女》等;演唱歌手有周璇《天涯歌曲》,龚秋霞《秋水伊人》,白虹《蔷薇花》,姚莉《玫瑰玫瑰我爱你》,李香兰《夜来香》,白光《如果没有你》,吴莺音《明月千里寄相思》, 欧阳飞莺《香格里拉》等。
“香港时期”流行乐(1949年-1969年)
50年代初,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基地从上海转移到了香港,因此称为“香港时期”。从音乐上看,该时期的音乐风格基本上延续了上海“时代曲”的主要特征,但是在此基础上它又呈现出了某些变化。其中,“大长城”、“EMI集团”、“飞利浦”等唱片公司为”时代曲“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的流行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第一,轻快风格。这类风格主要代表人物是:张露(代表歌曲《给我一个吻》)、葛兰(代表歌曲《我爱恰恰》《我要你的爱》)、方静音(代表歌曲《少女的梦》)等。
第二,“西曲中词”的创作特征。受西方音乐思想影响,再加上市场对流行歌曲需求量增大,香港原创力量的匮乏,导致流行音乐作品供不应求,香港流行歌曲开始广泛使用“洋为中用”的方法,直接采用西方流行歌曲的曲调填词,出现了大量的“西曲中词"作品,掀起了一股“翻唱”高潮(至今,“填词”仍然是香港流行歌曲创作的重要模式)。其中较有影响的作品,如《给我一个吻》(张露演唱)根据英文歌曲《Seven Lonely Days》》填词而成,《小癞麻》(张露演唱)根据英文歌曲《Jambalaya》填词而成。
“台湾时期”流行乐(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20世纪60年代,台湾流行音乐开始崛起,其原因主要是当时香港流行歌曲的衰落和台湾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流行音乐的繁荣,很多台湾歌手纷纷在香港走红。
该时期的台湾流行音乐风格和“上海时期”的“时代曲”一脉相承,或轻快柔和或低调深沉。另外,由于日本文化的影响,台湾流行音乐在上海“时代曲”的基础上,又体现出自身的特点。例如该时期带哭腔的演唱特征,就是受到日本“哭调”的影响,代表歌手为姚苏蓉、谢雷等。
这一时期代表词曲作家有庄奴《绿岛小夜曲》、左宏元《今天不回家》、翁清溪 《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刘家昌《一帘幽梦》《月满西楼》《在雨中》等。代表歌手有邓丽君(代表歌曲有《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我只在乎你》)、尤雅(代表歌曲有《往事只能回味》)、谢雷(代表歌曲有《多少柔情多少泪》)、青山(代表歌曲有《泪的小花》)、姚苏蓉(代表歌曲有《今天不回家》)等。
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
20世纪80年代,台湾经济飞速增长,使唱片购买力得到进一步增长,整个8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制作、发行和宣传完整系统的唱片公司,如“滚石”“宝丽金”“飞碟”“喜马拉雅山脉”“点将”“歌林”等。唱片业的繁荣带动了流行音乐的全面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歌手,如罗大佑(专辑《之乎者也》),苏芮(专辑 《搭错车》、歌曲《酒干倘卖无》),费玉清(专辑《梦驼铃》),蔡琴(歌曲《此情可待》),齐秦(专辑《狼》)等等。
199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歌星刘德华、黎明、杜德伟、林忆莲、草蜢等开始在台湾走红,如 《钟爱一生》(杜德伟)、《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林忆莲)、《失恋阵线联盟》(草蜢) 等一系列热门歌曲对台湾流行乐坛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作为本土歌手,只有黄莺 莺的《哭砂》、张洪量的《美丽的花蝴蝶》、伍思凯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可以和香港歌手抗衡。1991年,香港歌星依然是台湾乐坛的焦点,“四大天王”的光芒使其他歌手黯然失色,叶蒨文的《潇洒走一回》更是荣获该年第17届金曲奖冠军。1994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歌手和台湾本土歌手平分秋色。香港歌手王菲在台湾推出首张专辑《执迷不悔》,其中《我愿意》广泛流传;刘德华在“飞碟”旗下推出专辑《忘情水》,同名主打歌以及《缠绵》《你是我的温柔》,迅速在台湾走红。台湾歌手则主要以张宇、张信哲、辛晓琪为代表。从1998年到世纪之交这段时间,台湾流行音乐发生了巨大变化。陶喆的出现,使R\u0026B开始成为华语流行乐坛的主流路线,迎来了华语流行乐坛的R\u0026B时代。随后,2000年的周杰伦彻底改变了台湾流行音乐的面貌, 一种由华人创造的R\u0026B和嘻哈音乐的融合体从此开始成为华语流行乐坛的新标准。
发展区域
中国内地
1917年后,外商开始在上海建立唱片压片厂,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EMI集团、大中华唱片厂和上海胜利唱片厂相继建成投产,由此拉开了我国生产唱片的序幕。
这一时期的唱片业带有明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许多艺术家,如聂耳、冼星海、任光等人,纷纷投身艺术创作和唱片制作领域,为党的事业和民族解放事业作了大量的工作。如三十年代后期的抗战救亡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国歌)、《渔光曲》(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开始曲)、《卖报歌》《铁蹄下的歌女》《大路歌》《毕业歌》《梅娘曲》《救国军歌》《夜半歌声》《游击军》《江南三月》和《到敌人后方去》等,几乎都是为电影或唱片而制作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昭君出塞》《彩云追月》《花好月圆》等许多优秀民族器乐曲都是聂耳、冼星海等人为出版唱片而编写和配器的,这批唱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作品。
二、三十年代,融合中西音乐文化的“学堂乐歌”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历史的开始,代表作品有李叔同的《骊歌》。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体新诗的涌现以及对西方音乐的模仿和借鉴,催生了中国新音乐的重要代表形式——艺术歌曲。赵元任、黄自、贺绿汀等艺术家留有许多传世之作,如《教我如何不想他》《玫瑰三愿》《嘉陵江上》等。
四十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进一步发展,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之父、创作了中国的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发掘了中国第一代歌后周璇、是国歌作曲者聂耳的老师)、黎锦光(黎锦晖的弟弟,毕业于黄埔军校,著名音乐家、作曲家、中国流行歌坛的开拓者、奠定者。)、周璇等人也为世人留下了不少优秀音乐作品,如《香格里拉》《夜来香》《采槟榔》《秋水伊人》《天涯歌女》《四季歌》《龙华的桃花》等。从20世纪初至1949年,旧中国的唱片业历经磨难,发展缓慢。但近半个世纪的“国产”唱片所记载的是民族艺术精华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京剧、地方戏曲、民族器乐、民歌、流行歌曲、电影音乐等,都有了大发展,大量作品问世,大批的艺术家产生,许多节目灌录唱片,广为流传,在灾难深重的土地上播种下日后开花结果的种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的50年代是中苏友好的鼎盛时期,流行歌曲除革命歌曲之外,又加入翻译成中文的苏联流行歌曲,如《喀秋莎》等。
改革开放以后,流行音乐从香港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传播进入内地,特别是广州市和北京两地成为流行音乐的摇篮。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21世纪,随着新兴音像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内地流行歌曲产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机制,摆脱了依附港台流行歌曲的局面,并逐渐对港台流行音乐产生影响,初步实现了内地流行歌曲创作的复兴,内地流行音乐的创作更加丰富和多元。大陆成为港台及其他地区歌星的重要发展基地,大陆歌手也成为华语乐坛的重要成员。电影电视剧、专业的音乐报刊(《音乐生活报》、《歌迷大世界》、《当代歌坛》、《百老汇》、《演艺圈》等)、音乐排行榜、MTV、卡拉OK等媒体加速了流行音乐的传播。90年代流行的电视剧歌曲有《辘轳·篱·井》《我不想说》《过把瘾》等。1993年北京电视台创办的“中国歌曲排行榜”推广了羽泉的《最美》、朴树的《白桦树》等歌曲。同年,《中国音乐电视》栏目开播,原创音乐作品可以拍成MTV在电视上传播。借着新媒体的力量,内地出现了大量被唱片公司商业包装的歌手如李玲玉、杨钰莹、毛宁、林依轮等等。
娱乐文化复苏后的内地流行音乐风格从以政治文化为主导的主旋律歌曲过渡到歌颂时代民族,描写日常生活的亲民歌曲,比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青藏高原》等,还有彰显本土特色和乡土精神豪放的“西北风”歌曲如《黄土高坡》。“西北风”之后,又出现了细腻婉约、清新浪漫怀旧的歌曲风格,其中以高晓松、老狼为代表的校园民谣如《同桌的你》《那天》等为代表。近年更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网络创作者和歌手,许多网络歌曲如《丁香花》《老鼠爱大米》《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爱情买卖》等红极一时。另外,“艺术摇滚风”和”中国风”等新潮音乐风格开始在内地流行,曾经前卫的舶来品“嘻哈”音乐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内地主流唱片市场渗透。21世纪初,内地出现了南北两个流派的系列嘻哈组合。北派以CMCB、“功夫”、“隐藏”、“龙门阵”等为代表,南派以“黑棒”、“竹游人”等为代表。北派风格直接、犀利、硬气,南派以细腻、轻松、洋气见长。这些组合中,CMCB、“功夫”、“黑棒”都已经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专辑,表现出较为成熟的音乐水准。2004年5月底,“功夫”乐队上市了首张专辑《冲动》,2004年6月“黑棒”乐队发行了同名专辑《黑棒》,两张专辑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其中,《冲动》实销量突破了10万张,《黑棒》也获得业界一致好评。
中国香港地区
香港第一代粤语流行曲的代表歌手及词曲作者,特别需要提及的是顾嘉辉、黄霑、黎小田、卢国沾、郑国江、冯添枝、钟定一、鲍比达、黎彼得等,正是这批词曲作者为粤语流行曲在香港开拓出一番新天地,而在此之前,香港流行乐坛几乎是英文歌曲和国语歌的天下,依靠演唱电视连续剧主题曲走红的香港歌手则凭借电视荧屏初次走进大陆歌迷心里。
1974年,许冠杰推出专辑《鬼马双星》粤语专辑,揭开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当代流行乐坛的序幕。1976年他又推出的大碟《半斤八两》,令他夺得第一届金唱片颁奖礼销量最高的冠军。许冠杰于1992年退出乐坛,当时他的41场演唱会纪录至今仍无人打破。近期阿Sam的舞台剧《仲夏夜狂想曲》令他的旧作《印象》和《天才白痴往日情》再次流行,同样在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中期已经在香港成名的老一辈歌手如:张圆圆、徐小凤、林子祥、薰妮、郑少秋,另外已在80年代早期成名的香港第二代粤语歌星如:陈百强、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钟镇涛尚不为大陆歌迷所熟知。
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乐坛,香港本地新的唱片公司纷纷成立,与跨国唱片公司在香港的唱片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改编歌曲为香港乐坛带来新鲜空气,因为僧多粥少,曲创作者就那么几位,虽然香港作曲家协会又新增一些新人,比如林倩而、徐日勤、林慕德等,但远远跟不上大量涌入唱片行业的歌手频繁出片的歌曲需求量,因而香港乐坛正式步入改编东洋和台湾歌曲的全盛期。80年代后期开始涌现了无数新晋歌手,85年宝丽金力推的新人张学友凭借《情已逝》与华星力捧的新人吕方的《听不到的说话》,张学友第二张唱片《Amour》依然有不少好歌《月半弯》《遥远的她》《单车少女》。
中国台湾地区
70年代在欧美歌曲的熏陶下,庄奴和左宏元等一类极富创新的词曲创作者开始在台湾乐坛上活跃起来。90年代初期,王杰、齐秦、庾澄庆、小虎队、林志颖、任贤齐等相继出现。任贤齐的《心太软》传遍大街小巷,堪称那个年代的“神曲”。1993年,张学友的《吻别》专辑在台湾地区乐坛创下400多万张的销量纪录,刘德华裸上身拍摄封面的《真永远》全亚洲卖出200万张。九十年代中期,张惠妹凭借《姐妹》一炮而红。那时候,卡带销量是歌手受欢迎程度的直接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从80年代开始,随着一批留学生从美国带回嘻哈音乐(hip-hop),又涌现出像宋岳庭、周杰伦 、麻吉兄弟等一批嘻哈音乐人。他们将嘻哈音乐与台湾本土文化生活和语言相融合,创造出中华文化特色的嘻哈文化。同时,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定位嘻哈饶舌歌手的艺人。其中,MC Hot Dog是台湾第一个被流行音乐市场定位为真正的嘻哈歌手的音乐人。2000年,他签约加入魔岩唱片旗下的“大马戏团”音乐工作室。2004年10月,受美国最大Pub连锁“House of Blues”邀请,与张震岳一起前往美国十大城市演出。2006年1月,推出个人首张专辑《Wake Up》,2007年6月,凭借《Wake Up》获得第18届金曲奖最佳越南语专辑奖。2008年10月,发行第二张个人专辑《差不多先生》。
区域融合
90年代后期开始至21世纪以后,经过转型期的阵痛,随着大陆和港台以及国外音乐人之间的深入交流,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内地和港台三地流行趋势几乎混合,媒体化的流行音乐文化将三个区域圈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华语世界逐渐形成了共同的大中华娱乐文化圈,进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华语乐坛。2000年,“中国原创音乐流行榜”的设立,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创作在五十年后首次出现了历史性的整合。2011年,“音乐风云榜”也取消了地域性单独评奖的规则,将大中华地区的原创流行音乐放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评选。创作机制和评奖机制的统一,奠定了华语乐坛流行歌曲创作的多元化趋势。除了港台音乐进入大陆(1989年齐秦的《狼》和苏芮的《跟着感觉走》是大陆最早引进的台湾歌手唱片),内地的原创音乐也影响了港台及海外乐坛。如内地流行歌曲《弯弯的月亮》被香港歌星吕方翻唱。1991年黑豹乐队的专辑《黑豹》在香港上市,引起华语乐坛强烈反响;1994年12月,“魔岩三杰”窦唯、何勇和张楚(魔岩唱片是台湾滚石音乐的子厂牌)在香港体育馆首次登台演出,震惊了香港乐坛。2004年1月,刀郎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从新疆火遍全国,最终以270万张的销量登顶华语乐坛榜首。
作为最先关注新疆刀郎现象的环球音乐集团于2004年6月底与刀郎签下2004年及未来五年内的所有唱片的海外发行权。同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歌星谭咏麟演唱了由刀郎作词作曲的歌曲《披着羊皮的狼》,并被凤凰传奇翻唱。如今2023年7月19日,刀郎又因新作《罗刹海市》再度爆红,专辑《山歌寥哉》漂洋过海成为美国知名汉学家蔡九迪(Judith Zeitlin)津津乐道的话题。
发展媒介
黑胶唱片时代
黑胶唱片又称木胶唱片,因其使用材料为乙烯基,其颜色通常为黑色,故而得名。其实,黑胶也有其他颜色的,形状也是除了圆形还有方形、五角星形和扇形的,只是唱片的纹路一定是圆形的。黑胶基本采用模拟的记录形式,与模拟录音母带记录的内容一致,损耗微小,几乎能真实重现原音。收藏的黑胶唱片大部分是双面的,一般为33转和45转的两种格式。一般专辑大碟都是33转的,数量较多,其单面容量与磁带类似,可录制5~7首歌;45转的多用于单曲唱片EP。20世纪80年代,黑胶唱片被易保存且没有噪声的CD取代。目前,黑胶唱片主要供专业DJ操盘播放使用,或满足发烧级音响迷和收藏者。少部分专辑在欧美仍有生产。因此,现今黑胶唱片的收藏价值大于其实用价值。
中国的唱片史起源于1915年法国人Labansat在上海建立的东方百代唱片制造公司,开创了中国唱片制造生产业。当时,上海市百代唱片公司、上海胜利唱片公司和大中华唱片厂是旧上海的三大唱片公司,他们的唱片记录并保存了那个时代“大上海”的歌声。当时的红歌星、影星都通过黑胶唱片留下了自己的录音。比如王人美、白虹和周璇的唱片基本由百代出品。黎锦晖的作品主要是大中华批量录制,也有部分是胜利公司录制的。那时,内容决定市场份额,只要是好的词曲作者就会被唱片公司邀约,《夜来香》《玫瑰玫瑰我爱你》等经典歌曲就是那时的作品。20世纪30年代初,一些左派音乐家如任光、贺绿汀、聂耳等也借助EMI集团的平台传播了《义勇军进行曲》《渔光曲》等50余首爱国歌曲。1945年-1949年间,三家唱片公司相继因南迁香港特别行政区。停产、合并结束了内地唱片的历史。1949年~改革开放前,中国大陆的唱片业发展几乎停滞,黑胶唱片再也没有成为一种大众文化消费产品。
20世纪70年代,香港的“时代曲”传到台湾,台湾唱片公司通过渠道获得歌曲的母盘后,再制作成翻版唱片,刺激了台湾越南语流行歌曲的发展,产生了一批国语歌手如邓丽君等。
卡带时代
20世纪70年代初,立体声和多轨录音技术的出现提高了音乐质量,改善了音乐制作方式。卡式盒式录音磁带和便宜的索尼随身听的诞生刺激了流行音乐的生产,卡式录音带正式成为流行音乐的载体与黑胶唱片并行于世,它们共同成就了1980年至90年代中期,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唱片市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也是华语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
1979年1月,中国第一家出版盒式录音带的单位太平洋影音公司在广州市成立,当年5月即生产出第一批国产盒式音带。这是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产业之一。1987年录音盒带的发行量高达1亿零200万盒,其中85%是流行音乐。盒带流行是中国大陆流行音乐走向大众化、商品化的第一步,表明流行音乐的生产机制在大陆开始形成。
CD时代
1990年左右在港台地区,飞利浦推出了平价的CD播放机,铼德科技投入运营了CD流水生产线,降低了CD的成本,CD开始逐步取代黑胶和卡带,传统唱片行生态被全面颠覆。当时付费意识在技术和意识上都不够成熟,盗版CD和非法下载使得音乐版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威胁流行音乐生存的重要因素。
数字音乐时代
2000年之后,伴随网络的兴起,中国流行音乐进入数位发展时期,MP3、MP4数字播放器取代CD机。科技进步的同时,唱片产业却开始走入黑暗时期。非法下载成为近年数位时代的主要特征。而MID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则成为另一种看不见的“非法”存在。MIDI技术与MIDI合成器主要应用在电子音乐中,通过音响合成技术调整,模仿声效,为流行音乐的制作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有很强的真人真声模仿和修缮功能,可产生超越真人真声的效果,即使五音不全的人也能出专辑,大大降低了制作音乐的门槛。MIDI技术在繁荣流行音乐市场的同时也摧毁着唱片界。据中国音像业协会统计,2005年大陆流行音乐专辑出版不足70张,创2000年以来新低。其中,销量超过5万张的只有4张。
到了二十一世纪中期,选秀时代造就了不少选秀红人,他们依靠电视节目聚拢了大量粉丝,这其中的代表无疑是李宇春,她在2005年参加湖南卫视“超级女声”音乐比赛获得年度总冠军,由此正式步入中国歌坛。选秀节目的火热,表明整个中国流行乐坛的生产机制发生了变化,歌手的成名已经不需要唱片公司参与了。
2011年,音乐行业大佬宋柯喊出“唱片已死”。根据网易云音乐发布的《中国音乐人生存现状报告(2020)》,截至2020年10月,网易云音乐进驻的音乐人数量已由2016年的2万增长到20万以上。数倍的增长说明,如今做音乐的门槛已不再高。网络歌手、唱作人不必与传统唱片公司绑定就可以制作发行歌曲,短视频洗脑神曲成为新的潮流。这对传统唱片时代而言,几乎是致命打击,由此也带来音乐行业的巨大变革。
彩铃单曲时代
2005年中国几家移动通信运营商解决了无线音乐版权收费的技术问题,即对在手机中使用歌曲的人收费成为一种技术可能。彩铃业务正式投入运营,为中国唱片业带来了一线生机。彩铃单曲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华语流行音乐景观,人们通过收费的下载渠道,把发表在网络上的单曲设置为手机来电铃声,既时尚又个性。表明流行乐已经进入彩铃时代和单曲时代。
宋柯以千万元买下刀郎3首作品的数字版权,单《2002年的第一场雪》一首歌的彩铃收益就超过了600万元。而刀郎当年畅销专辑的获利也才500多万元。同年12月底宋柯签约的李宇春,其数码单曲《冬天快乐》在前两周的收费网站下载量就达到20多万次,之后一路飙升到百万以上。引得其他唱片公司纷纷仿效。这些唱片公司几乎都沦为了彩铃作坊,来自手机用户的彩铃增值业务收入已经超过了他们来自唱片购买者的收入。单是《老鼠爱大米》一首歌就被下载了600多万次,彩铃收入超过2000万元,相当于销售70万张唱片带来的收入。
因为彩铃有只能用单声道听筒,且只能在1分钟内播放的特点,彩铃成了部分格调低下的网络流行音乐的温床,挤压了唱片专辑的发展空间,滋长了山寨行为,污染了大陆流行音乐文化的生态环境。以至于许多新锐歌手的第一张唱片纷纷以单曲唱片形式出现。单曲销售逐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销售方式。虽然,大陆彩铃的低门槛制作依旧是一种成功的商业策略,但还是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彩铃出现。比如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2007年达到了7900万次的彩铃下载数量,同年获中国原创歌曲大奖,创造了彩铃神话。
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备注:上述表格只列举部分名单,具体内容请移至相关人物词条了解
代表作品
参考资料:备注:上述表格只列举部分名单,具体内容请移至相关作品词条了解
相关事件
频现“抄袭门”
继花儿乐队之后,又有汪峰的新歌《勇敢的心》涉嫌抄袭一首加拿大歌曲,王力宏的新歌《落叶归根》涉嫌抄袭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一位名叫“龙抄手”的网友(一知名游戏网站的COO,真名为许枫华)历时半年,收集了250多个“抄袭”案例,把其中100多个放在了自己的“龙抄手―中文乐坛涉嫌抄袭资料室”博客上。比较惹人注目的有:品冠的《我以为》旋律与周杰伦的《安静》相似;林俊杰《杀手》的副歌部分跟韩国歌手李孝利的《Toc Toc Toc》相似;佟大为的《幻想无罪》副歌部分与英国歌曲《Tubthumping》相似;黄健翔的《你不是一个人》与英文歌曲《All Rise》的旋律和结构均相似。他还列举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曲作者雷颂德给黎明、陈慧琳、古巨基等人写的14首歌曲都涉嫌抄袭。另外,“榜上有名”的还有齐秦、郑智化、姜育恒、零点乐队、刘德华、张惠妹 、韩红、王蓉、孙燕姿等大量香港电台和内地知名音乐人。“四川抄手”称众多案例基本上都是来自网上的信息,他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歌手吸毒被抓
2009年5月19日凌晨,满文军夫妇被群众举报在一歌舞厅包房内吸食毒品,被行政拘留14天,于6月3日释放,其妻子李俐因容留他人吸毒获刑一年。
2009年8月13日,含笑因藏毒在家中被警察带走,此前的2007、2008年,含笑就已经因为毒品问题被拘留过。
2011年3月25日,歌手谢东被警察发现在长沙市望麓园某连锁酒店吸毒,这是谢东第三次曝出吸毒新闻了。
2004年零点乐队键盘手朝洛蒙和吉他手大毛在青岛市涉嫌吸毒被警方尿检,大毛为阴性,朝洛蒙为阳性,后二人退出乐队。2010年重新回归零点乐队的大毛又因同样原因被抓。2013年8月13日,鼓手李小俊二度犯案,因涉嫌吸食冰毒,被呼和浩特市警方依法行政拘留15天,行政拘留期满后,转为强制戒毒2年。
“邓丽君”现身演唱会
2022年江苏卫视跨年晚会舞台上,“邓丽君”现身演唱会。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助推下,邓丽君着一袭蓝色旗袍,与歌手周深深情对唱,跟影像资料里看到的真人一模一样。科技让“邓丽君”复活了。
“刘畊宏女孩”和“王心凌男孩”出圈
2022年4月,“健身教练”刘畊宏在网络上用周杰伦的歌曲《本草纲目》作健身操伴奏音乐,爆红全网,并催生出无数“刘宏女孩”。
2022年5月,王心凌在《乘风破浪第三季》中穿上制服再跳《爱你》,战胜一众“竞争对手”,成为《乘风破浪的姐姐3》中最火的女歌手。老歌《爱你》在2022年5月的音乐平台“霸榜”1个月。同时,“王心凌男孩”也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AI孙燕姿“攻占”华语乐坛
2023年,“孙燕姿”翻唱的各种经典曲目成为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在B站与“AI孙燕姿”相关的视频已有上千条,翻唱的《发如雪》播放量已经达到了122万,《下雨天》达116万,《半岛铁盒》《爱在西元前》等播放量也超过了60万,还有其他的翻唱歌曲也都有着可观的播放量。AI孙燕姿是依靠人工智能通过AI技术提取歌手孙燕姿的音色,然后再翻唱其他歌曲。这种“音色转换”的技术,需要提前准备很多首歌手孙燕姿的高品质曲目,还有她平时的一些采访、直播等视频素材——质量越高、数量越多效果就越好。之后,通过“去除呼吸声”等细节处理,以及一系列复杂的“训练”,即可得到独特的“AI孙燕姿”(此前,由AI模仿知名歌手Drake的《Heart on My Sleeve》一度被上传到各大音乐平台,后来Drake本人在社交媒体表达了不满。很快,这首歌就因为侵权被下架)。
发展状况
现状
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由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张震岳组成的“纵贯线”乐团在全世界30多个城市举办了近40场演唱会,每到一处都掀起了演唱会的观看热潮,吹响了拼盘演唱会的号角。接下来,各种拼盘演唱会陆续而至,2011年更是达到了密集的程度。综观现今的演唱会市场,拼盘演唱会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参演歌手也以老牌唱将为主。资深媒体人、商业演出操盘手杨樾表示:“这其实是华语乐坛青黄不接的一种表现。”虽然这种拼盘演唱会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市场空白,但音乐平台用翻唱代替原唱规避版权问题,娱乐综艺栏目时兴利用翻唱提高流量和收视率,造成歌手原创音乐不足, 是导致华语乐坛滑坡的主因之一。华语乐坛亟待重视音乐原创力量的汇集,唤醒每个音乐人心中的原创欲望。
趋势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反传统的现代新音乐创作手法
复合的音乐节奏、纷繁的音乐结构、奇异的音乐形式、新颖的音响、自由的创作和表演方式都是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
②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传统音乐的融合日趋增强。
现代音乐多元化的发展为国家、民族、地区间的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成为音乐发展的必然手段。融合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创作手法,使音乐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是趋势所在。比如将现代电声乐队加入中国国粹京剧,辅以时代感的语言和全新的创作手法,形成的现代京剧音乐形式,更适合年轻人的音乐感知。
③商业化与大众化的发展模式。
21上世纪的音乐多与商业活动联系在一起,音乐人为迎合大众化市场的需求,走上商业化的发展道路。
④流行音乐的个性化和全球化。
在音乐中加入中国元素或者国外歌曲的旋律,使音乐具有个性,有利于大众音乐的全球化交流。比如《北京一夜》《青花瓷》《菊花台》等歌曲就加入了中国元素,其旋律、歌词和MV都呈现出中国风。而《吉祥三宝》和法国的《蝴蝶》有着相同旋律。
参考资料
华语歌手排行榜100位当红歌手排行榜2022.搜狐网.2023-10-16
鬼马双星(主播许冠杰).酷狗音乐.2023-10-17
唱片记下百年自强史(组图).新浪网.2023-10-16
以人民视角谱写新时代中国故事.中国文艺网.2023-10-16
聂耳:用音乐吹响中国革命号角.光明新闻.2023-10-16
为一个人 逛一座城 | “歌王”黎锦光在国泰新邨安度晚年.网易.2023-10-16
20年华语乐坛 数据告诉你怎样走过?.网易.2023-10-16
黄伟麟.酷我音乐.2023-10-19
张惠妹.酷狗音乐.2023-10-19
一无所有 崔健.QQ音乐.2023-10-19
汪峰精选50首靓歌.酷狗音乐.2023-10-19
郭峰.QQ音乐.2023-10-19
黄土高坡 范琳琳.酷狗音乐.2023-10-19
浏览新浪网新闻.新浪娱乐.2023-10-16
巅峰跨越·转变 华语乐坛的变迁史.华语乐坛的变迁史.2021-11-08
MC HotDog 热狗.QQ音乐.2023-10-17
刀郎经纪人发声.澎湃新闻.2023-10-19
以内地最高规格签约 环球唱片签下新疆歌手刀郎.中国新闻网.2023-10-19
《披着羊皮的狼》竟是谭咏麟的原唱?词曲作者刀郎却受争议太多年.京报网.2023-10-19
刀郎归来,江湖已变.中国经济网.2023-10-19
美國漢學家蔡九迪:《羅剎海市》爆火,聊齋故事為何編入西方讀者的“枕邊書”?.人民网.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