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城狮舞
林城狮舞是林城镇特有的传统民间舞蹈,融合了江南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种舞蹈起源于佛教,最初作为“花会”的一部分,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在当地,人们将狮子视为驱邪的象征和吉祥的标志,因此在许多公共场所都可以看到不同造型的石狮雕像。在庆祝活动中,舞狮被视为祈求丰收和平的美好祝愿。通常在春节或其他喜庆日子里,由专业的狮子班组织表演。每当狮子班进入村庄表演时,都会伴随着热闹的吹号、敲锣、打鼓和燃放鞭炮,寓意着幸福的到来。
历史沿革
林城狮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个传说。一种说法认为,“林城青狮”是由河南省移民在20世纪初带到当地的,他们制作的狮皮采用绿色材料,因此被称为“林城青狮”。另一种说法则提到,“林城双狮”是由在上海学艺的长兴人“二和尚、三和尚”传授给当地人的,属于北方的“小架狮子舞”。
表演风格
林城狮舞的动作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地面表演外,还有独特的高空表演形式。舞狮者会在桌子上跳跃,直到堆叠三个桌子和一张板凳,形成所谓的“三桌半”,然后再从上面跳下来,展现出狮子的勇猛和力量。在平地上表演时,则表现出狮子在森林中漫步的悠闲姿态。林城狮舞的伴奏乐器包括小军鼓、低音锣、小钹、小锣和马蹄锣,伴奏曲调分为路调和演出调,能够适应不同的情绪和节奏。林城双狮的表演通常由两名舞者合作完成,一人负责头部,另一人负责身体,共同演绎狮子的各种动作,如蹦跳、欢跳、对吻、搔痒等。舞狮者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掌握这些复杂的动作。在一些特殊场合,舞狮者会通过提高表演高度来赢得更多的“彩头”。
传承与发展
林城狮舞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常活跃,尤其是在春节期间,舞狮队会前往各个村庄拜年。1956年,林城双狮参加了嘉兴市地区的民俗音乐舞蹈会演并获得成功。随后,他们在浙江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获得一等奖,并有机会参与全国性的比赛。尽管最终未能成行,但他们得到了京剧大师盖叫天的指导。1958年,林城狮舞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青年联欢会。1959年,他们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10周年的庆祝活动,并在多个城市进行了巡演。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城狮舞仍然继续表演,因为它们被用于政府的文化宣传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林城狮舞得到了县文体局和镇文化站的支持,道具、服装和技术等方面得到了改进。新的表演形式增加了小狮子的角色,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林城狮舞在这一时期的比赛中获得了多项荣誉,并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广泛的演出。
参考资料
林城狮舞 .林城狮舞 .2024-11-07
林城狮舞,锣鼓喧天庆丰收.微信公众平台.2024-11-07
【传统舞蹈】林城狮舞(湖州市).非遗网.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