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鸿鹄

张鸿鹄

张鸿鹄,1960年出生,昆明市人,云南省著名的残疾人游泳教练,被称为“中国残疾人游泳教父”。担任教练20年来,曾多次带领国家队出赛世界各地,经他执教的运动员拿到了20多枚奥运金牌,培养出了王晓福、熊晓铭、黄敏等著名残疾人游泳运动员。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张鸿鹄的残疾人游泳教练生涯要追溯到1988年,他从那一年开始带队,1992年作为国家残疾人游泳队教练率队参加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那时我们的残疾人奥运会代表团很差,一共就两个教练,一个是带田径的,一个是我,一个团才20几人,现在光我们游泳队就是四五十人。”张教练说那时候我国的残疾人体育才刚刚起步。教出数十名世界冠军,张鸿鹄在残疾人训练方面一定有非常手段,而这在他看来,却是很痛苦的过程。

“残疾人身体上有缺陷,一般都有自卑心理,首先要让他们克服这个心理。”张鸿鹄说。如果连自卑心理都克服不了,那就很难自信起来,没有自信是不可能出成绩的,这是教残疾人起步的关键。说起自信心的建立,他认为这是运动员在这个集体里得到的最大锻炼,“接受这种锻炼,就必须将身体上的缺陷完全暴露,慢慢适应,再加上一定时期的锻炼,队员们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加强。很多残疾人生活都难以自理,到游泳队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自理。”最后才是带队训练,他说得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残疾人身体的平衡和对称上存在问题,教会游泳的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平衡。”彼时的张鸿鹄进入国家队前,是一名专业游泳运动员,游泳对他来讲不仅是一份职业,也是一份热爱。执教残疾人游泳项目后,由于残疾人体育运动是业余训练,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即使有比赛,也只会在开赛前训练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那时的他尚无法全情投入其中。这种松散的队伍组织和不连贯的训练周期,都是残疾人运动起步时期的真实写照。

此外,训练经费不足也常常困扰着像张鸿鹄这样的教练。他们因着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怀,不时向上申请零碎经费,但更多的是自掏腰包,乘着公交车、大巴车,有时甚至要走很远的山路,到偏远地区选拔残疾人运动员。

“残疾人群体真的是非常弱势的群体,我们找到的一些残疾孩子,生活条件等各方面实在是太艰苦了,的的确确需要社会的关注。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些教练都会拿自己的钱给他们一些帮助。”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信念、爱心的支撑下慢慢长出枝。

逐渐地,“国家对于残疾人运动的专项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组织管理上也由原先归属国家体育总局转到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各个行业的管理都回到了所属的管辖单位,地方体育中心相继建立,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好的省、市都有了自己的训练基地,从政策到资金、住宿、后勤保障逐渐完善,残疾人体育运动也逐渐走上了专业化道路。”张鸿鹄说道。

近三十年的执教经历,让张鸿鹄伴随着残疾人游泳运动一起成长。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以前选拔残疾人,总是能看到社会最底层的“很多东西”,如今不一样了,所到之处,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学校越来越多,残疾人孩子到了年龄就可以读书、接受教育,“谋一个人生出路”不再是残疾人群体选择体育运动的唯一原因。

“追求自身发展、实现自我、让生活有一个目标等各种原因从现在的残疾人运动员群体口中说出,参加竞技体育运动更多成为了他们一种精神上的支持,他们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能够为国家争取一些荣誉。”张鸿鹄道。

执教生涯

有独臂“泳王”之称的中国游泳运动员王晓福是张鸿鹄的弟子。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王晓福共参加S8级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100米仰泳、100米蝶泳、SB8级100米蛙泳、SM8级200米个人混合泳共七个个人项目,以及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共九项比赛。共获得2金2银2铜的好成绩。张鸿鹄认为做残疾人教练一辈子可能只会碰到一个王晓福。师徒二人无论是在训练上还是比赛中的配合都相当到位,“王晓福的理解力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游泳这个东西比较抽象,有的人怎么教都不会,王晓福则一点就通,他的天赋和悟性都极高,加上身体条件和自身努力,不出成绩才怪。”

王晓福是S8级,但他也参加S9级的比赛,张鸿鹄说这两个级别的其他运动员很难超越他,或者说其他人与他同时代都是一件可怕的事。张教练夸他的弟子都是好样的,吃了很多苦,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他特别提到了和王晓福同一级别的王家超,“这个小孩儿太能吃苦了,和王晓福的比赛基本都是第二,但他身体条件远不如王晓福,靠的就是自身努力。”张鸿鹄还将继续着自己的事业,他还想联合几个教练办一所残疾人康复中心,以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而且都是利用自己在体院上班后的业余时间。问他还会干多久,他的回答是:“不知道,或许一辈子。”

2021年8月,张鸿鹄作为游泳项目的教练员入选第16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担任游泳队教练员。

参考资料

第16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新华网体育.新华网.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