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大娘
公孙大娘,城北街人(今河南省漯河市境内),开元盛世时的唐宫的第一舞人。她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
公孙大娘舞技高超,她把舞蹈和舞剑结合在一起,开创了“剑器舞”。每当她表演的时候,人山人海,座无虚发。不仅如此,她还是创作型舞者。她在继承传统剑舞的基础上,还创造了多种《剑器》舞,有《西河剑器》《剑器浑脱》《裴将军满堂势》《邻里曲》等。
公孙大娘的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灵感的源泉,对中原地区古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吴道子通过观察公孙大娘的舞蹈,领悟到了运笔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被后人誉为“画圣”。张旭则从公孙大娘的剑舞中感受到了书法的灵动和力度,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被誉为“草圣”。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则是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公孙大娘的剑舞表演,展现了舞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这首诗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人物经历
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兴“开元之治”,大唐王朝掀启华丽的篇章。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长河中,王朝由兴而衰的历程,很神奇的,竟与一个女子的人生轨迹相重叠。这个人,是公孙大娘。她是王朝盛世的一个传说,但,也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
公元717年,公孙大娘在郾城区表演《剑器浑脱》舞。当年杜甫5 岁,随家人寄居郾城。观看此舞后,在其后五十年人生的跌宕起伏中,都不曾忘却,反而历久弥新,以鲜活的生命力蓬勃生长着,直至多年后他都能清晰的回忆起“昔有佳人公孙氏”。
公孙大娘早年的活动轨迹多在许昌市(今许昌一带),如郾城,如与郾城临近的叶县。后有“张旭”之称的书法家张旭,便是在此城见识过公孙大娘的“西河剑舞”。这个表演带给张旭的震撼不亚于杜甫,史载,公孙大娘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的剑舞舞技,给了张旭某种启发,使其开悟,自此草书日益精进。这则记载散见于《新唐书》之《张旭传》、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等,连李白都据此事拿张旭开涮。他在《草书歌行》中写道:“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颜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牛刀小试后,公孙大娘很快就在许州站稳脚跟,经常为当地豪门贵府所延请,因为此时她开始招收徒弟,授剑习舞。其中一名弟子最有慧根,人称李十二娘。
彼时,李隆基刚登基不久,经过一系列励精图治的改革,盛世大唐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长安作为万邦来朝的帝都,作为太平盛世的象征,每一个有经世之志的读书人,每一个胸有抱负之人,必定会前往这个大都市,一展鸿图。公孙大娘也不例外。她带着她的剑来到了长安。
不久,公孙大娘在长安声名鹊起,不论是纨绔子弟还是王公贵族,皆为她独具一格的舞技所吸引。《明皇杂录》有载: 时有公孙大娘者,善舞剑,能为《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舞。妍妙皆冠绝于时。据此记载,可知这四种舞蹈,是公孙大娘问鼎长安的拿手本事。
《西河剑器》和《浑脱》,是在剑舞的基础上融入胡风、民间舞蹈的元素。《邻里曲》是为乐曲《邻里曲》编排的舞蹈。但最特别的还属《裴将军满堂势》。裴将军名裴旻,李隆基朝的金吾将军,善骑射,亦长于剑术,勇猛英武,屡建军功,曾被王维赞为“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由此可以想见,裴旻的剑术当是充满雄性力量的、变化万端且取大开大合之势。公孙大娘的剑舞《裴将军满堂势》,正是在裴旻这一英雄形象的基础上创制的。“满堂势”顾名思义,自有一种高歌猛进、舍我其谁的狂放气度,于公孙大娘的表演而言,刚劲之余再揉进女性的柔韧,又有一种雌雄同体的特质,其观赏性不言而喻,所以时人形容她舞姿为“雄妙”。
公孙大娘艺术事业的巅峰,是在勤政楼前为李隆基和他的贵妃表演。《明皇杂录》载: 上御勤政楼,大张声乐,罗列百伎。时有公孙大娘者,善剑舞,能为邻里曲及裴将军,士谓之春秋设。欢纵亦然。
唐大历二年(767),安史之乱十余年后,年过五旬的杜甫在夔州长史元持家里,偶遇李十二娘。她的剑舞表演,神似当年的公孙大娘,细细一问,才知她正是师承公孙。杜甫想起自己幼时那段观看剑舞的经历,不由感慨万端。于是,写下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这首不朽诗篇,赞叹公孙大娘的舞技高超,并以张旭见舞而书艺大有长进之故事进行点缀。
杜甫作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杜甫〔唐朝〕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县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俄克拉荷马城雷霆队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译文: 唐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别驾元持家里,观看临颍李十二娘跳剑器舞,觉得舞姿矫健多变非常壮观, 就问她是向谁学习的,她说:“我是公孙大娘的学生。”李隆基开元五年,我还年幼,记得在郾城看过公孙大娘跳《剑器》和《浑脱》舞,流畅飘逸而且节奏明朗,超群出众,当代第一,从皇宫内的宜春市、梨园弟子 到宫外供奉的舞女中,懂得此舞的,在唐玄宗初年,只有公孙大娘一人而已。当年她服饰华美,容貌漂亮,如今我已是白首老翁,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已经不是年轻女子了。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渊源,看来她们师徒的舞技一脉相承,抚今追昔,心中无限感慨,姑且写了《剑器行》这首诗。 听说过去吴州人张旭,他擅长书写草书字帖,在邺县经常观看公孙大娘跳一种《西河剑器》舞,从此草书书法大有长进,豪放激扬,放荡不羁,由此可知公孙大娘舞技之高超了。
从前有个漂亮女人,名叫公孙大娘,每当她跳起剑舞来,就要轰动四方。 观看人群多如山,心惊魄动脸变色,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荡。 剑光璀灿夺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 舞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 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收舞时平静,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鲜红的嘴唇绰约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艺术继承发扬。 临颍县美人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表演,她和此曲起舞,精妙无比神采飞扬。 她和我谈论好久,关于剑舞的来由,我忆昔抚今,更增添无限惋惜哀伤。 当年李隆基皇上的侍女,约有八千人,剑器舞姿数第一的,只有公孙大娘。 五十年的光阴,真好比翻一下手掌,连年战乱烽烟弥漫,朝政昏暗无常。 那些梨园子弟,一个个地烟消云散,只留李姓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 金粟山森林公园玄宗墓前的树木,已经合抱,瞿塘峡白帝城一带,秋草萧瑟荒凉。 玳弦琴瑟急促的乐曲,又一曲终了,明月初出乐极生悲,我心中惶惶。 我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 荒山里迈步艰难,越走就越觉凄伤。
创作背景:该诗是作者大历二年(767)在夔州时所作。“剑器”是一种持剑的舞蹈,公孙大娘是唐朝著名的舞蹈家,杜甫幼年时,曾在郾城看过她的舞蹈,大历二年又在夔州看见她的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器》,作者回忆开元年间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时隔五十年,世事巨变,诗人以兴亡之感,写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公孙大娘,一个盛世的传说.菊斋.2024-08-15
公孙大娘——唐朝网红天花板.祝九五.2024-08-16
读诗手记:一舞剑器动四方.百家号.2024-08-22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古诗文网.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