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印巴分治

印巴分治

印巴分治是1947年英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国力损耗严重,无力继续管辖英属印度。为了尽快摆脱英属印度的现状,印度总督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提出《蒙巴顿方案》,按照宗教将英属印度划分为信奉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和信奉印度教的印度。1947年8月印、巴正式分治,8月14日巴基斯坦自治领宣告独立,8月15日印度自治领宣告独立。印巴分治宣告了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影响了南亚次大陆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难民问题和至今尚未解决的克什米尔问题,至今两国之间及其国内的宗教种族冲突仍然没有摆脱分治的阴影。

事件背景

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入侵印度。1506年,葡萄牙殖民者征服果阿邦(今印度西南岸地区,包括邻近的安格迪伐岛)。1600年,英国殖民者成立印度公司,在印度从事商业剥削,并逐步在印度沿海建立一些据点。1757年,发生了印度与英国在普拉西的一场大战,印度战败,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了全印度。1857年,印度爆发了著名的历时近两年的全民反英大起义。印度反英国殖民统治一直未中断。

英属印度中后期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的上层社会普遍接受英国的西方化教育及西方政治影响。1885年印度人成立了第一个政党“国民大会党”(或称国大党),并于1892年颁布印度议会法,建立地方自治机关和地方行政区,选举范围扩大到印度人。

1919年4月13日发生了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些事实使已经成为国大党主要人物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转变了对英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

1920年,甘地倡导对英国殖民政府“不合作运动”。接着,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的“不合作运动”方案。甘地又提出“非暴力抵抗”的口号,并一直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

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矛盾

1906年成立了由穆斯林组成的“全印度穆斯林联盟”(或称穆斯林联盟)。但由于政治斗争的影响同时作为穆斯林领袖的穆罕默德·真纳于1920年脱离国大党。1931年以各穆斯林省份和国家名称的首字母组成了单词“巴基斯坦”作为穆斯林地区的统一称呼。

印度教伊斯兰教教徒之间的分歧也在加深。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崛起为国大党内的穆斯林领袖,与掌握了印度教群众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分庭抗礼。

1928年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报告因为主要反映了印度教徒的意愿,曾引起穆斯林的反弹。英国当局在1930年至1932年召集全印王公和政治领袖举行了三次伦敦圆桌会议,并于1935年通过了新的印度法案(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在使国大党掌握重大权力的同时也加剧了两派之间的不和。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8月14日发表的《大西洋宪章》明确宣布:“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1941年9月9日,温斯顿·丘吉尔发表声明,把印度、缅甸及大英帝国的其它部分排除在《大西洋宪章》的实施范围之外。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为换取印度参加对日本作战,并排斥和取代英国在印度的势力和地位,主张印度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卷入二战,中断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印度人民的反英运动有了新的高涨。

事件过程

事件起因

1944年,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穆罕默德·真纳的会晤以失败告终,而印度穆斯林已经广泛支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

1946年2月18日,印度2万名海军士兵在塔瓦尔、孟买卡拉奇金奈等地举行了反英起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由于资产阶级的出卖和缺乏正确的领导,这次起义遭到了失败。

印度皇家海军起义后,英国立刻派遣内阁特使团前来谈判,主要内容在于讨论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的矛盾以便移交政权。

1946年7月6日,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接受联邦制下自治(或独立)的构想,但7月7日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单方面撕毁协议要求重新谈判。

之后,穆斯林联盟退出建立统一印度的计划转而寻求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该协议的撕毁直接导致了印巴分治期间的第一次大屠杀,而无力维持和平的印度总督韦维尔子爵制定了名为“疯人院行动”的撤侨计划。

印度国大党和全印穆斯林联盟这两个英属印度最大的政治势力在共同建国上未达成一致,从政治上已经分裂,这使印度统一的梦想破裂。

事件经过

1946年2月19日,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宣布派遣内阁特使团去印度,就赋予印度某种形式的自治问题进行谈判。3月,由印度事务大臣劳伦斯、商务大臣克里浦斯和海军大臣亚历山大组成的内阁特使团到达印度,与总督魏菲尔一起,同印度政治领袖们开始谈判。

1946年5月16日,发表了关于印度的白皮书,其中提到印度将来可成为英国自治领;各省先分成三个辖区,印度教占一个,伊斯兰教占两个,由三个辖区选举制宪议会,制订联邦宪法。7月,选举省一级的代表参加议会,国大党得209席,而穆斯林联盟却要求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基斯坦

为了支持这一政策,伊斯兰教徒于7月游行示威,伤亡甚多。英国殖民者为了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竭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党派之间,制造分裂。8月16日,两派在加尔各答发生残杀,死亡达千人。8月25日,临时政府组成,魏菲尔兼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任副总理。

1947年2月,女王陛下政府改派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不了解英属印度实际情况)任印度总督,6月公布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印度被分割成:巴基斯坦国,包括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人口7千万;印度联邦,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人口2.25亿;王公土邦562个,占印度面积2/5,人口8.1千万,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参加印度或巴基斯坦

蒙巴顿方案导致很多地区的印度教和穆斯林发生冲突。尤其是英属印度西部的旁遮普地区被认为地划分为旁遮普省和旁遮普邦,东部的孟加拉地区被人为地划分为东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邦,这导致被划为印度地区的穆斯林大量逃亡到巴基斯坦,被划为巴基斯坦地区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大量逃亡到印度,引发巨大的混乱和冲突。

事件结果

1947年8月印、巴正式分治。

巴基斯坦宣告成立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成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领土包括东、西巴基斯坦两部分),穆斯林领导人穆罕默德·真纳宣誓就任为自治领的总督卡拉奇被定为首都。1949年3月,巴基斯坦议会通过了建国目标,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原则。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

印度宣告成立

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方案》生效,印度自治领成立。印度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独立,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仍是印度总督,英国军队还驻扎在印度。1948年2月,印度立宪会议公布了宪法草案,最后一支英军队伍撤离印度。1948年初,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德里印度教极端分子枪击。1948年6月,印度人拉贾帕拉恰雷取代蒙巴顿成为印度总督。

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宣告成立。普拉沙德当选第一任印度总统,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成为第一任总理。印度巴基斯坦独立,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190年的殖民统治。

克什米尔归属未定

之后,大多数土邦加入了印度。但原北部土邦克什米尔归属未定。因此,印巴两国曾于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和1965年9月发生两次大规模武装冲突。两国领导人也曾多次举行会议,确认“应该遵照该邦人民的愿望加以解决”。但由于印度坚持克什米尔是“印度联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今仍是悬案,没有解决。(分而治之的政策造成的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度巴基斯坦不断发生冲突的原因。

宗教和难民问题

实现独立的过程,以及独立后两国的历史并不平坦。许多宗教移民在来到印度或巴基斯坦之后都面临融入当地社会的困难。不同宗教教徒之间的冲突和种族清洗仍有发生。

印度的印度教及锡克教徒难民,以及逃往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教教徒难民大多集中在德里孟买、加尔各答、卡拉奇拉合尔达卡等两国的大都市。在这些大都市因此产生了巨大的贫民窟,两国产生了巨大的都市贫困阶级,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事件影响

印巴分治使得印度巴基斯坦获得了独立,然而两国的对立直至今日都在继续。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使南亚次大陆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民族独立运动的成果。但印度的独立是按照宗教区分而进行的分治,它带来了难民问题和至今尚未解决的克什米尔问题,三次第一次印巴战争也在不同程度上与此关系,其影响至今尤深。

后世纪念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2022-06-30

..2022-06-30

..2022-06-30

..2022-06-30

..202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