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蟹
椰子蟹(学名:Birgus latro),十足目陆寄居蟹科椰子蟹属,是最大的陆生寄居蟹,也是现生最大的陆生节肢动物门。成年椰子蟹外壳坚硬,体型巨大,能够长到5~20厘米,体重可达4千克,蟹身颜色会随着海岛环境改变,有的椰子蟹会呈现蓝色,但大部分以棕色为主,长相神似一只巨大的蜘蛛。嗜食椰子,也吃各种水果或小海龟等。椰子蟹可以直线行走,名字中虽带有“蟹”字,但并非是螃蟹一族,而是寄居蟹的一种。它主要生活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岛屿上。位于印度洋上的澳大利亚属海岛——圣诞岛是世界上椰子蟹最多的地方,平均每一万平方米就分布着一百多只,这是由于在1978年,澳大利亚对椰子蟹的保护政策。早年间,椰子蟹被人类捕食,现由于多个国家对椰子蟹的保护政策而减少捕获。此外,201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椰子蟹列入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级别为易危(VU)。
形态特征
成年椰子蟹的体型巨大,能够长到5~20厘米,体重可达4千克,身体除蟹外其余各部分两侧对齐。刚成年的幼蟹,长度与一名成年男子的小臂相当。因此,椰子蟹被称为“现生最大陆生节肢动物门”。椰子蟹属异尾下目,与即腹部向右侧卷曲,弯折到头胸甲之下,而与螃蟹(短尾下目)不同,螃蟹之所以尾巴短,是因为它的腹部退化后折叠在头胸甲的腹面,形成了蟹脐。
椰子蟹体表覆盖着坚硬的甲壳亚门,额角呈三角形;在触角顶端分布着嗅觉器官,具有敏感的嗅觉;头胸甲的鳃区特别大,鳃腔内壁有着丰富的血管,能帮助它们在陆地上呼吸,由于这个器官更适合在空气中捕获氧气而不是水中,成体椰子蟹在水中会溺死。两只蟹鳌一大一小;蟹鳌肌肉发达,强壮有力,能够输出120千克的握力,有的个体甚至能够输出超过300千克的握力,这是它的致命武器,它可以利用蟹鳌撬开椰子,吃到椰肉;也能用蟹鳌钳住海鸟,折断它们的翅膀。这对蟹鳌也称为“鳌足”,此外它还有8条对称生长的蟹肢,叫做“步足”,第一对和第二对步足强大,常用来行走和爬树,第三对步足略小,第四对步足基本退化,隐藏在头胸甲下的鳃腔中,是货真价实的“十足目”动物。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椰子蟹曾经分布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例如中国、泰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地,但由于人类捕杀,这些地区的椰子蟹已经十分罕见,毛里求斯的椰子蟹甚至完全消失。现在主要生活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岛屿上。
栖息环境
椰子蟹幼年生活在海洋,寄居在其他硬壳中。成年上岸后,白天常躲藏于海边阴凉的树林、石头及珊瑚礁之下。对空气湿度要求很高,若天气干燥,则会减少活动躲在洞穴中。
生活习性
活动行为
椰子蟹在幼年时期生活在海里,需要借助其他硬壳进行自我保护;在长大成熟以后,它们就会离开海水登上陆地,生活在海岛上的热带雨林中。在适应了陆地上的生活后,若是再长时间待在海里,椰子蟹会被海水淹死。
椰子蟹不像螃蟹一样横行,它可以直线行走。这是因为在幼蟹时期它会在背上驮着起保护作用的螺壳,它的步足大多在螺内用来支撑内壁,前肢就不得不用来爬行,因此可以直线行走。即使在成年后抛弃了螺壳,由于身体结构的改变,已经不会如螃蟹般横行,直行的习惯依然被保留下来。
椰子蟹可称为“爬树高手”,它不仅是唯一会爬树的寄居蟹类,而且还能爬到18米高的椰子顶端。它的前两对附肢像爪状的“钩子”,在爬树时可以扒住树皮让自己不下滑,此外,肢能支撑自己巨大的身体。螯肢和步足之间的配合也是椰子蟹安全地爬上树的关键:它先用步足估量树的粗细,如果树的主干过于粗壮,它就会用自己的步足勾住树皮,用螯肢爬行;如果树的主干比较细,它们就会直接用螯肢爬行。
觅食行为
椰子蟹是杂食性动物,通常晚间外出觅食。椰子是它们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强壮的腿使它能十分容易地爬上椰子摘取椰子。椰子外壳坚硬,为了吃到里面的汁水和果肉,椰子蟹会从椰子的发芽孔将蟹鳌插进椰壳中,然后一点点地撬开椰子的外壳,椰子蟹不仅能爬到树上,用螯足剪下椰子,还能在进食时用螯足将椰子一块块掰碎。这一过程一般会经历3~4天的时间。除了椰子,其他植物的果实、种子也都是它的食物。它通常食用动物的尸体,很少捕杀活物。但在饥饿时,刚刚在海滩上破壳而出还没来得及回到海洋的小海龟也会成为它们的食物;一些螃蟹也是它的摄食目标;椰子蟹甚至会爬上树捕杀海鸟作为食物。它还有囤积动物遗骸的习惯,—些吃不掉的骨头,会被拖进洞穴中储存起来。
攻击行为
椰子蟹会与同类发生争夺食物的攻击行为。抢食行为通常发生在傍晚或夜间,被抢食者发现抢食者后会停止摄食,然后伸出强壮的螯肢来恐吓对方,同时还会立起身子,试图将对手掀翻在地。双方用螯肢互相推搡几秒后,便会分出胜负,占上风的一方不断逼退失败者。此外,两只椰子蟹的“夺食战”往往会吸引更多同类加入,从而演变成一场大混战,占有食物的一方需要与所有争夺者进行角逐,失败者不会试图再与胜利者为敌,也不会联合起来一涌而上,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体型最大的椰子蟹赢得胜利。
防御行为
幼体椰子蟹的天敌是巨蜥属、野猪和巨型海蟾蜍等动物,成体的椰子蟹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天敌。
生长繁殖
椰子蟹一生要经历卵、状幼体、闪光幼体、幼体和成体五个阶段。正常情况下,它从受精卵发育为成熟个体至少需要五年时间。在每年的繁殖期际,椰子蟹将受精卵排入海中。当椰子蟹从卵中孵化出来后,即为溞状幼体,这时体型和浮游生物差不多;经过四五次蜕皮后为闪光幼体,此时它会到水底找一个合适的螺壳寄居;约一个月后长为幼体,待幼体长到1厘米左右时,它的身体逐渐硬化并抛弃螺壳,进行登陆。在成熟前的时期,它没有自保能力,只有少部分侥幸存活下来,然后历经艰难迁移到陆地上。
蜕皮是比遭遇天敌还要危险的事。大多数幼蟹都是在蜕皮期间死亡,其中一部分是因为蜕皮后体力不支虚弱而死;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在蜕皮后,身上散发的海鲜味引来了其他寄居蟹或动物猎食。因此,幼蟹在蜕皮期会储存能量确保在蜕皮期间不会由于缺少营养而死;此外,一个安全的洞穴可以降低被其他动物猎食的概率。
椰子蟹的成长速度相当缓慢,即便幼蟹在陆地上生活两年,体长也不超过2厘米,这致使它们即使度过了蜕皮期,也仍是海鸟或其他大型动物的捕食目标。成年后体型变大,强壮的外骨骼和巨大的身躯才让它有了自保能力。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椰子蟹在分布地的种群数量在持续下降,据统计推断,在过去60年中,椰子蟹种群数量已经降低了30%,并且预计这种降低将继续持续20年(2018年数据)。
致危因素
椰子蟹在二十世纪被人类大量捕食。
人类对椰子蟹栖息地自然环境的破坏也使椰子蟹的数量大大减少。地震、海啸、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都对椰子蟹的繁殖生长造成了威胁。
椰子蟹繁殖存活率低,在它五年的幼年时期,会面对各种动物的威胁,只有小部分能侥幸存活下来。
保护举措
在澳大利亚圣诞岛,1978年政府颁布了保护椰子蟹的相关法案,明令禁止伤害椰子蟹。
另外,椰子蟹的人工养殖也在科学研究中,这对椰子蟹的种群数量提升将有显著成效。
保护级别
参考资料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IUCN 官网.2024-08-17
椰子蟹.sp2000.2024-08-17
椰子蟹.ADW.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