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蓝花楹

蓝花楹

蓝花楹(拉丁学名:Jacaranda mimosifolia),别名巴西紫葳、非洲紫葳、西紫葳、金凤花、紫云木。属紫葳科(拉丁学名:Bignoniaceae),蓝花楹属(拉丁学名:Jacaranda Juss.),原产于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在中国两广、云南省南部及海南省等地引入栽培。蓝花楹为落叶乔木,最高可达20米。二回羽状复叶,对生,羽片一般有16对以上,每一羽片由16~24对小叶组成;小叶为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菱形,长6~12毫米,基部楔形,叶端急尖,全缘,略被柔毛。复总状花序顶生,长达30厘米;花萼齿5,较为细小;花冠钟形或筒状,顶端5齿裂,花冠蓝色,花冠筒细长,上部膨大,裂片圆形;花丝于花冠筒中部着生,雄蕊4,2强,子房圆柱形。蒴果木质,卵球形。种子小,具翅。蓝花楹具有较大的观赏价值及经济价值。在园林中,常作庭院观赏树,华南城市常用作行道树及庭荫树。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蓝花楹既可以用于制浆造纸,也因其木材纹理通直、质地软、易加工,故而又作为家具用材。

蓝花楹于2019年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VU)物种。

历史演化

作为外来物种,蓝花楹在上世纪20年代被引入中国,在80年代开始产业化推广。1984年,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首次从阿尔及利亚引进蓝花楹,后期中国各地栽培基本来自中国种子繁育,种源关系混乱。目前研究发现来自川、渝地区的蓝花楹具有相对较近的亲缘关系,可推断来自同一祖先。实验表明,四川种源蓝花楹在经过人工驯化后,已经基本适应中国的环境气候。

形态特征

蓝花楹属落叶乔木,最高可达20米。

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其羽片有16对以上,每一大型羽状复叶通常由16~24对小叶组成。小叶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菱形,长6~12毫米,宽2~7毫米,先端急尖,全缘,基部楔形。

复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可达30厘米。花多为蓝紫色,花冠呈倒钟形或筒状,内壁疏被白色茸毛。花冠2唇形,5裂,长4~5厘米,花径约为1厘米。花萼细小,萼齿5。雄蕊4,2强,花丝钩状,无毛,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花药黄色,麦芒状,纵裂;单生雌蕊一枚。子房圆柱形,无毛,上位,2室。花柱约为2厘米,柱头扁平状。蓝花楹花期通常为5~6月,条件适宜,一年中可出现两次花期。

果实

果为蒴果,木质,卵球形,果径约为5厘米,果中部凸出,四周逐渐变薄,整体不平展。果实在生长成熟过程中,颜色由绿色变为黄褐色。种子扁平,心形,具翅。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蓝花楹原产于澳洲、南美洲和非洲;广泛分布于巴西、墨西哥玻利维亚阿根廷秘鲁等国。由于在南非比勒陀利亚,蓝花楹非常常见,故该城被称为“蓝花楹之城”。

中国分布

中国在上世纪20年代从国外引进进行栽培,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云南省四川省等地。

生长习性

蓝花楹适应性强,主要垂直分布在1500米以下的地区。既可以生长在多雨湿润的热带雨林地区,也能在湿涝或较薄的沙土上生长。

蓝花楹喜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但对寒冷及高温环境抵御能力弱,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2~32℃。当温度低于12℃或高于32℃时,蓝花楹的生长速度会减缓甚至停滞,长期处于5℃之下,易受冷害。

蓝花楹适宜在中性及微酸性土壤中种植,在土层较厚且疏松、湿润且排水良好并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壤中生长迅速。

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除风力传播种子进行自然繁殖外,还可进行人工播种。在果实成熟时,采摘颜色呈干褐色的蒴果,后置于无风处暴晒,果开裂后,轻敲或翻动使种子脱出,将收集到的种子贮藏于干燥处,第二年春季气温上升至20℃左右便可进行播种。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播撒到育苗盘中,用细土进行薄层覆盖后,用花洒浇透水,可用薄膜覆盖以保持水分,每天揭开换气一次,4~5天后可去膜,10~15天种子出芽。待幼苗高度达4~5厘米时,可进行首次移栽,当苗木半木质化时,可进行地栽。

无性繁殖

扦插

选取带有饱满芽的部分作为插穗,在插穗基部蘸取生根粉后进行插,扦插时将插穗斜插于苗床中,深度约为全长的2/3,压实后浇透水。扦插后管理过程中,保持插床表层土潮湿,防止过干过湿;温度保持在白天15~28°C,夜间6~20℃;插条生根后,可每周施一次氮肥。扦插约3个月后,可将成活的扦插苗进行移栽。

组织培养

蓝花楹实生苗茎尖和胚轴均可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实现快速繁殖。其中以蓝花楹茎尖作为外植体时进行培养时,其试管苗适宜的移栽基质为营养土+蛭石(比例1:1),试管苗的光照条件最佳为3000Lux。

物种保护

保护级别

蓝花楹201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评估为易危(VU)植物。

物种现状

由于阿根廷的皮埃蒙特森林生态系统破坏,蓝花楹生长受到严重威胁,据分析,到2019年,其原始覆盖率不到37%。此外,蓝花楹在玻利维亚的森林分布率也有所下降。

致危因素

由于蓝花楹的木材可以用于加工生产,故主要的致危因素为无计划的采伐而导致物种退化。此外,由于农业种植引起的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其致危因素。

保护措施

阿根廷提出要管理好野生木材采伐,对蓝花楹栖息的皮埃蒙特森林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玻利维亚提出在植物园发现蓝花楹后,就地形成保护区并进行记录,监测其种群趋势。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蓝花楹的叶、花、果都极具观赏价值,可以做到四季皆有景可赏。其中,由于蓝花楹的花期处于夏季且花色为罕见的蓝紫色,故观赏性极强。蓝花楹整体造景效果好,所以常被用于园林造景,可作为庭院特色树种。此外,由于蓝花楹具有芳香性,对人体有益,因此常作为园林绿化树种,既可在公园草坪孤植,也可作为行道树。

经济价值

蓝花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树干通直,木质轻而软,易加工,是较好的家具用材。此外,虽然蓝花楹纤维较短,但是密度较低,满足造纸工业对原料的要求,故而蓝花楹也是一种优良的制浆造纸树种。

学术价值

由于蓝花楹是早期引种至中国,查证不到详细的种质资源信息,亲缘关系不明确,故对蓝花楹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对其种质资源保护及品种遗传改良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中国对蓝花楹的研究并不多,主要集中在繁殖、抗寒性基因、病害、引种木材结构的特性等方面。而在其他国家,其研究方向主要为蓝花楹花芽分化、菌根等对蓝花楹生长的影响,蓝花楹精油的抗菌作用及蓝花楹对环境的监测作用等。

分类研究

蓝花楹属紫葳科(Bignoniaceae),曾被命名为Jacaranda acutifolia,但现在它通常被称为Jacaranda mimosifolia。整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ntegrated Taxonomic Information System认为J.acutifolia 等同于J.mimosifolia。然而,一些现代分类学家认为J.acutifolia是秘鲁特有的,而J.mimosifolia原产于玻利维亚阿根廷,二者存在地域性的差别。但是如果按地域区分,二者均源于阿根廷,即J.acutifolia等同于J.mimosifolia。故蓝花楹的分类学位置至今尚无确定的结论。

延伸文化

澳洲的第一个民间节日——格拉夫顿蓝花楹节,便是因蓝花楹而来,每年10月的倒数第二个周末到11月的第一个周末,人们会以蓝花楹景观为主题,开展多彩的活动,表达对自然馈赠的感激。

参考资料

..2022-11-09

植物科学数据中心.www.plantplus.cn.2022-11-09

..2022-11-09

..2022-11-09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www.kib.cas.cn.2022-08-31

..2022-11-09

..2022-11-09

..2022-11-09

..2022-11-09

..2022-11-09

..2022-11-09

..2022-11-09

..2022-11-09

..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