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斗鱼
泰国斗鱼(学名:Betta splendens),又名五彩搏鱼,是斗鱼属的一种热带观赏鱼类。体色鲜艳美丽,野生泰国斗鱼体色一般为褐色,人工培育后有鲜红色、绿色、蓝色、黑色、紫红色、乳白色和杂色等。以好斗而闻名,雄性相遇时相互打斗。在泰国本土被当做斗鱼比赛娱乐项目,农村几乎每个县都设有斗鱼场。“斗鱼协会”在美国、日本、德国及东南亚等地纷纷成立。2010年中秋节,中国广州海洋馆推出了“泰国斗鱼爱打斗”展览。
泰国斗鱼为泰国特有种,分布于湄龙河至湄南河流域,豆蔻山脉的东坡,以及克拉地峡。多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湖沼、稻田等缓流或静水中。杂食性,偏向肉食性。呼吸器官主要为鳃,当水中溶氧量减少时,则另有被称为“迷器”的副呼吸器官,可以使鱼类在低溶氧的水域环境中存活。体形呈纺锤形,体侧稍扁,背鳍、臀鳍宽大,尾鳍呈火炬形。
由于栖息地的退化和污染,泰国斗鱼的数量锐减,于201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易危(VU)。
物种学史
1840年,曼谷的鱼类学家T.Cantor收集到来自于泰皇手上曾得过奖的泰国斗鱼个体,并于1849年将其命名为Macropddus pugnax,这是泰国斗鱼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的记录。1909年,T.Ragan发现旁纳克斯斗鱼也以Macropddus pugnax为名,因此T.Ragan将泰国斗鱼重新命名为Betta splendens。泰国斗鱼于1896年被引入德国,于1910年被引进美国。
形态特征
泰国斗鱼体形呈纺锤形,体侧稍扁,体背栉鳞,鳍棘部长于鳍条部,腹鳍第一鳍条延长成丝状,臀鳍基部从腹鳍一直延长生长到尾鳍。背鳍、臀鳍特别宽大,尾鳍呈火炬形。展示级泰国斗鱼背鳍一般有4条鳍棘,6根鳍条;臀鳍有5根鳍棘,25根鳍条;胸鳍有12根鳍条;腹鳍有1根鳍棘,5根鳍条;侧线鳞30片。除了鳃作为主要呼吸器官外,泰国斗鱼另有副呼吸器官辅助呼吸,当水中溶氧量减少时,也能正常生存。。野生泰国斗鱼体色一般为褐色,雄性泰国斗鱼的背鳍、臀鳍和尾鳍比雌鱼长,颜色也比雌鱼鲜艳,雌鱼达到性成熟后肛门附近会有拖出的白色的输卵管,雄鱼无此现象。经过人们对的长期选育,泰国斗鱼分化出了多系列颜色和尾巴类型且背鳍、臀鳍和尾鳍都变得更为修长。
改良品种
人工培育的泰国斗鱼按照尾部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马尾斗鱼:尾部张开角度小于60度,尾型长而较软,如同束起的马尾。
双尾斗鱼:尾部从中间分为两半,是由突变产生的,且为显性遗传,能够通过父本或母本稳定的遗传给子代。
半月尾斗鱼:尾部展开角度大于或等于180度。
将军斗鱼:各个鱼鳍都较为短,身体较为粗壮。
狮王斗鱼:就像一根根尖锐的针各鳍都有硬质骨刺,鳍膜退缩,骨干外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泰国斗鱼为泰国特有种,分布于湄龙河至湄南河流域,豆蔻山脉的东坡,以及克拉地峡。
栖息环境
泰国斗鱼多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湖沼、稻田等缓流或静水中。对水的酸碱度、硬度要求不严,适宜的生存温度为24~30摄氏度,水的硬度不高于8摄氏度。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泰国斗鱼为杂食性鱼类,偏向肉食性。在原产地以水生昆虫、浮游动物为主食,人工养殖时喜食蚯蚓、虾仁等高蛋白动物性饲料。
攻击行为
泰国斗鱼以好斗而闻名,两条雄性相遇必会相互攻击。展开决斗之前,双方全力张开鳃盖和胸、腹、背、臀、尾鳍,并发出有规律的颤动;在充分展示自己威武的姿态后,来回摆动身体,伺机攻击撕咬对方。
生长繁殖
发情期
求偶行为
雄鱼一边吞咽水面上的空气,一边构筑浮性的泡沫巢穴,即进入发情期;此时如果雌鱼腹部状态饱满,肛门附近有拖出的一小点白色的输卵管,就意味着雌鱼已达到性成熟。之后雄鱼不断追逐雌鱼,展示鱼鳍。雌鱼也会以同样状态面对雄鱼。雄鱼体色较之前更加艳丽。随后,雌雄鱼开始相互攻击,不够凶猛或者被雌鱼打败的雄鱼会遭到雌鱼的拒绝。被雄鱼打败后的雌鱼变得温顺,此时雌鱼会主动游到泡巢下摆动身体等待雄鱼进行交配。
交配过程
泰国斗鱼交配时,发情的雌鱼会游入泡巢下方摆动身体等待雄鱼进行繁殖,雄鱼此时围绕雌鱼游动并展示优美强壮的身姿,雌鱼用吻部轻触雄鱼身体,暗示雄鱼可以进行交配,两条种鱼相互围绕转动身体游动。之后雄鱼在泡巢下将身体弯曲成U形环抱雌鱼,两者的生殖孔可借此相拥姿势互相靠近,使生殖孔相对。在雄鱼身体挤压刺激下,雌鱼排卵,雄鱼同时射出精液完成体外受精。
产卵期
受精卵为乳白色,不具漂浮性,因而会缓慢沉入水底。此时,雄鱼会用嘴巴将受精卵衔至泡巢中,一般产卵过程持续两小时左右,产卵数量也根据雌鱼的体型大小,在100~600粒不等。卵粒收集完后,主要由雄鱼担当保卫后代的重任。受精卵的孵化期间,雄鱼会连续数日守护在泡巢边。在这期间,它不断口吐泡沫修补泡巢,用鳍划动水流,为卵粒增加发育孵化需要的氧气,并将散落的卵粒衔回,不断挑食未受精的死卵,以免死卵霉变殃及受精卵。三十六小时左右后受精卵孵化,孵化三天后幼鱼便能自由游动。
人工养殖
养殖条件
人工养殖所采用的养殖场所为配备有恒温控制器、增氧器、过滤设备、控制气流的调气阀门的水族箱,以便于日常管理。泰国斗鱼对水的酸碱度、硬度不苛刻,但养殖用水需放置1天以上再注入鱼缸,投喂动物性饲料有利于培育出体色漂亮的斗鱼。日常管理中可以每周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为原来的一半。
病害防治
白点病是泰国斗鱼最容易感染的疾病。治疗方法是提高水温,保持水温不低于30摄氏度,再配合甲基蓝或者盐水浸泡防治。
丝绒病
患此病的泰国斗鱼表现为全身布满极其细小的“白粉”,其白色点状物比白点病小很多。主要是由原生虫在其体表寄生造成的。可使用治疗原生虫的药物进行防治。
缩鳍症
患此病的泰国斗鱼表现为体色变暗、食欲不振。该病是由饲养环境空间过小或者长期水质不良引起的鳃组织或全身的细菌感染。治疗方法为调整水质,采用细菌性的药物治疗,同时注意日常的水质清洁。
损伤
泰国斗鱼常因争斗而造成鱼鳍、鱼体的损伤,在水质不佳或其他环境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极易受到细菌、霉菌的入侵而患病。治疗方法为即时使用抗生素类药剂有帮助其恢复以及避免生病感染。
溶鳍症
患此病的泰国斗鱼表现为食欲不振、鱼体色泽暗淡、鱼鳍裂散开,严重时鱼鳍会脱落、分解。该病是因水质极度恶劣引起的。治疗方法为及时更换水质,采用细菌性的药物治疗。
物种保护
保护级别
2011年泰国斗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级别。
种群现状
由于栖息地的退化和污染,泰国斗鱼的数量锐减。
致危因素
栖息地消失和污染:栖息地面积减少使得泰国斗鱼失去食物和住所;污染物进入泰国斗鱼的栖息地会影响栖息地本身和邻近水域的健康。
农药的使用和硬底化:农药的使用使得农田里的泰国斗鱼大量死亡;而农田硬底化则使食物的获取变得困难。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泰国斗鱼是热带观赏鱼之一,有鲜红色、绿色、蓝色、黑色、紫红色、乳白色和杂色等多种色彩。具有可观的商业价值。在泰国本土,泰国斗鱼会被当做赌博工具参加斗鱼比赛以供娱乐,尤其在农村更为盛行,几乎每个县都设有斗鱼场。
学术价值
经研究发现泰国斗鱼的攻击性与细胞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模式相关,因此泰国斗鱼成为研究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的神经和生理影响的流行模型。
参考资料
Pla Kud. The IUCN Red List.2022-10-29
Betta splendens Regan, 1910.col.2024-08-16
Betta splendens.animal diversity.2024-08-16
斗鱼.中国大百科全书.2022-10-29
千条泰国斗鱼 广州闹金秋.新浪财经.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