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
电影《狗十三》是一部由曹保平执导,张雪迎、果靖霖、智一桐、曹馨月主演的家庭剧情类电影,讲述了十三岁的初中生李玩(张雪迎 饰)在父母离异、父亲重组家庭的情况下和爷爷(智一桐 饰)奶奶(周珍 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在父亲(果靖霖 饰)送给李玩的宠物小狗“爱因斯坦”意外走失后,寻找小狗的过程中李玩不断经历各种残酷无奈的事情,最后在中国式教育环境下完成了属于她的“成人礼”。该片根据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毕业生焦华静的毕业答辩剧本改编,于2013年10月11日在华语青年影像论坛首次亮相,之后于2018年12月07日在中国大陆正式上映。影片获得了第六十四届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单元国际评委会特别奖和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影片剧情
十三岁的初中生李玩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同住,李玩的母亲在她年幼时离家,父亲与继母再婚。故事从李玩的继母生下弟弟开始,父亲正焦虑该如何告诉李玩弟弟的到来时,却意外和女儿发生争执。
李玩痴迷于物理学,在面临学科选择时,她执意想选择物理兴趣小组,但是父亲在老师建议下强迫她在英语兴趣小组上面签字,让她无法接受并开始和父亲“冷战”。为了缓解和女儿紧张的关系,父亲买了一只幼犬送给李玩。刚开始时李玩对这只小狗有着很强的抵触感,但后来在相处的过程中李玩慢慢接受了它,并给它取名为“爱因斯坦”,以此重申自己对物理的热爱。
后来“爱因斯坦”在一次意外中走失,李玩感到非常难过。她的家人在发现小狗走失以后,也没有帮助李玩一起寻找,而是试图用一双轮滑鞋来补偿李玩。发现没有效果后,家人又买了一只相同品种的小狗并向李玩谎称是“爱因斯坦”,李玩在全家人的压力下默认了这条狗是“爱因斯坦”,但之后还是不停地寻找“爱因斯坦”。因为爷爷奶奶在帮忙寻找“爱因斯坦”的过程中迷路受伤,父亲看到后终于忍不住对李玩大打出手。而后父亲又跟李玩道歉,并承诺带她去看天文展览,只不过李玩已经变得越来越沉默。
最后,李玩在父亲带领下参加饭局时接受成人的职场法则,装作若无其事地吃下餐桌前的狗肉,李玩完成了属于她自己的“成人礼”。当结尾寻找已久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再次出现在李玩面前时,她选择了与成人的世界妥协,内心的想法是害怕“爱因斯坦”会扑到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将它认领回家。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灵感来源
《狗十三》的剧本是根据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毕业生,同时也是担任该电影编剧的焦华静在毕业答辩时创作的剧本改编的。当时曹保平和其余几位答辩老师看过剧本后都非常喜欢,但并没有将其拍成电影的想法,曹保平认为:”这个本子和我拍的东西距离太远,拍出来会是特别小众的东西。”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曹保平将剧本重新读了一遍,依然觉得其故事打动人心,所以最终决定将其拍成电影。
选角
导演曹保平认为影片中李玩这个角色就是一位普通的女孩,需要有“往那个班一扔就觉得是那个班的学生”的感觉。考虑到影片需要以一位13岁女孩的视角去呈现,所以演员首先在年龄上需要符合角色要求,当时剧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选角,曹保平认为张雪迎表演生动,而且身上有一股淳朴自然的气质,与影片中李玩这个角色的契合度很高,所以最后在众多小演员中,他选择由张雪迎来出演李玩这一角色。
布景
在该影片中,导演曹保平通过布置的四个场景来叙述李玩的成长故事。第一个场景是李玩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家。影片的拍摄地址在中国陕西西安,由于在当地找不到符合要求的房子,最后剧组决定回到编剧焦华静小时候生活的房子里进行拍摄取景,而在焦华静毕业答辩时创作的剧本中,故事的发生地点正是这座房子。片中家的布置老旧且规整,满是生僻字的红色对联、盖着布罩的旧式沙发、挂着各种书画作品的背景墙,李玩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成长故事都在这里发生的;第二个场景是李玩的卧室,导演在该场景拍摄时打光皆以偏橙色的暖色调为主,以与其他冷色调的场景区分开来,这里是李玩成长过程中为数不多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第三个场景是溜冰场和酒吧,这两个场所空间的构建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经济的发展,象征着活力与自由,带给李玩的体验与家的老旧和压抑完全对立;第四个场景是李玩父亲应酬饭局的包厢,导演将其布置成一个光鲜亮丽、富丽堂皇和筹交错的社会场景,饭局上大人们社交技能的娴熟与圆滑与李玩的惊慌和无助形成鲜明对比,李玩的“成人礼”也在这里正式谢幕。
音乐
出生于四川省的独立音乐人白水为该影片创作配乐,而他与导演曹保平也先后合作了《狗十三》与《烈日灼心》这两部影视原声。这是白水首次为电影创作配乐,电影中的原声涵盖多种类别,包括有民族、艺术摇滚、抒情和电子音乐等。影片中的十六支由白水原创的音乐均以其中主要的情节点命名,在几乎每一个矛盾点都有音乐在参与。这些音乐对情感的递进、氛围的营造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李玩寻找“爱因斯坦”的这场戏份中,导演选用了时长五分多钟的《追寻(一)》。音乐前三分钟旋律急促,对应镜头中的李玩是在不断奔跑寻找幼犬,在李玩回家后音乐突然中断,直到爷爷出现时,音乐节奏变换,气氛开始变得压抑,对应镜头中的李玩也将“爱因斯坦”的意外丢失归咎于爷爷,其愤懑的情绪也转移到了爷爷身上。
主题与亮点
主题
曹保平的影片《狗十三》秉承他影片一贯的多义、好看的特征,超出了单纯青春类型片的范畴,融合了青春、成长、家庭伦理的特点,同时又对中国教育和中国文化进行了反思,表达了成长与规训的电影主题。电影中李玩在成长的过程中奋力挣扎与反抗,但面对社会的现实与残酷,她不得不在家庭和社会的规约下接受现实并重新认识自己,让自己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规则之中,慢慢适应成人世界的生存法则。导演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对比和映照的手段,例如色调的冷暖、镜头的俯仰、叙事节奏的快慢等,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映照和对比使电影的意蕴更加深刻。
叙事策略
《狗十三》中李玩与宠物幼犬“爱因斯坦”之间构成了一组典型的镜像关系,揭示了以李玩为代表,在中国传统教育下接受规训和成长的孩子的心路历程。影片中李玩一开始收到父亲送的小狗时产生了本能的排斥,她认为这不过是父亲对自己爱的亏欠的替代性补偿,此时的李玩拒绝认同狗作为一种自我镜像。后来这只狗对人十分依赖却无人理会,李玩在它身上看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影子,于是对小狗产生了同病相怜的认同,开始接受它并将自我与狗联系在一起。李玩给它起名“爱因斯坦”,隐射了她对物理科目的热爱。在“爱因斯坦”丢失后李玩歇斯底里地寻狗,此时的她早已认同“爱因斯坦”作为自我镜像,与其说是寻狗,不如说她是在寻找被家人忽视的“自己”。之后全家人以爱的名义强行让李玩接受假的“爱因斯坦”,对于认同了真的“爱因斯坦”作为自我镜像的李玩而言,这是一次“自我”的撕裂与否定,她对此做出激烈的反抗,迎来的却是父亲的拳打脚踢。在父亲的暴行下,李玩像幼犬一样求饶认错,选择接受了假的“爱因斯坦”。直到最后李玩在酒桌上微笑着吃下狗肉时,她吃下的不仅仅是狗肉,还有曾经的“自己”,这也标志着她在家庭和社会的期待与规训下长大成人,认同了家庭和社会对她的自我的想象。
影像风格
《狗十三》是由535B摄影机、35毫米胶片摄制而成,片中采用手持、肩扛摄影的拍摄方式,让摄影机跟随着人物的自由移动。这种颇具纪实风格的拍摄方式给观看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其中最为典型的场景便是片中的“家暴”戏。导演让拍摄镜头跟随父亲和李玩的动作轻微晃动,在二者的视角之间来回切换,让这场戏份显得具纪实风格,使观看者也体会到参与其中的感觉。除此之外,当李玩得知狗狗“爱因斯坦”丢失以后出门寻找的戏份也运用了这种拍摄方式,摇晃的镜头伴随着李玩的呼喊、奔跑和寻找,增加了影片的纪实性和真实性。影片还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直接模拟主人公李玩的主观所见。除此之外,主观镜头还被运用在动物的身上,让观看者通过动物的独特视角参与到故事的叙述中。导演曹保平还运用了大量的浅焦镜头,来营造李玩与周空间的疏离感。
色彩与画面
在本片中导演曹保平充分利用了电影中色彩所具有的情绪性,通过在不同场景运用不同的色调来进行叙事,从而传递电影故事背后更深层次的表达。影片大多数场景以冷色调为主,配合李玩在成长过程过遭遇的一场场残酷又无奈的经历,突出电影关于中国式成长的主题,在视觉上增强了叙事的情绪渲染力。例如家里大人开家庭会议、李玩和父亲一起在车里时、李玩晚上去找狗时的场景,皆采用偏冷的色调。而每当场景转换到李玩自己的卧室时,又采用偏橙的暖色调。镜头下李玩的卧室鲜有成年人的出现,整体场景都散发出暖色的质感,这个画面下的李玩也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可以趴在窗台前吃快餐面,趴在床上看书、听音乐。影片中这种冷与暖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
上映与票房
上映日期
院线收入
电影《狗十三》于2018年12月07日正式公映,首周以8%的排片率开画。经过首周末口碑发酵后,第二周从周一开始,连续四天均以超过10%的票房增幅实现单日票房逆跌,并且在上映第七天获得公映票房排名前五电影中的上座率冠军。
《狗十三》首日票房接近400万,上映三天票房累计突破1800万,直到公映第二周周末票房累计突破4000万,最终累计票房达到5129.8万。
荣誉奖项
《狗十三》在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获得最佳影片奖,在第六十四届柏林电影节获得水晶熊单元国际评委会特别奖,这也是华语电影在本届柏林电影节上斩获的首个奖项。
反响与评价
网站评分
海外反响
《狗十三》在欧洲放映时两天都是满场,且电影结束后大多数观众都留下来在做交流,对于影片中在中国的社会形态下面一个两头不讨好的、比较艰难的父亲这一角色,国外的观众接受起来有些困难,他们认为李玩的父亲处理家庭问题过于暴力,无法理解中国式的家庭教育。
影片评价
《狗十三》这部家庭题材的影片揭示了中国社会中的两性关系,聚焦中国式“爱的教育”,通过讲述初中生李玩与狗的故事,描摹出一个13岁女孩从童年到成年最残酷的成长变化过程。如《当代电影》杂志社主编皇甫宜川所言:“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 13 岁女孩的故事,但故事背后呈现的却是对传统文化和当下社会的一种反思和拷问,比如童贞与谎言、成人社会的游戏规则、男权社会结构、教育问题、隔代溺爱问题、中国式离婚问题等等,就是我们前面讨论的,小题材大格局。”影片中对青少年成长现状的描绘与叙述不仅给观看者带来感同身受的成长体验,也引发了大家对中国式传统教育的深思。但是最终电影的市场反响却未能匹配其“最佳国产青春片”的赞誉,齐鲁晚报记者倪自放表示李玩的叛逆与孤独可能每个人都曾经历过,但少年的成长像电影中表现得那么极端的还是少数,有个人原型故事的《狗十三》还是更偏私人体验多一些。
专业评论
当一个家庭迎来一个珍贵的男孩子的时候,一个少年女孩儿复杂的内心世界被颠覆性地展现出来。这部家庭故事片娓娓地展现了现代中国家庭性别关系的各个层面。(第六十四届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国际评委会评)
《狗十三》真实,不添加夸张的刺激性作料,不追求耸动的戏剧性,拒绝问题青年、残酷青春这样的陈词滥调,对性,暴力,反抗权威这些符号化的叙述适可而止,毕竟,大部分人的青春纵使反叛,但绝对没有做出拿酒瓶爆头,为爱情高考填白卷这等荒唐之事,因此,发生在李玩这个人物身上的故事,才具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对观众而言,也就有了更细密的共鸣。(网易娱乐评)
别的青春片在忙着拍恋爱,堕胎,车祸,《狗十三》就已经在关注人性的本质,并且借用“成长”破这道生而为人处处为难的题。奶奶说“人住的地方怎么能住畜生”,是人不如畜生。所谓的懂事,就是成长恶心的开始。以父权压榨,是原生家庭无法直面的软肋。“以后这种事还多”化为狗怂吝啬。生而为人向日子妥协,不外乎强忍着咽下去的就吐不出来了。可悲的是视角转换那一刻,稀里糊涂的生命依旧周而复始。庆幸曹保平创作的这部最佳影片,压到现在终于要上映,但它永不过时。(锐利评电影评)
在这部电影里,每个人都是主角,因为每个角色都对应了社会的一个大群体。如何从这些角色身上看到痛、看到爱,感受到羞愧并产生修正的愿望,是《狗十三》留下的思考题。至于如何解题,想必每个看过该片的人,内心深处多少都有了些想法。(文化评论人,作家韩浩月评)
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副会长张震钦说,中国儿童少年电影近年来进步不小,但对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的关注还不够,《狗十三》恰好表现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成长与烦恼。他希望这部影片能让社会更多地关注青春期少年的内心世界。(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副会长张震钦评)
幕后花絮
参考资料
《狗十三》获奖情况.豆瓣电影.2022-11-07
导演曹保平:《狗十三》没有残酷,没有丧_新浪网.新浪财经.2022-11-14
曹保平:《狗十三》呈现出了中国式家庭问题.百家号.2022-11-08
《狗十三》正式公映 曹保平携张雪迎果靖霖还原青春.央广网.2022-11-25
《狗十三》发宣传曲《噢!乖》MV 曝正片欢乐画面_华语_电影网_1905.com.1905电影网.2022-11-14
狗十三 电影原声带.豆瓣音乐.2022-11-14
《狗十三》曝素人父子特辑 排片骤降上座率仍走高_华语_电影网_1905.com.1905电影网.2022-11-14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专业版.2022-11-08
《狗十三》柏林斩获首个奖项_电影网_1905.com.1905电影网.2022-11-08
独家专访_娱乐频道_凤凰网.凤凰网.2022-11-25
《狗十三》:正在被捧杀的青春佳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2022-11-14
《狗十三》:不惨烈的惨烈青春|每日推荐_网易娱乐.网易.2022-11-14
尘封五年的《狗十三》:中国式残酷“谋杀”了青春_凤凰网.凤凰网.2022-11-14
获奖国产片《狗十三》全国将映 在回看青春中反思成长|曹保平|国产片|获奖.新华网.2022-11-14
果静林谈电影《狗十三》:我是个“坏爸爸”_华语_电影网.1905电影网.2022-11-08
狗十三(2013).新浪娱乐.2022-11-08
专访曹保平:《狗十三》是另一种形式的合家欢_凤凰网.凤凰网.202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