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晶体蛋白

晶体蛋白

晶体蛋白(crystallin)是指脊椎动物晶体主要成分的一组蛋白质。这一术语最初由莫纳(Mrner)于1894年通过溶解度和等电点沉淀方法首次提出。

分类及特性

哺乳类的晶体蛋白按分子量大小可分为α(80~100万)、β(5~50万)和γ(2万左右)三种类型,每种均由多个亚基组成。尽管它们在氨基酸组成上没有显著特点,但在免疫化学方面,已经对不同种类的脊椎动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了解这些成分在晶体分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在多种动物中,γ-晶体蛋白被发现在晶体上皮纤维分化期间合成,被认为是晶体纤维上的特定成分。鸟类和爬行动物中存在的δ-晶体蛋白与哺乳动物的β-晶体蛋白相当。此外,还发现了在鸡的个体发育早期最先出现的晶体蛋白主要成分,被称为“第一重要可溶性晶体蛋白”(first important soluble crystallin),通常缩写为FISC。晶体蛋白不具有酶活性,被认为是一种保持晶体透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动物年龄增长,晶体中的不可溶性蛋白会逐渐增多,这种不可溶性蛋白被称为硬蛋白(albumoid)。目前已成功分离出了牛的α-晶体蛋白、大白鼠的γ-晶体蛋白和鸡的FISC等硬蛋白的主要成分。

参考资料

晶状体蛋白.知网空间.2024-11-27

晶状体蛋白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万方数据.2024-11-27

βB2晶体蛋白晶体外功能研究进展.百度学术搜索.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