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荔枝

荔枝

荔枝(拉丁学名:Litchi chinensis Sonn.),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物种,别名“离枝”。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栽培于广东和福建省南部,在亚洲东南部亦有栽培,在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种记录。荔枝春季开花,夏季结果,荔枝树的寿命很长,莆田市城内的“宋香”荔枝,树龄在1200年以上,仍有结果能力。

荔枝为常绿乔木。根系发达,由主根、侧根、密集的细根和大量菌根组成。高通常不超过10m,有时可达15m或更高,胸径可达1.3m,树冠广阔,树皮灰黑色。叶为偶数羽状复叶,薄革质或革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5cm,宽2~4cm,顶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两面无毛,侧脉常纤细,在腹面不很明显。花为复总状复总状花序,多顶生,花形小,花梗纤细,雄蕊6~7,有时8。果卵圆形至近球形,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假种皮(果肉)乳白色,半透明,与种子极易分离;种子长圆形,种皮褐色,革质有光泽。

中国为荔枝的原产地,种质资源丰富,当前栽培品种有200多个,较为知名的品种有妃子笑荔枝(早熟)、挂绿、糯米糍(晚熟)等,此外,海南省的无核荔枝因果大质优、无核率高,种植规模和市场规模逐渐增大。荔枝果实除供鲜食外,还可制荔枝干、果汁、糖水罐头、酿酒、冷冻荔枝等。 荔枝核、荔枝壳与根均有药用价值,其中荔枝核为中医治疗行气散结、祛寒止痛,寒疝腹痛、睾丸肿痛的药材。

词源由来

中国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国家。荔枝最先的名称是“离支”,见于公元前2世纪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1世纪后期成书的《异物志》和3世纪后期的《广志》又写作“荔枝”、“支”或作“枝”。名称的来源,朱应《扶南记》(5世纪前后)解释为“此木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答劉取其枝,故以为名。劉(音利)与荔同”。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又按白居易提法:认为是“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荔枝果实成熟时皮为红色,故还有“丹荔”等名称。

形态特征

根系发达,由主根、侧根、密集的细根和大量菌根组成。嫁接繁殖的树,具有粗壮直生的主根;圈枝繁殖的树,没有主根,由多条粗壮的侧根代替主根。荔枝根系分布范围的远近、深浅,与土壤条件和栽培技术有关。荔枝根系的水平分布较宽,一般均为树冠的2.3~3倍,主要吸收根一般分布在离地面10~120cm的土层中。幼根常与真菌共生,形成内生菌根

常绿乔木,荔枝树高通常不超过10m,有时可达15m或更高,荔枝实生树主干较直且粗大,胸径可达1.3m,树皮较平滑或粗糙,灰褐或黑褐色。初生的新稍呈黄绿色,后转为黄褐色、棕褐色、灰褐色。

荔枝枝条着生角度一般较大,扩展较宽,分枝多,构成浓密的树冠,不同品种的树冠形状有差异,常见的树冠形态有半圆头形、半圆球形、长圆头形、长圆锥形、伞形等。

荔枝芽为裸芽,外无鳞片包被。枝稍初出时,幼小复叶的叶片叶面相叠,随着枝梢的伸长而开展。

荔枝的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或近对生,少为互生,小叶2~4对,叶柄短,7~8mm。叶有椭圆形、短椭圆形、狭椭圆形、阔椭圆形、披针形等,个别为卵圆形。叶长5~16cm,叶宽2~5cm。叶尖有钝尖、短尖、渐尖、锐尖或长尾尖等。叶缘有平直波浪形、微波浪形或内卷形。叶侧脉常纤细,在腹面不很明显,在背面明显或稍凸起。嫩叶有淡红褐、棕红色、紫红色或黄绿色;老叶有浓绿、青绿、浅绿或黄绿色;叶背灰绿色或淡绿色;叶片腹面有光泽,两面无毛。

荔枝花为复总状复总状花序,顶生,由花梗上着生侧穗,支穗和小穗组成。每个小穗有3朵花,花小,黄色,1个或数个小穗着生于支轴或侧轴上构成侧穗,若干侧穗着生于主轴上形成圆锥花序。荔枝的花是雌雄同株异花,荔枝花因其雌雄器官发育程度不同而分为雌花雄花、不完全雌蕊雄花、两性花变态花(畸形花)5种,其中雌花和雄花占绝大多数,不完全雌蕊雄花、两性花和变态花只是极少部分。花梗纤细,长2~4mm,有时粗而短;萼被金黄色短绒毛;雄蕊6~7,有时8,花丝长约4mm;子房密覆小瘤体和硬毛。

不完全雄蕊雌花(简称雌花)

雌蕊发育完全,子房特别发达,一般为2室,个别为3室或4室。子房多数只有一个室发育长大成为果实,其他则萎缩退化,个别雌花2室同时发育,形成一蒂双果。花柱柱合生,柱头开裂,柱头裂片数与心皮数目一致,多星羽状2裂,裂片平展、眉弯或反卷。雄蕊花丝短,一般长2.0~3.0mm,不超过子房,花药形态与花粉发育正常,但花药不开裂,不能散粉。幼果形成后,退化雄蕊宿存达1个多月。

雄花

雄蕊发育完全,花丝细长,花丝长短与数目因品种而异,一般7~9枚,一般长3~6mm,不同品种的花丝整齐或长短不一;花丝具白色绢毛状绒毛。花药2室,成熟时纵裂,散发黄色花粉。花粉扁球形至近球形,板面观钝三角形,大小因品种不同,为22.56μm × 36.73μm 至26.21μm × 23. 63μm 不等。雌蕊退化,仅遗留一个粉红色或深红、褐黄、黄白色小突起。

两性花

雌、雄花均发育完全,雄花能正常发育成熟,散发有发芽能力的花粉,雌蕊子房发达,胚珠健全,柱头正常开裂,有受精卵能力而正常结果。两性花的数量甚少,在绿荷包、糯米糍、七月熟等品种中有发现。

不完全雌蕊雄花

雄蕊发育正常,花粉有受精能力,雌蕊不发达,子房小,花柱短,柱头不开裂或稍开裂而扭曲,子房小,内有退化的胚珠,没有受精能力,不能结果,这一类型的花多在盛花后期开放。

畸形花(变态花)

雌性畸形花的子房有4~8室,排成一列或丛集而生,柱头羽状多裂。雄蕊很短,发育不良,多者可达16,花药不开裂,不散粉。雌蕊无受精能力,不能结果;雄性畸形花有10 余枚至几十枚雄蕊。畸形花极少,仅在个别品种如绿荷包等少数植株中有发现。

果实与种子

荔枝的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由果柄、果蒂、果皮、果肉(假种皮)及种子等部分组成。果实的形状、果皮的颜色、龟裂片粗细和缝合线深浅皆因品种而异。通常果卵圆形至近球形,果皮成熟时呈暗红至鲜红色。果实内部为半透明状如凝蜡的果肉(假种皮),果肉外面有一层薄膜状的内果皮,与果皮紧连,果实成熟时内果皮呈微红色或白蜡色。

果肉内有种子1枚,种子全部被果肉包裹,,与果肉容易分离,发育正常的种子种皮棕褐色,滑而有光泽,呈长椭圆形。种子内有子叶两片,不易分开,内有淡黄色的半月形小胚芽。败育的种子内半空或空,果熟时种子皱缩或焦核。

物种分布

荔枝属无患子科荔枝属 (Litchi),该属有两个种,菲律宾荔枝(L.philippinensis)和中国荔枝(L.ichinensis),其中菲律宾荔枝(L.philippinensis)不能食用,世界上广泛栽培的仅有中国荔枝(L.philippinensis)。

中国分布

中国为荔枝的原产地,红毛丹资源丰富、分布广,在海南省中南部、广东省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和云南省南部至今可见成片或零星分布的野生荔枝林。中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前开始栽培荔枝,1998年出版的《中国果树志 荔枝卷》记载,中国现有栽培荔枝品种200余种。2021年中国荔枝种植面积为792.61万亩,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省等地。

世界分布

栽培于世界各国的荔枝品种均来自中国,现分布于亚洲、美洲、中南美洲、非州和大洋洲共20 名个国家,其中栽培面积较大并已发展成为商品性生产的国家有印度泰国南非、美国和澳大利亚

栽培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国家,最早的栽培年代在秦、汉以前,即公元3世纪以前。在公元的 200 多年的西汉初期,广东省地区的荔枝果实便已作为贡品远上长安,据葛洪 (281~341年)著的《西京杂记》称:汉高祖刘邦称帝时 (公元前 206~195 年)南越王尉佗献鲛鱼、荔枝给高祖,高祖报以蒲桃、锦四疋。中国劳动人民 2000 多年的荔枝栽培与利用实践,创造和累积了丰富的宝费经验,不仅对荔枝品种进行选育,并探索出“嫁接法、高压繁殖”等繁殖技术,对建园选址、栽培防护、收获贮藏以及荔枝加工等技术进行了详细记载。

栽培品种

荔枝常见栽培品种及品种特性如下:

生长习性

荔枝是典型的南亚热带果实,喜温喜湿,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20~25℃,年降水量1500~2000mm,开花期日照强度为1225.912~1380.72J/cm² 的地区。荔枝对地势和土壤的适应范围很大,丘陵山地、河渠两旁、村前屋后都宜种荔枝,但地势以南向或东南向为宜;无论是冲积土、沙质土、黏质土、烁质土,红壤或红黄壤、砖红壤,均能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排水良好、水位低、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生长结果最好。荔枝的幼根常与真菌共生形成内生菌根,真菌菌丝能代替荔枝根系,深入到细小的土壤缝隙中吸收矿质营养和水分,从而提高荔枝植株对土壤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pH在5~6.6的微酸性土壤更有利于根系生长。

荔枝的开花、结果习性因品种、气候、结果母枝、树龄、树势、栽培管理等不同而有差别,尤其以早熟品种和迟熟品种差异最大,比如早熟品种三月红2月上旬开花,迟熟品种怀枝3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花。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荔枝一般雌雄同株异花,雄花多,花粉量大,通过传粉昆虫或风力实现传花授粉,无论是自花授粉还是异花授粉,均能正常坐果。当荔枝种子成熟时,其自身水分可基本满足萌发需求,部分种子的胚根已经突破种皮,出现胎萌现象(种子在果实内萌发),胎萌率为5%左右,其它种子在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2~3 天内都会自动萌发,但是荔枝种子不耐脱水干燥 , 自然条件下只能保持几天的生活力 。

人工繁殖

荔枝栽培中常用的繁殖方法嫁有高压圈枝法(压条繁殖)和嫁接繁殖2种。

圈枝繁殖法(压条繁殖)

将2~3年生,茎粗1.5~3cm、生长旺盛 、无病虫害的树冠外缘枝条,距离分枝下方适当距离环割两刀,深度刚达木质部,将两个割口之间的皮层剥掉,包上生根基质和薄膜,经常浇水,保持泥土湿润,待发根2~3次后,锯离母树,进行定植。

嫁接育苗法

嫁接育苗是将有优良性状植株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株实生苗干上的适当部位, 两者愈合后生长成一个新植株苗的繁殖方法,为提高嫁接成活率,需使用亲和力大的接穗和砧木。嫁接方法分为枝接法和芽接法。荔枝几乎全年均可嫁接,其中春季和秋季嫁接最为适宜,嫁接完成,接穗萌芽后要及时剪开嫁接袋顶,抹除砧芽,适时出圃。

人工栽培

建园

宜选择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开阔向阳、避风寒的地段建园。有霜冻地区避免在西北方向及容易沉聚冷空气的低洼谷地建园。丘陵山地沿等高线种植,坡度较大的坡地不宜种植。

品种选择和定植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定植适合安排在春季和秋季,并根据园地环境、品种特性、栽培管理水平等确定栽植密度。为增加授粉几率,提高坐果率,应适当搭配花期相近的不同品种作为授粉树

土壤管理

定植后1~2年进行树盘覆草,行间间种绿肥作物或生草;秋梢老熟后在树冠滴水线外围开条状沟,增施有机肥,进行扩穴深翻改土;每年进行中耕除草、培土。

施肥管理

根据园地肥力状况、荔枝生长发育需要及时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有机肥、微生物肥、化学肥结合使用。

水分管理

荔枝秋梢抽生期、花芽分化期、花穗抽生期、盛花期、果实生长发育期等物候期如遇干旱宣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园地,及时排除园内多余积水。

整形修剪

幼树整形修剪:应着重培养主枝,用摘心、短截、疏删、抹芽等方法抑制幼树枝梢生长,促进分枝,可据需将幼树整形为多主枝自然圆头形或多主枝自然半圆头形。

结果枝修剪:用疏删、短截、除萌、摘心等方法,合理剪除过密枝、荫枝、弱枝、重叠枝、下垂枝、病虫枝、落花落果枝、枯枝等;尽量保留阳枝、强壮枝及生长良好的水平枝;对位置较好且有一定空间的侧枝可适当短截;对生长过旺的枝条,可在枝条基部环割;对衰老大枝可适当回缩。

疏花疏果

疏花:对花量大的品种,在花穗抽生事宜时期进行疏删或短截花穗,或喷洒乙烯利变长花穗为短花穗,提高雌花比例;并依据树势、品种、结果母枝粗壮程度和叶片数确定每枝条留花量。

疏果:对结果过量的植株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进行人工疏果。疏去小果、畸形果和过于分散的果,并依据树势、品种、结果母枝粗壮程度和叶片数确定每枝条留果量。

保花保果

通过花期放蜂、人工辅助授粉等方式加强授粉,提高坐果率;综合使用环割、使用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强水肥管理等措施,进行保果和防止裂果。

采收

根据用途、市场需要和各品种的成熟度在充分成熟时分期采收。一般情况下果皮已基本转红,龟裂纹带嫩绿色或黄绿色,内果皮仍白色时即可采收。采收过程中避免机械损伤、暴晒。一般实行“短枝采果”,采收适宜选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阴天进行,雨天或中午烈日不宜采果。采收后,及时进行果品的分级、包装、贮运保鲜。采收完毕后及时清洁田园,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病虫害防治

病害

荔枝的病虫害较多,病害以霜疫霉病为害最严重。防治霜疫霉病可在春梢抽梢期、花蕾期和果实成熟前半个月喷一次瑞毒霉锰锌倍液。并在采果后及时修剪果树,冬、春季节进行清园、消毒。

虫害

荔枝虫害以荔枝蝽、蒂蛀虫、瘿螨等为害较为严重。防治虫害应在荔枝抽新梢和仍未开花时重点防治,可通过喷洒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吡硫磷等农药、释放天敌寄生蜂、清洁果园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在果实发育后期要特别注意蒂蛀虫,根据虫害预测预报,抓住时机将害虫杀灭在产卵前。

功用价值

食用价值

荔枝被誉为“岭南佳果”,形、色、香、味俱佳,果实除供鲜食外,还可制荔枝干、果汁、糖水罐头、酿酒、冷冻荔枝等。需要注意的是, 空腹大量食用荔枝鲜果,因果实内高浓度的果糖会刺激胰岛β细胞迅速释放大量胰岛素,导致低血糖,引起乏力、多汗 、嗜睡或抽搐、昏迷等症状,即所谓的“荔枝病”,所以不宜空腹食用大量荔枝。

经济价值

荔枝果皮、树皮、树根含大量单宁,可供制药和生产化工产品。种子淀粉含量达37%,可用于酿酒、制醋。荔枝花量多,花期长,泌蜜量大,是良好的蜜源果树。花期一箱蜜蜂属可采蜜20~30kg。荔枝树干纹理细致坚实,耐潮防腐,是制作家具的优良用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记载:荔枝可“止渴、益人颜色,通神、益智、健气 (补脑健身) 、治、瘤赘。”荔枝根、果肉、果核均有药用价值。荔枝核甘、微苦,温,归肝、肾经,可用于治疗行气散结,祛寒止痛,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相关研究

现代研究关注较多的是荔枝的基因组学、采收后生理变化及保鲜技术。华南农业大学团队2022年发表在Nature Genetics的研究文章通过对荔枝基因组学的研究,提出了荔枝的起源和驯化假说,从基因层面证明了云南省是世界荔枝起源中心,也对加速荔枝品种改良具有重要作用。荔枝是世界上最不耐藏的果品之一,采后极易褐变腐烂,果皮失水、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花色结构变化等因素会导致果皮褐变,影响果实的贮运和销售,实际生产中,可通过低温包装预冷、SO(2)熏蒸技术、酸处理、气调、涂膜壳聚糖、接种生物拮抗菌等方式延长荔枝的保鲜期。

延伸文化

荔枝文学

荔枝在两汉时期就已经进入文学世界,唐宋是荔枝文学的兴盛时期,较为知名的文学作品有:

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荔枝,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李隆基为博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当代文学家马伯庸的小说《长安的荔枝》通过虚构的人物故事,复现了此场景。

苏轼赵煦绍圣年间被贬岭南,非常喜欢吃荔枝,著有《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参考资料

荔枝.中国植物志.2022-12-03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

..202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