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野大豆

野大豆

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old \u0026 Zucc.),是豆科大豆属的植物,又名黑豆粉白豆、柴豆等。野大豆是一年生缠绕藤本,茎及小枝纤细;叶具三小叶,长可达14厘米,两面被毛;花小,约5毫米,花梗密生黄色长硬毛,旗瓣近圆形,翼瓣斜倒卵形,有明显的耳,龙骨瓣比旗瓣及翼瓣短小;荚果呈长圆形,密被长硬毛,干时易裂,种子2-3颗,椭圆形,稍扁,长2.5-4毫米,宽1.8-2.5毫米,褐色至黑色。

野大豆在世界范围分布相对狭窄,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朝鲜日本有分布,在中国分布广泛,除新疆、青海省海南省外,遍布全中国;而野大豆这个种的分布中心及分化中心在中国,尤其是在东北地区一带。

野大豆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大豆的祖先种,表现出了其具有蛋白质L-脯氨酸等物质含量高,粗纤维少,耐旱性强,结荚数多等优异的育种价值和饲用价值,和气血、强壮、利尿等药用价值。

词源由来

大豆属的拉丁名的英文释义为“From the Greek glykys (sweet), referring to the sweet roots and leaves of some 物种 of the 合农70 genus”,意为某些种的茎叶具有甜味,而这个属的名称最早是卡尔?冯?林奈(Linnaeus,1937)在他的《植物属》这本书的第一版中引用的。

形态特征

茎及小枝

野大豆为一年生缠绕草本,长1-4米。茎、小枝纤细,均疏被褐色长硬毛。

野大豆的叶具3小叶,长可达14厘米;托叶卵状披针形,急尖,被黄色柔毛。顶生小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6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至钝圆,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均被绢状的糙伏毛,侧生小叶斜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通常短,稀长可达13厘米。

野大豆的花较小,长约5毫米;花梗密生黄色长硬毛;苞片披针形;花萼呈钟状,上面密生长毛,裂片5片,呈三角状披针形,先端锐尖;花冠淡红紫色或白色,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斜倒卵形,有明显的耳,龙骨瓣比旗瓣及翼瓣短小,密被长毛;花柱短而向一侧弯曲。

野大豆的荚果呈长圆形,稍弯,两侧稍扁,长17-23毫米,宽4-5毫米,密被长硬毛,种子间稍缢缩,干时易裂。

种子

种子2-3颗,椭圆形,稍扁,长2.5-4毫米,宽1.8-2.5毫米,褐色至黑色。

物种分布

大豆属约10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在中国产6种,野大豆就是其中的一种。野大豆在世界范围内分布较为狭窄,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日本亦有分布;在中国分布较为广泛,除新疆、青海省海南省外,遍布全中国,自内蒙古自治区的乌盟什滩至黑龙江省吉林省的春化,西北甘肃省的景泰至西南西藏东南部的察隅县云南省贵州省,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的象州县广东省北部的连县延至东南台湾省均有分布。

生长习性

野大豆是短日性植物,且会随着纬度的变化有差异,中国南方野大豆短日性强,对异常温度的适应性弱,中国北方的野大豆对光周期和温度的适应性相对较强,主要差别体现在出苗到开花的天数上。

研究发现,一年中最暖月平均温度不足20℃或是六个月以上温度高于20℃的地区没有野大豆分布,另外,一年中有3-4个月的温度高于20℃的地区分布最多,在这个类型的地区内野大豆分布广、类型丰富且群落大,是中国野大豆多样性存在地区。

此外,野大豆主要生长于较为潮湿的环境,生于海拔150-2650米潮湿的田边、园边、沟旁、河岸、湖边、沼泽、草甸、沿海和岛屿向阳的矮灌木丛或芦苇丛中,稀见于沿河岸疏林下,在年降水量不足300mm的地区稀见野大豆生存,或植株较小,一般为30-50cm。

栽培技术

选地

选择水分充足,土壤深厚的低湿地种植,提前整地,清理灌木,如果土壤缺水,则需要先浇水后播种,并结合相应的基肥。

种子处理

由于野大豆的野生习性,其种子硬实率高,自然状态下吸水时间很久,因此需要人工处理。可以使用碾米机磨去种子表面的蜡质和擦伤种皮之后就可以播种,或是使用热水处理,以及浓硫酸适当的浸泡均可。

病害防治

出苗时要注意蜗牛等害虫,在各个时期针对性的用药,防治蚜虫豆荚螟大豆食心虫等害虫。

功用价值

育种价值

野大豆是目前栽培用的大豆这个种(Glycine max (L.) Merr.)的近缘野生种,也是其祖先种,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因此也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的耐盐性、抗旱性及抗病虫害的能力均优于大豆;此外,野大豆有较强的耐阴性,相比于大豆,野大豆在光强度低于500lx时仍可以正常开花结实;正常情况下野大豆的结荚数也更多,植株更繁茂;野大豆的单株结荚数能达到400-500个,而大豆仅个别品种能够超过一百个,野大豆种子的蛋白质组氨酸的生物合成精氨酸亚油酸等均高于大豆。

而由于野大豆的染色体数与大豆相同(2n=40),同属G染色体组,可以杂交且正常结实,因此两个物种间遗传物质容易交流,二者之间进行杂交可以改良野大豆的不易为人类所用的性状,成为相对理想的饲用种质,还可以优化其栽培特性、产量等;如果能够克服野大豆缠绕、裂荚和种子小的不良性状,而将野大豆的优良性状应用到大豆上,就可以增加大豆的遗传多样性,缓解大豆育种的狭窄遗传,并在大豆的农艺性状上有巨大突破。

饲用价值

野大豆中的蛋白质L-脯氨酸含量要比大豆高;而相比于大豆,野大豆的茎秆比较细软,粗纤维含量较少,富含多种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含量不低,分布广泛,对牲畜来说适口性好,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饲料源材料。

药用价值

全草可药用,有补气血、强壮、利尿等功效,主治盗汗肝火旺、目疾、黄疸、小儿疳疾,曾从茎叶中分离出一种对所有血型有凝集作用的植物血朊凝素。

近缘种-宽叶蔓豆

宽叶蔓豆(Glycine gracilis Skv.),也被称为半野生大豆植物,性状几乎全部介于野大豆和大豆之间,具有野大豆高蛋白、花荚多等优异性状;相比于野大豆,宽叶蔓豆表现出了与大豆相似的直立性状,但是上部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蔓化,而与大豆、野大豆相比,宽叶蔓豆的叶、荚、籽粒大于野大豆,且裂荚性减弱,但是单株荚数多于大豆,且已经进化出了有限结荚的习性。

物种保护

虽然野大豆在中国分布广泛,但是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等措施,破坏了周围的植物生境,让野大豆的群体数量不断减少,分布面积也不断减少,已经在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2021年发布的第15号公告中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因此对野大豆种群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刻不容缓,如相应的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巡查制度,农业原生境保护点的建设刻不容缓。

最新发现

2023年10月,在江西省鹰潭市的龙虎山景区上清镇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大豆群落。在上清镇沙湾村、城门村、桂州村、上清村等地,路边草地中、斜坡上均有发现。

参考资料

植物智-野大豆.植物智.2022-12-08

中国自然标本馆-野大豆.cfh.2023-03-19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野大豆.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3-19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野大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2022-12-08

神奇物种在江西丨鹰潭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大豆群落.今日头条.2023-10-06

龙虎山景区官网.龙虎山景区官网.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