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珍
朱慧珍(1921年-1969年),江苏苏州人,是中国苏州弹词女演员,出身于苏滩艺人家庭。她自16岁起学习苏滩,后学唱弹词,并以唱“俞调”为主。朱慧珍在演艺生涯中以其清丽的嗓音被誉为“金嗓子”,并成为中国评弹界第一位金唱片奖获得者。苏州工业园区的唯亭公园建有朱慧珍的纪念馆。
个人经历
朱慧珍老师1921年出生于苏州市一户贫穷而又多子女的苏滩艺人的家庭,排行第九。由于经济原因,她自幼跟随姐姐学唱苏滩、小曲,受父亲影响,15岁从电台广播中学习弹词。私淑前辈名家蒋如庭、朱介生弹唱“俞调”。后从周云瑞学习琵琶。17岁便作为一名弹词票友在电台上播唱开篇,初试歌喉。由于她秉赋嗓音浏亮,圆润甜美,一曲“俞调”歌来如春莺百啭,呖之声换来春早,甚得广大电台听众青睐。更可贵的是她创造性地运用女声弹唱“蒋调”。运腔婉转,铿锵有力。为当时专业女弹词开辟了女声用“阳面”嗓唱“蒋调”和“马调”的先例。1946年冬,经评话名家潘伯英先生的提议,朱慧珍大胆的冲破了当时光裕社不准男女拼档同台演出的行会成规,与夫吴剑秋夫妻拼档,在无锡悬牌演出,正式说唱弹词。1951年,评弹界为抗美援朝战争举行捐献飞机火炮的大型义演。集苏、沪两地著名评弹演员演出大型书戏《野猪林》。朱慧珍受邀参加演出,饰演女主角张贞娘,由于她表演出色,受到戏剧界的赞扬,从此声誉鹊起。同年,她放弃高额收入,参加了国家剧团上海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是建团时十八艺人之一。入团后,由于工作需要,1954年起与弹词名家蒋月泉拼档,长期合作演出《玉蜻蜓》《白蛇》,艺术上他们俩配合默契,相得益彰,“蒋朱”档红遍了江南,誉满书坛,成为五十年代书坛上著名双档之一。这期间,她参加演出了许多著名的中篇如《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林冲》《刘胡兰》等。由于她艺术上的天赋和勤奋,思想上又要求上进,1954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评弹界以演员出身的第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1969年,疯狂的“文革”运动像失去理念的醉汉,向一切文明、高雅、善良的人们挥舞起罪恶的大棒。1969年7月5日,星期六,己酉年,庚午月,辛巳日。朱慧珍由迷茫、失望转而绝望,神经上原已是那样脆弱的她,时时又被心中的那份愁闷与抑郁苦苦的折磨着,使之不能自制,无奈又无助的她选择了彻底而又最简单的方法,她登上高楼,只是轻轻一跃,结束了自己年仅49岁的宝贵生命。在她弥留之际,仍嘱咐家人要将自己最后一笔积蓄全部交纳党费。
1950年,编演长篇《井儿记》,并参加书戏《众星拱月》《林冲》等演出。在《林冲》中扮演女主角张贞娘,表演出色,从此声誉鹊起,成为弹词女演员中佼佼者。1951年参加上海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为首批加入的18位演员之一,曾随团赴安徽治淮工地进行文艺宣传。1952年参加中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及短篇《刘胡兰就义》演出,以纯朴气质及上好表演,受到赞赏。1952年参加第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赴朝鲜慰问。所演出经整理的选回《玉蜻蜓·庵堂认母》,人物刻画深刻生动而有新意,说表唱腔亦有所发展创新。1958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并至华东、中南各省巡回演出。其间还参加演出中篇《罗汉钱》《刘胡兰》《麒麟带》《渔家春》《白虎岭》《三约牡丹亭》,短篇《党员登记表》、选回《寿堂唱曲》等。其书艺以台风端重,说表稳健,脚色工正为特点。弹唱功底深厚,“俞调”得朱介生传授,行腔圆润宽舒,韵味纯真,被目为正宗。代表作有开篇《宫怨》《思凡》及《玉蜻蜓》《白蛇传》选曲等。“蒋调”受蒋月泉熏陶,字正腔圆,细腻工稳,具有女声演唱“蒋调”的特殊风格。《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新年锣鼓响连天》《刘胡兰就义·圆睁双目望青天》等选曲均为其脍炙人口力作。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朱慧珍.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024-03-16
唯将心语寄弦索:朱慧珍传.豆瓣读书.2024-03-16
朱慧珍.酷狗音乐.202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