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女神庙遗址

女神庙遗址

女神庙遗址,是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群的组成部分,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是目前发现中国年代最早的庙宇。女神庙地处牛河梁遗址群的第一地点,居于整个遗址群的核心位置,为半地穴式建筑,占地面积75平方米,出土了以女神头像为代表的众多文物,历史文化价值高。

地理位置

女神庙位于朝阳市凌源市欺天林场的工业林带内,地处牛河梁山的顶部,海拔671.3米,占据整个山头。作为整个牛河梁遗址群最北的遗址点,女神庙遗址的周围还散布着多处窖穴,与其北面的大型山台共同构成了遗址群的第一地点,女神庙为第一地点的第一建筑址。

遗址布局

牛河梁东北方位主体位置的女神庙、庙后方台与遗址内西南方位人工建筑巨型金字塔式建筑台遥相呼应,构成遗址群的主体建筑架构。女神庙和金字塔式建筑、西南方向的猪首山三点成一线,形成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的轴心。整个牛河梁以女神庙和山台为中心,以金字塔式巨型建筑为前沿,以山冈上众多积石冢群为环卫,有主轴,有双翼,相互呼应,气势磅礴意境深的文明景观,是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布局的渊源。

女神庙主体建筑在北侧,结构比较复杂。建筑长22米,宽5.3米,面积75平方米。为半地穴式建筑,地穴以下深度为20~50厘米,庙室的底面平整而坚实,地面和墙面有不同程度的火烧痕迹。土木结构,顶盖和墙体采用木架草筋,木骨泥墙,表面压光或施用彩绘壁画,壁画用红间黄白色交错的三角纹几何图案和赭红色勾连纹图形,采用直线和折线等简单线条,被视为距今所知的国内最早的壁画。墙面除了壁画还有两种装饰,一是作出多种规格的仿木条带,宽度为4~8厘米不等;二是密集的圆洞,呈有一定规律的蜂窝状分布,既能装饰墙壁又能起到加固墙壁的作用。整个建筑不见一块石头,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南面为单室北面多室,南面单室为主室,北面多室为辅室,期中北室中西面一间已经损坏,整体为南北轴对称格局,已有殿堂的雏形,代表了新石器时代建筑技术的最高成就。

考古历程

1983年秋,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北山冲沟里,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红烧土和泥塑人像的鼻、耳、乳房和四肢等残块,顺着这个头像发现了女神庙。当年就对女神庙进行了试探性考古挖掘。

198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工作者对女神庙进行了正式发掘,了解到主室西侧底部和残存墙壁,1985年挖掘遗址西侧,了解了女神庙结构为半地穴式。在1983-1985三年间进行了三次清理挖掘,发现了人物和动物的陶器塑像,因建筑的塌,塑像已多成碎块残件。1984年10月31日上午,发现了女神头像。

从2021年开始,国内考古专家前来“会诊”女神庙,考古队开始组织力量在女神庙遗址保护展示馆北侧展开考古发掘。

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文博机构,和高校院所开展了“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该项目被纳入了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主要文物

女神庙出土文物较多,有房屋构造的部件,还有人体和动物泥塑造像和陶制祭祀用品。

女神头像

女神头像是牛河梁遗址群最为重要的文物,在整个红山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认为是中国女始祖神,可以作为中华人种学和民族史的典型标志。女神头像比例准确,头像长22.5厘米,颜面宽16.5厘米,大小正与真人相当,基本接近真人大小的彩塑女神头像,头像的发顶、左耳及下唇有残缺,左面颊和鼻部也有裂纹,但面部整体还是得以完好地保留。脸型为方圆形扁脸,额骨突起明显,眉弓不显,眼窝浅,鼻梁低而短,鼻尖和鼻翼呈圆头状,无鼻钩,上唇较长而薄,眼眶内嵌玉石,玉石背面做成钉状嵌入眼窝中。整个脸形塑造,是现实中女性的形象再现。

人像残片

女神庙中还发现有红烧土和泥塑人像的鼻、耳、乳房和四肢等残块,主室西侧出土彩绘泥塑人像的头部、肩、臂、手、乳房残件。前后共出土人像头部1件、鼻1件、耳4件、手2件、乳房2件、上臂2件、肩部1件。

动物残片

女神庙出土的动物残片有哺乳纲鸟纲,其中主室西侧出土有猪龙的头、蹄等部位的彩绘泥塑。玉猪龙则出土于主室北侧。头向北,因出土位置已接近地表,故其头顶及身体大部残碎缺失,遗留头、耳、吻及前身、下肢部分。猪龙吻作扁圆体,长11.5厘米、宽8厘米、高10厘米,上有二椭圆鼻孔,孔径2.5至3厘米、深4厘米。吻上眼部犹存,睛为泥塑。上下颚间獠牙毕露,门牙亦存。蹄爪出土于猪龙前身下部,较完整。长14.5厘米、宽12厘米、高7.5厘米。侧二趾稍短。爪底部也有明显的禾草秸痕。

鸟纲发现2例,残件有趾尖锐利的双爪、翅,这两例禽类从双爪看具有鹰的特征,造型高度写实,栩栩如生。

陶器

以陶器形制划分,女神庙共发现有镂孔软陶泥祭器、豆形器盖、敛口盆、圜底钵形器共4种陶制祭祀器具。

镂孔彩陶祭器

也称塔形器,出土于主室,细泥红陶,火候较高,致密坚实,器壁厚2厘米。外壁磨光涂朱彩,饰黑彩宽道连续几何条纹,线条十分规整。此彩陶镂孔祭祀器形制特异,规格特大,推测其腹径达1米以上,堪称彩陶王

豆形器盖

又名陶熏炉器盖,出土于主室,细泥红褐陶质,形似倒置的豆。上部为喇叭形,中空,高8.4厘米,直径11.7厘米,下部为盖体,形似一个折腹盒。盖面装饰压印之字纹五周,镂孔四组,镂孔长条状,每组5个,间距相等。此器质地细腻、火候高、质地硬、壁均匀,推测为熏炉一类器物的盖。

敛口盆

其形制具有红山文化敛口盆的一般特征,有短圆唇,鼓肩,饰压印条纹和之字纹,壁甚厚而体型特大。

圜底钵形器

出土于南部单室,共4件,泥质红陶,侈口圆腹圜底,内外壁磨光,口径10.5厘米,高3.4厘米。

历史价值

女神庙是中国至今发现最早的庙宇,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蕴含着丰富而复杂的功能,具有划时代意义。女神庙的发现对中国史前的社会发展史、宗教思想史、民族文化史、美术艺术史、建筑史以及对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成为后世宗庙同堂异室制度的雏形。

文化内涵

女性崇拜

人类社会的进化,经历过从母系制到父系制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漫长的群婚杂交的时期,女性象征着生育、大地和收获,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因此,首先表现为对女性的崇拜,最初盛行的也是对女性的崇拜,原始人早期的雕刻都以女性为主就是最好的实证。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全世界有对女性崇拜,欧洲、非洲、亚洲南美洲都发现了大量的女性塑像,在中国,女性崇拜的历史同样漫长而久远,在红山文化发现之前一直缺少考古实证。直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较为集中地发现了女性塑像,中国史前文化到青铜文化之间的这段空缺才被填补。

等级差别

男祖崇拜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在父系氏族社会得到较充分的发展。牛河梁红山文化时期,私有制的萌芽已经出现,等级观念已经形成。女神庙内规模不等的神像说明当时已经有主神,有占次要地位的神。遗址各地点的积石冢内也出现了等级差别,有起四层台阶的中心大墓,也有非常简单的土墓,随葬的玉器也有了差别,随葬品最多的中心大墓中玉器最多的达21件,而有的墓葬则一件玉器也没有。塔形器规格最大的出现在女神庙,相对小的则出现在积石冢中,这些都反映当时已经出现了等级差别。

神学思想

1985年,根据在辽西地区的考古发现,苏秉琦先生提出“古文化古城古国”观点,其中,古国是指高于部落之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这种实体主要指的就是牛河梁遗址和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依苏秉琦先生这一观点,红山文化以牛河梁遗址为其最高层次的聚落中心,已进入古国阶段。在这个阶段,“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除了用强权和暴力进行社会管理、解决社会矛盾外,以祭祀形式协商解决各种矛盾是当时社会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

历史意义

宗庙的起源

女神庙与察坛、积石冢等形成的建筑群,是大型的祭祀中心,从其主体建筑女神庙来看,已形成了有中心、多单元、有变化的殿堂维形。

女神庙布局组合复杂,主体建筑明确分出主室、侧室、前室和后室,按中轴线左右对称,这种复杂布局结构远非史前时期一般居住址的房屋所能相比,已明显开后世殿堂和宗庙布局的先河。不仅前后室之间有了主次之分,而且已具备左右侧室,与《尔雅·释宫》记载的“室有东西厢曰庙”的说法暗合。而其墙壁上的彩色壁画图案华美,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壁画。从建筑布局结构分析,女神庙已具宗庙雏形。

建筑业的楷模

人类从穴居到建造房屋,是个漫长的历程。大约从距今一万年起,人类才告别了山洞。距今8000年时,兴隆洼文化、查海文化、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等远古文化出现了方形、长方形或圆形半地穴式房址,这些房址基本以风化岩为房基,先挖出地下部分,在房基边缘和当中关键部位立木柱、培土,到一定高度用横木把立柱结构起来,向上收缩做成屋顶。到距今6500至5000年左右,房屋建筑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庙市其典型的代表性建筑。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的主体和附属建筑采用木架草筋,内外敷泥,表面压光或施用彩绘,使用了瓷质材料用于防水,这些技术使用均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代表了新石器时代建筑技术的最高成就。从我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及其建筑艺术上评估,以“女神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实属史无前例,建树了永垂后世的一个模式。坛、庙、冢三合一的布局与明清时期北京市天坛太庙明十三陵均是一脉相承。可以说,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也是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

手工业的新高度

出土的软陶泥多为泥质,但其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出土玉器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并向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这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无与伦比。

饮食的新发展

陶器的出现,完成了食物由直接烧烤到由器皿做媒介烹煮的革命性转变,这一转变在红山文化时期成熟。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夹砂陶器多为祭祀用的筒形器,泥质红陶多为钵碗盆类、瓮罐类,彩陶以黑彩为主。女神庙中室出土的缕空熏炉盖,陶质细、火候高、质地硬、壁均匀,盖面缕空孔为长条状,每组五条,间距相等,为祭祀用蒸煮器盖。

服饰的新纪元

女神庙出土神像有着完备了服饰,头部有冠和带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五地点出土的陶人穿上了靴鞋,从头到脚都被“武装”起来,当时人们的服饰已经完备。远古人们没有御寒、避害、遮羞的衣服,人类处于裸体生存阶段。从历史文献来看,蚕文化曾是红山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5000年前左右,我国大地蚕文化分布较广的事实,不仅说明黄帝文化中的蚕文化有历史根据,而且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利用蚕丝的国家。而能为上述结论拿出实物证明的是红山文化,尤其是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

参考资料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6

..2022-12-16

瞭望 | 破解红山文化密码_女神庙_牛河_建筑群.搜狐网.2022-12-15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26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