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针
两面针(拉丁学名: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又名钉板刺、麻药藤、大叶猫爪,为芸香科花椒属的多年生木质藤本。该植物主要分布于柬埔寨、菲律宾、孟加拉等,在中国主要产于台湾、浙江省、福建省等省区。两面针常生于海拔900米以下的沟谷、路旁、林沿的潮湿温暖地带。
两面针小叶两面的中脉、叶轴下面及茎枝常有钩刺。其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聚伞状复总状花序腋生;果皮呈红褐色,果瓣的径长为5.5~7毫米,种子近球形;花期为3~5月;果期为9~11月。
两面针具有祛风活血、麻醉止疼等功效,主治跌打肿疼、风湿关节痛等,不可与酸味食物服用,孕妇禁服。市面上以两面针为材料制成的牙膏与药用制剂应用广泛,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药用历史记载
两面针具有悠久的入药历史,古今药用部位有差异。在汉代,两面针以“蔓椒”之名载入《神农百草经》,但无药用部位;南梁《名医别录》首次记载了其药用部位为根、茎;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茎根果为药用部位;清代以“入地金牛”为正名,以根(去皮)为药用部位;在现代两面针的近百部中药著作中药用部位以茎根为主,如《中药志》中药用部位为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根;《广东省中药标准》为茎与根等。
形态特征
茎
两面针的幼龄植株是直立的灌木,成龄植株攀援于它树上的木质藤本。老茎有弯曲而上的木栓层,茎枝有弯钩锐刺。粗大茎干上方的皮刺基部呈长椭圆形枕状凸起,处于中间的针刺纤细且短。
叶
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5~11片,萌生枝或苗期的小叶片长16~27厘米,宽为5~9厘米;小叶对生,成长叶硬革质,呈近圆形、阔卵形或狭长椭圆形,长3~12厘米,宽1.5~6厘米,顶部呈短尾状或长尾状,顶部有明显凹口,凹口处有油点,边缘具疏浅裂齿,有时全缘,齿缝处有油点;支脉及侧脉在两面干后皆明显且常微凸起,中脉在叶面平坦或稍凸起;小叶柄长2~5毫米,稀近于无柄。叶轴有弯钩锐刺。
花
聚伞状复总状花序腋生,其花萼片稍紫红色,上端为紫绿色,宽约1毫米;花瓣为淡黄绿色,呈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3毫米;雄蕊长5~6毫米,在授粉期时花药为阔椭圆形至近圆球形,退化雌蕊半球形,垫状,顶部4浅裂;雌花花瓣较宽,无退化雄蕊或为极细小的鳞片状体;子房呈圆球形,花柱短而粗,柱头为头状。
果实和种子
果梗长2~5毫米,稀较长或较短;果皮为红褐色,单个分果瓣径5.5~7毫米,顶端生有短芒尖;种子为圆珠状,腹面稍平坦,横径为5~6毫米。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两面针主要分布于柬埔寨、菲律宾、孟加拉、马来亚、缅甸、泰国、昆士兰州、尼泊尔、新几内亚岛、加里曼丹岛等地。
中国分布
两面针在中国主要产于台湾、云南省、广东省、湖南省、贵州省、海南省、浙江省、福建省等省区。
生长习性
两面针多生于中国南部杂木林、山地旷野中,对土壤要求不严,适生于排水良好且肥沃的丘陵灌丛;喜温暖、喜光、耐阴、较耐旱,但忌积水、忌盐碱;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摄氏度。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当果实自行开裂、种子外露且呈黑色时进行采收,后对种子进行筛选;常温下对种子进行砂藏处理;后用砂纸打磨破坏种子表面的种皮,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再放入恒温箱;待其发芽后移栽即可。
扦插育苗
两面针的插育苗须提前1~2年建采穗圃;将育苗地耕细、平整做作插床;采用已木质化的健壮枝条作为插穗,插穗剪下修整后用生根促进剂处理后即可在扦插床扦插。插后需用遮阳网遮荫并覆盖薄膜,3个月后移栽定植,移栽时植株根部需带适量土壤,以利生根成活。
栽培管理
田间管理
两面针移栽一周后,须定期喷施叶面肥,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需要施不同浓度的肥。在小苗长到一定的程度时要移出大棚外进行炼苗,而后每月追施1次人粪尿肥;定植后1~2年,每年需中耕除草4~5次;植株主干基本形成后,应修剪过密的弱枝、病虫枝、枯枝和根状茎萌芽枝。
病虫害防治
病害
炭疽病
两面针的叶片易受炭疽病侵害,发病初期其叶表面会出现近圆形或圆形针尖大小的黑褐色小斑。随后,小斑向周围扩散,中间凹陷呈灰白色,上方长出黑色小点。病斑边缘呈黑褐色,病健交界清晰。发病后期,如条件适宜,多个小斑会合成大的枯死斑。可用百菌清进行防治。
虫害
东方蝼蛄
成虫和若虫主要咬食两面针的幼苗根部与嫩茎,与此同时,成虫与若虫会在土下开掘隧道,使得植物的根与土壤分离,导致幼苗干枯死亡。可通过深翻地、灭茬使病残体分解,把虫源消灭;亦或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潜叶害虫
潜叶害虫主要是从叶的背面取食叶肉,边取食边前行,渐渐形成弯曲的虫道。成虫通常蛀至叶缘处,导致叶片的边缘卷曲。苗木与幼龄树,因抽梢不齐且多,适宜其成虫产卵和幼虫侵害,以至于幼树比成年树受害严重。可通过保护天敌;或结合修剪,将有虫害的枝叶剪掉,减少虫源;以及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来达到防治目的。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两面针的根可入药,其味苦、辛、平;具有麻醉止疼、解毒消肿、祛风活血等功能;可用于治疗牙痛、胃痛、蛇毒咬伤、咽喉肿痛、跌打肿疼、风湿关节疼、腰肌劳损等症状;且该植株有毒,中毒后会引起腹泻、腹疼,可服糖水解救;孕妇禁服。
经济价值
市面上以两面针为主药或辅药的商品较多,且应用广泛,如两面针牙膏、金鸥冲剂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关研究
两面针的根主要含有生物碱类、苯丙素类、黄酮类、三萜类和酰胺类等化学成分,在研究的众多化合物中鹅掌楸碱的抑菌效果最强。其毒性成分有氧化两面针碱、二氢两面针碱、茵芋碱等,中毒后会出现呕吐、眼花、头昏等症状,但也可用于制剂。其中药提取物还具有镇痛、抗炎药、解痉、钙调素拮抗、抗氧化等作用。
参考资料
两面针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2022-12-16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Science.2022-12-16
两面针 (liǎng miàn zhēn).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