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锦
地锦(学名:地锦属 tricuspidata (Siebold \u0026 Zucc.) Planch.),又名爬墙虎、田代氏大戟、铺地锦、地锦草、中国地锦等,是葡萄科(Vitaceae)地锦属(Parthenocissus)一种木质落叶大藤本植物。地锦原产于亚洲东部、喜马拉雅山区以及北美洲,现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贵州省、甘肃省、安徽省、江苏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等省份。地锦多见于海拔150~1200米的山崖边的石壁或是灌丛。
地锦的小枝呈圆柱形,几乎无毛或微被疏柔毛;卷须与叶对生;叶片为单叶,三裂,吸盘发达,固着力强;花萼呈碟形,边缘呈波浪状,花瓣有5片,呈长椭圆形;子房椭球形,花柱明显;果实直径1~1.5厘米,球形;种子倒卵形,顶部圆形,花期5~8月,果期9~10月。
地锦是蔓木类树种,入秋后其叶子可变成红色或橘黄色,较为美观。地锦的叶子中含有矢车菊素,且其种子的含油率高达28%,存在开发经济价值的潜力。此外,地锦对荒山的水土保持作用较高,可作为先锋植物进行种植。其藤或根能入药,具有祛风止痛、活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中风、偏头痛、跌打损伤等病症。
形态特征
枝
地锦的小枝为圆柱形,几乎无毛或微被疏柔毛,老枝无木栓翅。卷须与叶对生,幼年期的卷须顶端膨胀至圆珠形,遇到附着物时扩大为吸盘,其吸盘发达,固着力强。
叶
叶片为单叶,呈三裂状,长4.5~17厘米,宽4~16厘米,顶端裂片急尖,叶基部呈心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无毛,呈绿色,下面呈浅绿色无毛或中脉上疏生短柔毛,基出脉5,中央脉有侧脉3~5对,网脉上面不明显,下面微突出;叶柄长4~12厘米,无毛或疏被短柔毛。
花
花序生于短枝上,基部分枝,形成多歧聚伞花序,长2.5~12.5厘米;花序梗长1~3.5厘米;花梗长2~3毫米;花蕾为倒卵椭圆形,花萼碟状,边缘全缘或呈波状;花朵有5片,长椭圆形;花丝长1.5~2.4毫米,花药长椭圆形卵形;子房椭球形,花柱明显。
果
果实直径1~1.5厘米,球状,有种子1~3颗。
种子
种子为倒卵圆形,顶部为圆形,基部锐尖成短喙。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地锦原产于亚洲东部、喜马拉雅山区以及北美洲,后引入其他地区,现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等国。
中国分布
地锦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贵州省、甘肃省、安徽、江苏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等省份。
生长习性
地锦具有很强的吸附和攀爬能力,可以吸附在岩石、墙壁或树木上。多生长于海拔150~1200米的山崖边的石壁或是灌丛中。地锦生命力顽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性。其角质层厚,耐寒耐热能力强,可在-23~50℃的温度条件下生长;耐强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也能正常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最适生长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在地层极其贫瘠的地方也可生长。此外,地锦的木质部导管发达,气生根多,再生能力很强。
地锦花期为5~8月,果期为9~10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地锦的自然繁殖系统是自交亲和、异交为主。地锦的雄配子活性高但与雌蕊柱头的成熟期不相同,出现雌雄异熟的现象,避免了自交或自交衰退。其次,地锦的花粉为“非淀粉型”,是典型的虫媒花,需要昆虫为媒介进行传粉授粉,并以风媒辅助传粉。意大利蜂就是地锦最主要的访花者,它的访问加速了地锦花萼与花药的脱落。
人工繁殖
地锦的人工繁殖有播种法、扦插法、压条法等。
播种繁殖
地锦的果实一般于九月中旬成熟,每个果实中有1~3粒种子,将果实采收后捣烂果肉可获取种子。然后于二月上旬用冷水浸种,捞出后混沙,并储藏于冷室中。到了三月中上旬开始播种,一般采用低床条播的方法。播种的时候需要灌注底水或先进行阴床。5月上旬即可出苗,一年后苗高可达50多厘米。
插繁殖
地锦的扦插繁殖可采取硬枝扦插或嫩枝扦插的方法。硬枝扦插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一般选在3~4月进行,将枝条裁剪后插入土壤中,浇透水,保持湿润。嫩枝扦插一般选择在夏秋两季进行,选用带有叶子的枝条进行扦插,插后需要浇水养护,成活率较高。
压条繁殖
地锦的压条繁殖一般采用波浪状压条法,成活率高,在湿润的雨季进行繁殖,秋季即可移栽。
栽培技术
栽培养护
地锦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房屋墙根及院墙处均可种植,但适宜生长在阴湿、肥沃的土壤环境中;地锦不怕强光,耐寒,在阴面、阳面均能种植,但在寒冷地区常栽植于向阳地带;在地锦栽植前可深翻土壤,施用腐熟的基肥,在生长期可追施液肥;地锦喜湿润、耐旱,怕积水,但梅雨季节不能积水过多;在生长期间需要进行摘心处理,以防藤蔓互相缠绕遮光。
病虫防治
病害
地锦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褐斑病、白粉病、叶斑病、炭疽病等。褐斑病发生后会在地锦叶片表面形成大量的褐色病斑,极大影响了其绿化效果和生态功能。叶斑病危害地锦的叶子,会引起叶片叶斑、叶枯、早落,严重时会影响其观赏价值和生长存活。炭病主要危害地锦的叶子,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黄色小斑点,扩展后呈近圆形、半圆形褐色斑,严重时中央组织呈现灰褐色至灰白色,斑缘深褐色,伴有黑色小点粒。
虫害
地锦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红胸丽叶螨等,当地锦受到蚜虫侵害时可喷施氧化乐果、马拉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当受到红胸丽叶螨侵害时可喷施敌百虫药剂,但红胸丽叶螨的成虫有假死性,也可将其击落捕杀。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地锦是蔓木类树种,入秋后地锦的叶子可变成红色或橘黄色,较为美观。此外,地锦是良好的垂直绿化植物,常攀援于墙壁上,多配植于庭院的墙壁、桥头的石壁等处,能在水泥墙面上自如的伸展,也可以栽植在假山石立峰旁边。
生态价值
地锦能够沿着陡峭或光滑的岩石攀援而上,且具有较大的叶面积和附着力,对荒山的水土保持作用较高,在荒山、荒沟绿化改造初期可作为先锋植物进行种植。
经济价值
地锦的叶子中含有矢车菊素,且地锦种子的含油率高达28%,油中含有软脂酸、硬脂酸、棕榈酸等物质,具有潜在的经济开发价值。此外,地锦的果实中含糖,有酸味,可用于酿造果酒。
药用价值
地锦的藤或根能入药,具有祛风止痛、活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偏头痛、跌打损伤、产后血、腹生结块等病症。
延伸文化
中国地锦是地锦的别名。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有一本散文名字就叫《爬山虎的脚》,这本散文还入选了很多版本的小学教材中。叶圣陶先生用其散淡的语言、恬静的笔法、恰如其分的描写凸显了爬山虎的特性和生长习性,展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相关研究
通过研究地锦果实中的色素,并对其进行提取,发现地锦的果实色素属于花青素类物质。这些色素能在自然光照、高温及酸性环境下保持稳定,且受金属离子的影响小,适合用于酸性食品着色剂的制作,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参考资料
地锦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2-12-14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12-14
地锦 .中国植物物种数据库.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