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麝
马麝(拉丁学名:Moschus chrysogaster),别名高山麝、草地獐、马獐。马麝有两个亚种,分别是马麝指名亚种(Moschus chrysogaster chrysogaster)与马麝西部亚种(Moschus chrysogaster sifanicus)。马麝是麝属中最大的一种麝。体长85~95厘米,体重10~15千克。体形大小似原麝或成体山羊,全身棕黄褐色或沙黄淡褐色,头形狭长,吻长而尖,耳狭长且大而直立,雄麝上犬齿发达,裸于唇外,雄麝腹部有麝香腺囊。其运动方式多为跳跃。
2014年调查显示,马麝在世界上广泛但不连续地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山区,具体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地区。马麝一般栖息于高海拔的高原,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最高可上升到5000米左右活动。
2014年,马麝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2021年,马麝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马麝麝香、肉、睾丸、粪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形态特征
马麝体形大小似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或成体山羊(Capra hircus),身长85~95厘米,尾短而粗,仅3~5厘米,仅尾尖有毛束,其余裸露部分布满油脂腺体,肩高50~60厘米,颅全长150~160毫米,体重一般在10~15千克。
马麝头部狭长,吻部细长,耳狭长且大而直立,没有眶下腺、跗腺。雄性上犬齿呈獠牙状,裸于唇外,且略向右弯,长5~5.5厘米;雌体的上犬齿不呈獠牙,未露出唇外,有一对乳头,尾纤细,无腺体。雌、雄均无角。后腿比前腿长约1/3,臀高大于肩高。脚具4趾,侧趾(Ⅱ,Ⅴ)很发达,在硬地上走时触地。雄麝腹部脐和生殖器之间具香囊,雌体腹部无麝香。
马麝全身棕黄褐色或沙黄淡褐色。长耳的边缘呈黄色。背部为浅黄褐色,背毛粗而脆。腹部、腋下呈淡黄色,腹、腋下毛细长而柔韧。后部棕褐色。颈背中央有一条纵行暗褐色斑纹,其上有4~6个大型棕黄色斑块,高出毛被之上约1厘米。四肢前面呈较淡的污黄灰色,后面较深呈棕黄至浓褐色。颌白色,颈下纹浅黄或灰白色。幼仔全身具斑点,5个月以后脱落,只保留颈背块斑。
分化历史
在距今约100万年前,甘肃马麝种群、四川省马麝种群、西藏察隅马麝种群、西藏类乌齐马麝种群的祖先相同。约在100万年前,四川省种群与西藏自治区类乌齐种群分化。约在90万年前,四川种群与西藏察隅种群分化。约在80万年前,甘肃种群与四川种群分化。约在57万年前甘肃种群与西藏类乌齐种群分化。约在34万年前甘肃种群与西藏察隅种群分化。四川马麝种群最先分化出来,四川种群与西藏察隅和类乌齐种群、甘肃种群间的关系较远,甘肃种群与西藏种群间的关系较近。结果初步表明分布于甘肃、四川和西藏的马麝种群可能为不同的亚种。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马麝在世界上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地区,其广泛但不连续地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山区,从中国中部的高原(贺兰山形成分布的北部边缘)向南和向西到喜马拉雅山脉,延伸到尼泊尔东部、不丹和印度东北部。
中原地区分布
马麝在中国分布于甘肃省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青海省、河南省、四川省西部、西藏自治区南部和云南省北部等地区。
亚种分布
马麝有两个亚种,如下表:
栖息环境
马麝一般栖息于高海拔的高原,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最高可上升到5000米左右活动。在高原,它栖息于山林、高山草甸、裸岩山地、靠山脊灌丛或草丛等地,通常更喜欢阴凉的陡坡。马麝一般不栖息在大的乔木林,只有下雪后才移到羊角林(杜鹃灌丛)或林缘的灌丛临时栖息。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马麝生活有规律性,一般循熟悉路径活动,采食、排泄、标记、栖息等一般活动都有相对固定的地点,在无外界的干扰下,不会轻易变更自身的栖息场所,当马麝受到惊吓后,会暂时逃离栖息地,但不久后又会返回原栖息地。同时马麝的活动与昼夜节律和季节变化紧密相关,一般白天静卧于灌丛下或僻静阴暗处,拂晓或黄昏后才进行活动,夏季属晨昏偏夜型,秋季偏向昼夜型,冬季也属昼夜型但趋于白昼活动。
觅食行为
马麝食量小,主要以高山青草、灌木、青苔、地衣和菊科、蔷薇科植物的嫩枝叶与花为食,冬季羊齿类植物占11%~16%,苔藓植物不超过10%,特别喜食松或杉木上的松萝。在春季和夏季马麝每日的食物中树叶与嫩芽的比例最高,夏季末花的比例最高,冬季末草类、灌木的嫩枝叶和花的比例最高。
防御行为
马麝性情怯弱,自卫能力弱,但其听、视觉敏锐,嗅觉发达,遇到异样声响,便会迅速朝高山顶逃遁。马麝借助跳跃,迅速躲避敌害,在危险和恐惧的情况下,马麝以急剧跳跃的方式奔驰在多石、零乱、陡峭的峻岭之上,表现得异常灵活,一次可跳跃40~60厘米。
马麝的天敌有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豺(Cuon alpinus)、狐狸(Vulpes)、雪豹(Panthera uncia)、狼(Canis lupus)和猞猁属(Lynx lynx)等动物。香鼬(Mustela altaica)、雕(Aquila clanga)等会危害马麝幼麝。
领域行为
一头成年马麝活动面积根据不同月份、不同性别大约为30~40公顷。繁殖季节雌雄领域有重叠。在6~8月产仔哺乳期间,雌麝有明显的领域性,领域范围约为26公顷。
生长繁殖
生长
马麝幼麝初生时活动力弱,吃乳后,则卧在隐藏的安静处,除了喂食时间外,基本上独立于母亲,这个时期可能会持续长达2个月。10~20日龄在室内跳跃,活动加强,并食树叶等,30日龄体重达1.5~2千克。其生长很快,经过6~7个月的生长,体重可达9.4千克,约占成麝体重的75%。马麝幼麝在16~24个月时性成熟,寿命12~15年。其从六月份开始换毛,10月结束,每年一次。
繁殖
马麝于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交配,妊娠期为150~195天,每胎产1~2仔,偶尔为3仔,马麝幼崽在5月至6月出生,哺乳期2~3个月。繁殖期可见3~5只的马麝小群。雄麝在发情期中,较兴奋,麝腺分泌比平日多,香味更浓,寻偶与追逐雌性,活跃性强,其性情也变得很凶猛,同性之间争偶相遇,则发生激烈殴斗,互相以犬齿与前蹄作武器,在殴斗中常有伤者,争雌激烈。配种结束,雌、雄仍分开,各营独栖生活。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据2014年调查显示,由于栖息地破坏和退化、人类捕杀,马麝种群分布萎缩,在过去约21年中马麝数量出现严重下降,可能超过50%的原马麝种群总数已消失。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中国约有18万只野生马麝个体,在1990年代,中国境内的马麝数量不超过10万只。中国当地中药公司购买的麝香数据可能反映了真实趋势,这些数据表明1970年和1980年马麝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特别是在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陕西省。
在尼泊尔,保护区内马麝的数量正在增加。萨迦玛塔(Sagarmatha)国家公园估计有600~800只动物,希-佛克桑多(Shey Phoksundo)国家公园有1000多只,朗塘(Langtang)国家公园估计有500只动物,马麝也在干城章嘉峰(Kanchenjunga)出现过。但在保护区之外,该物种数量正在减少。
致危因素
一是栖息环境改变。马麝需要茂密的植被,过度的森林砍伐或放牧都会使马麝的生存空间减少。1984年调查显示,中国青海民和、乐都区、湟中区、湟源县和平安等县原来都有马麝分布的记录,由于农业的发展和人口日益增多而已绝迹。2010年调查显示,在保护区内放牧牲畜可能会通过竞争和疾病传播对马麝构成威胁。
二是人类捕杀。由于麝香经济价值高,马麝偷猎和乱捕滥猎现象极为严重。1998年调查显示,在钢丝套陷阱被广泛使用后,雌、雄、成、幼马麝个体都容易被该陷阱捕杀,且钢丝套陷阱不易锈蚀损坏,常年起作用,对马麝危害极大。2010年,调查显示在尼泊尔,国际市场上马麝麝香的价格上涨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的偷猎和贸易增加。2014年调查显示,印度北阿坎德邦对马麝麝香的偷猎和贸易被描述为“有增无减”和主要威胁。
保护措施
在中国,严禁捕猎马麝及麝香买卖。在马麝分布区内已建立了一些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不仅有效保护了大片森林,也对保护区内的马麝进行卓有成效的保护,使保护区内4000~5000只的麝种群未受到严重损失。同时,在中国各地,马麝圈养繁殖现象均有发生,这种行为可能对马麝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至2016年调查显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圈养马麝对马麝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巴基斯坦,马麝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禁止捕杀及相关买卖。
保护级别
2014年,马麝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
2019年,马麝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2021年,马麝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养殖马麝的麝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雄麝性成熟后,麝香腺囊饱满存有分泌的麝香,色淡、水分少,有浓郁的特殊香味,在国际市场上售价较高。马麝麝香在芳香工业上是名贵的高级动物性香料,有固定与之配合的其他香料的能力,可制成定香剂,其定香作用,能使香味调匀持久,是用来制作香料、化装品所需的贵重原材料。马麝皮的价值虽不很高,但仍是制革的材料,可揉制成口袋。
药用价值
养殖马麝的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呈双向性影响,小剂量兴奋中枢,大剂量则抑制。其有较强的抗炎药作用,对炎症的早、中、晚三期均有明显的效果,尤对早、中期作用较强。小鼠食用醋酸扭体法实验显示,马麝麝香有明显的镇痛和抗菌作用。同时马麝麝香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其也能兴奋子宫,对妊娠子宫的作用较非妊娠子宫敏感,孕妇忌用。
养殖马麝的肉、睾丸、粪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养殖马麝的肉可治邪病(精神病),睾丸可治肾病、小便不利或失禁、弓腰背痛病、肾性机能衰弱症,粪可熏治脉病、潜伏热病、脑、胸腔疮。
参考资料
马麝..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10-2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官网.2022-12-23
cites.生态环境部.2024-10-21
马麝 Moschus chrysogaster .Hodgson.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2-12-23
马麝 Moschus chrysogaster .Hodgson.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2-12-23
2019年CITES附录中文版.CITES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官网.2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