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水雉

水雉

水雉(黑枕黄鹂普通亚种:Hydrophasianus chirurgus),别名水山鸡、长尾水雉、水凤凰等,由于其可漫步于浮叶植物上,也有“凌波仙子”的喻称。水雉是水雉科水雉属的中型水鸟,体长31~58厘米,体重约600克。雌鸟体型比雄鸟大。两性形态较为相似,繁殖期虹膜褐色,嘴为蓝灰色但尖端稍带绿色;头、前颈白色,后颈金黄色;尾长,呈黑色。跗细长,呈淡绿色。非繁殖期虹膜淡黄色,嘴黄色但尖端呈褐色;头顶、后颈黑褐色,有白色眉纹;尾短;跗蹠、趾暗绿色至暗铅色。

水雉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东亚地区,在中国主要繁殖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有时向北扩展。其常栖息于水草茂密的沼泽地或者池塘中,栖息地平均海拔为500~1200米。

水雉的种群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物种;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为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水雉的食物中包含水生昆虫,属于自然界中的益鸟

形态特征

水雉是一种中型水鸟,体长31~58厘米。体重约600克,翅长约19~24厘米,繁殖期尾长19~38毫米,非繁殖期尾长约1厘米,跗蹠约5~6厘米,雌鸟体型比雄鸟大。

成鸟

繁殖期

水雉的两性形态较为相似,成鸟在繁殖期时的头部白色,虹膜褐色,嘴为蓝灰色但尖端稍带绿色;颏部、喉部和前颈呈白色,后颈金黄色,枕部黑斑与两侧的黑线及胸部黑色相连,隔开前颈的白色与后颈的金黄色;肩、背处羽毛为褐色,带紫色光泽;翅上覆羽白色,第1枚初级飞羽近羽端处的羽片变细狭且向后延长,呈水滴状悬垂;第2枚初级飞羽纯黑色;第3枚初级飞羽黑色,内羽大部分为白色;自第4枚开始内外羽瓣均呈白色,仅尖形羽端稍带黑色;翼覆羽纯白,构成大白色翅斑;翅下覆羽、腋羽及两胁白色;腰、胸、腹和尾下覆羽黑褐色;尾上覆羽和尾羽黑色,中央尾羽较长;跗蹠细长,和趾一样呈淡绿色。

非繁殖期

非繁殖的水雉虹膜淡黄色,嘴黄色但尖端呈褐色;头顶、后颈黑褐色,有白色眉纹;颈侧纵带,呈黄色;一条粗过眼纹沿颈侧黄纵带前往下延伸,连接黑褐色胸带;飞羽颜色与繁殖期相似,内外侧覆羽白色,中间覆羽有淡褐色横斑;上体颜色比繁殖期的颜色淡,呈绿褐色或灰褐色;其余下体白色,尾短;跗蹠、趾暗绿色至暗铅色。

幼鸟

幼鸟羽色与非繁殖期的成鸟相似,但颈部没有黄色纵纹;翅、上体的褐色羽的羽缘较淡,下体大部分为白色。

雏鸟

水雉雏鸟的上体被褐色、白色、黑色混杂的绒羽,下体被白色绒羽;脚和趾都比较长。

近种鉴别

水雉的相似种铜翅水雉(Metopidius indicus)的嘴为黄色,具有红色额甲,头、颈为黑色,下体黑色,尾较短。铜翅水雉在飞翔时翅膀为黑色,而水雉飞行时翅膀为白色,仅翅尖是黑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水雉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东亚地区,例如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以及中国、日本等国家均有分布。

中原地区分布

水雉在中国主要繁殖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等省,有时也作为夏候鸟向北扩展至北京、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等省,在台湾、海南省及华南沿海地区为留鸟

栖息环境

水雉的生境较为单一,仅栖息于生长有浮水植物、挺水植物以及繁盛的沉水植物的沼泽地、水田或者池塘中,栖息地平均海拔为500~1200米。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水雉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例如水生昆虫、虾及各种软体动物门,有时会采食植物种子和根状茎。在繁殖前期和迁徙前期,水雉觅食时间较长;繁殖期雄鸟忙于孵卵,觅食时间较短。

节律行为

水雉于每年4月初分小群陆续迁离越冬地,9月中下旬又开始迁离繁殖地,至11月上旬迁徙基本结束,迁徙时采取集大群(大于100只)和零星迁徙相结合的方式。大集群迁离多发生在迁徙期初期,但余下超过一半的水雉将在秋季慢慢以小集群或零星的方式离开,零星迁徙可以持续长达1个月。

领域行为

水雉常单独或者成小群活动,冬季时有的会集成大群活动。繁殖期雌雄水雉会共同抵御进入其领域内的其他水雉或鸟类。但当雌鸟产完第1枚卵便对其他雄鸟减弱了攻击性,容忍其在领域内觅食、炫耀。雄鸟则开始孵卵,不再紧随雌鸟。对于侵入领域内的其他水雉,领地所有者往往会先发出警报,通常发出连续高频的如电锯般的颤音,同时头抬起,尾羽翘起,眼睛紧盯入侵者并步步逼近,有时伴随张开翅膀。在警告不起作用时便开始打斗。当一方失败逃离时,胜者会追击,有时甚至追到其他水雉领地内。

鸣叫特点

水雉在飞行前会发出“yì wū”的叫声,但有时也不发声;如果感到威胁并飞离时会发出“yà wū”的声音,往往只有一声,如果该声连续且急促,则为受到惊吓飞走时发出的;如果水雉发出连续且高频的颤音“dù”时,则是为了显示领地,警告其他入侵者;争夺领地打斗时会发出“yā à à”的声音;当敌害靠近雏鸟时会发出连续且高频的短哨音“dù”,给雏鸟发信号。

活动特点

水雉善行走、游泳以及潜水,常在百合、莲、菱角米等水生植物上奔走和停息;游泳时头尾上扬,露出水面较高;有时也会在水底潜行或者在水面飞行。

生长繁殖

求偶筑巢

水雉为一雌多雄的多配制,一只雌鸟可与1~4只雄鸟交配。繁殖期为4~9月。雄鸟求偶的时间要多于雌鸟。雌鸟进行求偶炫耀是为了获得更多配偶,而雄鸟是为了获得交配权。雄鸟在雌鸟四周飞行,展开双翅、甩动尾羽并高声鸣叫,叫声为“guo guo”“guo du”“miao wu”。雄鸟间的求偶争斗通常较和平,少见打斗,而是各自炫耀,但在确定配偶关系后保护领域时打斗较多。雌鸟则会选择1只雄鸟随其飞舞,但不驱赶其他雄鸟。被选中的雄鸟负责筑巢,巢材为水生杂草,巢较小且较薄,呈盘状,较为简陋,常漂浮于水面。筑巢完成后会把头低下把尾翘起,用喙指向巢并发出“ge ge”的连续低沉颤音,尾羽随叫声不停颤动。雌鸟则飞来观察巢,有时会用喙翻动杂草,以上行为表明雌鸟与雄鸟正式确定配偶关系。

交配产卵

水雉的交配过程通常持续1~4分钟,期间一直伴随着“ge ge”的低沉颤音。当雌鸟俯身翘尾时,雄鸟就飞上其背,站稳后则用喙咬住雌鸟后颈,此行为持续1~2分钟,雌鸟逐渐抬高尾部,将泄殖孔暴露,雄鸟俯身紧贴雌鸟背,弯下尾部,此时雄鸟振翅的频率加快振幅减小,开始正式交配。完成交配后雄鸟马上飞离,各自开始理羽。繁殖期间会交配数次,初次交配到产卵约3~7天。

水雉的窝卵数为4~5枚,每天产卵1枚,卵为梨形,外部密布晶体颗粒,表面无裂纹、无斑点,刚产出时为暗绿色,逐渐变为呈有光泽的褐色至咖啡色。在整个繁殖期,雌鸟有时可以产卵2窝,分别交由不同的雄鸟孵化。

孵化哺育

孵卵和育雏由水雉雄鸟完成,但雌鸟也参与孵化,只是参与程度较低。日照过强时,雄性会为卵遮荫。孵卵期间遇到洪水干扰时,雄鸟会用胸部或嘴部把卵推移到离巢十几米的地方继续孵化。孵化期为22~26天。由于孵化期较长,水雉长期伏卧于叶面,会有叶面的情况,这时雄鸟会另择距离该叶面2~3米地方的新叶面,并一枚一枚将卵沿固定路线挪至新巢。

早成雏破壳后由雄鸟负责保护,在周围温度低时会把雏鸟遮在翅下,亲鸟通常不离雏鸟太远,距离控制在3~5米,但在炫耀领域、驱赶入侵者时会离开较远。

雏鸟生长

雏鸟出壳10分钟以上站稳,20~30分钟羽干后便可行走并在雄鸟带领下觅食。雏鸟觅食通常沿一定的路线来回走动。水雉从出壳到学会飞行需要约7~8周的时间。除少数仍留在亲鸟领地外,大部分会飞离,另寻栖息地。其天敌可能有蛇以及各种猛禽,如红隼(Falco tinnunculus)、黑鸢(Milvus migrans)等。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水雉的种群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例如中国台湾的水雉曾经多达数百只,至2000年繁殖季成鸟仅剩45只。2006年,国际湿地组织评估其全球种群数量约为100000只。到2009年,中国约有100~10000对繁殖对,其中台湾有约100对繁殖对约50只迁徙个体;朝鲜约有100对繁殖对和约50只迁徙个体;日本约有50只迁徙个体。

保护级别

2016年,水雉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被列为近危(NT)物种。

2016年,水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无危(LC)。

2021年,水雉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为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致危因素

导致水雉种群数量逐渐下降的因素如下:第一,由于工业、渔业、养殖业开发和兴建高速铁路等,水雉的栖息地面积急剧减少。第二,农药及化肥的危害。水雉早成雏对农药极为敏感,另外农民在施洒农药或化肥时使用的行船方式可能会压坏水雉的卵。第三,人类为获取水雉的肉、羽毛、油以及卵而对其进行大肆捕杀。

保护措施

由于水生态环境的逐渐改善,水雉在很多地方被发现。中国台湾的中山大学和台南鸟会的有专门研究水雉的机构,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江溪村水雉栖息总面积318公顷,是以种植茨实为主的人工湿地。截止到2008年,大约有200只水雉在此繁殖,是中国最大的水雉繁殖地。

主要价值

水雉的食物中包含水生昆虫,属于自然界中的益鸟

相关知识

水雉由于拥有细长的脚爪,可以漫步于睡莲、荷花、菱角米鸡头果等浮叶植物上,故被称为“凌波仙子”或者“水凤凰”。中国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蒋丁果老师曾拍摄一部纪录片——《大脚水雉》。

参考资料

水雉.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10-20

水雉.iucn.2024-10-20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3-05-21

..2022-12-30

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zoology.2022-12-30

..2022-12-30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2-12-30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

、桐乡首次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水雉!.嘉兴市生态坏境局.2022-12-30

【物种保护】生态保护见成效,湿地公园水雉来.枞阳县人民政府.2022-12-30

凌波仙子——肇庆水雉.广东省林业局.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