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草果

草果

草果(学名: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rie)又名红草果、草果仁、草果子,是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该物种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于中国以及越南、老挝北部的部分地区;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等省区。草果喜热带、亚热带气候,生长于海拔1100~1800米的野疏林下或山沟荫蔽处。

草果高达3米,全株有辛香气,茎丛生。根状茎竹秆均粗壮。其叶排成两列,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叶鞘淡绿色,被疏柔毛;叶无柄或具短柄,叶舌全缘。穗状花序卵形或长圆形,花黄色或红色;花序梗被密集鳞片,鳞片长圆形或长椭圆形;苞片披针形;小苞片管状;花冠裂片长圆形;唇瓣椭圆形。蒴果,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种子多角形。花期4-6月,果期9~12月。

草果是常用中药材,其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积之功效。主治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瘟疫发热等症,有丰富的药用价值。除药用外,草果还是传统的香料之一,在菜品中起到去腥、增香的作用。常用做烹材料,用于火锅调味品、卤菜调味品、饮料调味品和药膳制品等,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命名由来

草果本草正名始见于中原地区宋代《宝庆本草折衷》,曰:“草果……实熟时采,暴干”。明朝时李时珍将草果作为果实类药材编入草部,并对其释名曰:“今虽不专为果,犹入茶食料用,尚有草果之称焉”,意为草果虽非果类,但可充茶、作调味用,可谓草部与果部两者兼顾,以此有“草果”之名。在《本草品汇精要》中记载了草果的产地及性状特征:“草果,生广南及海南省。形如橄榄,其皮薄,其色紫,其仁如缩砂仁而大。又云南省出者,名云南草果,其形差小耳。”其后的本草典籍大多以“草果”作为药材正名,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草果的正品基原为姜科(Zingiberaceae)豆蔻属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rie)的干燥成熟果实。

典籍记载

草果,《神农本草经》未载,中原地区最早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草果入药,并载有处方名“草果仁”;在《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首次记载“草果子”;草果本草正名始见于《宝庆本草折衷》。元朝方书多以“草果”之名收载,但《丹溪心法》中冷香饮子及严氏实脾散记载以“草果仁”入药。明代草果别名又与之前不同,在《滇南本草》中提出麻栗坡草果与草果为一物,在《本草品汇精要》新增别名“云南草果”;在《本草纲目》中对豆蔻释名为“草豆蔻”“漏蔻”“草果”,并指出《别录》中所述豆蔻即草果,又视草豆蔻和草果为一物。现代有关著作均以“草果”作本品正名,同时记载了各地的俗称,如“广西草果”和“桂西草果”,广西那坡又名“白草果”“麻吼”,贵州省又名“土草果”。

形态特征

草果茎丛生,高达3米,全株有辛香气,根状茎稍似生姜。根状茎粗壮,有节,横走,绿白色或淡紫红色,地上茎直立或稍倾斜,粗壮,淡绿色,丛生。

草果的叶排成两列,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0~70厘米,宽10~2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边缘干膜质,两面光滑无毛;叶鞘开放,包茎,淡绿色,被疏柔毛;叶柄无柄或具短柄,叶舌全缘,顶端钝圆,长0.8~1.2厘米。

草果的花属于穗状花序,从根部抽出,不分枝,卵形或长圆形,长13~18厘米,宽约5厘米,每花序约有花5~30朵,花黄色或红色;花序梗长10厘米或更长,被密集鳞片,鳞片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5~7厘米,宽2.3~3.5厘米,顶端圆形,革质,干后褐色;苞片披针形,长约4厘米,宽0.6厘米,顶端渐尖;小苞片管状,长3厘米,宽0.7厘米,一侧裂至中部,顶端2~3齿裂;花萼管与小苞片近等长;顶端具钝三齿;花冠管长2.5厘米,裂片长圆形,长约2厘米,宽约4毫米;唇瓣椭圆形,长约2.7厘米,先端微齿裂;花药长1.3厘米,药隔附属体3裂,长4毫米,宽11毫米,中裂片四方形,两侧裂片稍窄。

果实与种子

草果的果属于蒴果,密生,成熟时红色,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5~4.5厘米,干后褐色,具皱缩纵线条,无毛,不裂;果梗长2~5毫米,基部常具宿存苞片。种子多角形,直径4~6毫米,有浓香。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草果主要分布在中国以及越南、老挝北部的部分地区,在越南主要种植于越南北部,如老街、安培、莱州省等传统产区。

中国分布

草果在中国分布在云南、广东、广西、贵州、福建省广东省等省区,其中云南产量最多。

生长习性

海拔

草果适宜生长在海拔1100~1800米的野疏林下或山沟荫蔽处。

温度

草果喜热带、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7~19摄氏度,是草果最适宜的生长温区。荫蔽的林间温度不低于10~20摄氏度,低温对草果的生长发育有比较明显的影响,高温影响草果的开花坐果

湿度

草果喜湿润,怕干旱。一般在土壤含水量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在75%~95%、排水条件较良好的自然条件下,植株发育正常,也有利于草果开花期的人工授粉和自然授粉。

光照

草果是阴生植物,怕强光直射,需要树林荫蔽的环境。草果最适宜的透光度40%~50%。强光直射严重时会烧伤叶片,甚至不开花结果,即使能开花也不能结果,最多能存活1年左右。

土壤

草果属于浅根系植物,根状茎、须根多在土壤浅表层。因此草果适宜生长在腐殖质多、疏松砂质的微酸性(pH值为4.5~5.5)有机土壤,若土壤过于粘重,透气排水性差会影响草果的生长。

草果生长发育过程要经过幼年、成年和衰老生长3个阶段。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草果花朵结构特殊,花药隐藏在大唇瓣中,花粉粒密生小肉刺,彼此粘连不易散播。柱头高于花粉囊,雄蕊雌蕊又被大唇瓣所覆盖,和外界处于隔离状态,因此草果自花授粉困难也不利于异花授粉。在自然状况下,由于草果花朵具有香味和蜜腺,会吸引昆虫前来采蜜,这些昆虫便成为草果的传粉媒介,在自然授粉成功后,子房膨大,形成幼果,果皮颜色开始从绿白色逐渐变为紫色,当颜色变为红棕色的时候便意味着草果的果实已经成熟。花期为4~6月,果实生长期为6~11月,果实开始成熟期为10~11月。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草果可在8~11月播种,也可在第二年2~3月播种。选择果粒大、饱满且不存在病虫害的植株采种。果皮呈紫红色、种子呈银灰色、有较浓香味时便可采摘,随采随播。按一定株行距播种,覆土盖草淋水。播后约1个月需搭荫棚遮荫,追施草木灰和腐熟的猪牛粪。经培育1~2年,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可出圃定植。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可在春秋两季分株种植。每年2~3月间,选择丰产、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穗大果多的母株,并从中选择茎干粗大、具新萌发的幼苗作繁殖用,当天挖苗当天种植,可提高存活率。种后填细土踏实,盖草,淋水。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地于富含腐殖质且质地疏松沙壤土的山谷坡地、溪边及疏林下,过密乔木林地要砍掉多余林木、清除林间禾本科杂草,荫蔽度50%~60%为宜。施用适量堆肥、厩肥及火烧土,与表土充分拌匀后待植。

定植

草果在一年四季均可栽培,最佳栽植时间为春末夏初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春季新芽萌发前,选择阴雨天,按一定株行距挖穴种植或从母株丛中选择1年生壮株,挖苗时要连带芽、根、茎全部挖起,截短后栽植。移植时注意行距,栽植后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

田间管理

草果种植后,为保证植株快速生长及分枝,需要做好中耕除草和肥水管理。定植后每年于春、秋季中耕除草2~3次。在秋季除草时,剪去病株、枯株和已结过果的老株,中耕除草结合追肥,采用环状沟施磷肥、堆肥、绿肥等。可在开花前培土,促使幼芽生长健壮。在草果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种植地内隐蔽树进行适当疏株和疏林。

病虫害防治

草果生长需要温暖潮湿的环境,并要求较强的荫蔽性,而在此环境下地表落叶容易堆积,易导致大量真菌和细菌繁殖,引发棉铃虫、蚂蚁等虫害影响草果生长发育,也会导致草果根状茎腐烂、植株枯死,应及时进行防治。

草果常见病害有立枯病、叶斑病、花腐病、果腐病等。立枯病为害幼苗,可将病株拔除,周围撒石灰粉,或用多菌灵浇灌;叶斑病的防治通常用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喷洒。

草果常见虫害有钻心虫、蛞蝓、蚱蜢等,钻心虫是危害草果茎部的主要害虫,防治可通过及时剪掉枯心的植株或用杀麒松乳油稀释液喷洒。

采收加工

当草果的果实为红褐色时采收。可烘干或晒干;也可用沸水烫过后,再烘干或晒干。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草果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祛痰截疟、燥湿温中的功效。主治恶心呕吐,脘腹冷痛,腹泻,胸膈痞满疟疾、下痢。

食用价值

草果被人们誉为食品调味香料中的“五香牛肉干之一”,全株可提取芳香油。被广泛应用于菜肴调味品、火锅调味品、饮料调味品、卤菜调味品、药膳制品中,起到去腥、增香的作用。在药膳中草果被广泛应用,有草果酒、草果猪肾粥、草果羊骨汤、草果羊肉汤等。

物种对比

草果和草豆蔻在植物分类上比较接近,名称相近,容易混淆互用;在外观上草果与草豆蔻比较相似,不易区分,可从它们的性状对其进行鉴别。

参考资料

草果.中国植物志.2022-12-31

..2023-01-01

草果.中国知网.2022-12-31

..2022-12-31

草果.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2-12-31

..2022-12-31

..2022-12-31

..2022-12-31

..2023-01-01

..2023-01-01

..2022-12-31

..2022-12-31

草果加藿香泡水功效.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4-08-03

..2023-01-01

草果.香港浸会大学.2023-01-01

草豆蔻.香港浸会大学.202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