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尾狐猴
环尾狐猴(学名:Lemur catta),狐猴科狐猴属哺乳动物,体长40~50厘米,肩高39~46厘米,尾巴长度为55~63厘米,体重2.3~3.5千克。头较小,额较低,耳大。吻部长且突出。体背部的被毛呈浅灰褐色,腹部呈灰白色。额部、耳背以及颊部毛色为白色,吻部和眼圈为黑色。尾巴具有11~12个黑白相间的圆环,是其与其他狐猴区别的重要特征。环尾狐猴身上有三处臭腺,可分泌较臭的体液。野生状态下其寿命通常为16岁,在圈养环境下最高可达到33岁。
环尾狐猴分布于非洲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南部以及西南部,多栖息在干旱的森林、灌丛以及落叶林的近林冠处,以及多岩石的山脉露出地面的岩层或者河流沿岸的林带交界地。
环尾狐猴的种群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总的种群密度较低,于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于2022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中。
形态特征
环尾狐猴体长40~50厘米,肩高39~46厘米,尾巴长度为55~63厘米,体重2.3~3.5千克。头较小,额较低,耳大且两耳长内生多绒毛,头部两侧长毛丛生。吻部长且突出,下门齿呈梳子状。体背部的被毛呈浅灰褐色,腹部呈灰白色。额部、耳背以及颊部毛色为白色,吻部和眼圈为黑色。尾巴具有11~12个黑白相间的圆环,是其与其他狐猴科区别的重要特征。环尾狐猴的后肢比前肢长,掌心以及脚底长有很长的毛,较长尾巴在活动中起到平衡作用。前肢短软无力,头上脚下倒退下树。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环尾狐猴分布于非洲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南部以及西南部。
栖息环境
环尾狐猴栖息地的平均海拔最高为2600米,可适应-12℃~48℃的温度范围。多栖息在干旱的森林、灌丛以及落叶林(多刺灌木、山地森林)的近林冠处,以及多岩石的山脉露出地面的岩层或者河流沿岸的林带交界地(红树林、雨林)。马达加斯加连续的树冠森林以罗望子树(Tamarindas indica)和其他高达20~25米的大树为主。其栖息的区域附近通常会有水源存在,会形成相对丰富的植物群落。
生活习性
觅食习性
环尾狐猴是机会主义杂食性动物,以树叶、树皮、树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其中罗望子树的果实是较为重要的食物来源。环尾狐猴在树上啃食嫩芽时,常用后肢第2趾钩爪紧抓树枝,用大趾与其他趾相对,紧握树枝,把身体倒悬过来,同时将尾巴伸直到与身体呈直角,再用前肢捧起嫩芽,倒转头部采食,或者席地而坐,用两前肢捧食,用臼齿撕咬。环尾狐猴每天在地面上采食落果要花费3~4小时的时间,还会到固定的水源点去喝水,也会经常舔草上的露水,但从不远离树林觅食。
社群行为
环尾狐猴性格较为温和,通常成群活动,群体多以15~20只个体组成,其中包括雌性、幼仔和雄性组,群体内的成年性别比例约为1:1或雌性略多。雌性通常留在其出生的群体,而雄性通常每2~5年转移到别的群体。在雄性环尾狐猴的社会中,等级制度较为严格;而雌性的等级制度较为松散。雌性地位高,尤其在食物以及空间支配方面;日常生活中,也通常由雌猴负责指挥行动。
群体中雄猴腺体的发达程度会直接决定其在猴群中的地位。断尾个体失去可以挥发气味的尾巴,所以通常在种群中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环尾狐猴还会通过尾巴来划定种群领域,群体中的成员会经常检查代表边界的气味,并将自己的气味溶在里面。
节律行为
环尾狐猴是昼夜间歇性活动的物种,可以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时间活动,但当夜间温度较低时不活动。活动范围通常是栖息地周围1千米内,如果其栖息地资源稀少,则会游荡到更远些的范围。
交流行为
环尾狐猴与同伴保持联系的方式主要为发出像猫一样的叫声、触觉、视觉以及翘起长尾巴并散发出互相熟识的气味等。环尾狐猴后有多达22种叫声类型。在行进时,其群体偶尔会分散向几个不同的方向运动,一些个体会发出大叫声使队伍集合。而触觉交流在雌猴和幼仔之间以及配偶之间较为重要,包括理毛(利用下门齿和爪)、玩耍和交配等。视觉信号则包括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等。
环尾狐猴身上有三处臭腺,分布于腕关节内侧、肛门以及腋窝处,可以分泌一种臭气刺鼻的体液。其中腕关节内侧的臭腺雌雄个体均有,但肛门处以及腋窝处的臭腺只有雄猴才具有,雄猴的腺体比雌猴发达。臭腺散发的气味可以作为路标和领地的记号。环尾狐猴的臭腺还可以当作御敌的武器,当外敌来犯时,环尾狐猴会将臂弯曲并用尾巴摩擦腕部以及腋窝使臭味体液挥发,再通过尾巴的不停甩动,将臭气扇向进攻者。
其他行为
环尾狐猴有较为独特的地栖性,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会活动于地面上,生活主要以觅食和嬉戏为主,另外,环尾狐猴很喜欢晒太阳,当太阳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面朝阳光,摊开四肢,展开胸腹部、大腿以及双臂,以保证均匀地晒到整个身体。晒太阳的目的是为了驱赶夜间产生的寒气,此行为可能与进化过程中日照会促进其消化和生理发育有关。其后肢长于前肢,可以在树枝间跃9米的距离,与人类走路的姿态相似,并由于脚底和掌心长毛,使得摩擦力较强,可在光滑的岩石上行走跳跃。
生长繁殖
繁殖
雌性环尾狐猴通常在发情期间与不止一只雄性交配,雄性会相互竞争,争夺与雌性交配的权利。在南半球,通常4月开始交配。雄猴之间为争夺雌猴,经常会出现互相抓咬的现象,且会发出更加浓烈的臭气来熏赶其他雄猴,胜利者才可与雌猴交配。雌猴妊娠期约为4个月,每胎产1~2仔,1仔较多见,偶有3仔。
哺育
幼仔出生时身上无毛,体重约80克。雌猴会通过不断舔的方式,清理幼仔身上残留的羊水及胎衣,主要起到为幼仔保暖和辨识气味的作用。出生后的头两周是骑在雌猴的小腹上,两周后则骑在雌猴背上,逐渐开始探索周围环境。幼仔几乎完全由雌猴哺育。雌猴负责给幼仔梳理毛发、喂奶以及教导其独立。群体中的其他雌猴有时会互相帮忙照顾幼仔。幼仔从8周龄开始断奶,直到5月龄时完全断奶,这段时间里所有的营养都来自母乳。环尾狐猴幼仔的死亡率较高:30%~50%的幼仔无法活过第一年,但如果雌猴年龄较大,或已生育过,死亡率便会降低。
幼仔半岁后即可离开雌猴独立生活,2~3岁性成熟。野生状态下其寿命通常为16岁,在圈养环境下最高可达到33岁。
人工养殖
饲养管理
人工养殖环尾狐猴,在笼舍设计上应保证阳光可直射以及拥有合适的通风条件,内室应足够高大,以便于其跳跃、追逐嬉戏。在喂食方面应避免出现某些个体营养不均衡的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投喂方式,如分散投喂、个体投喂、分次多次投喂等。
疾病防治
环尾狐猴拥有较强的适应性,如果饲养条件科学得当,一般很少发生疾病。但由于饥饿、气候变化、卫生条件差等原因也会引起一些疾病,例如胃肠炎、痢疾、感冒、肺炎等常见病,治疗不及时也会导致死亡。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早发现早治疗。尤其应关注昼夜温差大的春秋季节,此时环尾狐猴免疫力下降,发病率较其他季节高。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环尾狐猴的种群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总的种群密度较低。野生种群的主要生存地仅剩非洲马达加斯加,除此之外,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地方已无野生环尾狐猴的存在。环尾狐猴在笼养条件下的饲养繁殖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个体数量有所增加。截至2009年,世界范围内动物园中共有约2500只环尾狐猴。
致危因素
导致环尾狐猴野外种群数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栖息地的丧失。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尾狐猴生存困难,例如过度放牧以及砍伐树木用做生产木炭等;另外由于马达加斯加南部和中南部的农民每年要为家畜开辟新的牧场而进行焚烧活动,马达加斯加的栖息地面积在逐年减少。第二,人类的狩猎。一些人会捕捉野生环尾狐猴当做食物或进行非法宠物交易。第三,气候变化。马达加斯加地区气候频繁干旱,该物种日益受到威胁。科学家预测,21世纪马达加斯加南部的平均气温将上升2.6℃,原本就干旱的地区将会变得更干燥,这将对该地理区域环尾狐猴产生负面影响。气旋、严重的风暴和洪水也会影响环尾狐猴的生存。基于马达加斯加气候模型的距离转移预测表明,环尾狐猴仅由于气候变化就将损失约63%的可用栖息地。
保护级别
环尾狐猴于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
环尾狐猴于2022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中。
保护措施
截至2009年,已知的现存环尾狐猴种群有8个,共100多只个体,其中7个种群受到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的保护,1个种群在保护范围外。例如阿莫伦·奥尼拉希保护区(Amoron’i Onilahy Protected Area)、贝扎·马哈法利特别保护区(Beza Mahafaly Special Reserve)、安德林吉特拉国家公园(Andringitra National Park)、伊萨洛国家公园等(Isalo National Park)。
主要价值
环尾狐猴性情比较温顺,并且由于拥有一双大眼睛以及环状相间的条纹,深受游客们的喜爱,同时其尾部的毛发也常常竖立起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以及科普价值,环尾狐猴为马达加斯加南部和西南部生态旅游和经济改善做出贡献,例如马达加斯加贝伦蒂保护区(Berenty Reserve)每年接待大约7000名游客。
当环尾狐猴消化果实后,会通过粪便散播种子,在自然界起到播种作用,有一定的生态价值。
种间关系
天敌:环尾狐猴的天敌为猛禽(隼Falconidae)、蛇(Serpentes)、马岛长尾狸猫(Cryptoprocta ferox)、非洲灵猫(Civettictis civetta)、家猫(Felis catus)和褐狐猴(Eulemur fulvus)。
寄生:侏儒绦虫(Hymenolepis nana)常寄生在环尾狐猴体内。
相关文化
宗教传统
马达加斯加人把环尾狐猴看做自然界里的神灵,与环尾狐猴相关的一系列宗教信仰禁忌被世代相传,并控制着马达加斯加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对祖先非常信奉,认为这些超自然的像亡灵一样出没的动物会庇护祖先的灵魂。在马达加斯加,环尾狐猴受到人类的尊重。
文学艺术
《山海经》中描述过环尾狐猴:“果然兽似猕猴,以名自呼,色苍黑。群行,老者在前,少者在后。得果食辄与老者,似有义焉。交州诸山有之。”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一幅画名为《交趾果然图》,图中所画的动物即为交趾(今越南)进贡给爱新觉罗·弘历的环尾狐猴。
在2005年由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推出的一部名为《马达加斯加》的动画电影中的“朱利安国王”的形象就是一只环尾狐猴。
参考资料
Lemur catta Linnaeus, 1758.col.202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