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点颏
红点颏(黑枕黄鹂普通亚种:Calliope calliope),又称为红喉歌鸲、红颏,是一种鹟科红喉歌鸲属鸟类红点颏是小型鸣禽,体长为14.4~16.5厘米,体重为16~24克,上体为纯橄榄褐色,虹膜为暗褐色,嘴为暗褐色,脚为黄褐色,跗蹠为白色。雄鸟的颏、喉部为赤红色,而雌鸟的颏、喉部为白色。
红点颏分布广泛,主要在西伯利亚地区、北海道等东亚地区繁殖,在印度、菲律宾等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越冬,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省、贵州省、湖南省、湖北省等省份。其栖息于低山丘陵、山脚平原的林缘地带中,主要以昆虫为食。红点颏的繁殖期在5~7月,孵化期约为14天,育雏期约14天。
红点颏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因其能啄取大量昆虫,对农牧业有益。而雄鸟具有赤红色颏喉部,又善于鸣叫,常作为观赏鸟。2023年,红点颏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2021年,红点颏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当中,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
红点颏为小型鸣禽,其体长为14.4~16.5厘米,体重为16~24克。红点颏的虹膜为暗褐色,嘴为暗褐色,嘴基部稍浅淡,脚为黄褐色,跗为白色。雄性成鸟的春羽和秋羽相同,上体为纯橄榄褐色。头顶和额微着棕褐色泽,部分个体的额顶部为纯棕褐色,眉纹和颧纹为白色,眉纹自嘴基直伸至眼后不远处。眼先、颊及腮纹为黑色,耳羽为深褐色。下体的颏、喉部为赤红色,闪亮光,并围以黑色颊纹。胸部为浅橄榄褐色,腹部为白色。两胁及尾下覆羽为浅棕黄色。翅飞羽为巧克力色,外羽的外侧边缘为棕色。翅覆羽及肩羽与背同色,羽缘稍沾棕色。尾羽为深栗色。
雌鸟的羽色和雄鸟相似,但颏、喉部为白色,个别个体淡红色并杂有白羽。胸为黄褐色,眉纹、颊纹为棕白色,但不明显。幼鸟的羽色与雌性成体相近,背、胸、腹羽缘为灰褐色,喉及颏非红色,大覆羽和三级飞羽的羽端均具棕点。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红点颏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在日本、朝鲜、印度、孟加拉国、缅甸等地区可见。其在西伯利亚地区,从乌拉尔山区到亚库塔、乌苏里、北海道等地区繁殖,越冬于印度、菲律宾等地。
在中国分布于福建省、贵州省、上海市、湖南省、湖北省等省份。秋末迁徙时,遍布中国东部各省,冬季其会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台湾等地越冬。
栖息环境
红点颏为典型的地栖鸟,栖息于低山丘陵、山脚平原的林缘地带及林中空地上和灌丛中,也见于高海拔区的赤杨林中。
生活习性
红点颏性情孤僻机警,多成对或单独活动,常在平原繁茂的草丛或芦苇间跳跃、觅食,也活动于农田、菜地,或在附近地面奔驰,其活动环境常距水不远。
觅食行为
红点颏的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如蚂蚁,偶尔也食少量植物性食物。红点颏的觅食大多在地面上,边走边啄,也在苇草间和灌丛低枝上啄食。其在地面上疾驰停下时会把尾巴向上展开,形状像扇子一样。由于红点颏的胃容量较大,消化道长度较短,消化道的重量较大,因此其对食物的吸收率较高,有利于红点颏有效地利用食物资源,满足自身较高的能量代谢要求。
鸣叫行为
红点颏善模仿,鸣声多韵而婉转,十分悦耳。其鸣声低而多韵,笼养时能仿效蟋蟀科(Gryllus)、油葫芦(Pyrularia edulis)等虫的鸣声。在繁殖季节求偶时,雄鸟常站在电线上鸣唱,其鸣叫声委婉悦耳,有时夜间鸣叫,鸣叫时尾部上翘,在晨昏以至夜间都在鸣唱,而雌鸟的活动较隐蔽。但红点颏在冬季和迁徙时一般比较安静。
迁徙行为
红点颏会在春季和秋季进行迁徙,春季的迁徙速度会比秋季更快。红点颏大部分时间都在温带繁殖地的季节性栖息地和热带的越冬地的季节性栖息地度过。春季,它们会从越冬地迁徙前往繁殖地,而秋季则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部分个体会在俄罗斯远东阿穆尔河地区繁殖,秋季时从阿穆尔河向西南迁徙至中国东北部,再前往位于中国南部和中南半岛的冬季栖息地。秋季前往越冬地的迁徙路线比春季返回的迁徙路线略向西。
生长繁殖
红点颏偏爱选择高度较低、盖度较高的灌木区作为其繁殖的区域。红点颏的繁殖期为5~7月,常营巢于灌丛、草丛的地面上。巢为椭圆形,巢材主要为枯草茎、草叶、草根及少许兽毛,旁侧开孔出入。窝卵数为4~5枚,偶尔也有6枚,卵呈蓝绿色有光泽。当雌鸟产满卵后即开始孵化,孵化过程完全由雌鸟承担,雄鸟有时在巢附近警戒。红点颏孵化期约为14天,育雏由双亲共同担任,育雏期约为14天。
人工饲养
红点颏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相关法律规定饲养红点颏需要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红点颏属于一种较难饲养鸟,新捕来的红点颏常惊恐不安,其会表现出拒食的行为。为了防止其因应激行为而撞笼、损坏羽毛,需要将其捆膀,罩上笼罩,置于安静处,从而减少红点颏的体力消耗,并保持安定。
红点颏可饲养在点颏鸟笼中,驯化后也可饲养在亮笼上,可以用绿豆面、大豆面作为其饲料。在饲养的过程中,应供给足够的饮用水,同时注意水罐的卫生清洁,常有已换过食以至已鸣叫的红点颏,因水罐未干净导致其因为腹泻而死亡。在日常需要经常喂食少量昆虫。
疾病感染
鸟类可感染和携带多种致病微生物和寄生昆虫,血液原虫是其感染和传播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红点颏血液原虫的感染几乎集中在秋冬两季,其由于秋季是红点颏的换羽季节,而冬季气温下降,动物机体应激反应大,导致了红点颏身体衰弱、机能下降,增加感染的机率。因此在红点颏换羽期间,可以每日多喂一些动物性饲料,如蝗虫(grasshopper)、蟋蟀科等活食。其喜欢水浴,要经常洗澡。在冬季洗澡时,室内要注意保温,以免红点颏感冒或冻死。另外,还可通过早晨遛鸟来增加其运动量,有利于红点颏换羽。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红点颏的种群数量稳定,2015年,红点颏在欧洲的繁殖种群估计为1000~1200对,其中欧洲种群数量占全球范围的比例不到5%。在巴西有1万~10万繁殖对和1000 ~1万迁徙个体;在日本大约有1万~10万繁殖对,在俄罗斯大约1万~10万繁殖对和1000~1万只迁徙个体。红点颏在中国为较常见的物种,在中国大陆约有1~10万只繁殖对,约1000~1万只迁徙个体,约1000~1万只越冬个体;中国台湾的迁徙个体有1000~10000只,越冬的有1000~10000只。
保护级别
主要价值
红点颏在哺育早成雏期间会啄取大量昆虫,对农牧业有益,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
红点颏的鸣声多韵而婉转动听,可在野外观赏,其雄鸟因具有显眼的赤红色颏喉部,又善于鸣叫,其叫声悦目,是中国著名的观赏鸟之一,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物种对比
红点颏与蓝点颏在形态特征上相似。
参考资料
红喉歌鸲.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2024-10-23
红点颏.IUCN.2024-10-29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10-27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10-23
红喉歌鸲.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3-01-1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01-13
《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介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01-13
蓝喉歌鸲.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3-01-13
蓝点颏.物种2000.2024-10-23
蓝点颏.animalia.2024-10-23
蓝点颏.中国动物数据库.2024-10-23
蓝点颏.IUCN.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