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
《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世界经典文学名著,英国著名推理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著的悬疑推理小说,被认为是其写作生涯最杰出的作品之一。2小说自1934年1月1日由伦敦柯林斯犯罪俱乐部(Collins Crime Club)首次出版以来,迄今已有11个英文版本,中译本也有10个之多。
“东方快车”是一辆由斯坦布尔驶向法国加莱的辛普朗列车,在快车因雪天被迫停运的深夜,快车上的乘客雷切特离奇被杀。第二天,搭乘该趟快车出差的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受托对案情进行调查。随着取证工作的进行,波洛逐渐厘清案件真相:死者雷切特是阿姆斯特朗绑架案的主要实施者,他在逃脱法律制裁后,靠着绑架赎金逍遥度日,受阿姆斯特朗一案影响的十二个人组成“审判团”,共同策划并实施了这起杀人案。
小说呈现了整个破案过程,借侦探波洛与十二位杀人者之口,探讨了法理和正义的关系,引出“当法律判决失效时,能否能通过私刑诉求正义,以及集体行凶是否能够减轻个体的罪恶感”等法律和道德问题。
创作背景
《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阿姆斯特朗绑架案,部分取材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轰动美国一时的林德伯格绑架案。1932年3月1日晚,查尔斯·林德伯格的儿子小查尔斯·奥古斯塔斯·林德伯格遭遇绑架和撕票,该案件导致家中一个女佣在遭遇严厉审问后,自杀身亡。1这起绑架案触发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创作灵感,而更重要的是触动了关于正义、尊严和复仇正当性的多重联想。
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人于1928年、1931年两次搭乘东方快车,都遭遇与故事中类似的情况——因暴风雪或洪水等异常天气而被迫停运,停运期间在列车上的所见所闻,成为阿加莎·克里斯蒂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灵感来源。
内容情节
《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故事上演于斯坦布尔驶向法国加莱的东方快车上,讲述了侦探赫尔克里·波洛侦破快车离奇凶杀案的过程。
列车上,一位名叫雷切特的旅客告知波洛自己正受到死亡威胁,想要雇佣波洛来保护自己,但遭到拒绝。第二天,雷切特被发现身中十二刀后死亡。
波洛受托对案情展开调查。通过勘察命案现场,结合尸检结果和现场遗留的证物,发现这起凶杀案的离奇之处:被害者身上的伤口有深有浅,现场证物也十分混乱。
波洛从现场遗留的一张小纸片,得知死者雷切特的被害原因——他正是当年用金钱买通司法机构,逃脱了阿姆斯特朗绑架案裁决的卡塞蒂。卡塞蒂绑架英国上校阿姆斯特朗的小女儿戴西,拿到赎金后撕票,该案件导致阿姆斯特朗一家多人死亡。
接着,波洛对同一车厢的十二名旅客进行了逐一问询,包括:卧车管理员皮埃尔·米歇尔、秘书赫克特·麦奎恩、男仆爱德华·马斯特曼、美国太太哈巴特、瑞典女士格丽塔·奥尔松、俄国德拉戈米罗夫公主、公主的女仆、安德雷尼伯爵夫妇、阿巴思诺特上校、推销员哈德曼先生、意大利人安东尼奥·福斯卡雷、玛丽·德贝纳姆小姐。
随着取证和调查的进行,波洛发现:这十二名旅客或多或少都是阿姆斯特朗绑架撕票案的受害者,几乎每个人都与阿姆斯特朗一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终,通过各种排除和推定,波洛发现十二名旅客都是凶手,这是一次经过精心安排,多人共同策划并集体实施的团伙复仇案。但在谋杀案的真相面前,赫尔克里·波洛最终选择支持正义,在解决谜题后放走众人。
人物角色
赫丘里·波洛(Hercule Poirot)
赫尔克里·波洛是案件中的侦探,个头不高、其貌不扬、穿戴讲究、神态悠闲,行为举止十分特立独行。
波洛形象诙谐,但却在案件调查中展现强大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与车上乘客的接触,从简单的言语和零星的动作上,波洛进行了细致观察和合理推断,理清复杂的人物关系,揭开扑朔迷离的案情。
波洛处事原则明确,是一个自傲的、边界感强的人,在拒绝雷切特的请求时,他以简短直接的语言回答:“要是你能原谅我说话唐突的话——那我说,我不喜欢你的这副尊容,雷切特先生。”在案件上,他甚至有着近乎固执的坚持,反复强调:案情一旦有他插手,绝不半途而废,直至查出事情的真相为止。因而事情的真相几乎是他的最高信仰。
随着案情逐步抽丝剥茧,谋杀案的真相呈现在他眼前,他为“法理还是正义”陷入了矛盾,最终为了惩恶而放弃自己的职业原则,在解决谜题后选择自动退场。
哈巴特太太(Mrs. Caroline Hubbard)
哈巴特太太是阿姆斯特朗夫人的母亲。她“结实、满脸笑容”,其形象就像个邻家的老太太,说话时“声音清晰缓慢而单调,完全没有停下来喘口气的意思”。
在快车谋杀案中,哈巴特太太以喋喋不休的形象,扮演了一个大惊小怪、疑心重重的扰乱者的角色,她为案发当晚提供具有迷惑性质的证词,加大了案情的复杂度。
德拉戈米罗夫公主(Princess Natalia Dragomiroff)
阿姆斯特朗夫人的教母。
德拉戈米罗夫公主作为东方快车上身份最尊贵的人,却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说话时,她“声音清晰、礼貌,但透着一种专横”,引人注目,是一副傲慢的形象。在接受波洛就案情的问询时,她说话谨慎机敏,一提到阿姆斯特朗一家便含糊其辞,企图掩盖案情的关键信息,同时也展现出她对阿姆斯特朗一家感情深厚的一面。
玛丽·德贝纳姆(Mary Debenham)
德贝纳姆小姐是东方快车谋杀案的主要策划者。她身材修长苗条,皮肤白皙,五官端正,眼神冷淡。她“沉着又冷静”,态度克制,拥有一种不易动感情的理性,也正是这种克制和理性的性格,使她得以成为这场案件的谋划者。
主题思想
法理与正义
《东方快车谋杀案》借侦探赫尔克里·波洛的推理分析,揭露出被害者雷切特被杀害的真实原因,引出阿姆斯特朗案件受害者集体复仇的真相。十二名乘客共同谋划了这场谋杀,他们以“十二”这一数字隐喻英美法庭陪审团,代替法律行使权力,一人朝雷切特身上捅了一刀,作为对造成阿姆斯特朗家庭毁灭式悲剧的凶手的惩罚。
在这场谋杀案的推定过程中,作者借快车上众旅客之口,表达了对阿姆斯特朗一案受害者的惋惜和哀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雷切特罪有应得的想法。但是,随着波洛对案情的逐渐厘清,一个关于“法理与正义”的深层问题也随之浮现,借由波洛在惩治恶人与捍卫真相、正义感与职业原则之间的抉择,小说也向所有读者发问:法律无能为力之处,私刑是否能够捍卫正义。复仇的私刑是否可以作为法律之外的合理诉求途径?如果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伸张正义,法律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
因此,作品也染上了浓厚的悲剧色彩,关于义与义的冲突,背后有一个庞大的文学根系,那是从古希腊开始,历代西方文学家都会反复推敲的安提戈涅之谜。神之爱与人之法究竟何者为第一性。
艺术特色
采用追述的方式
《东方快车谋杀案》在设置悬念时,使用了大量的追述叙事方法,尤其在第二部分“证词”中,十五章的内容,单快车乘客的证词就占了十二个章节。每个被调查者对案件发生时的叙述都是“追述”,不同的人对同一时段发生事件进行反复追述,却不显得累赘,反而不断地完善了事件的细节,凸显出异常之处。
小说结尾,作者呈现了侦探对于案件的追述,但并未铺陈直叙给出真相,而是抛出仍有漏洞的推理,以此铺垫悬念,再一气呵成地推导出截然相反的真相。
采用“最不可能”的叙事模式
在案件的调查和取证中,小说设置了一种“最不可能的”案情,使得赫尔克里·波洛的侦查陷入僵局:所有人都有不在现场的证据,似乎所有的人都与案件无关,甚至很多东西都是相互矛盾的,所有的证词和证据都指向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这种不可能性所产生的悬念,吸引着读者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最后,当读者发现列车上的乘客或多或少都与阿姆斯特朗绑架案有关,波洛说:“这不可能是巧合,这只可能是共谋!所有的嫌疑人共同策划执行了谋杀!”在“最不可能”的叙事模式下,作者违背了读者的预期,让“善良的”“看似无辜的”人们成了罪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同时也借小说揭示了更深层的人类本性和矛盾。
大量语言描写
小说大篇幅地引用人物对话,这种“原原本本”记录的人物对话贯穿了整个故事文本,能够缩小故事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读者既能通过对话读到反常的、隐含的信息,还能读到相互矛盾、有误导性的信息,使故事充满张力,不断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说开篇,作者就直接引用了阿巴思诺特上校与德贝纳姆小姐的三次对话,在同一天中,他们从使用有距离感的正式称呼转用亲昵的近称,显示了关系的反常,为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在小说第一部分第八章,作者引用波洛和布克先生之间的对话,为读者介绍阿姆斯特朗案件;同时又借赫尔克里·波洛对快车谋杀案的了解局限,轻松地隐瞒了许多与案件相关的人物,使读者不至于一下子就联想到涉案者达12人之多。
小说第二部分,侦探波洛质询“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嫌疑者”时,通过直接引用对话,留下许多悬念。如波洛在结束对俄罗斯公主的质询时,公主离开前留下的一句“这真是命运的安排…”
作品影响
文学地位
1934年1月1日由伦敦柯林斯犯罪俱乐部(Collins Crime Club)出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为广大读者开启了自爱伦坡和继阿瑟·道尔之后的另一种侦探小说的形式:在一列由于大雪被迫停运的封闭火车中,与外界失去联系,在的古典推理小说的“密室杀人”基础上,创造了“最不可能”的多人谋杀,开创了“合作谋杀”的犯罪模式。
衍生作品
《东方快车谋杀案》被改编翻拍成多种影视作品,其中还包括日本富士电视台的本土化改编。
电影
电视剧
作品评价
编剧迈克尔·格林:“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毫无疑问就是《东方快车谋杀案》。这不仅仅是因为故事主角是波洛,我最喜欢的角色,更因为这个故事有着令人大吃一惊的结局,而且整个故事推进过程中你还能遇到形形色色的有趣角色。”
导演肯尼思·布拉纳:“阿加莎·克里斯蒂非常善于在观察角色时带来深度,让他们变得与众不同、色彩丰富,同时也让故事变得更加可信。在《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小说里,你能看到漫天的风雪,你能体会到列车旅行的优雅和黄金时代的浪漫。当然,书里还有一桩谋杀案。”
参考资料
搜索:东方快车谋杀案.豆瓣.2023-01-16
《东方快车谋杀案》为什么值得被重拍?.北京晚报.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