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果
蛋黄果(学名:Pouteria campechiana (Kunth) Baehni),又名狮头果、蛋果、桃榄、仙桃等,为山榄科(Sapotaceae)桃榄属小乔木,原产于南美洲和古巴;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印度东北部、柬埔寨、中国南部等;在中国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海南省、福建省等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有少量栽培;其喜温暖多湿气候、喜光、耐旱,对土壤的要求不严,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便利、有机物质含量丰富、微酸性至中性的壤土或沙质壤土中。
蛋黄果高约为6米;小枝呈圆柱形,灰褐色,嫩枝被褐色短绒毛;叶坚纸质,呈狭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花腋生,花梗呈圆柱形,花萼卵形或阔卵形,花丝钻形,花药心状椭圆形,子房圆锥形;果倒卵形;种子椭圆形;花期为春季,果期为秋季。此外,由于其果肉似蛋黄,故被名为蛋黄果。
蛋黄果在巴西等南美国家,其木材可被用来制作家具、乐器、工艺品和装饰材料等,其果实不仅可生食,还可被制成果酱、饮料等,而且还富含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等营养物质以及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此外,其果实不富集铅、镉、铬等重金属,食用安全,具有显著的经济及营养价值。
词源由来
蛋黄果树姿美丽、果型美观,成熟蛋黄果呈倒卵形,外果皮薄且显蛋黄色,果肉质地柔软,含水量较少,呈黄色粉状,形似煮熟的鸡蛋黄,故名为蛋黄果。
形态特征
枝
蛋黄果为小乔木,高约为6米;小枝呈圆柱形,灰褐色,嫩枝被褐色短绒毛。
叶
叶坚纸质,呈狭椭圆形,长为10~15(20)厘米,宽为2.5~3.5(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微凸,下面浑圆且十分凸起,具13~16对侧脉,斜上升至叶缘弧曲上升,两面均明显,第三次脉呈网状,两面均明显;叶柄长为1~2厘米。
花
花1(2)朵生于叶腋,花梗呈圆柱形,长为1.2~1.7厘米,被褐色微绒毛;花萼裂片通常为5片,稀6~7片,呈卵形或阔卵形,长约为7毫米,宽约为5毫米,内面的略长,外面被黄白色的细绒毛,内面无毛;花冠比花萼较长,长约为1厘米,外面被黄白色的细绒毛,内面无毛,冠管呈圆筒形,长约5毫米,花冠裂片(4)6片,呈狭卵形,长约为5毫米;能育雄蕊通常5个,花丝呈钻形,长约为2毫米,被白色极细绒毛,花药呈心状椭圆形,长约为1.5毫米;退化雄蕊呈狭披针形至钻形,长约为3毫米,被白色极微绒毛;子房呈圆锥形,长为3~4毫米,被黄褐色绒毛,5室;花柱呈圆柱形,长为4~5毫米,无毛,柱头呈头状。
果实
果实呈倒卵形,长约为8厘米,由绿色转为蛋黄色,无毛,外果皮极薄,中果皮肉质,肥厚,呈蛋黄色。
种子
种子为2~4粒,呈椭圆形,压扁,长为4~5厘米,呈黄褐色,具光泽,瘢痕侧生,长圆形,几乎与种子等长。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蛋黄果原产于古巴和南美洲的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中国南部,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分布
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引入蛋黄果,现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海南省、福建省等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有少量栽培。
生长习性
蛋黄果喜温暖多湿气候、喜光、耐旱,不耐寒霜,但能耐短期高温或寒冷,适宜生活在年均温为24~27.5℃的环境下,当温度为40℃或1~2℃时,短时间不易受害,但果熟期忌低温;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排水便利、疏松多孔、有机质含量高、微酸性至中性的壤土或沙质壤土中。其花期为春季,果期为秋季。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蛋黄果的播种繁殖主要是指利用其完全成熟的种子来进行播种,一般选择无病、无虫、无变异、成熟且饱满的果实,经过处理后,取出种子即刻播种,覆盖上一定厚度的细土,并浇水,最后用树叶或稻草盖住。播种的时期需要根据果实的成熟期来定,一般在每年的2~3月份进行。
嫁接繁殖
蛋黄果的嫁接繁殖一般选择长势良好、丰产的结果母树上具光滑表皮、健壮、芽眼饱满、宽度与砧木相近的1年生枝条作为接穗,通常采用多芽切接和舌接进行嫁接;一般嫁接树2~3年即可开花结果。
压条繁殖
蛋黄果的高枝压条繁殖一般选择粗度合适的枝条环剥后晾晒,并在干净的细土中加入少量的草灰和一些生长素,混拌均匀,在环剥处覆盖,并密封;一般在40~60天就可萌发出新根,之后使其与母树分离,并剪去多余的枝叶,保留几条长势优好的分枝,并剪去其所带的叶片,解开薄膜,装入营养钵中进行催根假植。
栽培管理
水肥管理
蛋黄果具较抗旱和抗涝性,对水分的要求不严格,定植后,基本上不用灌溉,但在果实膨大期需给予适量的水分,以保证果实正常的发育,在果实成熟期需适当控制水分;幼树定植后1个月,应按照薄施的原则施肥,每个月需施水肥1次,第2年应每两个月施水肥1次,第3年幼树开花、结果,应加大氮肥的施用量,对于成年结果树则需要施肥三次,分别为促花肥、壮果肥和采果肥,其施肥的量需结合树龄和结果量来综合考虑。
整形修剪
在幼龄树定植后,应注重培养分布合理的主枝及各级侧枝,修剪时应注意少疏、多留、轻截,结果树应以春剪为主,夏剪为辅。一般是在采果后1个月进行春季修剪,主要是剪除一些枯枝、病虫枝及交叉枝等;夏季修剪应使枝叶分布合理,枝条长度合适,光照分布均匀即可。
病虫害防治
蛋黄果上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拟盘多毛孢叶斑病、蛋黄果锈病和煤烟病等。防治炭病可喷施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硫,并需每隔两周喷一次,防治拟盘多毛孢叶斑病可喷施百菌清,防治煤烟病可喷施波尔多液或灭菌丹。
蛋黄果上发生的虫害主要有金虫、粉介壳虫科、广白盾、茶黄蓟马、白蚁等。防治金龟子可利用其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进行诱杀,或喷施乐果;防治粉蚧可喷施氯菊乳油,防治广白盾蚧和茶黄马可喷施吡虫啉,防治白蚁可喷施乐斯本。
功用价值
食用价值
蛋黄果的果实不仅外型美观,而且成熟后的蛋黄果呈橙黄色、光滑、皮薄,果肉呈橙黄色,肉质柔软,质地似蛋黄、伴有香气,风味独特,为热带著名果品之一,可以被制成饮料、果酱、冰奶油、果酒等,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其果肉不仅可生食,而且富含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维生素c、磷、铁、钙、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及人体所必需的17种氨基酸,其中类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含量也高于绝大多数的水果,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此外,其果实不富集铅、镉、铬等重金属,食用安全。
经济价值
蛋黄果在巴西等南美国家,其木材可被用来制作一些家具、乐器、工艺品及装饰材料等,是一种极富市场前景的果树。此外,还可以与咖啡树间种,由于咖啡树植株矮小症,蛋黄果间种能够起到遮阴、挡风、减少虫害、提高咖啡树的产量和改善区域环境等作用,从而推动咖啡的产值。
观赏价值
蛋黄果的树形优美,金黄色的蛋黄果挂满枝头,在冬天可作为一种观光果树,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
相关研究
有相关研究表明蛋黄果多糖具高效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及提高谷胱甘肽等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作用。此外,蛋黄果还富含大量的膳食纤维,未来可作为一个提取膳食纤维重要的食物资源来进行开发和利用。
参考资料
蛋黄果.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1-20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1-20
蛋黄果.中国植物志.iplant.20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