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是20世纪90年代首次出版的一部粤语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上中下册分别首次出版于1991年、1993年和1994年。它是二月河清帝系列“落霞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最受读者喜爱的一部,有“中国官场政治的百科全书”“中国宫廷政治的百科全书”之说。它同时也是一部具有争议的小说,喜欢它的人大力赞扬,认为这是一本难得的佳作,而批判者则说其是美化皇帝歌颂皇权的产物。

1982年,冯其庸邀请二月河参加中国红学会第二次全国《红楼梦》学术研究会,因会议上有学者感叹没有像样的文学作品写康熙,促使二月河决定创作其清帝系列历史小说。12为了写出好的作品,二月河阅读了大量资料,如《清史稿》《清世宗实录》《雍正朱批谕旨》等。

小说分为上中下三册,分别为《九王夺嫡》《雕弓天狼》和《恨水东逝》,叙述了雍正登基前经历的夺嫡之战、上任后的吏治改革,以及后期力不从心,孤独寂寞而与自己的女儿相恋后自杀。故事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来写,描绘了雍正的经历,揭示了封建政治的弊端。

《雍正皇帝》获得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1999年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同年该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剧《雍正王朝》,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2019年9月,《雍正皇帝》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成书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大众的阅读兴趣逐渐从主流文学转向历史小说、官场小说等文学类型,是历史小说创作最繁盛的时期并延续至今。九十年代以后的读者更加关注历史与现实,拥有更开阔的历史视角及人性意识,对作家的审美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后的历史小说,经过前期的发展,在人性的描写上更为丰富,不单单追求还原历史,更在历史的基础上结合人性意识的视角,回应人们的现实诉求。以正史资料为依据,又具有小说可读性的《雍正皇帝》应运而生。

创作背景

1982年,二月河冯其庸邀请,参加了中国红学会第二次全国《红楼梦》学术研究会。在这次会议中,有专家学者感叹,居然没有像样的文学作品来写康熙这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人物。于是,正在研究红学的二月河揽下了这个任务,随后写出了清帝系列,称为“落霞三部曲”,囊括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

二月河为创作《雍正皇帝》,用两年时间研读了大量资料,其中包括《清史稿》《清圣祖实录》《清世宗实录》《起居注》《雍正朱批谕旨》《大义觉迷录》等。创作过程中,二月河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灵活运用当下新文化思想中的心理学、信息学等现代理论来塑造雍正这个角色,还用想象虚构了部分人物,使雍正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情节更加丰富好看。《雍正皇帝》是二月河在写作上最满意的一部作品。

内容情节

《九王夺嫡》

上册讲了康熙在位的后期,众皇子为了争夺皇位,明争暗斗,各自拉拢朝廷势力,龙庭易主,最终四皇子雍正帝雍正)在邬思道的帮助下夺得帝位的惊险宫廷生活。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于畅春园病故。同日,皇四子连夜召集家丁当侍卫,用皇帝手谕将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从牢中释放,并赴丰台大营接收兵权,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前往西山锐健营等。九门提督佟佳·隆科多当众宣读传位遗诏,立皇四子继承大统,并随即发旨给远在西北的年羹尧,就地解除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的兵权,只准带领十人回京奔丧。至此,历时十六年的九王夺嫡之争尘埃落定。书中写出了鲜为人知的清廷生活,也写出了庙堂之高,江湖之远的险恶,但也勾勒了寺舍堂肆、市井乡野的风景。

《雕弓天狼》

中册描绘了在雍正登基后大展宏图,励精图治的朝廷生活。皇八爷在雍正登基后仍然心有不甘,与其党派想要重新夺回皇位;将军年羹尧平定青海之乱,居功自傲,仰仗手中的军队干预朝中政务;托孤重臣佟佳·隆科多后期也开始变心,擅自派兵进入禁苑,意图对雍正不利。一时之间,朝廷风起云涌,动荡不安,面对如此危机,雍正将诸皇帝分别调离北京,企图瓦解八爷党。同时,他将年羹尧调为杭州将军,接着继续降级,把他贬为守城,最终赐死。粉碎八爷党与十四爷的政变阴谋,囚禁隆科多,消除心腹大患。另一方面雍正重整朝政,依靠方苞等朝廷重臣治理国家,启用新人,提拔田文镜刘墨林等人,不惜得罪既得利益的官员豪富,大力改革,开创满清王朝另一个局面。

《恨水东逝》

下册讲述了八爷党在打压之下依旧心有不甘,对皇位念念不忘,在元旦朝会上公然发难,在众多朝臣面前与雍正皇帝唇枪舌剑,展开了激烈的廷争。雍正为维护王权,严惩自己的众兄弟。结束了与兄弟的党争,雍正的帝王生活并没有平顺,却又迎来了下一代的王权斗争。皇子爱新觉罗·弘时为夺取皇位,企图加害宝亲王乾隆,最后被雍正赐死,同时他确立弘历为接班人。孤独寂寞的雍正在朝廷无人支持,劳心朝政,内心却无人可依。为了温暖自己,填补内心的寂寞,他抢走了特别像昔日的恋人的弟媳乔引娣,两人渐渐产生情感,最终结合。但最后雍正却意外发现她是自己的女儿,最后双双自杀身亡。

人物角色

雍正

爱新觉罗·胤禛康熙帝的第四子,也是爱新觉罗·弘历的父亲。他勤政爱民、冷静且理性。雍正在成为皇帝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这些政策既减轻了农民负担,又扩充了国库收入。

在小说中,他被人称“冷面王”,对贪赃枉法者严酷执法,毫不留情。他同时也是孤独的,因为身份特殊,身边没有多少人能理解他。母亲与他有误会,兄弟更无法帮忙,无人与他分担精神和心理上的孤独。也正因为如此,雍正希望从乔引娣那里找到曾经恋人间的温暖,却不料她竟是自己的女儿。

邬思道

邬思道,自小寒窗苦读,是无锡有名的才子。因为反对考场舞弊,他带领书生大闹考场,被捕后出逃,逃亡过程被打至双腿残疾。邬思道拥有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在出逃后辗转得到雍正的赏识,成为他的谋臣。他能够洞悉人心,在权利斗争激烈的朝廷中为雍正分析局势,帮助他夺得帝位。他也是个理智的人,在雍正登基后提出重用他时,却离开了朝廷,因为他清楚自己知道太多雍正的秘密,为了保全自己就必须及时退出官场。

皇亲国戚

爱新觉罗·胤礽

康熙与皇后孝诚仁皇后的儿子,曾被立为“太子”,两度被废。太子稳重而又胆小、懦弱无能,许多改革措施只能半途而废。康熙对此不满,废黜太子,其他八位皇子见机盯上皇位,展开角逐,史称“九王夺嫡”。

隆科多

雍正的舅舅,在书中是唯一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的角色。佟佳·隆科多在九王夺嫡大战中确保了雍正的顺利登基。在雍正登基之初,他坚决拥护雍正,维护朝局稳定,后来一心踏两船,陷入党争之中,最终被罢官,最后圈禁而死。

朝臣

李卫

雍正的得力助手,深得皇帝信任。他是雍正做阿哥时出外办事收留的孤儿,聪明伶俐,精明能干,为雍正所重用,成为名噪一时的“总督模范”。

年羹尧

皇帝信任的将军,拥有优秀的军事才干,为君主稳定边陲。在战争结束之后,他自恃功高,培养自己的势力,成为雍正的威胁,最后自杀身亡。

张廷玉

朝中的元老大臣,掌握很大的权力,在九王的过程中置身事外,属于“中间派”,对雍正的新政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虽然他不支持雍正,但是他在朝中拥有超高的才能和威望,能够牵制反对改革的人。此外,他拥有过人的工作能力,雍正用他来减轻自己的劳动负担。

田文镜

拥有与皇帝一样的政治理想,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把皇帝的命令当成自己的事业,拼尽全力去实现。

主题思想

揭示封建政治的弊端

二月河的作品不仅情节精彩、人物鲜亮,更重要的是通过剖析康乾三代王朝政治,揭示封建政治的弊端,《雍正皇帝》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算得上“中国宫廷政治的百科全书”。《雍正皇帝》着意突出了主人公雍正作为一个孤独的改革英雄的悲剧色彩,及其内心的寂寞与困惑、矛盾与挣扎。

历史循环论和道家思想

二月河写作明显带有“历史循环论”的色彩,即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他在创作时更关注历史的深层内涵,以及人的存在与意义,注重从历史的深处揭示出其文化的内涵。也因为这种历史观,二月河认为清朝最后一定会走向灭亡,即使是康熙雍正两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也只能延缓,并不能改变现实。于是,书中不断出现惩贪乏策、屡治屡败,这表明封建社会政治体制本身所无法解决的矛盾。书中还流露出道家思想,二月河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循环往复的思想明显带有道家的色彩,此外的例子还有受到重用的邬思道明智地选择退隐的情节。

权谋文化

作品详细透彻地描绘了权谋文化,虽然雍正在位时大清帝国并不混乱,却依旧有大量的权谋斗争。《雍正皇帝》中的权谋基本上是阴谋,小说中的爱新觉罗·胤禔谋废太子,佟佳·隆科多谋害佟国维爱新觉罗·胤禩谋八王议政,爱新觉罗·弘时谋代替乾隆田文镜谋排挤李跋,爱新觉罗·胤祥谋夺隆科多军权等情节都是对阴谋的描写。在书中,阴谋可以说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有效手段。

艺术特色

二月河的写作深受《红楼梦》的影响,采用传统历史小说章回体结构撰写《雍正皇帝》,语言文白夹杂。

作者依据真实的历史资料,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描绘事件具体细节。例如,雍正康熙的皇子、隆科多等都是有资料可考证的人物,方苞等人也有少许资料,只是没有具体例证,这也恰好给了作者发挥的空间。邬思道刘墨林则是为故事增添色彩虚构的人物。在事件描写上,作者在第一部《九龙夺嫡》中否定了雍正帝(雍正)继位的改诏说、弑父说,而是认为他凭借自己的才干与能力获得康熙赏识作为接班人。第二部《雕弓天狼》中,作者用小说家的才能,运用八爷被夺皇位,三爷、十四爷被囚禁,大将年羹尧赐死这些历史事件对历史进行充分自由的重构。作者站在现实去回眺历史(雍正是处在两难境地,不得已而为之),又是借历史来揭示现实。作品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感”。

此外,小说在叙事结构上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在推进故事情节时横向穿插拓展叙事空间。在《雍正皇帝·九王夺嫡》当中,以雍正实心办政务,在民间修理运河为主线,邬思道和十三爷帮衬、太子二废圈禁、八爷党阻扰为副线,同时发展,使故事丰富。

作品影响

1996年1月,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长江文艺出版社在北京文采阁召开了二月河《雍正皇帝》作品研讨会,中国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文艺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青年报》《长江日报》分别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与湖北电视台制作了相关的专题节目,以《雍正皇帝》和二月河为研究对象的文章也逐渐出现。

《雍正皇帝》出版后先后再版八次,1999年正版销售达到25万套。本书先后荣获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美国中国书刊、音像制品展览会海外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奖、香港《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等十多项大奖。

1999年,被改编为电视剧《雍正王朝》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播放期间电视收视率达到14.06%,第37集达到最高的16.71%,在北京的收视率达到19%。

2019年9月23日,《雍正皇帝》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作品评价

作家胡平:《雍正皇帝》在深刻批判封建制度和官场政治的全部虚伪性和腐朽性上超过了以往许多作品。《雍正皇帝》的写法是《红楼梦》式的,即不仅依靠主题、人物、情节结构等方面的生动,还依靠大量的繁密的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这种写法对于一般从事历史题材创作的现代作家来说难于胜任。《雍正皇帝》中康熙对雍正有一句重要考语“耐烦,不怕琐碎。”这句话也适合于评论这部书的艺术风格。《雍正皇帝》虽不能与《红楼梦》相比,但二月河深受《红楼梦》影响,敢于使用大手笔的写法,足以见其功力。

学者张志忠:《雍正皇帝》是近年来出现的大量的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优秀之作。但是,作品的缺陷,也毋庸忌讳,它没有像最近所流行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达到如何如何的艺术高度。譬如说,它的谋篇布局,在具体情节的互相推进、可读性强等方面是长处,但是,作品的整体性,却有所欠缺,琐碎有余,大气不足。缺少深厚的底蕴,使它好读,却未必耐读,未必能经得起反复地阅读和推敲。

红学家冯其庸:写得非常好,塑造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和一群生气勃勃的人物形象。

学者王曾范:二月河的作品是以清代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但却并不是历史小说。因为,它没有给读者提供关于历史的价值哲学,没有为读者提供有意义的对于历史的评价标准。受价值判断的影响,他在作品中的表达变得有些失控,完全背离了当代中国人公认的历史哲学和价值哲学,变成了单纯的为封建帝王歌功颂德,变成了专心在向读者推销皇权文化。在《雍正皇帝》里,作者的重点则是宣扬雍正皇帝的正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