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石
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又名石龙藤、白花藤、万字茉莉,为夹竹桃科(Apocynaceae)络石属(Trachelospermum)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广泛分布于山野、溪边、路旁、林缘或杂木林中,喜温暖及阳性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湿润、肥沃、疏松的土壤上长势较好。在世界范围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和中国。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海南省、贵州省、河南省等省份。
络石有乳汁;茎圆柱形,赤褐色,有皮孔;叶片革质或近革质。二歧聚伞花序;花白色,有芳香;花萼5深裂,花冠筒圆筒形,中部膨大。蓇葖果,双生,线状披针形;种子多颗,褐色,顶端有白色绢质种毛。花期3~7月,果期7~12月。
络石的干燥带叶藤茎为中药络石藤的原材料,具有祛风通络生骨胶囊,凉血消肿的功效。络石可用于墙壁、岩面、假山的攀附绿化;也可盆栽用作室内装饰。还可以作为山体断面、边坡等垂直绿化植物材料以及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的植物材料。
形态特征
茎
茎圆柱形,赤褐色,有皮孔;小枝有黄色柔毛,老时基本无毛。
叶
叶片革质或近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10厘米,宽1~4.5厘米,顶端锐尖至渐尖,基部渐狭至钝。叶片上面无毛,背面有疏短柔毛,老时基本无毛;叶面中脉微凹,侧脉扁平,叶背中脉凸起,侧脉每边6~12条,扁平或稍凸起;叶柄短,有短柔毛。
花
二歧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多朵组成圆锥状;花白色,芳香;花萼5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顶部反卷;花冠筒圆筒形,中部膨大,外面无毛,花冠裂片长5~10毫米,无毛;雄蕊着生在花冠筒中部;花盘环状5裂与子房等长;子房由2个离生心皮组成,心皮有胚珠多颗,着生于2个并生的侧膜胎座上。
果实与种子
蓇葖果,双生,叉开,线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3~10毫米。种子多颗,褐色,线形,长1.5~2厘米,顶端有白色绢质种毛。
物种分布
络石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和中国。在中国广泛分布于福建省、海南省、贵州省、河南省等省份。
生长习性
络石广泛分布于山野、溪边、路旁、林缘或杂木林中,常缠绕于树上或攀援于墙壁上、岩石上。喜温暖及阳性环境,较耐旱、耐水淹。耐热、耐寒性不强,生长适温20~30℃,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阴湿而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土壤中生长良好。
繁殖方式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12月上旬采种,晒干取出种子,密藏。第二年2~3月间播种,可使用条播方式播种,播种后覆薄土。幼苗出现2片真叶时可开始间苗,并搭棚遮阴,加强管理。
扦插繁殖
选择长势旺盛、无病虫害的中上部枝条作为插穗;将珍珠岩、泥炭和蛭石混匀作为扦插基质,插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或杀菌剂杀菌;插穗用吲哚-3-丁酸等生根剂进行处理,扦插完成后喷水并放置阴凉处,每天按时浇水,保持一定空气湿度。
压条繁殖
2~3月用老枝压条;6~7月用嫩枝压条;可露地压条或压入盆中。压条时,压入土中部分要减去叶片,留不少于3个芽。压条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的植株。
栽培技术
栽植
中国北方地区盘栽,黄河以南地区可露地栽培。露地栽培移栽时必须带土团;栽植和换盆在春季萌芽前进行。盆土采用腐叶土、园土和河沙的混合土,并加入适量腐熟的有机肥。栽后要浇水,放庇荫处养护。
光照与温度
生长期放在阳光充足处,夏秋季炎热时要适当遮荫,避免强光直射,冬季置于室内向阳处,要求室温在0℃以上。
浇水与施肥
生长期要进行浇水,但不能太湿,应遵循“见干见湿,干透再浇”的原则;雨天注意及时排水,防止积水。地栽和盆栽在栽植前均应施入底肥;生长期每月追施4~5次有机肥。冬季减少浇水,停止施肥。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络石的干燥带叶藤茎为中药络石藤的原材料,具有祛风通络生骨胶囊,凉血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等症。
观赏价值
络石四季常青、花皓如雪、芳香清幽,有较强的缠绕攀援能力,既可用于墙壁、岩面、假山的攀附绿化,也可用于花架、花柱、花廊、花亭的缠绕装饰;还可盆栽在室内摆放。还可以作为山体断面、边坡等垂直绿化植物材料以及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的植物材料。
经济价值
络石茎皮纤维拉力强,可作为绳索、造纸及人造棉的原料;花芳香,可提取“络石浸膏”。
相关研究
络石藤中主要含有黄酮、木质素类、甾醇类、三萜类、紫罗兰酮衍生物类等物质,具有抗炎镇痛、降血脂及抗氧化等药理学作用。
参考资料
络石.植物智.2024-05-14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络石.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