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花
龙船花(Ixora chinensis Lam.),为茜草科(Rubiaceae)龙船花属(Ixora)灌木,又名山丹、卖子木、蒋英木、仙丹花、木绣球。龙船花分布于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孟加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等国家,中原地区产于广西、福建、广东省、台湾、澳门、香港。龙船花生于海拔200~800米的山地灌丛中和疏林下,有时村落附近的山坡和旷野路旁亦有生长。
龙船花高0.8~2米。叶对生,有时4枚轮生,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中脉纤细,侧脉7~8对;托叶宿存,三角形至宽三角形。花序顶生,有多朵花;总花梗与分枝均呈红色;苞片三角形;有花梗或近无梗;花冠红色或红黄色,顶部4裂,裂片倒卵形或近圆形;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花柱短,柱头2枚。果实成熟时红黑色,近球形,中间有1沟;种子上面凸,下面凹。花期5~7月。
龙船花花色多而艳丽,广泛种植于热带城市庭园、花坛中观赏,也可作盆栽。龙船花的花、茎叶可入药,有清热凉血、散止痛的功效。
历史
词源历史
龙船花因在端午前后盛放、形似龙船上的装饰花而得名。龙船花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唐朝的《新修本草》,之后《本草纲目》及其他历代药学专著及植物志均有记载。
引种历史
龙船花原产于中国、缅甸和马来西亚,17世纪被引种到英国,之后传入欧洲各国,如今荷兰、美国和日本栽培较多。中国于16世纪末开始栽培龙船花,主要作为南方庭院观赏植物;17世纪末,台湾从广东省首次引入龙船花;20世纪20年代,广东和台湾从新加坡引进新的栽培种,20世纪80年代从欧美引进杂交新品种,使中国龙船花的栽培品种更加丰富,并更多地转向盆栽。
形态特征
植株
灌木,高0.8~2米,分枝,无毛;小枝初时深褐色,有光泽,老时灰色,具线条。
叶
叶干燥,革质,无梗或具叶柄,对生,有时由于节间距短而4枚轮生,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6~18厘米,宽3~6厘米,基部楔形或圆形,先端钝或圆形到锐尖;中脉纤细,明显,在上面扁平,在下面凸起,侧脉7~8对,在叶缘处连结,横脉松散,明显;托叶宿存,三角形至宽三角形,长3~7毫米,基部合成鞘形,顶端长,渐尖成锥形,比鞘长。
花
花序顶生,有多朵花,被微柔毛或具硬毛;总花梗长5~15毫米,与分枝均呈红色,基部常有小型叶2枚;苞片三角形,长0.2~1毫米,成对生于花托基部;有花梗或近无梗;萼管长1.5~2毫米,萼檐4裂,裂片长0.5~1毫米,锐尖或钝;花冠红色或红黄色,盛开时长2.5~3厘米,顶部4裂,裂片倒卵形或近圆形,长5~7毫米,宽4~5毫米,顶端钝到圆形;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长约2毫米,基部2裂;花柱短,伸出冠管,柱头2枚,初时合拢,盛开时叉开,略下弯。
果实与种子
果实成熟时红黑色,近球形,长、宽6~7毫米,双生,中间有1沟;种子长、宽4~4.5毫米,上面凸,下面凹。
物种分布
龙船花分布于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孟加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等国家,中国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广东省、台湾、澳门、香港特别行政区。
生长习性
龙船花生于海拔200~800米的山地灌丛中和疏林下,有时村落附近的山坡和旷野路旁亦有生长。龙船花适宜生长温度为23~32℃,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龙船花喜温,耐旱,能适应较强的阳光辐射,温度为30~35℃时,基本不受伤害;不耐寒,冬季温度不能低于0℃,过低易遭受冻害;怕积水,稍耐荫。花期5~7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龙船花花期长,4月下旬初现花蕾,5月中旬开花,直至12月上旬仍有少量花。龙船花可用播种繁殖,在中国南方7月至次年2月果实陆续成熟,9~11月为果熟盛期,熟时由鲜红色变为暗褐色。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采集龙船花果实于阴凉通风处堆沤,待果皮软化后,置水中搓洗,掏去果皮果肉,得到种子,稍加晾干后即可播种,或沙藏后进行春播。可将种子密播于沙床,每天浇水,保持沙床湿润。培育2~3年后可出圃上盆或定植。
扦插繁殖
龙船花以插繁殖为主,最佳时间为春末夏初。选取龙船花当年生、长势旺盛、无病虫害的半成熟顶芽枝条作为插穗,每根穗条留2~4片叶。先将穗条在高锰酸钾或多菌灵溶液中浸泡,再用清水冲洗,培养基质可选择园土及谷壳灰,适当遮荫。插穗生根的部位大都为愈伤组织生根,极少数插穗为茎皮部生根。
组织培养繁殖
以龙船花带节茎段为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上分化出丛生芽。
栽培技术
盆栽管理
龙船花盆栽应选择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以塘泥、火土肥、表土加少量磷肥、骨粉为基质。在荫棚内培育,剪去顶芽,促进分枝。生长期每月施肥1~2次,喷叶面肥2次,浇水以保持盆土湿润为宜。冬季应采取防寒措施。经过约1年的培育即可开花,1~2年应换盆1次。
病虫害防治
龙船花主要病害有赤枯病、萎蔫病、炭疽病、褐斑病和灰斑病,以赤枯病最常见、为害最重。开花期间,常有蚜虫、介壳虫为害,可用乐果乳油剂喷杀。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龙船花在中国南方较为普遍,其花期长,一年可开数次花,花色多而艳丽,开花时花序呈绣球状,同时绽放多个花头,广泛种植于热带城市庭园、花坛中观赏,也可作盆栽放置于阳台及室内。
药用价值
龙船花主要化学成分有芳香油、黄酮、三萜类、甾体类、环烯醚类、有机酸类和木脂素类等。龙船花的花、茎叶可入药,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高血压、月经失调、闭经、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疮疡肿毒等症。
分类地位
Hemsley把I.blanda和I.rosea归并于龙船花(I.chinensis)。但中国所产的本种,花为红色或黄红色,并非白色(如I.blanda)。赵哲明在《台湾植物志》中将本种与I.philippenensis合并,并采用后者的名字。但据观察Merr.所鉴定的菲律宾标本 Bur. Sci. 43958 的I.philippinensis, 与I.chinensis比较,其叶形和花的形状及颜色都有很大差异,故认为I.philippinensis和I.chinensis应是各自独立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