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昪

李昪

李生于唐文德元年十二月二日(889年1月7日),小字彭奴,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一说连云港市人(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后随养父徐温改名徐知,字正伦,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开国皇帝。

他出身卑微,少年时成为孤儿,被徐温收养长大后仕官杨吴历任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镇江市(今江苏镇江)刺史,逐步掌握杨吴政权后获封齐王,吴天三年(937年)代吴自立,国号为齐,改元升元,以金陵(今南京市)为首都,升元三年(939年)自称李唐皇室后裔,改名李昪并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他在位期间对外保境息民、睦邻共处,对内以文治国、整顿吏治、强化法制、奖励农桑,使南唐得到良好的发展。升元七年二月庚午(943年3月30日)病逝于金陵,史称南唐先主,谥号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葬于清永陵(位于位于今南京市江宁区,本名钦陵,因后周皇帝郭威之父郭简的墓也叫钦陵,史家避讳改称永陵)。

人物生平

少年经历

李昪出身卑微,六岁时成为孤儿流落民间,八岁时被徐温收养后改名徐知诰,他从小就很聪明,九岁时写有一首《咏灯》诗,徐温看后便“不以常儿遇之”,他长大后相貌堂堂且富有才干,孙权杨行密称其为俊杰并认为:“诸将子皆不逮也。”,他对徐温夫妇也很孝顺,徐温很赏识他便让他担任自己的元从指挥使。

治理升州

吴天佑六年(909年)六月李昪升任升州防遏使兼楼船副使,管理升州水军战舰,吴天佑九年(912年)跟随柴在用平定宣城市(今安徽宣城)有功,升任为升州刺史。在升州刺史任内,他的政治才能得到了发挥,当时江淮初定,地方长官多为武夫出身,只知搜刮民财供养军队,只有李昪好学勤政、善待儒生任用廉吏宽仁治政,得到民众赞誉的同时也招揽一批士大夫为谋士太子宾客。吴天佑十七年(917年),当时镇海军节度使徐温兼任两浙都招讨使,管辖升、润、常、宣、歙[xī]、池(今安徽贵池)六州之地,看到李昪将升州治理的繁荣富裕,就想将治所从润州换到升州,让李昪去做润州团练使,起初李昪不想去润州要求去宣州,最终在谋士宋齐丘的劝说下迁往润州。

辅政广陵

吴天佑十五年(918年),徐温长子徐知训被大将朱瑾所杀,李昪闻讯立马派兵进入广陵(今扬州)平乱,于是徐温用李昪辅政,代替徐知训成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李昪辅政后尽反徐知训之策,首先礼尊吴王杨演龙得到老臣宿将的好感;然后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宽缓刑法,推广恩信,减免赋税,获取士民的支持。

出镇金陵

吴武义元年(919年),李昪升任左仆射、参知政事。因李昪威望越来越高,金陵行军司马徐玠[jiè]建议徐温让亲子徐知询取代李昪辅政,但李昪对徐温一直很恭谨孝顺,徐温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吴顺义七年(927年),徐温因病去世,李昪设计将徐知询调入扬州市解除了他的兵权,同年十一月吴王杨溥[pǔ]称帝,任命李昪太尉中书令。吴大和三年(932年),李昪出镇金陵,留他儿子李璟在广陵辅政。

代吴自立

吴天祚元年(935年),吴帝杨溥加封李昪为齐王,以升、润、常、宣、歙、池、江、饶、信、海十州之地为齐国属地。次年开大元帅府,完善自己的僚属臣工,闽、越诸国也纷纷来使劝李昪称帝,此时李昪声望高又得人心。吴天祚三年(937年),吴帝杨溥被迫逊位,李昪称帝于金陵,国号为齐,改元升元。升元三年(939年),他自称李唐皇室后裔,将名字徐知诰改成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因病去世

李昪崇尚道术常服用丹药,因而中毒导致脾气暴躁且易怒。昇[shēng]元七年(943年),李昪服食方士史守冲所献“金丹”,背上生疮,不久病情恶化,在昇元殿去世。同年三月,其长子李璟即位,十一月李昪葬于清永陵(原名钦陵,避周讳称永陵),谥号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

为政举措

政治

李昪初在升州做官时,就开始整治吏治,《资治通鉴》载:“知诰在升州,独选用廉吏,修明政教”,在执掌吴国政权之后,他继续重视吏治,同时也开始法制建设,完善的法律需要廉正的官吏执行,两者相辅相成。李昪官拜左仆射、参知政事后,《马氏南唐书》载:“渐复朝廷纲纪,修典礼,举法律,以抑强暴”。升元三年 ( 939年 ) , 李昪命有关官署制定《升元格》,与《吴令》并行天下,升元六年 (942年) , 他又下诏颁行《升元删定条》三十卷 ,并诏告天下,从而使长期动荡不安 、无法可依的混乱社会有了较完备的法律制度。

同时李昪因为出身贫寒明白民间疾苦,故其当政之后比较注意俭朴节约 ,他即位之后定都金陵 , 没有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但以旧衙署为之 , 唯加鸥尾、阑槛而已 。其余女妓、音 乐、苑 圃、器玩 之属 , 一无增加 。”

李昪深知汉唐以来外戚、宦官干涉朝政的弊端,确立了“不以外戚辅政,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规矩,并禁止后宫御政,终南唐之世从未改变。李昪还严令禁止豪强官吏逼良为贱 , 禁止买卖奴裨[bì] , “民间有豁男女者 , 为出府金 , 赎而归之”,保证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 。

外交

南唐建立后 , 李昪奉行“善和好邻境 , 以安宗社”的“保境息民”的国策 ,多次拒绝朝中要求开疆拓土的建议,与周围国家都保持良好的关系。919年,徐温曾与吴越大战于无锡,但自李昪执掌杨吴政权之后,便与吴越约和修兵止戈,后吴越发生大火灾,“宫室、府库、甲兵尽”,臣子建议趁机攻打吴越也被李昪拒绝,李昪还遣使吊问并送去大量物资;940年南唐边将擅自进入后晋境内劫掠被击败,为引发战争,李昪致书后晋皇帝石敬瑭[táng]解释事情原因,并拒绝遣返回的俘虏让后晋自行处置;南汉曾派使者到南唐商议“谋共取楚,分其地”,被李昪拒绝;他还曾派使者到福州调节闽王兄弟之间的关系,后来他也告诫他的继承人李璟“宜善交邻国,以保社稷”。

经济

扬州市辅政期间,李昪就曾经下令免除欠租。升元三年(939年),李昪下诏召集因战争产生的流民,给与他们土地并免税三年,对于开垦荒地者也加以奖励,为鼓励百姓从事农桑 , 李异还下令 大 幅度提高农副产品和丝绢 的折纳价格 , 从而刺激了人民垦荒和从事农桑的积极性,之后又下诏曰:“田每十亩一亩半,以充瘠薄”,减免全南唐农民赋税,同时他还罢免一些妨碍农业生产的徭役、征索(如营造工役、罢宣城市进献瓜果、不畜珍禽异兽)。升元五年他下令均定田赋“分遣使者按行民田,以肥瘠定其税,民间称其平允。”,使官僚地主赋税不强加百姓身上,另外他还很注意赈济灾民,这些举措都使他很得民心。

南唐对盐、茶实行专卖,朝廷用盐、茶换取民间粮食布匹充实国用,这种交换方式叫“博征”。茶也是南唐与周边及海外交易的重要商品,陆游《南唐书》就多次提到南唐以茶和辽朝交换物资。李昪主持政务和称帝期间,大力促进了江淮平原经济的发展。

文教

李昪任升州刺史时就积极招揽善待士人,执掌吴国政权后他更加明白士人的重要性,他在居所旁建造一所“延宾亭”,专门用以招揽有才之士,同时大力招扶南迁的士人,提高文人地位,使五代十国武夫专权风气为之改善,于是“四方豪杰,然归之”。另外他也非常重视教育,他在称帝后的第二年(938年)就建立了太学,后来又在庐山建立了“白鹿国”,各州县一般也设有学校。他自升州刺史任上便开始收集图书,据《马氏南唐书》所记,宋灭南唐时得金陵藏书十万余卷(《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记两万余卷),南唐收集的图书对保护和发展中国文化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个人评价

在五代十国这个中国历史大动荡时期,李昪是一个出色的割据君主,在他执政期间,极力推行保境息民的国策,奠定了南唐这个封建割据政权相对强盛的规模和基础,陆游《南唐书》中载:“帝生长兵间,知民厌乱。在位七年,兵不妄动,境内赖以休息。”,《十国春秋》中也如此说道:“(烈祖)然息兵以养民,得贤以辟土,盖实有君德焉。”,马令在其《南唐书》中专门有论一篇,对南唐兴学校、集图书的举动赞叹道:“昔韩起适鲁而知周礼之所在。且周之典礼固非鲁可存,而鲁果能存其礼,亦为近于道矣。南唐之藏书何以异此!”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魏良弢[tāo]在其《南唐先主李昪评说》一文中,站在历史的高度总结道:“李昪及其建立的南唐在挽救、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中做 出了自己时代的突出贡献。”

对于李昪也有一些负面的评价,《新五代史》载:“李昪迁其子孙于海陵,号永宁宫,严兵守之,绝不通人。久而男女自为匹偶,吴人多哀怜之。”,李昪代吴之后对待杨氏宗室的方式过于狠毒,历史学家诸葛计在其《南唐先主李昪行事论述》一文中如此说:“他性多猜忌,手段险毒,按信佛道和方士之术而不惜大量糜费社会财富等等 ,都是不足取的 。”

身世争议

关于李昪的身世,历史上总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据《十国春秋》记载,南唐灭亡后南唐旧臣徐铉作《江南录》记录南唐历史,其中就提出李昪是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李恪的玄孙,释文莹《玉壶清话》采用了这种说法,李昪之孙李从浦墓志铭《宋故左龙武卫大将军李公墓志铭》也自称是建王李恪的后裔,陆游《南唐书》则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世系是“恪生李超,李超生李荣,李荣生李昪”,龙衮[gǔn]《江南野史》和马令《南唐书》说法类似,但认为李超仅仅是李恪的后裔而非儿子,赵世延《南唐书序》与陈霆《唐余纪传》也持这种观点。

正史大多持此观点,《旧五代史》就记载李昪自称是李隆基之子永王李璘[lín]的后代,《新五代史》同样是记载李昪“自称”建王李恪的玄孙 ,且称其出身微贱,《资治通鉴》则说李昪称帝后认李世民之子吴王李恪为祖。

除了以上还有几种说法,李昊《蜀后主实录》记载李昪是曾任岭南节度使的薛王李知柔之子,郑文宝《江表志》认为李昪是天宝李从善的疏属支脉,陈彭年江南别录》仅称其为唐之宗室,没有指明是谁的后代,《吴越备史》中则说李昪为湖州安吉县人本姓潘,父亲为安吉将被淮将李神福掳走后,李昪成为李神福的家奴,后徐温在李神福家见到李昪,对其十分惊异,收其为养子。

关于李昪出生于何处,如何成为徐温的养子,又有几种说法:

最为普遍的说法是陆游《南唐书》的记载,其出生于徐州彭城,被杨行密收养后又转交给徐温抚养,马令《南唐书》《新五代史》《资治通鉴》中记载与此大同小异;《旧五代史》则说李昪本为海州人,被徐温掳走后收养;一说如上文所说《吴越备史》的记载,其余野史中记载李昪如何成为徐温养子也各有相不同,真假难辨。

个人作品

《全唐文》卷一二八收录李昪诏书七篇:《恤农诏》《享太庙诏》《禁上尊号诏》《罢李建勋诏》《举用儒吏诏》《旌张义方直言诏》《遗诏》。《全唐诗》卷八存其诗《咏灯》一首。

趣闻轶事

出生

相传李昪家门前有颗梨树,结一个果子,大如升,于是与邻里一起剖开食之,有赤蛇在果实中,众人大惊,蛇走李昪母亲的床榻下,李昪母亲不久怀孕,生下李昪。

伶人救主

李昪执掌孙吴政权之后对徐温亲子徐知询颇为忌惮,某次李昪宴请徐知询,以金钟盛酒向徐知询劝酒并说道:“愿弟寿千岁。”徐知询怀疑酒中有毒,便另取酒器匀出一半给李昪,道:“愿与兄各享五百岁。”,李昪脸色大变也不肯饮酒,而徐知询却捧酒不退,左右都不知所措。这时伶人申渐高上前打圆场,并抢过两杯酒一起喝下并拿着酒器离开。李昪暗中命人送解药给申渐高,但为时已晚,申渐高已毒发身亡。

人际关系

家庭成员

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僣伪列传一》中记载李昪是李隆基第十六子、永王李璘之后。

李超,早卒。追尊为孝平皇帝,庙号成宗。

李志,《江南野史》记载,曾任徐州市判官,卒于任上。

李荣,性谨厚,好佛,时称“李道者”。

徐温杨吴权臣。

王氏,李昪元配,追封顺妃。

宋福金,继室,即元敬皇后。

种时光,江王李景生母。

汝南郡郡君周氏,被李璟追封为许国太妃。

长子李景通(李璟,即南唐元宗),次子李景迁(后追封楚王),三子李景遂(封李克用),四子李景达(封齐王),五子李景逷(封江王)。

丰城公主盛唐公主、太和公主、建昌公主、玉山公主、永兴公主、兴国公主

文臣武将

宋齐丘、王令谋、张延翰李建勋、周宗、严球、张居咏、孙晟

李德诚(赵王)、张崇、张宣、周本、李简、王舆、刘威、刘信、王、柴再用、刘金、徐玠马仁裕

杜光邺[yè]、陈褒。

崔太初、王舆、姚景、祖重恩、李鐇[fán]。

杨彦伯、高弼、孙晟、李正明、龚凛、萧俨、成幼文、贾潭。

陵寝墓地

根据李昪陵墓内发掘玉哀册所记录应名为钦陵,南唐臣服于后周后,因后周皇帝郭威父亲郭简墓也名为钦陵,马令陆游作《南唐书》都称其为永陵

钦陵与顺陵(其子李璟陵墓)合称南京二陵,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1950年~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组织人员科学发掘,出土文物640余件,1988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钦陵,全长21.48米,宽10.45米,分前中后三室,有主室三间,侧室十间。前中室为砖砌,后室为石筑,都是仿木结构。墓门壁面上砌凿出柱、枋[fāng]、斗,上有彩绘。中室与后室之间有哺道,中室北壁上方有双龙戏珠的石刻浮雕,下方两侧各置一石刻浮雕武士像。后室室顶有彩绘天香图,地面刻地理图,中后部石砌棺床,侧面刻行龙浮雕。

研究书目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十国春秋

参考资料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僭伪列传一》.中国国家图书馆.2024-07-01

《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第二》.中国国家图书馆.2024-07-01

旧五代史.豆瓣读书.2024-06-23

新五代史.豆瓣读书.2024-06-23

十国春秋.豆瓣读书.202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