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疙瘩
芥菜疙瘩(学名:芸薹属 juncea var.napiformis (Pailleux \u0026 Bois) Kitam.),又名大头菜、根用菜、辣疙瘩,是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芸属(Brassica)二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疙瘩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日本、新西兰和加拿大;在中国各省均有栽培。芥菜疙瘩是一种长日照植物,性喜冷凉湿润气候;适宜生长于疏松的沙质土壤中。
芥菜疙瘩植株高60~150厘米,块根圆锥形,具特殊的辛辣气味,茎直立,从基部分枝;基生叶少数,大头羽状浅裂,上部茎生叶长圆披针形,近全缘或全缘。花浅黄色,花瓣倒卵形,顶端微凹,有细爪。长角果线形,稍侧扁;种子为黑褐色球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
芥菜疙瘩的肉质根可供食用,常将其盐腌或酱渍,或与萝卜同切成细丝作辣菜。
形态特征
根
块根呈圆锥形,一般长10~18厘米,横径7~14厘米,半在地上,外皮白色。根肉质,白色或黄色,有辣味,半在地下,两侧各有1条纵沟,在纵沟内生须根。
茎
茎直立,从基部分枝。
叶
基生叶少数,大头羽状浅裂,长10-20厘米,在幼时下面脉上及边缘有少数刺毛,顶裂片宽卵形,长达9厘米,顶端圆钝,边缘有不整齐尖齿,基部有2显明侧裂片及数个小裂片,疏生;叶柄长3-4.5厘米;茎生叶似基生叶,长5-12厘米;上部茎生叶长圆披针形,近全缘或全缘,无柄或稍抱茎。
花
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浅黄色,直径7~8毫米;萼片披针形或长圆卵形,长约6毫米;花瓣倒卵形,长8~10毫米,顶端微凹,有细爪。
果
长角果线形,长3~5厘米,稍侧扁,喙圆锥形,长5~7毫米;果梗长5~8毫米。
种子
种子球形,直径约1.5毫米,黑褐色,有细网纹,千粒重1.2克。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芥菜疙瘩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日本、新西兰、加拿大和中国等国家。
中国分布
芥菜疙瘩在中国各省均有种植,主产区包括湖北、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地。
生长习性
芥菜疙瘩喜冷凉湿润环境,生长适温为15~20℃,种子萌动、幼苗生长期或肉质根贮藏期间需在1~15℃下通过春化阶段。其能够在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中生长。虽然有较深的根系,但对干旱的适应能力不强,适宜在年降水量在762毫米~2032毫米的地域生长。荠菜疙瘩是一种长日照植物,可以生长在轻度遮光或不遮光的环境中,最适宜的光周期为16小时,日照过短将严重抑制其花芽分化,而日照过长它的块根产量将会降低。
繁殖方式
芥菜疙瘩可直播亦可育苗,对于播种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过早播种易发生病毒病和先期抽,过迟播种则易使后期生长不良,降低产量。中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以南适宜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播种。若选择8月播种,最好搭建凉棚,以防止暴雨影响。播种后需要对苗床覆盖地膜。待播种后20-40天,幼苗具4-5片叶后,可将幼苗移栽定植。移栽时需将秧苗的直根垂直放入穴中,以免影响根的生产。
栽培技术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将土深翻30厘米,可选农家肥、过磷酸钙、草木灰作为基肥,将基肥播撒施于面后翻耕入土,随后做畦起垄。
田间管理
芥菜疙瘩苗期应适度间苗,以防止幼苗拥挤、胚根伸长、纤弱弯曲、发生畸形根。生长前期需要追肥3-4次,秋后进入肉质根生长旺盛期也需要追施人粪尿或硫酸铵等肥料。生长期间可进行中耕培土,以防止肉质根头部外露变绿、粗老。在10-11月若有先期抽薹,应及时摘心,以防止肉质根停止生长、降低产量。
芥菜疙瘩生长期间容易感染病毒病,可从苗期的第一片真叶生长开始定期喷施乐果溶液。此外其常见病害还有猝倒病、立枯病、十字花科软腐病、白锈病等。
采收
根据种植地气候,在定植90-140天后、植株基生叶枯黄、田间5%植株开始抽薹、肉质根头部由绿色转为黄色时便可采收。一般需要在次年一月中旬前采收完,适时采收可提高产量和增进腌制品的品质。过晚采收易出现肉质根空心,硬心大,肉质根纤维发达等问题,加工品质也会下降。
功能价值
食用价值
芥菜疙瘩的食用部位以块根为主,其肉质根中富含膳食纤维、多糖、维生素、多酚和黄酮。但是新鲜的肉质根带有较重辣味,直接食用口感不佳,所以常将其切丁、腌制后食用,也可将其与青萝卜同切成细丝作辣菜食用。
饲用价值
芥菜疙瘩的肉质根可用作饲料。
相关研究
芥菜疙瘩作为芸薹属植物,其植物组织中含有大量的硫代葡糖酸脂(Glucosinolates,GSLs)。在植物组织腐烂过程中,将产生黑子酶(Myrosinase),黑子酶能够水解GSLs,水解产物为异硫氰酸脂类(Isothiocyanates,ITCs)。ITCs有很强的杀生性,能够用于土壤消毒处理。芥菜疙瘩作为熏蒸材料,对黄瓜枯萎病菌、番茄枯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等土传病原真菌具有抑菌效果。
常见变种
芥菜疙瘩为芸薹属芥菜的变种之一,自1859年芥菜物种被定名为Brassica juncea以来,对芥菜变种的研究较多。已知芥菜(Brassica juncea)下共有三个变种,分别是芥菜(原变种)(Brassica juncea var. juncea)、芥菜疙瘩(Brassica juncea var.napiformis (Pailleux \u0026 Bois) Kitam.)和榨菜(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将三者特点列出如下:
参考资料
芥菜疙瘩.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01-31
芥菜疙瘩.中国植物物种数据信息库.2023-01-31
The Biology of Brassica juncea (Canola/Mustard).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2023-01-31
芥菜疙瘩Brassicajunceavar.napiformis.iPlant.cn 植物智——中国植物+物种信息系统.2023-01-31
芥菜疙瘩.植物志.中国植物志 (FRPS).iPlant.cn 植物智——中国植物+物种信息系统.2023-01-31
芥菜.植物志. FOC中文翻译版.iPlant.cn 植物智——中国植物+物种信息系统.2023-01-31
芥菜疙瘩 Brassica juncea var. napiformis PPBC id:308674.iplant(1753).2023-01-31
榨菜.iPlant.cn 植物智——中国植物+物种信息系统.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