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岩桐
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 (Lodd.) Hiern),别名紫蓝大岩桐、六雪尼、落雪泥等,为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大岩桐属(Sinningia)多年生草本。大岩桐原产于巴西东南部,后被多米尼加共和国、韩国等国家引种栽培,现已广植于世界各地;在中国多栽培于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北方以温室培育为主。该物种喜半阴、湿润与温暖的环境,不耐涝、不耐寒、不耐瘠薄,忌阳光直射,喜排水良好、肥沃且疏松的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
大岩桐株高15~20厘米,全株密被绒毛;地下根具块茎,球形;茎极短;叶十字对生,卵圆形或卵形,叶面绿色,被茸毛;花顶生,具花梗,花萼被茸毛,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钟形,花色有红、白、紫红等;蒴果;种子褐色。花期4~6月,果期6~7月。
大岩桐叶茂翠绿,花大且花色丰富,花期长,可作为家居盆栽花卉;此外大岩桐还具有环保用途。
引种历史
1785年在南美的巴西发现大岩桐,十九世纪初引入欧洲。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通过杂交育种,选育出有观赏价值的品种。美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育成了花径7~12厘米、鲜红白边的重瓣花与深蓝白边的重瓣花等4个栽培品种,九十年代又培育出迷你型和矮生大岩桐,为大岩桐的盆栽观赏开辟了新的途径。中国大岩桐的引种始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在南京市的金陵大学农学院和中山陵园纪念植物园从美国引进。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植物园才正式引种试种。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有小批量生产,后被广泛种植。
形态特征
大岩桐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5~20厘米,全株肉质多汁,密被绒毛。
根茎
地下根具块茎,球形至扁圆形;茎极短。
叶
叶十字对生,卵圆形或卵形,质厚,叶面绿色,叶背稍带红色,叶长10~18cm,叶缘具钝锯齿,被茸毛,具柄,稍呈肉质。
花
花顶生;花梗与叶等长,花萼5裂,被茸毛,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有筒,边缘5浅裂,钟形,长达10厘米左右;花色有红、白、紫红、粉、蓝等。
果实与种子
蒴果,成熟时2瓣裂,不成螺旋状卷曲。种子为褐色,细小而多。
物种分布
大岩桐原产于巴西东南部,后被韩国、中国等国及库克群岛、特立尼达多巴哥等地区引种栽培。现已广植于世界各地,在中国栽培于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在中国北方为温室培育。
生长习性
大岩桐主要生长在季节性干燥的热带生物群落中,喜半阴、湿润与温暖的环境。其不耐涝、生长期要求湿度大,休眠期需保持干燥;不耐瘠薄,忌阳光直射,喜排水良好、肥沃且疏松的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大岩桐不耐寒,生长室温为15~26℃,每年10月至翌年1月其生长适温为10~12℃,1月至10月生长适温为18~23℃;冬季温度不低于5℃。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大岩桐结实很少,重瓣大岩桐因雌雄蕊退化不能结实;单瓣大岩桐的花喇叭状或钟状,花丝分离,花药通常联合,肉质花粉囊在花粉成熟时花粉囊不会自然开裂,花柱高于花药,雄蕊早熟,需要特定的昆虫为其传粉。但由于其作为室内观赏植物,又远离原产地,很难得到这些昆虫为其传粉,因此栽培植株基本不结实。。
人工繁殖
大岩桐栽培上常用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球茎分割繁殖、插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
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只对单瓣大岩桐而言,重瓣大岩桐雌雄蕊均退化,无法产生种子。大岩桐的播种时间为春、秋两季。播种前需整地做苗床,播种时种子需与细沙均匀混合后撒入苗床,播种后浇水,保持室温18~22℃,苗期应避免阳光直射,适当遮阴。
球茎分割
球茎分割繁殖时间为春季换盆前。选择2~3年块茎发芽的植株,将球茎分割成带芽眼的若干块,分割完成后在伤口处涂抹草木灰防止其腐烂,之后将球茎部分埋入土壤中,后期注意管理。
扦插繁殖
叶插
在花落后,选择大岩桐的优良单株,从叶腋处剪取带叶柄的健壮叶片,将其斜插入砂床中,遮阴并保持土壤湿润,待生根出苗后便可移栽。
芽扦插
剪取成年球根上有一定长度的新芽,将其插入细椰糠或砂床中,保持湿润,20天左右可长出新球根。扦插的芽当年可开花。
组织培养
选取嫩叶作为材料,可进行组培繁殖。将嫩叶片经处理后置于培养基中培养,待长出叶片、丛芽、不定根和球茎后,在室内炼苗一段时间,之后便可移栽于提前准备好的基质中。
栽培技术
栽植
大岩桐常用蛭石、粗沙、腐叶土混合的微酸性土壤栽培。栽植时每个块茎留一个嫩芽,露出盆土,2年生块茎休眠后萌芽需要换盆,避免雨淋与阳光直射。
田间管理
水肥管理
大岩桐的栽培中浇水需均匀。在盆栽的初期少浇水,根据生长情况慢慢增加浇水量。为了避免植株灼伤,夏季浇水需避开高温时段并增加浇水的次数;在秋季温度降低后慢慢减少浇水量,在冬季休眠期保持干燥。在大岩桐定植时,施足底肥;生长期,隔半月施肥;花苞形成时,增施磷钾肥。
光照管理
大岩桐不喜强光,以散射光为宜,所以在栽培后需适度遮阴,生长期要逐步遮去中午前后的强光,为延长花期可在开花时延长遮荫时间,为促进块茎的发育可在花后缩短遮荫时间。
株型调控
为控制大岩桐的株型,防止叶柄或主茎伸长过多,可适当摘心与摘蕾。花期可剪掉花朵周围较多的部分叶片。在大岩桐的生长期内要及时剪去残叶、病叶、畸形叶、老叶以及凋谢的花朵。
病虫害防治
大岩桐的病虫害主要有痒倒病、球茎腐烂病、枯性线虫病、尺蠖等。
幼苗期易发生痒倒病,播种和移栽时需对土壤进行消毒;球茎腐烂病防治则需注意保持清洁、通风,并及时清除感病球茎;尺蠖可在盆中施入夫腩丹防治或人工捕杀;叶枯性线虫病发生时可及时拔除病株并烧毁,之后对土壤、块茎、花盆等经常消毒。
观赏价值
大岩桐叶茂翠绿,花大色艳,且花色丰富,花期长,是世界著名的盆栽花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作为家居盆栽花卉,也可用于大型温室内的花坛、花台或于山石边、小路边种植观赏。此外大岩桐还具有环保用途。
参考资料
Sinningia 大岩桐属.自然标本馆.2023-01-31
大岩桐.Duocet多识植物百科.2023-01-31
大岩桐 (dà yán tóng).iPlant 植物智.2023-01-31
大岩桐.山东植物志,第1165页.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