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膝
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 C. Kuan),别名白牛膝、大牛膝、地牛膝等,苋科(Amaranthaceae)杯苋属(Cyathula)植物,原产于尼泊尔、中国;在中国主产于四川、湖南、云南、湖北、贵州等地。川牛膝主要生长在亚热带生物群落中,喜湿润凉爽温和气候,性喜光照充足,忌酷热、荫蔽与干旱,多生于海拔较高的地方。
川牛膝为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圆柱形,根条圆柱状,扭曲。茎直立,多分枝。叶椭圆形或窄椭圆形,顶端渐尖或尾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花丛为二歧聚伞花序,密集成花球团;苞片光亮,顶端刺芒状或钩状;两性花,花被片披针形,顶端刺尖头;雄蕊花丝基部密生节状束毛。胞果淡黄色,倒卵形或椭圆形。种子透镜状,椭圆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具有祛风利湿、活血祛的作用;主治跌打损伤,难产,血瘀经闭,风湿腰膝疼痛等疾病。
本草记载
川牛膝一名首见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入药使用则在中国晚清民初。《直指方》《滇南本草》《本草经疏》《本草便读》等本草中均有记载。自中国明清以来,对川牛膝的叙述比较多,不过描述大部分均比较粗略,并且缺少图例,从而不能确定其原植物,因此各家对其功效特点、性味的载述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查考现代文献,可确定川牛膝植物来源为Cyathula officinalis K. C. Kuan,并且为1977年以后被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
形态特征
川牛膝为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
根
主根圆柱形,鲜时表面近白色,干后灰褐色或棕黄色,根条扭曲。
茎
茎直立,茎下部近圆柱形,中部近四棱形,多分枝,疏生长糙毛,节处略膨大。
叶
叶对生,有柄,叶柄长5~15毫米,密生长糙毛;叶片长3~12厘米,宽1.5~5.5厘米,窄椭圆形或椭圆形,偶有倒卵形;顶端尾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楔形,全缘,上面贴生糙毛,下面毛较密。
花
花丛为二歧聚伞花序,密集成花球团,花球团直径1~1.5厘米,淡绿色,干时近白色,多数在花序轴上交互对生,在枝顶端成穗状排列,密集或相距2~3厘米;在花球团内,两性花在中央,不育花在两侧;苞片干膜质,卵形,内有花2朵或更多,长4~5毫米,光亮,顶端钩状或刺芒状;不育花的花被片常为4枚,变成具钩的坚硬芒刺;两性花长3~5毫米,花被片披针形,顶端刺尖头,内侧3片较窄;雄蕊5枚,花丝基部密生节状束毛;退化雄蕊5枚,长方形,长约0.3~0.4毫米,顶端齿状浅裂;子房1室,圆筒形或倒卵形,长1.3~1.8毫米,胚珠1枚,花柱长约1.5毫米。
果实与种子
胞果淡黄色,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3毫米,宽1~2毫米。种子透镜状,带红色,光亮,椭圆形,长1.5~2毫米。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川牛膝原产于尼泊尔、中国。
中国分布
该物种在中国主产于四川洪雅、峨眉、峨边、天全、西昌、稚女、盐源等地,也产于湖南、云南、湖北、贵州等地。
生长习性
川牛膝主要生长在亚热带生物群落中,喜湿润凉爽温和气候,性喜光照充足,忌酷热、荫蔽与干旱;多生于海拔较高,平均气温18℃,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280天的环境;该物种具有深根性,适宜生长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植质、土层深厚的砂壤土、微粘性壤土和壤土中,其种子寿命短,种子发芽率隔年明显降低,忌连作。其花期6~7月,果期8~9月。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选取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根直长而粗的三至四年生种株,在种子充分成熟时采种,取种去杂后贮藏。播种前用火选或搓选的方法选择发芽能力好的种子。播种时间有春播,亦有秋播;播种方法为穴播或条播;播种时按一定株行距或行距将混有草木灰的种子均匀撒播于种植地即可。
栽培技术
整地
根据川牛膝的特性选好地后,施入腐熟堆肥土或钙镁磷肥,混合均匀并耙细整平作。
用种子繁殖:应采收3~4年生植株的种子作种。春播3~4月;秋播9月。主产区采取高山春播,低山秋播。播种前用草木灰加入少量人畜粪水湿润后与种子充分混合。穴播,按行株距各33~45cm开穴,穴要浅平,施肥后每穴撒拌灰种子一撮,约有种子10粒左右;条播行距33~40cm。每1hm2用种量7.5~11.25kg。
田间管理
出苗后当其长到一定高度时,可结合中耕补苗间苗,定苗后按需浇水、施肥。第一次中耕除草于5月中下旬进行,此时可用手扯草,需浅中耕,除草要除净;6月中下旬与8月再除草一次,之后每年都需中耕除草,但在封行后可不用中耕除草。施肥也需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通常追肥二至三次,最后一次要培土防冻。此外,除了川牛膝留种植株之外,需在6月抽开花时,及时将花序摘除,以便于促进其根部的生长发育。
病虫害防治
病害
根腐病的防治可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雨季排涝;也可喷洒波尔多液预防;白锈病的防治可在发病地收获后进行清园,将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在发病初期喷波尔多液或可湿性代森锌粉剂喷雾;黑虫病的防治可在雨季排水防涝,冬季培土护根头越冬。
虫害
川牛膝常见虫害有红蜘蛛、大猿叶虫病、毛虫等。大猿叶虫可用敌百虫或亚硫磷稀释液喷杀;毛虫、红蜘蛛可用敌百虫、乐果喷杀。
采收加工
川牛膝生长三至四年后便可采收。在适宜收获期将其根条挖出,挖时切记不要损害根部。挖完后经过一定处理,可将其置于阳光下曝晒或竖立于炕上炕烘至半干,堆放数日后回润,再曝晒或竖立于炕上炕烘至全干。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利湿、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跌打损伤、难产、血瘀经闭、风湿腰膝疼痛、热淋、胞衣不下、石淋、产后瘀血腹痛、经痛。
经济价值
川牛膝生长三年后收,其每公顷产量约2250~3000千克,生长四年后采收,其每公顷产量约3000~3750千克。
物种对比
川牛膝和绒毛杯苋(Cyathula tomentosa (Roth) Moq.)相似,区别如下:
绒毛杯苋为小灌木,高1~2米;茎及分枝密生锈色或灰色绒毛;叶片长5~7厘米,宽2.5~5厘米,椭圆形,两面密生绒毛,基部圆形;花球团直径1~2厘米,间隔在2厘米以内,紧密排列成穗状;退化雄蕊约长0.5毫米,顶端流苏状,边缘有纤毛。
相关研究
川牛膝的水煎液能改善大鼠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状态。从川牛膝根中提取出的牛膝多糖不但可以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而且能促进其特异性B细胞免疫力,表明川牛膝多糖免疫活性较为广泛。从川牛膝根中提取出的牛膝多糖,具有减轻环磷酞胺Cy所致外周白细胞减少症、促进红细胞免疫等功能。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川牛膝所含有的杯苋甾酮、昆虫变态激素、脱皮甾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促进蛋白质合成等活性,与其强筋骨、补肝肾的功效相符。
参考资料
川牛膝.CFH自然标本馆.2023-02-06
川牛膝.SP2000.2023-02-06
川牛膝.POWO.2023-02-06
川牛膝.植物智.2023-02-06
川牛膝.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2024-05-12
绒毛杯苋 (róng máo bēi xiàn).植物智.202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