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望厦条约

望厦条约

《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贸易章程》,是中国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国的“闭关政策”严重限制了美国对华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美国商人迫切想要美国政府促使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美国便趁清政府战败之际派使团来华,要求扩大中美贸易。

1844年7月3日(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四年五月十八),清政府钦差大臣爱新觉罗·耆英与美国专使凯莱布·顾盛在澳门望厦村签订了《望厦条约》。条约共计34款,并附有《海关税则》。条约的主要内容为在通商、外交等方面,美国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益。此外,美国还获取了包括协定关税、扩大领事裁判权以及定期修约等几项新的侵略权益。《望厦条约》是比中英《南京条约》更细致更完备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严重损害,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签订背景

美国刚独立时,英国切断了对美的传统贸易,法国西班牙等也都限制美货的进口。为了开辟新的利润来源,美国商人便开始重视起对中国的贸易。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成功开辟了中美贸易,自此以来,美国对华贸易就不断增长。到1803年,其对华贸易总值已经超过了欧洲大陆等国家对华贸易的总和。随着美国国内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其国内的资产阶级试图进一步扩大对话贸易。然而,当时的中国仍旧以自然经济为主,海外贸易并不受重视。再加上海盗和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当时的清政府严格实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也不愿意与西方国家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西方商人只能在广州市进行极为严格的贸易。

“闭关政策”严重限制了美国对华贸易的发展,因此美国商人迫切想要美国政府促使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众多美商和一些在华人员就建议美国政府派代表与清政府谈判,建立“安全、公正”的商业关系,但美国政府认为当时机会并不成熟加以拒绝。不久,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其在战败的恐外心理作用下,对西方各国基本上是卑躬屈膝的。此外,英国从《南京条约》中获得的众多权益也促使了美国政府改变其观望的态度,从而开始采取积极行动。为了取得与英国同样的权益并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美国政府决定派遣全权大使赴华谈判。在此背景下,1843年2月,加雷布·顾盛被美国众议院任命为全权大使前往中国开展外交活动。

签订过程

北上威胁

1844年2月24日,顾盛使团到达澳门。不久凯莱布·顾盛就致信两广总督程矞采,表达要进京觐见中国皇帝、递交国书以及签订条约的意图。由于清政府上下对外国使臣进京一事非常敏感,程矞采便以外国使臣进京与中国体制不符,加上路途遥远、沟通困难等理由加以拒绝。然而顾盛使团依然坚持北上,并以武力相威胁,迫于压力,清政府便任命爱新觉罗·耆英为钦差大臣,前往处理与美国的外交事务。

耆英与顾盛的会晤

1844年6月17日,耆英进驻澳门望厦村,此后两天双方进行了礼节性的互相访问。在访问结束后,中国官员会见了美国使团秘书,安排谈判程序,并要求美方提供一个条约草案。两天后,凯莱布·顾盛提交了条约草案并转交一封向耆英说明草案的信,耆英则照会顾盛,要求其配合调查“徐亚满案件”,惩办凶手。

进京与国书问题的解决

6月24日,耆英等人前往顾盛的驻地进行正式谈判。当双方谈及进京问题时,顾盛仍提出北上觐见皇帝,爱新觉罗·耆英则表示坚决反对,并以终止谈判相威胁。顾盛为了顺利签订条约,便决定放弃北上要求,但同时指出今后若有其他国家使节进京,美国使臣应享有同样的待遇。作为回应,耆英则不再强制要求美方交出“徐亚满案件”的凶手。此后,耆英又要求凯莱布·顾盛将美方的国书转交给他,由他代奏给中国皇帝。美方最初坚持由清中央政府直接派人来收取,后经过交涉,顾盛最终同意由耆英代交美国国书。

条约的签订

国书和北上进京问题解决后,商业条约的谈判顺利进行。7月3日,顾盛将国书交给爱新觉罗·耆英,中美双方于当天正式签订了《中美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又称《望厦条约》,条约共34款,并附有《海关税则》。

此后,两国政府相继批准了条约。1845年12月31日,中美双方在广州市举行了换约仪式,《望厦条约》正式生效。

条约内容

主要内容

中美《望厦条约》共计34款,并附有《海关税则》,其主要内容大致包括:协定关税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五口通商、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和墓地的权利、领事裁判权以及定期修约等。除了割地赔款外,美国获得了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所取得的全部特权。除此以外,《望厦条约》还新增了几项重要的侵略权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协定关税。《南京条约》虽然规定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但关于税率的变更却并没有明文规定。《望厦条约》第2款则明确规定了“倘中原地区日后欲将税例变更,须同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

2、扩大领事裁判权。中英条约虽然规定了中英人民纠纷由两国官员共同审理,但并未涉及英国人的逮捕权。《望厦条约》第21款则规定中美两国人民如果发生纠纷,“合众国民人由领事等官捉拿审讯,照本国例治罪”。第25款规定在中国的通商口岸,美国人之间或美国人与其他国家人民发生纠纷,“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

3、定期修约。中英条约中并没有修订条约的规定,《望厦条约》第34款则规定“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此后英法海底隧道等国依据片面最惠国条款也获得了此权益。

4、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和墓地。美国借口葡萄牙英国在中国均有地方安葬死者,迫使清政府赋予其此项权益,因此《望厦条约》第17款规定美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馆、礼拜堂及殡葬之处”。

5、进一步损害中国领海主权。《南京条约》规定了英国兵船可以停泊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望厦条约》第32款则规定美国兵船可以进入中国港口“巡查”,中国兵船还要“以平行之礼相待”,美国兵船在中国港口维修、上岸采购补给,“中国均不得禁阻”。

条约原文

兹中华大清国、亚美理驾洲大合众国欲坚定两国诚实永远友谊之条约及太平和好贸易之章程,以为两国日后遵守成规,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大臣太子少保两广总督部堂总理五口通商善后事宜办理外国事务宗室耆;大合众国大伯理玺天德特派钦差全权大臣驻中华凯莱布·顾盛;各将所奉便宜行事之上谕及钦奉全权之敕谕,公同较阅照验,俱属善当,因将议明各条款,胪列于左:

第一款 嗣后清代与大合众国及两国民人,无论在何地方,均应互相友爱,真诚和好,共保万万年太平无事。

第二款 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人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现定例册,不得多于各国。一切规费全行革除,如有海关胥役需索,中国照例治罪。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用昭平允。

第三款 嗣后合众国民人,俱淮其挚带家眷,赴广州市福州市厦门市宁波市上海市共五港口居住贸易,其五港口之船只,装载货物,互相往来,俱听其便;但五港口外,不得有一船驶入别港,擅自游弋,又不得与沿海奸民,私相交易;如有违犯此条禁令者,应按现定条例,将船只、货物俱归中国入官。

第四款 合众国民人既准赴五港口贸易应须各设领事等官管理本国民人事宜;中国地方官应加款接;遇有交涉事件,或公文往来,或会晤面商,务须两得其平。如地方官有欺藐该领事各官等情,准该领事等将委曲申诉中国大宪,秉公查办;但该领事等官亦不得率意任性致与中国官民动多抵。

第五款 合众国民人在五港口贸易,除中国例禁不准携带进口、出口之货物外,其余各项货物,均准其由本国或别国贩运进口售卖,并准其将中国货物贩运出口,赴本国或别国售卖,均照规定条约纳饷,不得另有别项规费。

第六款 凡合众国船只赴五港口贸易者,均由领事等官查验船牌,报明海关,按所载吨数输纳船钞,计所载货物在一百五十吨以上者,每吨纳钞银五钱,不及一百五十吨者,每吨纳钞银一钱,所有以前丈量及各项规费全行裁革。或有船只进口,已在本港海关纳完钞银,因货未全销,复载往别口转售者,领事等官报明海关,于该船出口时,将钞已纳完之处在红牌内注明,并行文别口海关查照,候该船进别口时,止纳货税,不输船钞,以免重征。

第七款 凡合众国民人,在各港口以本国三板等船附搭客商,运带行李、书信及例不纳税之零星食物者,其船只均不须输纳船钞外,若载有货物,即应按不及一百五十吨之数,每吨纳银一钱,若雇用内地艇只,不在按吨纳钞之例。

第八款 凡合众国民人贸易船只进口,准其自雇引水,赴关隘处所,报明带进;候税钞全完,仍令引水随时带出。其雇觅跟随、买办及延请通事、书手,雇用内地艇只,搬运货物,附载客商,或添雇工匠、厮役、水手人等,均属事所必需,例所不禁,应各听其便,所有工价若干,由该商民等自行定议,或请各领事官酌办,中国地方官勿庸经理。

第九款 合众国贸易船只到口,一经引水带进,即由海关酌派妥役随船管押,该役或搭坐商船,或自雇艇只随同行走,均听其便;其所需食用,由海关按日给银,不得需索商船丝毫规费,违者计赃科罪。

第十款 合众国商船进口,或船主,或货主,或代办商人,限二日之内,将船牌、货单等件,呈递本国领事等官存贮,该领事即将船名、人名及所载吨数、货色详细开明,照会海关,方准领取牌照,开舱起货。倘有未领牌照之先擅行起货者,即罚洋银五百大圆,并将擅行卸运之货一概归中国入官。或有商船进口,止起一分货物者,按其所起一分之货输纳税饷,未起之货均准其载往别口售卖。倘有进口并未开舱即欲他往者,限二日之内即行出口,不得停留,亦不征收税饷、船钞,均候到别口发售,再行照例输纳。倘进口船已逾二日之限,即须输纳船钞,仍由海关填发红牌,知照别口,以免重征。

第十一款 合众国商船贩货进口、出口,均将起货、下货日期呈报领事等官,由领事等官转报海关,届期派委官役,眼同该船主、货主或代办商人等,秉公将货物验明,以便按例征税。若内有估价定税之货,或因议价高下不等,除皮多寡不齐,致有辨论不能了结者,限该商于即日内禀报领事官,俾得通知海关,会商酌夺。若禀报稽迟,即不为准理。

第十二款 合众国各口领事官处,应由中国海关发给丈尺、秤码各一副,以备丈量长短、权衡轻重之用,即照粤海关部颁之式盖戳镌字,五口一律,以免参差滋弊。

第十三款 合众国货船进口后,于领牌起货时,应即将船钞交清。其进口货物,于起货时完税,出口货物,于下货时完税。统俟税钞全完,海关给发红单,由领事官验明,再行发还船牌,准该商船出口回国。其完纳税银,由中原地区官设银号代纳,或以纹银纳饷,或以洋银折交,均照规定章程办理。其进口货物由中国商人转贩内地者,经过各关,均照旧例纳税,不得另有加增。

第十四款 合众国商船停泊口内,不准互相剥货,倘有必须剥过别船者,由该商呈报领事官,报明海关,委员查验明确,方准剥运,倘不票明候验辄行剥连者,即将其剥运之货一并归中国入官。

第十五款 各国通商旧例归广州市官设广州十三行经理,现经议定将洋行名目裁撤,所有合众国民人贩货进口、出口,均准其自与中原地区商民任便交易,不加限制,以杜包揽把持之弊。

第十六款 中国商人遇有拖欠合众国人债项,或诓骗财物,听合众国人自向讨取,不能官为保偿;若控告到官,中国地方官接到领事官照会,即应秉公查明,催追还欠。倘欠债之人实已身亡产绝,诓骗之犯实已逃匿无踪,合众国人不得报洋行代赔之旧例,呈请着赔。若合众国人有拖欠、诓骗华商财物之事,仿照此例办理,领事官亦不保偿。

第十七款 合众国民人在五港口贸易,或久居,或暂住,均准其租赁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馆、礼拜堂及殡葬之处。必须由中国地方官会同领事等官,体察民情,择定地基;听合众国人与内民公平议定租息,内民不得抬价勒,远人勿许强租硬占,务须各出情愿,以昭公允;倘坟墓或被中国民人毁掘,中国地方官严拿照例治罪。其合众国人泊船寄居处所,商民、水手人等止准在近地行走,不准远赴内地乡村,任意闲游,尤不得赴市镇私行贸易;应由五港口地方官,各就民情地势,与领事官议定界址,不许逾越,以期永久彼此相安。

第十八款 准合合众国官民延请中国各方士民人等教习各方语音,并帮办文墨事件,不论所延请者系何等样人,中国地方官民等均不得稍有阻挠、陷害等情;并准其采买中国各项书籍。

第十九款 嗣后合众国民人在中国安分贸易,与中国民人互相友爱,地方官自必时加保护,令其身家全安,并查禁匪徒不得欺凌骚挠。倘有内地不法匪徒逞凶放火,焚烧洋楼,掠夺财物,领事官速即报明地方官,派拨兵役弹压查拿,并将焚抢匪徒按例严办。

第二十款 合众国民人运货进口,既经纳清税饷,倘有欲将已卸之货运往别口售卖者,禀明领事官转报海关,检查货税底薄相符,委员验明实系原包、原货,并无拆动抽换情弊,即将某若干担已完税若干之处填入牌照,发该商收执,一面行文别口海关查照。俟该船进口,查验符合,即准开舱出售,免其重纳税饷。若有影射夹带情事,经海关查出,罚货入官。

第二十一款 嗣后中国民人与合众国民人有争斗、词讼、交涉事件、中国民人由中国地方官捉拿审讯,照中国例治罪;合众国民人由领事等官捉拿审讯,照本国例治罪;但须两得其平,秉公断结,不得各存偏护,致启争端。

第二十二款 合众国现与中国订明和好,五处港口听其船只往来贸易。倘日后另有别国与中国不和,中国止应禁阻不和之国不准来五口交贸,其合众国人自往别国贸易,或贩运其国之货物前来五口,中国应认明合众国旗号,便准入港;惟合众国商船不得私带别国一兵进口,及听受别国商人贿嘱,换给旗号,代为运货入口贸易;倘有犯此禁令,听中国查出拿办。

第二十三款 每届中国年终,分驻五港口各领事官应将合众国一年出入口船只、货物数目及估定价值,详细开报各本省总督,转咨户部,以凭查验。

第二十四款 合众国民人因有要事向中国地方官办诉,先禀明领事等官,查明禀内字句明顺、事在情理者,即为转行地方官查办。中原地区商民因有要事向领事等官办诉,先禀明地方官,查明禀内字句明顺、事在情理者,即为转行领事等官查办。倘遇有中国人与合众国人因事相争不能以和平调处者,即须两国官员查明,公议察夺。

第二十五款 合众国民人在中国各港口,自因财产涉讼,由本国领事等官讯明办理;若合众国民人在中国与别国贸易之人因事争论者,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

第二十六款 合众国贸易船只进中国五港口湾泊,仍归各领事等官督同船主人等经管,中国无从统辖。倘遇有外洋别国凌害合众国贸易民人,中原地区不能代为报复。若合众国商船在中国所辖内洋被盗抢劫者,中国地方文武官一经闻报,即须严拿强盗,照例治罪,起获原赃,无论多少,均交近地领事等官,全付本人收回;但中国地广人稠,万一正盗不能缉获,或有盗无赃,及起赃不全,中国地方官例有处分,不能赔还赃物。

第二十七款 合众国贸易船只,若在中国洋面,遭风触礁搁浅,遇盗致有损坏,沿海地方官查知,即应设法拯救,酌加抚恤,俾得驶至本港口修整,一切采买米粮,汲取淡水,均不得稍为禁阻,如该商船在外洋损坏,漂至中国沿海地方者,经官查明,亦应一体抚恤,妥为办理。

第二十八款 合众国民人贸易船只、财物在中国五港口者,地方官均不强取威胁,如封船公用等事,应听其安生贸易,免致苦果。

第二十九款 合众国民人,间有在船上,不安本分,离船逃走,至内地避匿者,中国地方官即派役拿送领事等官治罪。若有中国犯法民人逃至合众国人寓馆及商船潜匿者,中国地方官查出,即行文领事等官捉拿送回,均不得稍有庇匿。至合众国商民、水手人等,均归领事等官随时稽查约束。倘两国人有倚强滋事,轻用火器伤人,致酿斗杀重案,两国官员均应执法严办,不得稍有偏徇,致令众心不服。

第三十款 嗣役中原地区大臣与合众国大臣公文往来,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申报大宪,用"申陈"字样。若平民禀报官宪,仍用"禀呈"字样。均不得欺藐不恭,有伤公谊。至两国均不得互相征索礼物。

第三十一款 合众国日后若有国书递达中国朝廷者,应由中国办理外国事务之钦差大臣,或两广、闽浙、两江总督等大臣将原书代奏。

第三十二款 嗣后合众国如有兵船巡查贸易至中国各港口者,其兵船之水师提督及水师大员与中国该处港口之文武大宪均以平行之礼相待,以示和好之谊;该船如有采卖食物、汲取淡水等项,中国均不得禁阻,如或兵船损坏,亦准修补。

第三十三款 合众国民人凡有擅自向别处不开关之港口私行贸易及走私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号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

第三十四款 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又和约既经批准后,两国官民人等均应恪遵;至合众国中各国均不得遗员到来,另有异议。

以上关涉太平、和好、贸易、海面各款条约,应俟各大臣奏明大清大皇帝批准,大合众国大伯理玺天德既得各国选举国会长公会大臣议定允肯批准。限以十八个月即将两国君上批准之条约互换,若能早互换,尤为善美。兹将现定条约先由大清国钦差大臣太子少保两广总督部堂总理五口通商善后事宜办理外国事务宗室耆,大合众国钦差全权大臣驻中华顾圣,盖关防印信,书名画押,以昭信守。须至和约者。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四年五月十八日,即我主耶稣基理师督降生后纪年之一千八百四十四年七月初三日,在望厦铃盖关防。

影响与评价

影响

《望厦条约》是比中英《南京条约》更加完备细致的不平等条约,其日后也成为了其他国家与中原地区签订条约的范本。通过这一条约,美国不仅获得了英国在中国取得的全部权益,还获取了包括协定关税、扩大领事裁判权以及定期修约等几项新的侵略权益。具体而言,该条约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就政治方面而言,根据中英条约的规定,中英民人纠纷应该由两国官员共同审理,如果确定英国人有罪,则由英国领事据本国法令治罪;但是中英条约并未涉及对英人的逮捕权。但《望厦条约》却规定中美人民发生争端时,美国人由领事等官捉拿审讯,美国人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人民发生争端,中国官员也无权过问。根据这些规定,清朝对美国人的逮捕、审讯、定罪、惩治的司法权力全部丧失尽。此后其他国家依据片面最惠国条款,“一体均沾”,就使得各通商口岸的西方人成为了中国政府不可触动的特殊人士,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就经济方面而言,《望厦条约》的第二款规定:“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管官议允”,这比中英条约更加完整、明确的提出了“协定关税”的原则。据此,中国想要变更关税就必须先和外国商量,这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此外,《望厦条约》的第六、第十和第二十款所规定的内容还使美国获得了不纳转口税的特权。这些特权,不仅便利了外国商品的对华倾销,而且将沉重打击中国的沿海贸易和航运业。

就军事方面而言,《望厦条约》为外国军事力量肆意入侵中国打开了缺口。中英条约规定英舰可停泊于每个通商口岸,在此基础上,《望厦条约》的第三十二款进一步规定美国兵船可以驶入中国各港口,中国文武官史必须“以平行之礼相待”,不得禁阻兵船采购食物,及取淡水。这实际上是向中国强加了接待美国战舰的义务,更有利于“炮舰政策”发挥效力。此外,条约还第二十六款还规定了美国贸易船只进入通商口岸后,“仍归各领事等官督同船主人等经管”,中国中国政府无权管辖。这意味着美国商船在中国港口就如在美国港口一样,可以完全无视中国领海权、管辖权,严重侵害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就文化方面而言,《望厦条约》也为西方的文化入侵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条约的第十七款就规定除租赁民房之外,美国人还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自行建楼”,并增添了设立医院、教堂、墓地等项目,使美国人在商埠居住区的设施复杂化,为其特殊化创造了条件,也为文化入侵提供了方便。此外条约还要求中国政府保护传教士在内的在华美国人的人身安全,在条约的庇护下,传教士纷纷来华,与侵略者的“炮舰政策”相配合,充当向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侵工具。当然,传教士在华活动也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中国教育、科技等方面的近代化。

总的来说,《望厦条约》的签订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扩大了美国对华贸易,加速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也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虽然此条约客观上有利于中美文化交流,但由于两国国际地位的不平等,实际上大大便利了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以及殖民国家对中国的文化渗透和侵略。此外,条约中有关“修约”的规定不仅为日后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索取更多权益提供了借口,也成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理由”之一。

评价

《望厦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美国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对此给与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凯莱布·顾盛胜利地完成了府交给的重要任务,通过签订条约,美中关系被置于对美国商和其他方面特别有利的基础之上。”

美国国内颇有影响的《亨特商人杂志》则认为《望厦条约》的签订成功地“开始在商业世界仅次于发现新大陆的一个新时代……中国开放对外贸易,就象发现一个新大陆一样。这个大陆已经有两亿富有、勤劳并与欧洲国家隔离的居民,供应他们商品将成为我们达到非常繁荣的根源。多数国家都渴望开这一易。”

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认为:“作为经营贸易的基础来说,美国条约比亨利·璞鼎查爵士所缔结的各协定,要高明得多;而且如此的高明,以致它立即变成为几个星期之后议定的法国条约取法的典型,也变成为一八四七年三月二十九日签订的对挪威和瑞典条约的蓝本。美国条约中高明的规定,也随即赢得英国人的承认,并且大加利用。诚然顾盛的条约已经变成为中国国际关系的基础,直到一八五六年才为《天津条约》所代替。”

清政府方面,由于其推行“一视同仁”的外交政策,认为英国的既得利益,各国也同样一体均沾,所对于《望厦条约》基本上没有异议。爱新觉罗·旻宁对此也表示“所办甚好”“办理均合机宜”。

乔明顺(原河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河北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认为“《望厦条约》不仅为美国扩大侵略中国提供了保障,而且还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提供了蓝本,广开了道路……这个条约的签订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的转化,给中国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

茅海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澳门大学特聘教授):“顾盛胜利了!他以一纸国书换来了一项对美极有利益的条约。爱新觉罗·耆英也胜利了!他阻止了美使进京,消耳了衅端,只是用文字的形式确立了一年前他对美国领事的口头承诺。双方都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居住17天的望厦村,各向其主子报功去了。”

参考资料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17

..2023-02-07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3

..2023-02-04

..2023-02-04

..2023-02-04

..2023-02-17

..2023-02-04

..2023-02-06

..2023-02-06

..2023-02-06

..2023-02-06

..2023-02-07

..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