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铃木科
悬铃木属科(Platanaceae),又称悬铃木科,是双子叶植物纲金缕梅亚纲悬铃木目的一科。该科仅包含一个现存属——悬铃木属(Platanus),共有八种已知物种。这些植物是高大的树木,原产于北半球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杂交的伦敦悬铃木在全球各地的城市中广泛种植。悬铃木科的化石记录非常丰富,已知来自下白垩纪,悬铃木属可以被视为一种活化石。
地理分布
悬铃木树干较直,树冠宽广多分枝,适于城市绿化和行道树。在第三纪时广泛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及亚洲;现代只有1属,约有11种,分布于北美,东南欧,西亚及越南北部。中原地区北起辽宁省、河北省、西至甘肃省,南至广东省均栽种为行道树,尤以长江沿岸城市广为栽培,生长最盛。
形态特征
高大的落叶乔木,具大型而掌状裂的叶片,有长叶柄,具叶柄下芽,果体藏在膨大的叶柄基部,托叶大,上部平展而张开,下部鞘状。花雌雄同株,头状花序。萼片3~8;花瓣与萼片同数;雄蕊3~8;子房有离生心皮3~8个。果实由多数小坚果集合成球形的聚花果,小坚果基部围有长绒毛。
种属分布
一球悬铃木 (yī qiú xuán líng mù)
一球悬铃木,落叶大乔木,高40余米;树皮有浅沟,呈小块状剥落;嫩枝有黄褐色绒毛被。叶大、阔卵形,通常3浅裂,稀为5浅裂,宽10-22厘米,长度比宽度略小;基部截形,阔心形,或稍呈楔形;裂片短三角形,宽度远较长度为大,边缘有数个粗大锯齿;上下两面初时被灰黄色绒毛,不久脱落,上面秃净,下面仅在脉上有毛,掌状脉3条,离基约1厘米;叶柄长4-7厘米,密被绒毛;托叶较大,长约2-3厘米,基部鞘状,上部扩大呈喇叭形,早落。花通常4-6数,单性,聚成圆球形头状花序。雄花的萼片及花瓣均短小,花丝极短,花药伸长,盾状药隔无毛。雌花基部有长绒毛;萼片短小;花瓣比萼片长4-5倍;心皮4-6个,花柱伸长,比花瓣为长。头状果序圆球形,单生稀为2个,直径约3厘米,宿存花柱极短;小坚果先端钝,基部的绒毛长为坚果之半,不突出头状果序外。
原产北美洲,现广泛被引种,我国北部及中部。
二球悬铃木 (èr qiú xuán líng mù)
二球悬铃木,落叶大乔木,高30余米,树皮光滑,大片块状脱落;嫩枝密生灰黄色绒毛;老枝秃净,红褐色。叶阔卵形,宽12-25厘米,长10-24厘米,上下两面嫩时有灰黄色毛被,下面的毛被更厚而密,以后变秃净,仅在背脉腋内有毛;基部截形或微心形,上部掌状5裂,有时7裂或3裂;中央裂片阔三角形,宽度与长度约相等;裂片全缘或有1-2个粗大锯齿;掌状脉3条,稀为5条,常离基部数毫米,或为基出;叶柄长3-10厘米,密生黄褐色毛被;托叶中等大,长约1-1.5厘米,基部鞘状,上部开裂。花通常4数。雄花的萼片卵形,被毛;花瓣矩圆形,长为萼片的2倍;雄蕊比花瓣长,盾形药隔有毛。果枝有头状果序1-2个,稀为3个,常下垂;头状果序直径约2.5厘米,宿存花柱长2-3毫米,刺状,坚果之间无突出的绒毛,或有极短的毛。
本种是三球悬铃木 P. 短头怪蝠蚤东方亚种 与一球悬铃木 P. occidentalis 的杂交种,久经栽培,我国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及华南均有引种。
三球悬铃木 (sān qiú xuán líng mù)
三球悬铃木,落叶大乔木,高达30米,树皮薄片状脱落;嫩枝被黄褐色绒毛,老枝秃净,干后红褐色,有细小皮孔。叶大,轮廓阔卵形,宽9-18厘米,长8-16厘米,基部浅三角状心形,或近于平截,上部掌状5-7裂,稀为3裂,中央裂片深裂过半,长7-9厘米,宽4-6厘米,两侧裂片稍短,边缘有少数裂片状粗齿,上下两面初时被灰黄色毛被,以后脱落,仅在背脉上有毛,掌状脉5条或3条,从基部发出;叶柄长3-8厘米,圆柱形,被绒毛,基部膨大;托叶小,短于1厘米,基部鞘状。花4数;雄性球状花序无柄,基部有长绒毛,萼片短小,雄蕊远比花瓣为长,花丝极短,花药伸长,顶端盾片稍扩大;雌性球状花序常有柄,萼片被毛,花瓣倒披针形,心皮4个,花柱伸长,先端卷曲。果枝长10-15厘米,有圆球形头状果序3-5个,稀为2个;头状果序直径2-2.5厘米,宿存花柱突出呈刺状,长3-4毫米,小坚果之间有黄色绒毛,突出头状果序外。
原产欧洲东南部及西亚,久经栽培,据记载我国晋代即已引种。今鄠邑区存有古树,叫祛汗树或鸠摩罗什树。
参考资料
Platanaceae.植物智.2024-09-18
一球悬铃木 (yī qiú xuán líng mù).植物智.2024-09-18
二球悬铃木 Platanus acerifolia|iPlant 植物智.植物智.2024-09-18
三球悬铃木 Platanus orientalis|iPlant 植物智.植物智.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