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儒泳
孙儒泳(Sun Ruyong,1927年6月12日-2020年2月14日)出生于浙江宁波,中共党员,中国生态学家、中国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195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951-1953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任助教,1958年在苏联国立莫斯科国立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回国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系副主任、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2002年同时受聘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生态学教学和科研,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十六项科研项目,曾任《生态学报》《兽类学报》副主编,《动物学报:英文版》《动物学研究》编委,美国《生理动物学》(Physiological 动物学)编委,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撰写和翻译的专著、译著、高校教材等近20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
2020年2月14日在广州市逝世,享年93岁。
生平
早年经历
1927年6月12日,孙儒泳出生于浙江宁波江北岸槐树路余姚江边的“浮石亭”。父亲孙卿在上海当账房先生。1933年,孙儒泳进入杨家学堂上小学,由于成绩勉强及格,三年级被迫留级。1937年转学到教会办的崇信小学。1940年,孙儒泳考入县私立三一中学(宁波市第三中学前身)。1941年,日本军占领宁波市,三一中学被迫解散,孙儒泳失学。初二时转入浙东中学(宁波市第四中学前身)就读。读完初二,浙东中学校舍被战火所毁,孙儒泳等学生只能自学初三内容。9月,考入沦陷后的浙江宁波高中师范学校。1945年7月,孙儒泳从浙江宁波高中师范学校毕业,在宁波四明孤儿院教授国文和唱歌课。第二年到上海唐山路小学教书,一边教书一边在夜校补习高中课程。1947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在师范,深受张宗炳教授、郭彬教授、汪堃仁教授的影响,奠定了孙儒泳攻读动物界的思想。1951年,孙儒泳提前半年被生物系破格留用,担任助教工作。第二年,孙儒泳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孙儒泳被学校推荐进入苏联国立莫斯科国立大学生物土壤系攻读研究生,师从尼古拉·巴夫洛维奇·纳乌莫夫教授。1957年7月,经导师纳乌莫夫介绍,前往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鼠疫研究所进行科研考察。先后到天山西北侧埃比柯帕略特山区和阿拉木图西的克孜勒库姆沙漠进行考察。1958年7月,参加了由莫斯科师范学院生物系教授巴尼科夫率领的科考小组,赴里海西北部的阿斯特拉罕地区考察。9月,孙儒泳通过博士论文《莫斯科省两种田鼠气体代谢的地理变异研究》答辩,获副博士学位。同时,他的博士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
工作经历
1958年,孙儒泳回国,回到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12月,孙儒泳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研究所,从事流行病的自然疫源地研究。次年4月带学生参加“柴河林区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的野外调查工作,整理出论文《柴河林区小啮齿类的生态学 Ⅰ.生态区系和数量的季节消长》,详细地阐述了森林小啮齿类的生态区系和数量分布。1959年月,回到北京参加“反右倾”运动,被定性为“严重右倾”,下放劳动改造。1960年,因健康问题,召回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
1961年8月,孙儒泳重返讲台,他发现中国没有合适的动物生态学教材,于是发试用讲义,边教学,边修改。1962年开始着手编写教材。同年,开始《大家鼠属气体代谢和水代谢生态生理特征比较》的课题研究。1965年,孙儒泳被下派参加”四清“运动,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孙儒泳被分配到工厂劳动。在这期间,他偷偷自学了日语和德语。当时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研究所正在进行灭鼠拔源工作,工作条件艰苦,孙儒泳自动请缨参加,被破例放行。因此从1973年起,孙儒泳在边疆地区开展鼠疫的疫源地调查和灭鼠拔源工作。
1977年,北京市政府为解决市民吃鱼难的问题,提出“工厂化养鱼”设想。孙儒泳参加了其中“机械化养鱼综合技术研究”的科研攻关,具体从事罗非鱼雄性化和罗非鱼耗氧量研究。最后,该研究项目获得1983年北京科技二等奖,罗非鱼代谢规律的研究获得1980年的科学技术成果四等奖。1978年,孙儒泳定职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二年,孙儒泳被推选为中国生态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负责生态学的教育和科普工作。1981年开始,孙儒泳被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卷特约编辑,先后参与译著《生态学基础》《生态学与人类》,编写的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动物生态学》(上、下册)等。
1982年,孙儒泳在国际太平洋生物地理学学术会议上宣读“饲养水温对罗非鱼成鱼生长的影响”的学术论文。这是孙儒泳从莫斯科回国后,第一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1983年10月,孙儒泳被教育部聘为十五年科技发展规划《教育部生态学及环境生态学规划组》组长,任教育部组织生态教育考察团副团长,赴比利时、法国考察。同年,晋升为教授。
1984年12月27日至1985年1月2日,孙儒泳参加了全国污染生态学术会议、中国污染生态学的回顾与展望和高等学校环境生物学的教学问题座谈会。同年,孙儒泳的论文《静止代谢率与每日平均代谢率关系》在《生态学》杂志发表,并参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小动物活动和耗氧联合自动测定仪研制》。第二年,孙儒泳分别赴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岛养鹿场、尖峰岭自然保护区考察、研讨。
1986年,孙儒泳先后赴美国、英国、苏格兰北部考察、访问。次年,孙儒泳先后参加了天津民航无鼠害机场鉴定会,参加中国生态学学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参加青海海北高塞草甸生态系统研究站开放论坛会,参与全国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工作状况调研组工作。同年,他参加的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遥感在内蒙古自治区草场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一九八七年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次级生产力(小哺乳动物)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年,孙儒泳先后参加了亚太兽类学会议、东莞鼠类“七五”公关项目年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晚成鼠胎后发育期的整体恒温和线粒体产热的变化》。他参加编著的《普通动物学》《动物生态学》获国家级奖项。次年,孙儒泳参加赴罗马举行的第五次国际兽类学会议。
1990年,孙儒泳先后考察河南信仰牌坊鸟岛、西北生态状况,参加第五次国际生态学会议、中国兽类学会成立10周年学术会议等。12月,孙儒泳参加北京市池塘养鱼生态理论高级研讨班。第二年5月,孙儒泳作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的代表,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孙儒泳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孙儒泳先后到南京市环科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新疆天山中科院1号冰川站、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等地进行访学、考察。1993年,孙儒泳参加国际冬眠(低温生存)问题研讨会,并到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访问。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也是在这一年,他被选入《20世纪中国名人辞典》以及美国传记研究会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录。第二年,孙儒泳参与的《农牧区鼠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课题获中国科学院科级进步奖二等奖。
1995年,孙儒泳到波士顿大学、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访学,先后考察亚特兰大斯通山脉、美国亚特兰大市“灵长目研究中心”、佐治亚大学继续教育中心等地。1996年,孙儒泳所著《生态学与社会经济发展》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
1997年3月,孙儒泳参与的项目“布氏田鼠种群动态特征”获国家教育委员会三等奖(第三完成人)。1999年,他与博士生谢小军合作的“大口鲇生态特征的能量学机理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主持的科研项目“鱼类能量学机制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2001年,孙儒泳参加对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鼠疫与环境图集》的鉴定工作。2002年,孙儒泳在继续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同事,兼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帮助华南师范大学的生物学科建设。2004年到2005年,孙儒泳坚持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教授讲坛”为全体本科生讲授有关生态学的讲座。2005年,孙儒泳负责的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6年9月27日,孙儒泳出席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LMB)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暨首届学术年会。2008年,孙儒泳主编的《生态学进展》由高教社出版。2012年3月5日,孙儒泳在广州市对中国科学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热带海洋生态过程研究”进行终期评估。同年9月10日,孙儒泳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一百一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12日,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青年学者奖颁奖仪式。
逝世
2012年,孙儒泳不慎摔伤脑部。2020年2月14日8时50分,孙儒泳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社会任职
孙儒泳在从事教科研工作的同时,参加了许多社会学术活动,先后兼任多种学术团体职务,如: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学术顾问,《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杂志社顾问、中国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聘为全国师范院校科级教育顾问,《水生生物学报》《动物学报:英文版》《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典》等杂志编委编委,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害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西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大学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等。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孙儒泳是中国种群生态学和生理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他通过大量实验资料证明地理上相距仅110公里的两个种群间存在着静止代谢率的地理变异,为兽类提供了地理物种形成假说的生理生态学证据;同时,提出了地理变异季节相的新概念。
在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中,孙儒泳首次对鼠类宿主开展生境分布、 季节消长、垂直分布和繁殖生态等种群生态学研究,关于雄性繁殖强度研究对预测数量变动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他开展的中国家鼠属的能量代谢和水代谢研究,阐明了与栖息生境相适应的种间差异。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孙儒泳从深化研究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领域扩大至行为生态、动物能量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孙儒泳根据每日平均代谢率(ADMR)与静止代谢率(RMR)关系的研究,提出之前以20℃下每日平均代谢率(ADMR)为主要参数作能量收支预测模型的理论应被修正。所得出的研究成果在德国Oecologia杂志发表。这项研究结果的论文是中国国内鼠类能量学领域第一篇对根田鼠每日能量需要进行研究的论文,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主要论著
孙儒泳撰写和翻译生态学教材近20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他独著的《动物生态学原理》获1992年第二届高校教材评审全国优秀奖和1992年全国教学图书展一等奖。
人才培养
孙儒泳院士在近60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成果丰硕,开设了动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实验、动物生理生态学、生物统计、脊椎动物学等课程。他主持的北京师范大学基础生态学课程2005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
1977年,孙儒泳投入多所高校合编《动物生态学》教材的工作,编写的《动物生态学原理》1987年出版,填补了中国没有自己的动物生态学教材的空白,被中国台湾《中国时报》组织的专家评选推荐为大陆十本重要著作书之一。参与翻译国外先进生态学教材《生态学》(第五版,Robert E.Ricklefs著,2001)、国际学术名著《理论生态学》和《生态学基础》等。自中国生态学会成立起,孙儒泳参与组织培训班15次,为青少年举办夏令营和知识竞赛6次。2007年,孙儒泳捐出自己50多万元的积蓄设立了一个助学基金,资助对生态学有重要贡献的年轻师生。
孙儒泳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生态学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先后培养硕士生12名,博士生21名、博士后4名,进修教师、访问学者等多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定震、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院长王安利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林伟涛、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室主任洪玉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牛翠娟等,都是孙儒泳的学生。
荣誉与获奖
影响与评价
孙儒泳学生王德华博士说孙儒泳是“中国动物生态学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奠基人”。“孙先生的年岁不断增长,但学习和探索的热情从未消退,始终走在学科发展的最前面,为中国的生态学研究开辟着道路。”孙儒泳的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牛翠娟说。
孙儒泳学生王祖望博士在为《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庆祝孙儒泳院士80寿辰纪念文集》(2007,高教出版社)写的序言中写道:他(孙儒泳)犹如一位不知疲倦的农夫,在生态学领域内,几十年如一日,耕耘、播种、收获,周而复始。他热爱教育、热爱科研,将这一崇高的事业视为自己生命的归宿。
北京师范大学评价孙儒泳“热爱祖国,作风正派,治学严谨,是继我国生态学创始人(马世骏教授等)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中国国家教委的在推荐孙儒泳评选院士的评语是:“孙儒泳将脊椎动物生理生态学引入我国,在理论上及方法上都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为我国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关啮齿类种群生态学的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在国内起到了示范和促进作用,显著地提高了我国的生态学的学术水平。”
参考资料
华南师范大学新闻网.华南师范大学新闻网.2023-02-11
孙儒泳.中国科学院.2023-02-11
孙儒泳.北京师范大学.2023-02-11
孙儒泳院士逝世 享年93岁.光明网.2023-02-11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3-02-12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2023-02-12
简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2-17
生态学家.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2-12
孙儒泳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2023-02-11
中科院院士孙儒泳突发心梗逝世 享年93岁!曾就读宁波四中.中国宁波网.2023-02-11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2023-02-17
孙儒泳:一生丹心寄绿野,如今白首归青山.科学网.2023-02-11
孙儒泳:一生丹心寄绿野,如今白首归青山.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2-13
孙儒泳:一生丹心寄绿野,如今白首归青山(2).光山新闻网.2023-02-11
孙儒泳:一生丹心寄绿野,如今白首归青山(3).光山新闻网.2023-02-11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记我的导师孙儒泳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2023-02-12
华南师范大学新闻网.华南师范大学新闻网.2023-02-12
孙儒泳院士逝世.光明网.2023-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