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
火把节,又称“星回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阿昌族、拉祜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其中以彝族火把节规模较大、内容丰富、场面壮观、参与人数多、较具浓郁民族特色,古彝语中称为“朵者”或“朵楚”,后演变为“都者”。“朵”和“都”都是“火”的意思,“者”的本意是“赔偿”,但千百年来彝族火把节使“者”引申为“节日”之意,“都者”特指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火把节。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各民族传说不一,而起源较早的是彝族火把节,相传在汉唐时期因为彝族先民对火的崇拜而出现的,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节期因族、因地有异,大多数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历―两天、三四天不等。完整的火把节,按举办内容顺序依次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此外还有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斗牛犬、斗羊、斗鸡、火把游山等原生态竞技表演和民俗活动,最后人们在广场中央围绕着燃起的篝火、弹月琴,拨口弦,跳达体舞,尽情欢歌,通宵达旦。火把节最初是先民用打火把来驱虫辟邪,祈祝丰收,后来逐渐扩展为以举火把为主,广及祭祀、祝福欢娱、社交等盛大的综合性节日,被誉为“东方狂欢节”或“东方的情人节”。
2006年,云南楚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贵州省赫章县彝族火把节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3年8月9日,为便捷游客前往楚雄欢度彝族火把节,云南铁路首发“火把节”专列。
历史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传说不一,各具民族或地域特色,大致可将其传说分为彝族传说和其他民族传说。在汉族中,有蜀汉诸葛亮平南中战争举火把凯旋之说;在白族的传说中,火把节是纪念慈善夫人的;纳西族是以火把节来纪念一位年老的天将;拉祜族的传说是用来纪念善人消灭恶人的;彝族传说则是用来纪念大力士阿体拉巴的。其中以彝族传说流传较为广泛,普遍被人们所接受。民间传说虽然有着神化、虚幻的成分,但对于考究火把节的来历仍然有一定的价值。
现代学者对火把节的起源有着各种见解。有学者认为火把节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祈祷农作物免遭天灾、虫灾,并祈获丰收,是一个农事节日;有学者认为,火把节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它跟古代汉人驱鬼逐疫的仪式相似,是原始巫术的残留,是一个沿袭已久、由原始的神祀信仰转化而来的公众性庆典;还有学者认为,火把节应该是远古时代先民的火崇拜观念的残存。不过,都是各执一词,并无定论。人们普遍认为火把节的起源与彝族对火的崇拜具有相关性,具体出现在何时、何地并无资料考证。文献《西南诸省》卷五中有所提及,汉唐时就有火把节,清代的《西昌县志》中就表述了凉山彝族火把节的过程和内容,已沿袭一千多年,世代相传,从不间断。
节日习俗
彝族
火把节是中国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阿昌族、拉祜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其中彝族火把节是各少数民族中历史最古老、规模最盛大、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具浓郁民族特色且世代相传的盛大节日,举办时间大多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四日举行,这一天人们都要把屋子打扫干净,穿上盛装来参加这一场盛会。节日将持续举办三天三夜,按举办内容顺序依次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第一天是迎火,也称“祭火”,彝语为“都载”,这一天彝族人民要宰牛杀羊,用美酒肉食迎接祝融。妇女们制作荞馍、楷粑面等美食,出门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围坐在火塘边喝酒、吃坨坨肉共同团圆时的欢乐和幸福。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打遂石点燃圣火,由毕摩诵经祭火。仪式完毕,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从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来,用火光驱除病魔灾难。最后人们集聚在山坡上,映着火光,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
第二天是传火,彝语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清晨彝族人民身着盛装,带上坨坨肉、荞馍等美食,聚集在祭台圣火下,参加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斗牛犬、斗羊、斗鸡等活动,其中选美活动较受重视;夜幕降临时,人们点燃成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地点形成无数的篝火,他们围着火把唱歌、跳舞,一直闹到深夜,其场面盛大,氛围热烈;篝火快要熄灭时,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在山间、溪畔、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竹簧,互诉相思。
第三天是送火,彝语为“朵哈”或“都沙”,是整个火把节的尾声。夜幕降临,人们祭过火神,吃过晚饭便点燃火把,陆陆续续的聚集在一起,搭设祭火台,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萨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仪式完毕后,人们还要将第一天宰杀的鸡翅鸡羽等一起焚烧,预示邪恶的精灵和病魔瘟神被焚毁,然后把点燃的火把、鸡毛等物品压在较大的石头下面,寓意压住魔鬼,保护家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最后各个村寨的游龙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众人团结一心,共同防御自然灾害。
阿细火把节
阿细人是彝族的支系,其节日习俗稍有差异。他们视火把为吉祥利器,视该节为祈福佳节,节日习俗较为隆重,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历两天。第一天,人们聚集到广场进行摔跤、跳月等活动。第二天小伙子、姑娘们各举火把组成两条“火龙”,自村子不同方向,巡游至广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老人们点燃火把,在室内绕游,除魔祛邪。
汉族火把节
云南弥勒地区的火把节是汉族民间传统宗教节日,多于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这一天人们杀鸡备酒,祭祀田神,食用一种叫“生”的食物,其制作过程中称为“叫魂”,还会食用一个称为“叫魂”的熟鸡蛋。夜幕降临,人们点燃火把找遍室内和田间,同时焚烧端午节时带在手腕上的彩线。
傈僳族火把节
傈僳族火把节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举行,历时三天左右。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制作火把,各个村寨会在广场中央用松枝、干柴搭成一个巨大宝塔式的柴堆,中间插上一根大树枝,并装扮上五颜六色的彩纸和纸花。白天,人们聚集在广场上,举行赛马、打磨秋、射箭、打秋千等节日活动;夜晚时每家每户拿着火把将自家房前屋后不洁之物全部烧掉,以示驱邪。
白族火把节
白族火把节是白族人在秋收前夕祈祷丰收、祈求好运的传统节日,于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仪式的过程为扎火把、竖火把、点火把、喝酒送斗神、送火把。
扎火把采用成年松树,修建枝杈后作为火把的中心支柱,树干用竹片或铁丝捆扎干柴,取三个彩色升斗插在火把顶端,寓意“连升三级”,斗上写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祈福词,升斗四角分别插上一面小彩旗,火把上还要栓野山楂、花红、石榴等水果;竖火把时众人将火把垂直固定到深坑里,用大石块填埋、泥土夯实;夜幕降临时,人们聚集到大火把处,社长带领老人在供台前磕头头祈福,仪式过后由健壮的小伙子攀上火把顶端点燃火把;随后妇女抱着婴儿绕火把一圈以去晦气,孩子们争抢代表勇气的烫手山梨;人们坐在火把附近品尝糖果、喝酒、聊天,待到酒足饭饱后,去年升斗的男主人爬上大火把将彩斗取下并当众送给新的主人带回家,这是代表生育和福气的象征。
阿昌族火把节
阿昌族的火把节较为隆重,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这一天,阿昌人家要烧火猪肉,吃过手米线,夜晚点燃松柏树枝,祈求乔答摩悉达多护佑,人们先在各家房屋内熏,然后各自拿上火把,集中在寨中的广场上,形成一股大火圈,据传被火光照耀表示能驱逐疾病瘟疫、人畜兴旺。
节日活动
斗牛犬:斗牛前各村寨挑选出代表,并将参赛公牛带到指定场地,等比赛口令发出后,双方选手同时将牛放出,任其格斗,直到一方斗败为止。
摔跤:摔跤是彝族传统的体育项目,随处低凹、圆形平地就可以作为较好的摔跤赛场, 比赛不分体重、不限时间,只要脱掉上衣蹲在场边, 赤脚裸胸,腰间系上红布带,就是请求参赛的表示,只要把对方摔倒、双肩着地就是获胜的标志。
选美:年长的老人们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的形象选出美男子;按照传说中妮长阿芝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选出美女。
其他:火把节还有山歌对唱、打磨秋、赛马、爬杆、射击、斗羊、斗鸡等多种节庆活动。
文化内涵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各个民族紧密联系,火把节成为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阿昌族、拉祜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是因为它具有一个涵盖了族群谱系、 空间谱系、 时间谱系和叙事谱系的强大谱系,他是西北氐羌族群文化在西南地区不断发展与演变的的结果,它不仅具有社会人文性的宗教祭祀、 人际交往、 游艺娱乐,也发展成为集商贸、 旅游、民族文化展示的文化活动。可以说,火把节是一种集语言叙事、 物象叙事、 行为叙事、 媒体叙事于一体的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互动范式。
其中,以彝族火把节较具代表性,它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充分体现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彝族地区有较多关于火的祭祀活动,其中火把节中的祭天习俗是人们通过祭火来实现人与神灵的沟通,祈求得到神灵的庇护和保佑;此外, 火把节期间举行的取火、耍火把、篝火晚会等活动中,均围绕“火”进行,火已成为火把节的一个中心主题和较为重要的标志。人们围绕篝火载歌载舞,以表示对火神的尊崇和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早期的彝族先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人们面对蝗灾之类的破坏无力抵御,只好通过宗教仪式来祈求农业丰收。彝族先民在幕降临时高举火把,绕田间走一趟,用火驱走或烧死害虫,保护庄稼生长,以祈求农业丰收、五谷丰登。
火把节有具有文化教育的意义。它是彝族历史的积淀、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族群文化的再现,反映着彝族人民与自然环境互动的过程,传达着彝族人民的朴素人生观以及宗教观。通过这种周而复始的岁节礼俗,不仅强化和巩固着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后辈对先祖的孝思和追念、以及本民族历史的持续记忆,同时也教育后人要有乐观向上、勇于进取的生活态度。
传承与保护
火把节主要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流行,其中以彝族火把节具有完整、丰富的节日主体,它充分体现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保留着人类群体文化演进的历史轨迹,表现了人类生命的繁衍,包含着族群生活的希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火把节文化不仅体现了当地民族的文化特质与艺术风貌,也展现出整个民族的精神,更是彝族传统音乐、舞蹈、诗歌、饮食、服饰、农耕、天文、崇尚等文化要素的载体;经过千年的演进更迭,火把节如今成为具有祭神祭田、驱祟除邪、祈求丰年、促进团结、推动当地发展等诸多功能的重要传统节日,它激活一代代族群后人的民族记忆,启发广大的民俗传承爱好者对古老文化的神往以及对民间艺术的珍视,让这些悠久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因火把节独有的特色和群众的广泛参与,在贵州赫章地区的珠市彝族乡、结构彝族苗族乡、雉街彝族苗族乡、双坪彝族苗族乡等,每年轮流承办一次赫章彝族火把节,并将这一机制作为赫章县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平台,有效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使得当地的彝族传统风俗得到了更好的保存和发扬;丽江纳西族会在每年的火把节表演纳西族古歌“跳火神”,是纳西人民迎神消灾、祈求丰收的祈祷祭祀活动。2019年,在纳西族火把节期间举办“和美大研·花雨东林纳西火把节”系列文化活动,这不仅向游客和市民展示大研古城独特的民族文化,丰富了群众的文娱生活,同时也营造出喜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在云南昆明市民族村,每年都会定期举行火把节狂欢活动,伴随各民族不同风格的非遗歌舞展示,吸引各地游客一起共度“东方狂欢节”。
2000年,云南楚雄市建立了火把节传习所,集中展示火把节文化,并依托传习所开展火把节传承人及业余文艺骨干培训班,举办火把节传统节日;2003年,在楚雄州文化馆及全州十县市文化馆分别建立火把节展示中心,集中展出火把节文字、图片及实物资料,充分展示了火把节的文化内涵及艺术表现形式,并编辑出版《火把节民俗》读本、《火舞彝山》DVD 专题片,《火舞彝山》大型画册,形成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2011年和2013年彝族火把节两次被国家文化部推荐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8年,中国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在石林长湖民族文化体育广场拉开大幕,彝族人民用吉祥的火把、神圣的仪式、传统的方式,欢庆彝乡发展成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展示出了民族团结与祥和;2019年7月19日到22日,“火把原乡·燃情阿都”2019中国·布拖彝族火把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有非遗展演、篝火晚会、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原生态节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与游客,他们与当地彝族群众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节日氛围。
由于农耕文明的逐渐削弱、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工业文明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火把节呈现官方化、简略化、遗漏化和非传统文化的现象。为保护这一节日文化,2006年,云南楚雄、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赫章县彝族火把节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普顺发被指定为国家级相关传承人,有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化馆、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贵州赫章县文化馆等多个保护单位,以此来推动火把节的传承与发展。
2023年8月9日,为方便当地民众出行,便捷游客前往楚雄欢度彝族火把节,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在昆明至楚雄两地间每天增开2对火把节专列。专列途经昆明、禄丰南、广通北3个车站,最终抵达楚雄站,全程运行105分钟。同时,客运人员也身着彝族服饰,成立了“民族服务队”为旅客解决出行困难。
民间传说
关于火把节,各民族都流传着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传说。
彝族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天地间有两个大力士,天上的叫斯惹阿比,地上的叫阿体拉巴。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但是阿体拉巴有事需要外出,他吩咐母亲用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以铁饼为饭食,必然力气很大,就离开了。阿体拉巴回家后,知道斯惹阿比刚刚离,便出门追上他,并和他进行了一场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较为愤怒,于是派出大量蝗虫来毁坏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巴便在农历六月二十四的夜晚,砍来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到田里去烧虫,保护了庄稼,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纳西族传说:相传纳西族天神劳阿普嫉妒人间的生活,便把吩咐一位年老的天将把人间变成火海,天将带着旨意来到人间,却被人间的美德所感动而不忍心伤害他们,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在门口点燃火把,天神看见人间一片火海,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拉祜族传说:相传以前山上住着一个善良的人和一个专吃人眼的恶人,为了除掉恶人,善人于六月二十四这天,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 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是人们用火火枪来打他,便躲进了山洞,结果淹死在山洞里,从此人们高枕无忧,安安稳稳地生活了。因此拉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白族传说:相传六诏时期,南诏王皮逻阁为了达到兼并其他五诏的目的,于农历六月二十五这天,把五诏的诏主邀请到松明楼上祭祖聚会。酒过数巡后,皮逻阁下令手下点燃松明楼,将五个诏主烧死。邓赕诏主的夫人柏洁夫人预知南诏王皮逻阁一定有阴谋就在丈夫的臂上了个铁钏。当她得知丈夫被害的消息后,随即带领将士举着火把星夜赶往松明楼废墟中辨认丈夫尸骨。在灰烬中她十指鲜血淋淋,只为刨出丈夫的尸骨。正当她哭得死去活来时,南诏王皮逻阁却撂下话语,要娶她做王妃。柏洁夫人假装应允,让南诏王等到百天后办完丧事再娶。但到了丈夫死后的第一百天,柏洁夫人则率兵与皮逻阁展开殊死激战,终因力量悬殊而全军覆没,柏洁夫人也跳海自尽。从那以后,白族人民就把六月二十五定位火把节,表示对柏洁夫人的深深怀念。
参考资料
彝族火把节.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8-16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2023-03-21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2023-03-21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2023-03-21
云南铁路首发“火把节”专列.中国新闻网.2023-08-10
彝族火把节.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3-21
千人纵情狂欢嗨翻天!丽江“和美大研·花雨东林纳西火把节”系列文化活动启幕.今日头条.2023-03-30
云南昆明火把点燃“东方狂欢节”.今日头条.2023-03-30
民族村火把节首日引来9000余游客.今日头条.2023-03-30
17.19米高巨形火把亮相石林火把节.今日头条.2023-03-21
四川布拖:彝族群众欢度火把节-新闻中心-中国宁波网.中国宁波网.2023-03-21
白族火把节.洱源县人民政府.2023-08-12